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凱石基金受挫凸顯行業“馬太效應”

□本報記者 徐金忠

2020年第一隻發行失敗的基金悄然而至。1月13日,凱石基金髮布公告稱,凱石秦純債三個月定開債券型發起式基金募集期限屆滿,未能滿足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條件,故基金合同未能生效。在基金髮行火熱的大環境下,僅需1000萬元就能成立的發起式債券型基金黯然“夭折”,讓人錯愕。

對此,基金行業人士表示,凱石基金新基金產品的失利,背後可能是公司對於資源、成本收益的綜合考量。但是這也折射出以凱石基金為代表的小型基金公司的困局,在行業“馬太效應”越發明顯以及行業發展越發規範有序的大背景下,留給小基金公司的時間和空間都越來越有限。

新基金髮行現新年“首敗”

1月13日,凱石基金髮布公告稱,凱石秦純債三個月定開債券型發起式基金於2019年3月4日獲准註冊,截至2019年11月29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未能滿足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條件,故基金合同未能生效。儘管募集時間在2019年的四季度,但是按照公告時間來看,2020年的首隻發行失敗的基金產品就此誕生。

觀察此次發行失利的凱石基金新基金產品,有幾點比較特殊:一是該基金產品是發起式基金,其成立僅需要跨過1000萬元的“門檻”;二是該產品是凱石基金在公募固收領域的開山之作,首次出擊就宣佈失利,業內少見。另外,需要說明的是該基金不向個人投資者公開銷售。

對此,基金行業觀察人士表示,這其中可能有凱石基金對於資源和成本收益等方面的考慮。“不對個人投資者銷售,意味著這是一隻對接機構資金的產品,而且還是凱石基金在公募固收產品領域的開山之作,照理來說不應該。公司如果需要‘保’成立,完全可以拉來資金,然後在成立後慢慢‘養’。背後可能還是投入產出的考量,一隻1000萬元的債基,還需要養專門的人來管理,也是十分不討好的。”該行業觀察人士表示。

奇怪的是,同樣在1月13日,凱石基金還公告稱,凱石岐短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原本的募集截止日為2020年1月13日,但“為充分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決定將本基金的募集時間延長至2020年2月14日。該基金2019年11月19日經證監會註冊募集,該基金首次募集規模上限為10億元人民幣。

行業“馬太效應”明顯

“凱石基金要去拿這1000萬元,可能需要花很多力氣,相應的對價也會很不一樣。”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機構業務負責人表示。而事實上,在此前,像凱石基金這樣的小基金公司的“通道資源”奇貨可居。“在市場資金尋找通道的時候,這樣小公司的新產品很容易成為機構大資金的對象,在大資金面前,雖然小公司沒有什麼話語權和主動權,但也樂於坐享其成。”該基金公司機構業務負責人表示。

事實上,帶著“首家自然人持股私轉公基金”光環而來的凱石基金也曾風光無限。公開信息顯示,凱石基金成立於2017年,由陳繼武、李琛等6名個人股東設立,從2015年9月申請公募到2017年3月正式獲批,凱石基金用了18個月左右時間。而且凱石基金的靈魂人物陳繼武由公募而起,轉戰私募之後又華麗轉身,其從業經歷讓當時的公募行業豔羨不已。不過,後來凱石基金的發展並不理想,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凱石基金旗下7只基金產品總規模14.3億元,且7只產品全部為混合型基金,由4名基金經理管理。

另外,在基金行業“馬太效應”越發明顯、機構資金不斷規範的大趨勢之下,凱石基金等小型公司的發展遭遇更多的變化。“我們對基金公司和基金產品的選擇越來越嚴格,小公司的產品很難進入產品池。一是小公司的規模、業績表現、風控能力等不能有充分和堅實的數據;二是頭部公司對我們的需求對接緊密和順暢,不太需要業務外拓,改變合作對象和合作模式。”一家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