01.18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作品创作整理不易,喜欢的关注一下,不断更新中,感谢您的阅读。

黄慎(1687-1766?),清代著名画家,字恭懋,后已改字恭寿、菊庄,号瘿瓢,又称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幼家贫,后长期寓居扬州,卖画为生。初师上官周,学工细人物山水。后变化为粗笔挥写。写山水、花鸟、虫鱼等,也无不工妙。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工草书,师法二王。其诗亦佳,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桃花源图》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桃花源图》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桃花源图》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桃花源图》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桃花源图》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桃花源图》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桃花源图》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桃花源图》

《桃花源图》纸本,设色,346.5x37.9cm,安徽博物馆藏。长卷绘深山处隐藏的村庄,景色优美,人们自给自足,其乐融融,一位渔夫误闯这片净地。此图重现了当年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情景。黄慎,字恭寿,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雄鸡图轴》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雄鸡图轴》局部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雄鸡图轴》局部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雄鸡图轴》局部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雄鸡图轴》局部

《雄鸡图轴》纸本,设色,124.6*59.8cm,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绘雄鸡单腿迈步,微张的羽毛,烈焰红冠,气势强劲,威风凛凛;右上角一枝杆斜入画中,零散的红叶附于枝上;画左侧有画家草书书法一篇,运笔枯劲,散而有序。黄慎,号东海布衣,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捧梅图》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捧梅图》局部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捧梅图》局部

《捧梅图》纸本,设色,124*65cm,辽宁省博物馆藏。绘一长须老者手捧花瓶,瓶中一枝腊梅,散发出悠悠香气,老人贴近花瓶,嗅着梅花香气,神情专注。技法上,水墨绘老人和梅花,神情丰富,以粗笔寥寥数笔绘出衣袍的概貌,神似亦形似。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老叟执磬图立轴》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老叟执磬图立轴》局部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老叟执磬图立轴》局部

《老叟执磬图立轴》纸本,91x178 ,绘一长须老者执磬,执磬老者聚精会神的看着手里的磬,神情专注。技法上,水墨绘老人和磬,神情丰富,以粗笔寥寥数笔绘出衣袍的概貌,神似亦形似,用笔老辣。提字:气化雷,大声吼。惊醒尼父周公梦,肃衣冠,神抖擞。考石有音惟泗滨,舍此而求更何有。神哉符录奏。乾隆十九年春三月写于法海寺,宁化瘿瓢子慎。钤 印:黄慎(白文)题 签:王震:瘿瓢子人物真迹,白龙山人题签,丁未重装。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钟馗图立轴》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钟馗图立轴》局部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钟馗图立轴》局部

《钟馗图立轴》纸本,立轴,纵129厘米,横61厘米。该图画面上钟馗被小儿拉扯,钟馗一面吃着石榴,一面逗着小儿,人物神态轻松谐趣。常人画钟馗多怒目吒须做威武之状,此画将钟馗刻画得神态亲和平易,很有人情味,堪称别具一格、独具匠心。该画正是黄慎技法日臻化境之力作。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清黄慎探珠图轴》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清黄慎探珠图轴》局部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清黄慎探珠图轴》局部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清黄慎探珠图轴》局部

《清黄慎探珠图轴》纸本设色,纵185厘米,横107厘米。赏析:清黄慎探珠图轴以狂草线条作写意人物,造型生动。笔线纯熟酣畅,无论是降龙取珠的老者,或是体态婀娜的女仙,性格的刚柔,形体力度的对比,均表现得传神得体。大片水墨的渲染,显出云绕浪涌,更造就了奇险的气氛和勇猛的境界。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和靖爱梅图立轴》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和靖爱梅图立轴》局部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和靖爱梅图立轴》局部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和靖爱梅图立轴》局部

《和靖爱梅图立轴》纸本,立轴,纵122厘米,横67厘米。黄慎先生对自己的绘画,常作分类自评,凡最得意者题上诗,次者则识以岁月,再次者只署“瘿瓢”二字,《和靖赏梅图》。为其得意之作。图中画一叟一童正在赏梅,衣褶勾染并施、兼方带圆,面部须眉信笔写出,细笔复线,体现了画家不拘成法,灵活多变的绘画风格。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柳塘双鹭》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柳塘双鹭》局部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柳塘双鹭》局部

《柳塘双鹭》纸本,139cmx62.5cm,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图中垂柳依依、双鹭觅食,展现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几株柳树从画面右侧斜伸入画,树干交错,极富形式美感。柔软的柳枝轻盈地飘垂下来,疏落的柳叶上淡淡的绿意为画面营造出春的气息。两只白鹭相向而立,在池塘中聚精会神地觅食,与斜欹的柳树相映成趣。春柳扶疏,白鹭相伴,虽物象简单却极富情致。此图章法简洁纵逸,意到笔精,神韵飘洒豪迈,极富艺术情趣,不难窥见作者精湛功力。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商山四皓图》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商山四皓图》局部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商山四皓图》局部


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商山四皓图》局部

《商山四皓图》轴,纸本,设色,纵120.2cm,横68.3cm,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的是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隐于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南)的故事。四人皆80高龄,为避秦暴政而隐居商山,时人称之为“商山四皓”。西汉初,高祖屡召之而不得。后,高祖欲废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群臣谏而不听。吕后用张良计,礼遇四皓。高祖以为太子既得此四皓,羽翼已成,只得打消了废太子之念。图中峰峦高耸,飞瀑流泉,意境幽雅。人物的分布错落有致,形貌神态生动自然,笔墨放纵而又不失法度,为黄慎晚年之佳作。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收藏转发,如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处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