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双先”风采」只愿一生跟党走——记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监狱退休干部韦邦新

【“双先”风采】只愿一生跟党走——记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监狱退休干部韦邦新

韦邦新,男,壮族,中共党员,1932年8月出生于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塘么村那简屯,先后在广西大化县江南乡人民公社、都安县公安局等单位工作,1985年调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劳改支队(原南丹县新洲锡矿,1996年搬迁至贵港市,并更名为“贵港监狱”)工作,任第二劳改支队老干部科党支部书记,1993年7月,他离开工作40年的人民警察岗位,光荣退休。

「“双先”风采」只愿一生跟党走——记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监狱退休干部韦邦新

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农中兴(左)带队赴大化县看望慰问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的贵港监狱退休干部韦邦新(右)。

耄耋之年初心路

退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自由、安逸、开心生活的开始,但对于已到颐养天年的韦邦新来说,退休只是他研究家乡党史和宣传家乡革命史的开始。退休后,他不忘初心,每年都雷打不动地回原单位参加“七一”活动,特别是单位搬迁到贵港市后,往返要500多公里,但他参加组织活动的热情从未减退,每次从原单位返回,他总会带回很多“学习成果”——党章、党徽和党员学习资料等。开始家人很纳闷,老人家好不容易进一次城,怎么带回来都是“这些用不上的东西”?可当第二天看到韦邦新背上挎包再次出发时,家里人才明白,他是去老家江南乡给当年参加过革命斗争且行动不便的几位党员送去党章、党徽和学习资料。同时,他还跟一些乡亲们唠嗑,讲家乡革命史、讲学习心得,像这样以“唠嗑”形式宣讲党史、革命史的习惯一直坚持到今天。他说:“以前的县城信息不通、交通不便,我得搭乘大巴车花上5个半小时去到贵港,才能把这些‘新东西’带回来。”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没有任何抱怨,脸上总是流露出灿烂的笑容,因为在这条26年不间断往返的“初心路”上满满都是他美好的回忆。

「“双先”风采」只愿一生跟党走——记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监狱退休干部韦邦新

伏案认真研究党史。

红色基因薪火传

韦邦新少年时,其父亲组织乡亲们成立革命自卫队,与当地的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他从小就深受“红色基因”的熏陶,立志要把家乡的革命史“红色基因”弘扬出去、传承下去。他经常利用工作闲暇和休息时间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到革命老区东兰县、巴马县、凤山县等实地走访,追寻红色记忆,采访当地多位革命前辈,根据其中两位革命前辈唐儒生、唐再生的讲述,还原江南乡大量的革命历史事件。经反复核实,韦邦新退休之后,独立撰写《解放江南第一枪》,该文被广西大化县委党史研究室采用,编入大化瑶族自治县党史资料丛书《大化革命史料选编》(1923—1949)第一辑。他用这种认真负责,近乎偏执的追求,践行着他对党史、革命史研究的执着,其研究成果得到县委党史办的高度肯定。2014至2016年间,广西大化县党史研究室筹划编纂《江南乡人民革命史》和《大化人民革命史》,邀请年逾八十的韦邦新对江南乡革命史相关文字和照片内容进行采编和评审。在为期三年的采编和评审中,他几乎每天都要查阅资料、整理笔记,经常是家里和县委两头跑,一天连续工作6至7个小时,有时甚至忘记吃饭,用他自己的话说:“年纪大了,怕一转身就会忘记,干脆一口气写完。”韦邦新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超出常人的毅力,认真评审《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历史》《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党史大事记》和《中国工农红军滇黔桂边游击根据地革命斗争研究(广西大化分册)》等14部关于党史、革命史的书籍,翻阅近百万字,一笔一划写出近十万字的手稿,对县党史办列出的提纲及自己发现的问题做出详细的解答,以实际行动身体力行编修家乡党史、革命史,不余遗力地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

「“双先”风采」只愿一生跟党走——记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监狱退休干部韦邦新

对江南乡革命史相关文字和照片内容进行采编和评审。

永葆本色跟党走

1989年,韦邦新走访当年右江革命根据地,向原平治县县委书记唐史生了解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时,听到两位革命先辈英勇就义的故事后,发现其中一名同志牺牲的经过,正好是韦邦新15岁时目睹哥哥韦邦宁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场景,另外一名则是在韦邦新13岁时目睹的被国民党反动派斩首示众的革命先辈覃桂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广西解放后,这两位革命先辈的身份,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定,他们惨遭不测的原因,也没有得到证实,得知这些信息后,韦邦新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覃桂华和韦邦宁两名先烈正名,以告慰革命先辈在天之灵。此后,他便根据唐史生提供的信息,查阅、收集相关历史资料,1993年退休后更加全身心投入,孤身一人自费反复奔走在南宁、河池、百色、都安、金城江等地,横跨7个市县,行程6000多公里,历时十年时间,不停走访调查取证,寻找知情人核实,并用详实的文字和影音录像记录着每次走访和实地核查的情况。2001年,韦邦新系统地整理走访调查的材料,将覃桂华、韦邦宁参加地下革命和被反动派杀害的革命事迹形成书面报告,向大化县民政局申报二人为革命烈士,经大化县民政局核实后报自治区民政厅核准,自治区民政厅于2003年4月8日正式发文批准覃桂华、韦邦宁为革命烈士。现在,在他家书柜里珍藏着十几本厚实发黄的笔记本和一张张数据光盘,就是韦邦新为两位革命先驱申报烈士的“十年长征路”见证。2006至2009年间,韦邦新又先后出资5万多元分别为故乡的三名革命先烈唐雨田、唐锦杰、韦邦宁修建墓碑和纪念碑。韦邦新说,每次来到他们的碑前,就会想起当年家乡的革命先辈们歃血为盟、振臂齐呼的场景——“杀鸡饮血,跨过刀枪,革命到底,永不叛变!”

「“双先”风采」只愿一生跟党走——记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监狱退休干部韦邦新

向身边人讲革命故事,传革命精神。

入党64年来的坚定不移、勇毅笃行和持之以恒,诠释韦邦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的崇高信仰,充分展示一名退休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的高尚情操。

(自治区监狱管理局离退处)


「“双先”风采」只愿一生跟党走——记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监狱退休干部韦邦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