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赏析刻乾隆御题诗——宋哥窑姜黄釉葵花形笔舔

讲好中国的故事系列之:赏析刻乾隆御题诗——宋哥窑姜黄釉葵花形笔舔

赏析刻乾隆御题诗——宋哥窑姜黄釉葵花形笔舔


赏析刻乾隆御题诗——宋哥窑姜黄釉葵花形笔舔


一、概述

此笔舔高:3.6cm,口径:17.8cm,底径:13cm。为外撇式宽边口沿,口沿至里向外微下滑。舔的内腔呈直角平底状,舔的外壁鼓腹、收腰。窄边浅卧足、平底。足圈内对称分布有6个支钉眼,支钉眼状如芝麻,呈铁褐色。因采用的是裹足支钉烧制法,因而通体满施姜黄釉,但见釉子肥厚,堆若油脂。釉面布满“金丝铁线”,“金丝”红似鳝鱼之血,“铁线”则呈深黑色。“金丝”与“铁线”错落交织,交相辉映,形成似“百圾粹”般的美丽的冰裂纹。观之,似乎是静中有着动,动中又蕴着静,有动与静相结合的律动美,让观者的感受是韵味无穷,十分养眼。底部正中央隶书阴刻“奉华”二字,字里其间满填朱砂。以“奉华”二字为中心,似太阳散射般的逆时针方向隶书阴刻:

宣成近代制犹精,遥以宋窑卿二生。

笑把葵花百圾者,恰如烈士善循名。

乾隆庚戌夏御题,钤“太缶”章。先在刻好的字里满填朱砂,尔后再在朱砂上描上金水。

将乾隆的这首七律御题诗译成白话文则是:离我们近代的宣德瓷和成化瓷虽然是很精美,但是我认为拥有精妙的宋代古瓷才是三生有幸之事。我笑着把玩这件有“百圾粹”开片的葵花形笔舔,就好像是在和一位名副其实的烈士对话。乾隆御题,1790年夏天,钤“太缶”章。

二、赏析一

宋太祖赵匡胤本人就是军阀出生,他自编、自导、自演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一出好戏,当上了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亲眼目睹了“五代十国”这一段时期军阀们的混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因此,他将拥兵自重的军阀们的兵权全部收回中央政府,由他本人亲自节度,于是便开启了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他的这一统治理念和统治格局贯穿了整个宋朝的始末。由于统治集团内部占绝大多数的是文人和士大夫,因此文人的儒雅之风便得以盛行。在这种重文轻武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之下,便催生出了端庄又典雅的陶瓷烧制风气,于是乎:“汝、官、哥、钧、定”等五大名窑瓷器便应运而生。

三、赏析二

“存天理,灭人欲”,追求平易质朴的风尚和禅宗深奥神秘的哲理,占据了宋代上层社会主要的思想领域。在艺术上则爱好幽玄苍古之趣,这种所谓的文人趣味,也必然在工艺美术领域反映出来。具体到宫庭士大夫们所用的瓷器,就是讲究细洁净润,色调单纯,趣味高雅,极具韵味。这件刻乾隆御题诗姜黄釉葵花形笔舔,其釉色平淡含蓄,于朴素中隐含着使人平静的意蕴,充分体现了宋代上层社会用瓷所推崇理性美的时尚。

四、赏析三

宋代五大名窑的造型,特别是汝窑、官窑、哥窑瓷器的造型,基本上是从商、周时期的礼、乐之青铜彝器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而来的,其意识既符合了当时统治者以“礼”、“乐”治国的理念,又符合当时统治阶级层文人士大夫们的情趣和审美。这件刻乾隆御题诗宋哥窑姜黄釉葵花形笔舔形制古朴而优雅,大小适中,观之入眼养神,抚之顺手流连,可谓是绝佳完美之器。就拿我们今天国际上通用的黄金分割定律来测算,也是刚好恰到好处,有“添一份则多,减一分则少”的神奇。

五、赏析四

裹足满釉支烧是汝窑烧制的特征之一,然而将此烧制技术用于烧制这件哥窑姜黄釉葵花形笔舔,可见当时对这件器物的重视程度和珍视程度了。支钉支烧的支具是采用耐高温的优质瓷土,支钉小而尖,因此留在器物上的支钉痕极为细小,其结果使器物更加美观,为世人留下了绝佳之精品。因此,这件刻乾隆御题诗宋哥窑姜黄釉葵花形笔舔与同时期的汝窑瓷器相比,就其烧制工艺而言有异曲同工之妙,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六、赏析五

“奉华”,为南宋高宗皇帝赵构所住的德寿宫配殿,也即高宗爱妃刘贵妃所居住的“奉华堂”,在德寿宫内。高宗内禅后住德寿宫之德寿殿,当年正是刘贵妃陪伴高宗。而居住在奉华殿中的刘贵妃有着多方面的艺术爱好,故陈设在奉华殿中的瓷器上刻有“奉华”铭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件刻有“奉华”铭文的宋哥窑姜黄釉葵花形笔舔,理应出自其中。

七、赏析六

乾隆帝不仅酷爱书画艺术,对各类工艺美术亦非常嗜好,特别是对瓷器尤为偏爱。在他的一生中共作御题诗四万多首,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咏瓷诗就有一百九十九首。

乾隆每得到一件宋窑瓷,特别是宋代五大名窑的作品,必要赋诗一首,同时命工匠把诗镌刻在器物上,传之久远。乾隆降旨刻诗,并非整批送交,而是分批次交办清宫专门负责的如意馆和懋勤殿处理,由玉作高手镌刻完成。在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上镌刻乾隆皇帝的御题诗,既不能损伤器物分毫,又要入木三分而字不走形,稍有闪失,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此超凡的精湛技术,非乾隆时期清宫造办处“玉作”坊的高级工匠所不能为。在清代之前漫长的瓷器发展史中,并未有帝王诗篇被题刻于瓷器之上,乾隆此举还算得上是独家首创。

乾隆御题刻瓷几乎都是采用阴刻手法,将诗文刻在器物的釉面上并深入其胎骨,故其文字都是低于釉面的凹形字体,其刀锋犀利,力透胎骨。宋代五大名窑往往以器物和釉面取胜,极少题字,而乾隆帝命御题诗镌刻其上,是为了便于观赏。刻瓷上的文字工整、秀丽,给器物平添了几分艺术气息。这些御题诗大多为乾隆帝本人所创,往往是对瓷器本身的解读,使观者能加深对器物艺术风格的理解。从乾隆帝在古瓷上的御题诗或题跋中可见他对古瓷的定位、辨别和审美情趣达到了其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乾隆御题诗刻瓷的书法风格并不多样,早期沿承康熙书法遗风,主要是晚明董其昌泒,其格调较高,气势宏伟。中、后期则因乾隆帝喜好转为赵孟頫书法风格为主体,因而表现在御题诗刻瓷上的书法风格大都精谨沉稳,圆转秀逸、骨骼清纤,如出一人之手。

八、赏析七

翻开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凌辱的历史。经帝国主义列强们上百年的掠夺和搜刮,有许多中华民族上千年来的珍贵国粹流落海外,现如今被国外各大知名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所收藏。所幸的是,唯独这类刻有乾隆御题诗的宋代五大名窑瓷器极少流失海外,因为从已知的信息和资料来看:除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大英博物馆以外,世界上各大博物馆和艺术馆未见此类物品的展示或报道。

英国的苏富比和美国的佳士德两大国际拍卖公司,都有着上百年的悠久历史,它们是世界上拍卖中国古玩和艺术品的龙头老大。它们所拍卖的中国古玩和艺术品的品种和价格,已然成为了世界范围内中国古玩和艺术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从这两大国际拍卖公司和国内外各大拍卖公司历届所拍卖的记录来看,尚未发现有此类物品被拍卖过。

从上述的记录综合分析来看:刻乾隆御题诗的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的确是珍稀和无价。可谓是珍罕无比的无价宝物。

九、综述

这件由广西《天华堂》所收藏的刻乾隆御题诗姜黄釉葵花形笔舔造型完美,大小适中,流线精准顺畅,老练而又沉着,庄重而又典雅。它集陈设器、实用器、把玩器于一身,极具文人气息,老辣沉稳的姜黄釉配上灵动活泼的“金丝铁线”,使器物充满了空灵之气与韵律之美。经千百年来岁月的沉淀与熏陶,此笔舔气韵浓郁、宝光内敛,让观者无不气定神凝而又浮想联翩,让上手者犹如触摸婴儿的肌肤般油嫩细滑,直让人爱不释手。使人觉得此物件是炉火神笔绘就之杰作,是自然造化之神品。

此笔舔刻有“奉华”二字,遥想当年本就是南宋高宗赵构和爱妃刘贵妃所心爱之物。到了清代,再配上乾隆帝的御题诗,可谓是“皇”气十足,物以皇贵,荣耀至极。此笔舔是集史料价值、人文价值、文物价值、经济价值于一身的一朵奇葩,它必将以其独特的美感和丰富的内涵,出类拔萃于中华瓷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