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刘伯温去世前为何送给朱元璋一筐鱼,以致让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

大脚姑娘碎碎念


刘伯温可以算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士,对朱元璋创立明朝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当朱元璋占领金陵以后,与众将领商议今后的战略。当时,江南除朱元璋以外,还有三大割据势力,分别是西面湖北的陈友谅,东面江浙的张士诚,和东南福建的方国珍。其中以陈友谅实力最强大。将领中绝大多数的人都主张先打东面比较弱小的张士诚,只有刘伯温力排众议,主张先解决西面的强大的陈友谅。他的理由是,张士诚胸无大志,力量相对有限,不会或不敢轻举妄图。西战陈友谅无后顾之忧。而陈友谅野心勃勃,虎视眈眈,实力又占绝对优势,如果东征张士诚,陈友谅必乘机从西面攻击我,那时我方遭两面夾击,首尾难顾,就危险了。如果先消灭了陈友谅,东面的张士诚和方国就好解决了。刘伯温的话说服了众将领和朱元璋,确定了先解决陈友谅的战略决策。后来的发展证明,这一战略决策是非常正确也是非常英明的。


明朝建立以后,有一段时间朱元璋对右丞相李善长不满意,想让刘伯温做右丞相。刘伯温一方面肯定了李善长善于调合众将领的才能,一方面说自己才能有限,又性子太直,不适宜做丞相。朱元璋又问刘伯温谁适宜做丞相,并举出三个人,分別是楊宪,汪广洋和胡惟庸。刘伯温一一予以否定,认为杨宪和汪广洋在器量上有问题,认为胡惟庸是个能拽坏车的牛。后来朱元璋还是依次用了此三人为相,结果都出了毛病,尤其是胡惟庸,滥施威权,引发了洪武时期延时最久死人最多的"胡惟庸案"。

通过以上两件事,约略可以看出,刘伯温确实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关于刘伯温的死,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他患病期间,吃了胡惟庸奉皇帝命令送去的太医开方的药,慢性中毒死去的。刘伯温最讨厌的人就是胡惟庸,二人几乎水火不相容,依刘伯温的明智,胡惟庸送的药,他肯吃吗?这一点存疑。反正他是死了,临死前令儿子刘琏将他的书信文扎死后上交给皇帝。

这里就有了一传说,说除书信文扎以外,还让刘琏给皇帝朱元璋送去一筐鱼。当时朱元璋未解其意,直到十七年以后太子死,才恍然大悟,原来刘伯温是提醒他注意子嗣争位的问题。(这里值得存疑的是,十七年以后才明白,朱元璋的大脑有这么迟纯吗?又起了什么作用呢?)



关于刘伯温有许多传说,比如"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类,其实是荒诞不经的。但这些传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就是它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刘伯温的喜爱和对他的杰出智慧的认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也是如此,那个人是诸葛亮。

欢迎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