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买了许多小鸡,但是有很多得病死了,小鸡怎么这么难养?

乡村小二哥


买了许多小鸡,但是有很多得病死了,小鸡怎么这么难养?

小鸡难养,这个我是深有体会。在农村老家,每到春节过后一段时间,家里人就会到集镇街上购买小鸡回来养殖。刚开始养殖还挺好的,可过了一段时间,小鸡是一只接着一只,变得精神萎靡,然后就是绝食,最后就死掉了。通常情况下,买回来30只,能够活下来20只算厉害了。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导致了小鸡成活率的低下呢?



小鸡抵抗力差,管理不当所致

刚买回来的小鸡,抵抗力很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容易诱发各类感染病害。就拿温度来说吧,小鸡刚开始适合生存的温度是30~32℃,育雏阶段,可以每一个星期下降1℃,大概一个月之后,外界的温度在2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自然给温。如果外界的温度还是很冷,则需要继续给于人工保温。

然而,很多养鸡户或者是养鸡新手,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经验不足,刚买回来的小鸡没有提供保温措施,导致小鸡无法适应外界温度而慢慢病弱死掉。



饲喂不科学,小鸡消耗不好所致

刚买回来的小鸡,肠胃非常脆弱。如果在第一个周内,不注意提供的食物,容易导致小鸡腹泻或者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进而导致小鸡的死亡。所以,为了避免小鸡刚买回来就因为在饲料提供上犯错误而带来麻烦,这里有些个人建议。一是,给小鸡提供少量的温水,解渴之用。切记给小鸡大量饮食,而且还是凉水;二是,不要直接拿大米或者小米喂鸡,毕竟这些食物太硬,不容易消化。应该喂食煮熟的大米饭、小米饭等软食物。等过了一周之后,在喂食谷粒、玉米渣以及嫩绿的蔬菜。

当然了,导致小鸡死亡率太高,还跟小鸡挑选不对,错误挑选到病鸡、弱鸡有关系。



好了,以上关于买了许多小鸡,但是有很多得病死了,小鸡怎么这么难养?这个问题,就分享到此,欢迎评论探讨交流。


终归农村


小鸡是非常难养的,想把小鸡养好,就必须了解小鸡健康生长所需要的环境与食物。只有适宜的环境才能减少小鸡得病,合理的食物才能让小鸡快速成长。

适宜的环境

1、温度

小鸡第一周的温度保持在30度至34度之间,从第二周开始持续每周下降2度。温度过低容易使小鸡感冒,从而引发呼吸道疾病。温度低可以观察小鸡是否爱扎堆,甚至有个别的鸡在一旁无精打采,这是精神沉郁,已发生感冒的症状。需要喂一些土霉素进行单独治疗,其它健康小鸡增加温度的管理,并在食物中添加中药成分的清瘟败毒散,预防小鸡的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2、湿度

小鸡的湿度范围最适宜在60%~75%之间,湿度低容易让小鸡失水,引起小鸡饮水量的增加,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湿度过大的环境容易使小鸡得痛风,小鸡最明显的症状为鸡的关节肿大,走路一跛一跛的。严重的只能腹部着地,不能站立。

3、空气

小鸡在育雏室内养,需要注意育雏室的通风。每天中午或者下午2点前需要进行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室内最容易受小鸡的绒毛与饲料粉尘飞扬,如有小鸡感染疾病通过这些粉尘传播最为快速。这也是容易出现大批量死亡的原因。

合理的食物

1、全价饲料

食物的最佳选择是厂家配比的全价饲料,饲料的配比是根据小鸡生长的各阶段所需营养进行的配制。可以保证小鸡的快速生长与发育,长到2斤左右后,小鸡基本不会再出现死亡。这也是养殖场通常的食物选择。

2、原生态粮食

养殖土鸡或者有土鸡情怀的朋友来说,喂全价饲料是不能接受的。如果不想小鸡生长慢,体弱多疾,就不能单一使用一种粮食进行喂养。因小鸡的消化道短,粮食需要进行磨细,有利于小鸡的消化与营养的吸收。为防止小鸡发生疾病,在磨细的粮食里面添加1%的大蒜,5%的松针粉。大蒜可以预防多种疾病,松针粉含有大量维生素,是小鸡快速生长的天然营养添加物。

小鸡的死亡与难养在于环境管理不到位,食物的喂养单一导致生长慢,体质弱。养好小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环境与食物的搭配,丰富的营养才能保证小鸡的体质,才可以减少疾病的产生,从而避免大量小鸡出现死亡。


农村业儒


买了许多小鸡,但是有很多得病死了,小鸡怎么这么难养?

其实管理好了,小鸡并不难养。题主可能买的小鸡几十只左右吧,死亡的原因是不会管理导致的。在这里笔者告诉你,几十只小鸡只要不按照正确的管理方式,照样会死亡的。在此把小鸡的管理方法及养殖经验分享一下:


小鸡的管理!

在养鸡过程中,小鸡的管理是很重要的。如果小鸡管理不好,在养成大鸡过程中是麻烦的,所以育雏很重要。

1,育雏温度。

小鸡的育雏期间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注意头三天的育雏温度要在36℃左右,育雏期间一定恒温,切忌忽高忽低。(温度测量的方法是用绳子吊住温度计从上面垂下来,到小鸡的后背为高,这个距离就可以了)。三天后每天下降0.5℃,直到温度控制在21℃就停温了。


2,育雏湿度。

育雏湿度也很重要,小鸡的饲养过程中,如果育雏湿度过干或过湿都给养殖小鸡带来影响。比如湿度过大,会让小鸡容易滋生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而湿度过小,会给小鸡的呼吸道带来影响。所以育雏湿度头三天要在80%左右,3天~5天到73%,到脱温的时候,湿度达到60%就可以了。

3,育雏用药。

养鸡过程中药物是不可少的,一些疾病的发生必须用药物控制,不然会有一定的损失。大群的具体药物预防参考如下:

小鸡运来前用鸡马利克氏病苗防疫,厂家必须做。小鸡的开口药用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肾毒性弱的药物。一般三天为一疗程,自由引用。可以预防治疗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

第7天用新城疫+传支二联苗,滴鼻点眼防疫。防疫后24小时后用氟苯尼考对防疫引起的应激进行控制,如果出现呼吸道现象,可用罗红霉素进行用药。

第13天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苗,2倍饮水防疫。防疫24小时后,肠炎药进行预防。第21天,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再做一遍,巩固鸡的抵抗力。第28天,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二次防疫,在此期间注意对球虫病,肠炎病的控制。

第35天用,新城疫4系冻干苗3倍饮水防疫。注意防疫后24小时后,用呼吸道药物,如强力霉素进行预防。以后每个月用新城疫4系苗进行预防,直到出栏就可以了!

上面这些小鸡的管理方法做好了,你还要注意鸡舍里面的卫生,比如勤消毒,打扫粪便,观察小鸡的呼吸道等症状。做好了上面这几点,你在养殖小鸡的过程中就很轻松多了,虽然有死亡率,但是能控制在5%就很好了!所以说,只要多学习,多观察,会找方法,小鸡就不难养殖的!


李子说农


要想小鸡成活好,做到六条很重要。

第一,合适的温度,这是养小鸡成败的首要条件。具体掌握时,夜间温度要比白天高摄氏一至二度。还要经常观察鸡的动态,如小鸡密集或靠近热源,发出尖叫,就是温度较低;如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增加,就是温度偏高,在整个育雏期一定要保持温度平稳,不能忽高忽低。

第二,要保证喂蛋黄:小鸡在10天以内,除了用温水浸泡的小米或把玉米面蒸到七八成熟饲喂外,要保证每8ー10只小鸡每天喂一个蛋黄,11天后改喂配合饲料,

第三,饮蒜水:小鸡的饮水是每天不可缺少的,在一月以内,要给小鸡饮用凉开水,并且把1一2芽蒜捣成蒜泥后加入水中,让小鸡饮用。

第四,定期消毒,小鸡在一月以内,最好隔天消毒ー次,用百分之一至二的来苏水消毒饲槽、饮水器等用具,然后用干净水冲洗干净,晒干备用。再用高锰酸钾七点五克,对育雏室进行喷雾。

第五,给夜食:小鸡在20天以内,最好在夜间12点加喂一次夜食,并且饮用蒜水一次,

第六,在每一百公斤饲料中要加入十克多种维生素添加剂。还可以在饲料中加喂土霉素等抗菌添加剂,能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预防疾病。


用户自知自爱WWW


如果想让雏鸡成活率高,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一个良好的腹部收缩,不要有一个大肚子小鸡。泄殖腔非常干净,没有黄白色粘性粘稠物质。脐带被很好地吸收,没有血液。眼睛,腿,爪子等都没有变形。如果其中一个不匹配,则不应购买。病弱的鸡很难喂养。

其次,雏鸡很短,耐寒性差。他们必须依靠人为地给予适当的环境温度来维持正常的生活活动。第一周的育雏温度为30-32度,第二周为29-30度。每周冷却速度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3度。四周后保持在21度左右。

密度,一般家庭地面育雏每平方米25平方米,适当的密度是保证雏鸡健康,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条件。高密度,恶劣的夜间环境,饮食和拥挤,饮水,饥饿和饱腹感,影响生长发育,温度过高时容易脱水温度过低时容易患白痢发生。

喂食,从脱壳到干燥的羽毛,饮用水,食物越早越好,12~48时内开食,一般不能晚于第二天。通常,最好给小鸡喂食复合饲料。在前两周,每天喂食6次,第3至第4周每天喂食5次,第5周喂养每天4次。 5,饮用水,造成水温和室温相似,为防止缺水,缺水和间歇性供水,应能继续饮用水,随时饮用。

照明,第一周24小时照明,第二周19小时照明,第三周后自然采光。通常,15平方米的育雏室可用于悬挂40瓦白炽灯。

正确的温度,这是养鸡成功或失败的首要条件。要灵活掌握,夜间温度比白天高一到两摄氏度。

始终观察鸡的动态。

如果鸡肉密集或靠近热源,它会尖叫,即温度低;如果鸡远离热量,嘴巴喘气,饮用水增加,温度高,并且在整个育雏期间必须保持温度。光滑,不能高或低。

确保营养:雏鸡在10天内,除了小米浸泡在温水或玉米面蒸熟,直到七八成熟喂养,以确保每天喂养10只鸡,每天8天。蛋黄,11天后更换饲料复合饲料。

定期消毒,雏鸡在一个月内,最好每隔一天消毒一次,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的苏水消毒供料器,饮水机等设备,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使用。在育雏室喷洒7.5克高锰酸钾。






养种农村


买了许多小鸡,但是很多得病死了,小鸡怎么这么难养?

市场上买回来的小鸡确实没有家里母鸡孵化的小鸡好养,小鸡本身体质就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加上长途运输的颠簸、惊吓等,使刚买回来的小鸡很难养,但是难养并不代表养不活,很多刚买回来的小鸡生病死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缺乏养殖经验。

怎么提高养殖刚买回来小鸡的成活率

1、在小鸡买回来之前,先做好鸡舍的准备,找一个安静舒适且通风良好的房间,地上铺上一层稻草什么的,以保证刚买回来的小鸡不至于触地着凉。小鸡回来后还要控制好房间里的温度,一定要保持恒温在28~30度之间,不能忽高忽低,因为刚买回来的小鸡对环境的反应非常大。

2、小鸡苗的挑选也很重要,市场上卖的小鸡很多都是带病的,有些很明显,看上去没一点精神的千万不能要,买回家之后把病毒传染给家里健康的鸡就得不偿失了。挑选鸡苗的小技巧,把小鸡抓起单独放一个地方,听小鸡的叫声,声音响亮的就是健壮的鸡苗,鸡属于群居家禽,要是单独一只小鸡都不会叫的,那这只小鸡就不是很好养了。



3、小鸡的开食,一般小鸡买回来2小时后才开始喂水,用温开水调2%左右的葡萄糖喂,葡萄糖具有提神的作用,能使刚买回来的小鸡从运输的颠簸中缓过来。确定小鸡都能喝水了,可以先喂食一些米饭之类容易消化的食物,因为小鸡的消化系统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不能喂食大米和饲料等硬性的颗粒物。米饭也不能直接喂食,需要用温开水和开至没有粘性时再喂,预防米饭卡住小鸡喉咙。



4、接种疫苗,刚买回家的小鸡在开食后就可以接种疫苗了,因为鸡处在幼稚阶段,建议采用饮水疫苗,不浪费药物又能使疫苗药稀释的比较均匀。疫苗前2个小时之内不能喂水,使小鸡口渴,都能喝调好疫苗水。疫苗种类都是按鸡龄接种的,一周龄左右的小鸡苗最主要的是接种新城疫苗。

做好以上几点,虽然不能保证说买回来的小鸡百分百成活,但起码不至于死很多。还有个建议就是,最好买脱温后的鸡苗,这样成活率也可以提高很多。


农村蒋小兰


小鸡死亡,首先要确定是因为什么而导致小鸡死亡的,你说小鸡病死,那么,它又是得什么病,这些问题要弄清楚,这样才能减少鸡的死亡。要想提高小鸡的成活率,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鸡苗。选购鸡苗时要选购正规的、口碑好的厂家,切记不要贪图便宜而选购不好的鸡苗,体质不好的鸡苗不仅成活率低,过期的成长发育也会受很大的影响。

二、管理。1.温度,温度很重要,温度不宜高也不宜低,温度高会导致鸡缺水而死,太低会受冷感冒伤寒,导致踩踏扎堆,扎堆死亡率极高。天气冷的话要另加一个温室保温,刚出壳的小鸡适合生长的温度为34度,前一周期随着天数下调0.5度,具体看鸡群活动情况。温度过高鸡群开口呼吸且频率快,饮水增加,翅膀下垂散热,温度低鸡群缩头、扎堆、靠近保温源等现象,正常的鸡群会比较疏散,有你追我赶的现象。

2.环境.温室要保持通风干燥,切勿为了保温封得太严密。

3.饮食.鸡进温室后先加水后加料,鸡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容易缺水,加水时用小水壶,防止鸡洗澡湿身感冒。水中记得加开口药!添加料时量少次多。

4.其它.防止老鼠,夜猫野狗的侵犯。平时多观察鸡群,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友情提示:养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学同滕小


买了许多小鸡,但是有很多得病死了,小鸡怎么这么难养?

雏鸡最难养,事故多、病多,死亡多,成活率低。如何才能养好小鸡呢?

一、雏鸡的选择,购买雏鸡必须进行挑选,要选择腹部收缩良好,不要大肚子雏鸡。泄殖腔附近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便粘着。脐带吸收良好,没有血痕存在。喙哦、眼、腿、爪等不是畸形。其中有一项不符合就不要选购,弱病雏鸡很难养活。

二、雏鸡绒毛稀短,抗寒能力差,必须依靠人工给予适宜的环境温度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第一周的育雏温度30—32度,第二周29—30度,每周降温幅度不能过大,一般不要超过3度。四周以后保持在21度左右。


三、密度,一般家庭地面育雏在四周前每平方米养殖25只,适当的密度是保证雏鸡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的重要条件。密度高,晚上环境差,吃食拥挤,水抢料,饥饱不均,生长发育不整齐,互相啄斗,恶癖严重。


四、喂料,从出壳到羽毛干、饮水、开食,这个过程越早越好,一般不能晚于第二天。一般饲养雏鸡配合饲料比较好,在前两周,每天喂6次,第3—4周每天喂5次,第5周以后每天喂4次。

五、饮水,引起水温与室温相近,要防止断水、缺水和间断给水,应该做到饮水不断,随时自由饮水。


六、光照,第一周全天24小时照明,第二周19小时的照明,第3周后采用自然光照就可以了。一般15平方米的育雏室挂一个40瓦的白炽灯就可以。


老周说三农


我都是用老母鸡自然孵化的,不要怎么管理,喂点食水就可以了







土家人山村哥


您好,我是三农领域的优质作者,如果有任何关于三农、农村和农村生活趣事方面的问题,欢迎和我多多交流。

对于现在的很多小鸡,之所以有很多人觉得特别的难养,是因为各种因素都在限制这些小鸡的成长。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因为农民为了能够使得自家的孩子吃上自家的鸡蛋,他们觉得孩子吃起来更健康,所以就会选择养一些小鸡,但是在养殖的过程当中确实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农民也是找不到任何的原因的。

其二,像是农村的温度就达不到这些小鸡的成长需求,农村家里也并不像是大型的养殖小鸡的规模这么大,所以人们是把控不住这些温度的,因此这些小鸡就会不适应一些稍微寒冷或者是多变的天气,这样长期下来小鸡大多数都不会存活下来。

最后,对于当下的农村,因为农民购买来的小鸡是很小的,所以当遇到一些传染病或者是鸡瘟的时候,农民更是手足无措,但是因为这些小鸡从出生到开始成长就换了很多的环境,除此之外像是一些卖小鸡的商贩都是骑摩托来卖小鸡,但是一路的颠簸或者喂这些小鸡的时候喂食不及时,也是有活活饿死的,所以这几种情况就大大降低了这些小鸡的存活率,因此才会出现小鸡难养的情况。


以上是我对于农村这一问题的回答,欢迎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