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民生丨龍泉驛垃圾分類安上“智慧大腦”

民生丨龍泉驛垃圾分類安上“智慧大腦”


垃圾分類遇上“互聯網+”

當垃圾分類遇上“互聯網+”,分類就簡單多了。2019年以來,龍泉驛區全面啟動“互聯網+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方式,居民既可以用手機掃碼投放,也可以線上預約上門回收,不但簡單方便,還能把垃圾換成積分,用來兌換生活用品或現金。


垃圾分類智慧管理工作到底是什麼?

龍泉驛區又是如何做的呢?

↓↓↓


01

手機APP+智能回收箱,投放的垃圾去了哪裡可追溯。家住東麓驛境小區的李女士提著一袋可回收物品走到垃圾箱前,拿出手機掃碼後,一個灰色箱門就打開了“窗戶”。她立即將早上收好的紙箱、礦泉水瓶放進“大肚筒”裡;再挪到左邊,打開另一扇“窗戶”,把另一隻手上的餐廚垃圾放到另一個垃圾桶。而她的手機上,馬上出現了積分更新提示。

同樣的場景,在驛都城、皇冠國際等眾多小區也都一樣。不同的是,這裡的設備更加智能,打開APP掃描二維碼,選擇投放種類即可開箱投放,投放後屏幕上會顯示計重、積分、兌換現金情況,還可以追溯所投放的垃圾都到了哪裡。


民生丨龍泉驛垃圾分類安上“智慧大腦”


02

專場回收+現場督導,引導居民精準分類投放。每個週末,龍泉驛區城管局的工作人員走進各個小區,設置回收專場,引導居民對家中可回收物整理、分類、打包,並通過現場宣傳調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此外,龍泉驛區城管局還在各小區配備了50名垃圾分類督導員,通過現場督導,向居民進行一對一的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居民進行精準分類投放,同時讓居民更深入瞭解“智能回收”、“綠色賬戶”等“互聯網+生活垃圾分類方式”。


民生丨龍泉驛垃圾分類安上“智慧大腦”


03

宣傳活動進社區,19萬戶居民參與垃圾分類。2019年,龍泉驛區城管局先後在10餘個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相關宣傳活動,以現場講解的方式,讓居民對垃圾分類有更直觀的認識和了解。同時,通過開展有獎問答、趣味遊戲等活動環節,寓教於樂,激發居民參與熱情。

據瞭解,2019年龍泉驛區城鎮社區和農村集中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新增15.53%,新增覆蓋居民戶數5.18萬戶,目前總覆蓋居民戶數已達近19萬戶!


民生丨龍泉驛垃圾分類安上“智慧大腦”


垃圾分類是一件造福子孫後代的大事,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參與進來。只需平時花一點時間,就能為世界減少汙染、增加資源,趕快行動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