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擦亮“五張名片”南充打造全省文化旅遊副中心

南充,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歷史。嘉陵江流經南充境內300公里,把最美的身段留在這裡,孕育出了獨具特色的春節文化、三國文化、絲綢文化、紅色文化、嘉陵江文化。

閬中市被命名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閬中民俗節目《亮花鞋》榮膺第十八屆群星獎、王皮影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充雲霄合唱團奪得全國第十屆中老年合唱藝術節金獎和組織獎;儀隴縣馬鞍鎮琳琅村被推薦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今年1至8月,全市共接待遊客5168萬人次,同比增長21.7%;實現文旅產業產值670億元,同比增長25.1%……今年以來,南充市積極推進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嘉陵江畔,捷報頻傳。

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南充,文旅融合創新,已成為其新的發展引擎。

鎖定目標 擦亮“五張名片”

登萬卷樓,攬三國風情;遊古城閬中,知春節來歷;去都京街道,觀剝繭織綢……近日,來自北京的旅行者王畏在社交平臺上縱情分享南充。他說,南充有歷史、有故事、有看頭、有耍頭,有時間的話一定還會再去。

近年來,南充市瞄準經濟文化發展大勢,鎖定“建設文化旅遊強市、打造全省文化旅遊副中心”目標,響亮提出打造“五張名片”:做響“將帥故里·紅色文化”,打造全國紅色文化旅遊目的地;做響“歷史名城·三國文化”,打造東亞三國文化旅遊目的地;做響“中國綢都·絲綢文化”,打造全球絲綢文化旅遊目的地;做響“印象嘉陵·生態文化”,打造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做響“世界古城·春節文化”,打造世界古城文化旅遊目的地,致力於讓南充成為人們嚮往的“詩和遠方”。

為深挖文化旅遊潛力,南充創新佈局以文化旅遊產業核心集群,文化旅遊生態景觀大走廊,靈秀南充、人文順慶、山水高坪、忠孝嘉陵、古城閬中、親水南部、有機西充、紅色儀隴、康養營山、浪漫蓬安等“一核心、一走廊、十主題”文旅產業,發力推動文旅軟實力變為現實生產力。

12月10日,位於南充儀隴縣朱德故里客家民俗博覽園建設工地上,工人們正擼起袖子爭分奪秒趕工期。正在工地上指揮施工的現場負責人餘彪說,客博園項目是南充正在實施的46個文旅產業重大項目之一,春節前主體工程就將全部完工。

實際上,今年以來,南充共有71個項目納入全省文化和旅遊發展重點清單,總投資1917.5億元。圍繞“五張名片”,目前,全市正依託閬中古城、朱德故里兩個5A景區龍頭帶動,狠抓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天樂谷、閬中賽城、升鍾湖等重大項目,力爭將南充早日建成全省文化旅遊副中心。

深度融合 做大產業“蛋糕”

攬山水之幽、得人文之勝。

2020年將近的閬中,一灣江水氤氳繞城。推開古城老院子的木質窗戶,清風徐來,滿眼青翠。在古院落裡感受慢節奏生活帶來的閒適與安逸,跟“張飛”合影,去貢院“趕考”,走南津關看《閬苑仙境》,等著與春節老人一起過年……

2019年春節,成都市民易楚林一家人是在閬中過的。雖然距離2020年春節還有月餘時間,他們還是早早地來到了這裡。易楚林說,在閬中過年,特別有“年味”。

其實,在南充,類似閬中的地方還有很多。可以到萬卷樓感受陳壽當年著《三國志》的情景;可以在絲綢博物館現場體驗養蠶、繅絲、織綢;可以到“印象嘉陵江”覽溼地公園;夜幕下的嘉陵江邊,音樂噴泉正動情舞蹈,水幕電影輝映著兩岸燈光,讓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南充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基本思路,著力構建文旅“理念融合、職能融合、產業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對外交流融合”六大體系,文旅產業全域發展態勢正加速形成,“魅力南充”正活力四射。2019年國慶期間,全市共接待遊客682.1萬人次,同比增長21.5%,實現旅遊收入29.51億元,同比增長32.1%。

“一灣一景”助力精準扶貧

“在山溝溝呆了大半輩子,我做夢也想不到不但住上好房子,還能吃上‘旅遊’飯!”11月5日,剛剛在八爾湖景區領到工資的劉明禮心裡樂開了花,逢人就說是黨的好政策改變了他一家人的命運。

劉明禮對記者說,八爾湖庫區所在地的封坎廟村,以前是地道的貧困村。水庫改造成景區前,他和老伴及兒孫一家五口擠住在狹小的舊房,因夫妻倆常年生病住院,日子過得很艱難。

2016年,政府把八爾湖庫區開發成景區、以景區帶動周邊群眾持續增收後,八爾湖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川北小江南”,政府也在湖畔山丘為劉明禮家建好了新房,幫助他家以土地和政府貼息貸款入股脫貧奔康產業園,還安排他和老伴在景區務工。

國慶中秋長假期間接待遊客近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00餘萬元,村民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劉明禮和老伴除了按月領工資,每年還有1萬多元的入股分紅,一家人像城裡人一樣,白天到景區上班,晚上家門口散步、看水幕電影,生活安逸又自在。

在蓬安縣,“百牛渡江”是當地的一道生態奇觀,每年慕名到此光顧的遊客數十萬人次。村民們在家當放牛娃,負責旅遊趕牛、保潔、導遊等工作,一年下來能掙好幾萬元。

去年,蓬安縣啟動總投資達5億元的百牛渡江旅遊脫貧示範帶,萬畝花海、香薰花谷、書墨田園、農耕世家等項目建成後,使沿線5個貧困村350戶約1000名貧困群眾了旅遊“蛋糕”。

“一灣一景”、景區帶村。發展鄉村旅遊在南充方興未艾,生態、文態、業態有機融合,讓農區變景區,農房變客房,農產品變旅遊商品,農民變工人,貧困群眾成功實現了就地脫貧致富。

據悉,截至目前,南充市已創建鄉村旅遊景區21個(其中鄉村旅遊A級景區12個),34個村獲省級旅遊扶貧示範村殊榮,貧困戶就業人數2.9萬餘人,農戶平均增收1068元。(吳森 記者 王進 何子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