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互聯網企業新入職員工薪資職級對應表曝光,來看看你達標了嗎?

對於初入互聯網行業的新人來說,經常懵逼於各大公司的職級系統?坊間對各大公司內部的職級、文化、體系等關注度一直很高,但各方因保密協議的約束,網上這類的知識卻少之又少,大多也只停留在聽說這個階段。什麼阿里的p7,騰訊5啊,字節3-1啊,簡直能把人繞暈。不對等的消息,如果你不能儘早瞭解這些消息,都會直接影響到你找工作、跳槽的判斷。在互聯網職場論壇,一位職場人為了給職場人提供切實的幫助,整理出了一份互聯網的職級關係,一起來看看。

互聯網企業新入職員工薪資職級對應表曝光,來看看你達標了嗎?

在互聯網職場論壇,一位職場人發帖說到。根據網友的爆料彙總,互聯網大廠新入職員工職級對標 V 3.0 版本出爐啦!這次除了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美團外,還加入了百度/京東/滴滴。注意這是技術線的對標哦,如下圖所示,歡迎繼續拍磚。這樣的爆料發出後也是瞬間引起了網友的圍觀與議論,我們先來看看網友們都是怎麼說。

互聯網企業新入職員工薪資職級對應表曝光,來看看你達標了嗎?

有網友認為。這個是我看過最準的版本,頂一個

有網友說到。騰訊9級最少有50W嗎,是在下輸了,騰訊t10的評價有點高啊。

也有網友說到。百度t8下限可以下撤一點點,最近股價低,新入職的不一定都能過150,有見過130的。

互聯網企業新入職員工薪資職級對應表曝光,來看看你達標了嗎?

也有網友分析到。只知道阿里,這個數高多了,但邏輯不錯,比以前的那些個對標帖子有邏輯多了。樓主這個是新入職的,不是該層級的收入範圍,新入職的遠沒這麼高,怎麼可能有80的新P6,那都是待了一段時間拿了年終股票之後的數。比這個的確差遠了。而且這個級別待了好幾年,幾次3.75的就是少數人,倖存者偏差。阿里P8到200的都是老股票攢出來的,股票市值翻了幾倍。

也有網友建議到。職級對標圖不斷迭代,點贊,什麼時候出一個V4.0版本啊?V4.0版本建議搞兩個圖,一個職級對標,一個年總包對標;職級總包放一起,怎麼畫都有問題的。尤其字節職級粒度很粗,工資虛高。

也有網友吐槽到。滴滴我的扯了,d7肯定比p6強。 反正我認識的d7比p6強不少,而且有部分p6能力很強。職級對標比較準,但是薪資上說的還要浮誇,至少新入職沒那麼多。

互聯網企業新入職員工薪資職級對應表曝光,來看看你達標了嗎?

看了網友這麼多回復,我們所得到的消息更是雜亂不堪。太過誇張的錯誤信息會給職場人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所以,筆者給大家重新規整一下。

什麼是職級?

職級是每家企業的等級序列,是與領導職務並行的晉升通道,體現員工的業務能力、資歷貢獻,是確定工資、股票、期權等待遇的重要依據,不具有領導職責。

互聯網行業所有的企業職級都是以BAT的職級規則為標杆,比如阿里技術的P系列,騰訊老的T系,現在的數字系等。

再給大家普及一下BAT的職級標準。

阿里有2條職級體系,P與M,P序列屬於技術;M序列屬於管理。當然,P和M也是有對應關係的。

互聯網企業新入職員工薪資職級對應表曝光,來看看你達標了嗎?

只要在職場有阿里相關的大事,口水點都在阿里P7/P8/P9的這個職級上?為何?這是因為在阿里內部,P7就基本象徵著財富自由,也是很多阿里員工個人奮鬥的終點,而P9就是自己奮鬥的夢想。因為在阿里都知道P8真的是太難升了。

互聯網企業新入職員工薪資職級對應表曝光,來看看你達標了嗎?


再說說百度。在百度級別機構是分為四條線的,技術的T序列、產品運營的P序列、後勤支持部門的S序列、管理崗的M序列。

互聯網企業新入職員工薪資職級對應表曝光,來看看你達標了嗎?

最後來說下騰訊,在老的騰訊職級中,職級體系分為6個級別,最低為1,最高為6,而在每一個級別又加分為3個子級別。在這的同時,又按照崗位又劃分為,產品/項目通道P系列、技術的T系、市場M通道以及職能通道S系列,這四大通道。而按照騰訊公佈的最新職級來看,取消了一切以前的劃分,用網友的話來說就是簡單粗暴,確實一眼就能看懂了。

互聯網企業新入職員工薪資職級對應表曝光,來看看你達標了嗎?


再說說華為的數字職級跟薪資問題。為什麼外界會認為華為薪資高?筆者認為,那是因為外界真的是薪資太低了,所以才會覺得華為薪資高,當然,華為也是真的捨得給員工發錢。對於華為每年的獎金部分,這個浮動就比較大。拿C毀三年,拿B,拿A那都不是1到2萬來衡量的了,所以華為員工為了這個績效一般都很拼命,每年爭執最大的也就是這個績效問題。

那麼,流傳出的這張職級薪資對應表有沒有參考價值?

這兩年職場坊間,對於各大廠職級過度的吹捧與神話,所以造成了這種“無腦”式問題頻發。對於各大廠的職級,筆者詳解過很多次了。薪資範圍也比較廣,筆者也就不詳細解釋了。比如紅利期的員工,有沒有期權的員工,有沒有股票的員工,有沒有集團股,子公司股等等,再包括績效薪資等等,任何一個變化,相同的職級到手的薪資差異都是很大的,即使同崗的兩員工拿到的工資都是不同的,所以千萬別拿職級的薪資做一個平均量化,最多隻能當一個基礎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