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时光网特稿许多年以后,当后人回看中国的2010年代,“变化”一定是最常被提到的关键词。在内地,电影作为大众流行文化领域,市场化最彻底、竞争最激烈的一块地,这十年用沧海桑田来形容都不为过。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2010年时光大赏,那些回忆

2010年,影迷需要乘坐火车、在冒着大雪排队才能看到IMAX版《阿凡达》,不少影院年初一还会休假。但10年后,全国1.2万家影院可供选择,大年初一当天7部电影争夺观众,6个小时票房就能超越10年前整整一周的成绩。

此前,贺岁档爆款频出,《泰囧》《金陵十三钗》《寻龙诀》《智取威虎山》让人印象深刻。近年来贺岁档连续2年下跌,不再是国产大片首选档期,影史票房TOP10的电影里9部来自春节、暑期和国庆档。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曾经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市场化排头兵,如今慢慢淡出头部市场。内地影史前十的国产片,一半为45岁以下导演作品,两部为导演处女作。武侠大片不再是观众的最爱,新时代的主流电影、喜剧片甚至动画片成为支撑国产片市场的主要力量。

好莱坞大片除了在2012年依靠增加的14部引进配额,在年度票房榜上超越国产片外,并没有呈现在其他国家那样的压倒性优势。 当然春节、国庆和暑假三大黄金档期,一直很难见到好莱坞大片,这倒是十年来没怎么变过的。

十年之前,热门档期电影院买票排长队,十年之后没有手机很多人估计都不知道怎么买票;十年之前,除了好莱坞到就是国产片,十年之后人们开始欣赏印度电影,连卖座的国产片《误杀》都是翻拍自这个隔壁邻居的神作。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下一个十年你最期待哪些变化?

【一】

银幕数和电影院变多

单片票房天花板升至56亿元

2010年香港制片人文隽在推广自己新片时曾跟媒体推心置腹:当老百姓走出自己的小区1-2公里就能找到电影院时,内地市场才真正具有爆发力。那一年内地影院1646家,银幕数6256块,全年票房首次突破100亿人民币。

10年过去,银幕数暴涨11倍接近7万块,影院数从1646家增加到1.2万家。正如文隽所期待的,起码在一到三线城市里,观众基本可以步行1-2公里就找到电影院。仅从电影院数量来讲,中国内地早成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

10年前,最风光无限的影片是《阿凡达》拿到惊人的13.26亿票房,成为这十年银幕数大涨第一波催化剂,影史票房宝座保持四年之久。10年过去后,《阿凡达》这个成绩甚至无法进入2019年度票房榜前十。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10年间,内地影史票房冠军五次易主,2014年《变形金刚4》、2015年《速度与激情7》《捉妖记》,2016年《美人鱼》,2017年《战狼2》,让票房天花板从13亿元顶到了56亿。

《战狼2》的56.82亿人民币换算成美元为8.14亿,从单一市场范围来看,只落后给北美市场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8.58亿)和《星球大战:原力觉醒》(9.36亿)。《哪吒之魔童降世》50亿人民币(7.16亿美元)更是创全球单一市场动画片最高票房。

10年来,头部国产片票房掘金实力增强,内地影史票房前10有8部为国产片,都是2016年之后上映的作品。

10年前由于电影院数量有限,加上电商售票并未开启,看电影在文化消费中相对奢侈。2010年平均票价40元,单张电影票占城市平均月薪的1.2%;10年后,平均票价32元左右,单张电影票占城市平均月薪的0.5%。

十年来,电影市场不变的是“二八定律”,10年里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始终能占据市场37%左右的份额,偶尔几年会偏高到47%。

虽然,银幕数增加了,但观众对于电影院3D银幕过暗,放映质量不稳定的抱怨并没有变。走过粗放式的增长后,影院文化、服务水平以及影院个性化或许是接下来10年从业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

数字3D从救市到被“冷落”

胶片冲洗放映彻底走入历史

2010年《阿凡达》在内地引起万人空巷的观影狂潮同时,也打响了3D和IMAX的知名度。数字3D和巨幕放映开始走出科学馆和游乐园,成为许多院线商业电影的标配。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3D风潮促使影院集体更新放映系统,立体电影并非新鲜事物,但借助数字技术发展,3D重新成为国产电影人追赶好莱坞的方向。从2010年阿甘执导的《魔侠传之唐吉可德》成为国产3D电影并不成功的初试,到2011年徐克可圈可点的《龙门飞甲》为国产3D片正名并设立标准,再到2018年3D成为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中与文艺片结合的技术实验,对3D的探索一直在延续。

由于多数3D电影并非用3D摄影机拍摄,而是后期转制,加上许多影厅放映亮度偏低,部分观众对这曾经新鲜的制式抱怨连连。2012年开始国家电影专资办会对国产3D、巨幕等影片,按票房收入分档对影片版权方进行奖励,这一政策已在2016年停止实施。

种种原因让3D技术在国产片中退潮明显,今年国产片票房排名前十的作品里只有2部有3D格式。好莱坞进口片由于“特种电影”引进配额所限,大部分在内地保留了3D格式。

《阿凡达》虽然没有用IMAX摄影机拍摄,但精彩的视效却给大众留下了IMAX巨幕才是顶配放映的印象,IMAX 3D版一票难求。2010年全国只有11家配有IMAX影厅的影院,截止2018年,中国有超600家进行商业放映的IMAX影院,继续保持全球最大巨幕市场的位置。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IMAX崛起后也让CGS 中国巨幕、杜比影院、LUXE巨幕、CINITY等放映系统的兴起,中国观众对放映端的追求已经从3D转向了银幕尺寸、放映亮度和高端声音。

此外,电影存储和放映的介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12年柯达公司宣布破产后,中国很快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全面实现数字化放映。2016年10月上海电影技术厂最后一条胶片生产线关闭,加上之前已经关闭胶片生产洗印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胶片电影在中国目前大概只存在老电影修复这一块,彻底退出商业放映市场。

【三】

好莱坞电影变多统治力下降

印度片成第二外语电影

1994年开启的进口分账大片曾经是激发市场复苏的鲶鱼,而这个十年好莱坞电影的增多也为市场爆发式增长添砖加瓦。2001年WTO协议签订曾让分账片配额从10部增加到20部,2012年中美再次达成WTO相关协议,每年再赠配额,特别指定3D或IMAX电影。

2012这一年,内地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中就有7名是好莱坞电影,进口片票房占比超过国产片。但在这之后7年里,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进口片再也未出现如此统治力,2019年票房前十好莱坞仅剩下两部。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在意义非凡的2012年中,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漫威电影宇宙首部“集结号”《复仇者联盟》全球公映并登陆内地。自此开始,超级英雄电影这个混合类型不仅开始统治全球,在内地市场也成为稳定的印钞机。除了2017年,漫威电影宇宙的影片几乎从未缺席中国内地票房排行榜前十名。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另一件在十年前万万想不到的事情是,好莱坞的英语电影之外,对中国观众吸引力第二大的外语电影竟然来自印度。自2011年《三傻大闹宝莱坞》开始,阿米尔·汗成为21世纪打开中国市场的印度第一人。2017年《摔跤吧!爸爸》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印度影片,引起了现象级观影热潮,跻身当年内地票房排行榜前十名。

虽然2018年的《印度暴徒》让阿米尔·汗势头有所回落,但印度电影已完全打通中国电影市场,《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调音师》等片持续卖座。

与印度片的起飞之形成对比的,则是消失的韩国电影,虽然官方从未承认“限韩令”的存在,但2016年9年起韩国电影一夜之间从内地的大银幕上消失,《与神同行》、《釜山行》、《极限职业》等在港台、东南亚市场大放异彩的韩国佳片,都无缘与中国观众们见面,实属遗憾。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韩国电影的缺席,让日本电影成为赢家,《银魂》《当祈祷落幕时》《小偷家族》等片逐步打破日本真人片不卖座的魔咒,《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海贼王》各种剧场版动画电影稳定破亿,《千与千寻》等重映经典甚至能接近5亿票房,成为2019年非英语外语片票房冠军。

内地电影观众对外语片有着相当的包容度,阿拉伯语电影《何以为家》2019年拿到3.65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5400万美元,占全球总票房80%,助推该片成全球最卖座的阿拉伯语电影。

十年来,每年引进到内地市场的各国进口片从年均50部慢慢增加到年均100部,但还是和日本、韩国每年引进近1000部进口片有巨大的差距。拥有将近7万块银幕,17亿观影人次的中国电影市场,理应能容纳更多的全球优秀电影作品。

【四】

曾经辉煌的贺岁档被春节档取代

进口片依旧无缘黄金档期

在过去的十年,随着影院极速扩张和具有号召力的影片增多,电影档期选择成为发行商越来越重视的环节。从2002年张艺谋《英雄》开始,12月下旬开启的“贺岁档”(主要是从圣诞节到元旦这一周)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2010年之前,12月份之所以能够引发观影的狂潮,一方面是电影院尚未开发三四线城市,以一二线存量观众为主,尤其以企事业单位包场为重,而单位发放的电影票福利,在12月之后就要过期,因此在12月形成了一股集中观影“去库存”现象。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2010年代前几年,重要的国产片还会选择在12月上映,譬如2011年12月15日,张艺谋的战争片《金陵十三钗》和徐克的武侠片《龙门飞甲》同日对垒。2012年《泰囧》横空出世,2014年姜文的《一步之遥》和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对打,2015年《寻龙诀》和2017年《芳华》《前任3》成了贺岁档最后的辉煌。

从2017年开始,贺岁档票房连续两年下跌。今年贺岁档票房最高的《误杀》《叶问4》票房都没能达到10亿。曾经的贺岁档之王冯小刚的《只有芸知道》都票房平平。

2017年之后,再也没有贺岁档上映的国产片进入年度前十,内地影史票房前十的影片除了《复联4》,全部来自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这三个传统档期已成为了内地电影市场的支柱力量。

事实上,这种变化也是向国际惯例靠拢,只有真正的假日或者长假才能激发出观影热潮,贺岁档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产物也在市场发展中慢慢褪色。

不变的是,进口片依然无法进入春节档和国庆档,也比较难进入暑期档(7、8月)。内地影史票房TOP20中,目前还有五部进口片,除了《变形金刚4》,都不是在这三个档期取得的成绩。倒是由于贺岁档的的失落,让《海王》《星球大战9》《勇敢者游戏》系列得以“获准”进入。

【五】

国产电影动画崛起 主旋律主导市场

恐怖片依旧是付不起的阿斗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2012年末上映的小成本公路喜剧《人再囧途之泰囧》狂揽超12亿人民币,成为内地影市史上首部票房超10亿的华语电影。虽然喜剧一直是国产电影中比较重要的类型,但“类型化”的魔力却是这10年慢慢被大家真正认识。

2013年末,冯小刚最后一部贺岁档喜剧《私人订制》上映,凭借着多年攒下的观众基础,影片票房尚可,但不佳的口碑,也提示着小品式的京味儿冯氏幽默的困局。

这些年统治喜剧片市场的,从宁浩、徐峥到开心麻花,无一不是以成熟的类型化创作取胜。譬如“囧”系列以及《心花路放》是对公路喜剧的延续,《西虹市首富》直接翻拍好莱坞经典喜剧故事。

这十年,我们也见证了以武侠为代表的古装大片的进一步退潮,和新时代主流电影的崛起。

2002年《英雄》开启了国产大片元年,接下来推出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赤壁》《画皮》等都跻身年度票房前三甲。可以说,古装视效大片曾是带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最重要类型。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2010年代前半段,《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系列《画壁》《龙门飞甲》《画皮2》《西游降魔篇》古装视效大片依旧获得了高票房。最近五年,进入头部的古装视效大片数量逐渐减少——2018年只有《捉妖记2》进入年度票房前20,2019年则一部都没有。《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惨淡、以及《阿修罗》的撤档闹剧,都反映了这一类型面对如今市场的尴尬困境。

古装视效大片失去头部支柱地位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主旋律电影进入头部。2011年《建党伟业》延续的是《建国大业》的群星集结模式。 2014年《智取威虎山》的8.83亿元,让博纳影业成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排头兵。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2016年《湄公河行动》在国庆档上演一出逆袭好戏,2018年《红海行动》、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烈火英雄》都是由他们主控。

2017年《战狼2》席卷56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的神话,将主旋律类型片的热潮推向高峰。

这十年来,我们还见证了两个电影类型几乎从无到有的跨越,科幻片和成人向动画片。《大圣归来》被看作首部让“国产动漫走出低幼时代”的作品,《流浪地球》则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国产动画的发展速度尤其令人惊叹,距离《大圣归来》仅仅数年,2019年就产生了《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两部佳作,后者还成为救市爆款,登顶年度票房榜冠军。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除此之外,青春片在这十年中逐步走向了成熟和多元。国产青春片曾一度是“狗血”的代名词,尽管也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同桌的你》等依靠知名IP和明星主创的作品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直至《七月与安生》以及《少年的你》的诞生,那些伴随国产青春片许久的负面标签才被撕去。

而另一边,恐怖片在内地市场则一直是“扶不起的阿斗”。2011年杨幂主演的《孤岛惊魂》以不到500万的成本收获8900万票房,让投资人看到了恐怖片“以小博大”的潜力。2014年《京城81号》拿下4亿票房,刷新国产恐怖片票房纪录——不过到现在都没被打破。一直到今天,恐怖片仍常常与“烂片”标签如影随形,《中邪》本有可能打破这一印象,只是遗憾未能公映。

【六】

电影导演不再“论资排辈”

香港导演内地融合之路仍艰难

电影《只有芸知道》艰难破亿,冯小刚发文感叹:“一众新锐导演生龙活虎,摧营拔寨,屡创新高,一部影片动辄已是20亿起步,看着团队搞出的这个一亿的大红海报,不禁感慨,英雄老矣”。

不仅是冯小刚,曾经意味着票房保证的“第X代导演”等名词渐渐在人们口中变得陌生,张艺谋《长城》《影》、早已没了《英雄》时期的号召力,陈凯歌《妖猫传》尽管画面仍然能诗意美丽,但故事似乎已不能让所有主流观众满意。

取而代之成为票房新霸主的是徐峥、文牧野、宁浩、陈思诚、郭帆等生猛后辈新导演,导演更新频率加快,科班出身也开始变得不再重要。不可否认,未来还是属于年轻人的。

除了徐克、周星驰、杜琪峰,如今年轻人熟悉的香港老牌导演少之又少。2010年代之前,香港导演北上后,能展现他们神力更多的是像《功夫》《画皮》《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等古装、动作戏。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而这个十年,以中生代导演陈可辛、林超贤等为代表,他们拓宽类型题材选择,成功融入内地市场。陈可辛在《投名状》票房不如预期后,通过《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彻底褪去身上的香港色彩,今明两年更是有《中国女排》《李娜》两部纯内地题材。林超贤通过《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成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代表导演,而刘伟强、 陈国辉则分别通过《中国机长》和《烈火·英雄》加入了这个阵营。

文化融合成为其他一部分香港导演的共通难题,曾经称霸香港电影票房榜的王晶,感慨近年很少触碰曾经擅长的喜剧题材:“在内地拍喜剧要找得到情绪共振的点,这个点不如内地导演找的好。”

无论是周星驰《新喜剧之王》还是杜琪峰《华丽上班族》的口碑折戟,都反映着相似的困境。总体来说,香港导演内地融合之路依然艰难。

【七】

First电影节助推独立导演

艺术放映联盟终成立

过去十年,已经成熟的第六代们,有些选择继续拍摄彰显个人美学的艺术电影,有些则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贾樟柯、娄烨、王小帅们依然是国产艺术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的门面,而他们的作品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积极的投入到市场中去,在商业院线迅速发展的十年中为艺术电影争取到更多的生存环境。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此外,在过去的十年里,国内的独立艺术电影导演们拥有了更多的舞台。2011年,大学生影像节落地青海西宁,正式更名为FIRST青年电影展;2017年,平遥国际电影展创办于山西平遥。

在此之前,国内并没有出现规模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独立电影节,这两大电影节凭借精准的定位、完善的电影节流程、覆盖全球的选片范围、明确的创投机制与后续支持,使得国内独立电影导演们将这里作为电影生涯的起跑线,也为国产独立电影培养了一批年轻力量。

成立更早的FIRST青年影展硕果累累,文牧野、忻钰坤、张大磊、蔡成杰、郝杰、周子阳、王一淳、李非、马莉等一批年轻导演的作品已经得到了影迷、奖项、甚至市场的肯定。忻钰坤的《心迷宫》《暴裂无声》分别在艺术和市场上得到了认可,张大磊的《八月》擒获金马最佳影片,文牧野导演作品《我不是药神》更是成为年度话题作品。

而成立不到三年的平遥国际电影展更具国际视野,也已经涌现出了霍猛、邱阳这样有潜力的年轻导演。

而对于艺术电影影迷而言,越来越多的独立放映机构、民间放映组织在这十年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找到精准的受众群体,国产独立电影、艺术电影有更多渠道被观众们欣赏。

同时,拥有官方背景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也已经在2016年创立至今,更多国外优秀的艺术电影、严肃题材作品也得以从这个渠道在内地上映,譬如《三块广告牌》《罗马》等片,大大丰富了放映市场。

【八】

卖座明星10年变化:

新一代喜剧明星和吴京最有号召力

2010年岁末,冯小刚写下一段微博“赵氏子弹非2三片同时在中影基地混录,葛优的话语在走廊里此起彼伏,不知道的还以为一个组包了三个棚。”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其实,“一组包三棚”是假,“三组请了一位葛大爷”是真,当年三部贺岁片《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同时押宝葛优为男主角。10年前的内地电影市场,似乎只有葛优担得起“票房号召力男星”这一美誉,当然那一年三部电影同时跻身年度票房前十。

斗转星移,十年光景过去,电影行业现象、新奇概念、营销手段、炒作方式往往都是迅速兴起、迅速衰落, “卖座明星”也在劫难逃。今年,乘着群星参与的《我和我的祖国》的东风葛优重出江湖,但在贺岁档他却相当不如意,主演的《两只老虎》拿到2.23亿票房,与当年气势不可同日而语。

江山代有人才出,这话不假。葛优之后,2012年徐峥和王宝强贡献了突破当时票房天花板的《泰囧》;随后周星驰祭出《西游降魔篇》和《美人鱼》两部年冠;“铁三角”黄渤、宁浩、徐峥接连轰出《心花路放》、《疯狂的外星人》《一出好戏》横空出世的沈腾凭借《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跻身喜剧头号种子阵营;更有吴京靠《战狼2》《流浪地球》杀出一条血路,无敌之势只证明一点:只有吴京自己能打败自己。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10年来,变化的是“卖座明星”的面孔,但不变的是卖座的他们主要还是集中在喜剧领域,只有《战狼2》横空出世的吴京是个例外。

卖座演员的诞生无一不是依托好作品、好故事,演员充其量是撬动票房的支点,而并非票房本身。“粉丝电影”就是例证。遥记2013年《小时代》如一枚炸弹投向市场,并凭借4.88亿挤进了年度票房榜前十,有业内人士感叹:“看完《小时代》之后,我很焦虑。我不希望他们的通行证,成为我的墓志铭。”

从杨幂的《孤岛惊魂》发迹,到《小时代》《栀子花开》《爵迹》,不过5年时间,粉丝电影号召力就迅速下降。吴亦凡、李易峰、鹿晗、杨洋、TFBOYS都曾是“卖座明星”,但大浪淘沙过后,让观众记住李易峰的是《动物世界》,让观众对易烊千玺竖起大拇指的是《少年的你》,让胡歌在观众心中生长的则是《南方车站的聚会》。

【九】

第五代导演淡出欧洲三大电影节

华语片海外依旧难有起色

2019年1月20日,张艺谋的《一秒钟》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很多媒体在做报道时不经意发现,作为欧洲三大电影节领路人的他,上一次入围三大竟然是10年前的《三枪拍案惊奇》。

在过去的十年,华语电影没有停下走向世界的脚步,只不过再也没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卧虎藏龙》和金棕榈将《霸王别姬》的这样的影响力。

华语电影在海外最受欢迎是在新世纪前后,《卧虎藏龙》至今依然保持华语片海外票房最高记录(1.28亿),《英雄》《十面埋伏》名列二三,这三部影片分别上映于2000年、2002年和2004年,排名海外票房前十的华语影片中,清一色都是动作电影。

而过去十年的电影没有一部入围前十,排位最高的是2013年的《一代宗师》,在海外市场获得3700万美元,其次的《十二生肖》凭借成龙的号召力获得3300万美元,《美人鱼》则达到1900万美元。

近几年的作品中,《流浪地球》北美票房587万美元,《哪吒》为369万美元,《战狼2》则为272万美元,突破1000万美元都难。只有通过走中美合拍,《长城》《功夫熊猫3》《雪人奇缘》才能突围进北美主流市场。

国产片不仅在北美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在东南亚、日韩市场这十年也没有太大的起色。日韩市场几乎别好莱坞和他们的本土作品几乎占满,而香港、台湾地区也是好莱坞电影的天下,剩下的市场由华语片和韩国电影来争抢,形势并不乐观。

相比之下,在只谈艺术电影不谈钱的世界各大电影节上,华语电影的身影依然常见,接受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国籍影评人、观众的检阅。虽然偶有峥嵘,但相比上个十年并未有太多变化,依然以配角的身份活跃,没有了1980到1990年代世界对中国电影的那种新鲜劲。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在这十年里,入围三大电影节的华语电影数量上比上个十年略微有所下滑,刁亦男导演的《白日焰火》夺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熊奖,这也是这十年间唯一一座华语电影三大电影节奖杯。

无论在戛纳、柏林、还是威尼斯,这十年和之前活跃的依然是同一批熟悉的面孔:贾樟柯、王小帅、娄烨、姜文、刁亦男、王全安们。倒是第五代的陈凯歌、张艺谋在转型之后,已经淡出侧重艺术表现的三大国际电影节。

【十】

电商售票成绝对主流

互联网融入电影产业

2006年9月,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为了参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报名,提前在北京举行点映。细心的观众发现无法现场购票,必须通过叫“网票网”的网站订票,在智能手机没有普及的年代,如此安排,让很多媒体认为是片方为影片内容保密所做的“小动作”。

网票网作为在线选座的先驱者一直活到了现在,但淹没在猫眼、淘票票两大寡头之下,以及诸多二、三线购票APP之中。

2011年内地互联网掀起“百团大战”的团购大战,胜出者美团网在2012年推出单独的美团电影,2013年更名为猫眼电影,那一年电商渠道(团购与第三方选座)所出的票房已占到总票房的20%。

经过2014年和2015年春节档两年“9块9”低价补贴大战,电商售票占比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占据总出票的90%。电商不仅成为售票中介方,背靠互联网巨头的他们还介入制作、发行和营销等领域。

2014年博纳影业老总于冬曾一鸣惊人,未来中国电影公司都将为BAT打工,虽然5年之后中国电影产业并非像好莱坞那样,六大公司背后都有媒体巨头控制。但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们对博纳、华谊、光线等老牌电影公司有着股权的渗透,投资、发行和营销领域更是互相捆绑。

张艺谋《英雄》的时代,正版DVD版权都能卖出1780万人民币,进入2010年代虽然DVD已升级到蓝光,但国内正版音像市场由于盗版以及视频网站(流媒体)迅速崛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0年来,国内的三大流媒体平台爱奇艺、优酷和腾讯视频慢慢成为寡头之势,俗称“爱优腾”。据公开报道,每年票房前十的国产片独家网络版权从2010年的500万,目前已飙升到3000万到5000万。

2010-2019中国内地市场十年巨变史

但是“爱优腾”的发展道路还很长,它们目前还没有制作出像《罗马》《爱尔兰人》《鬼影特攻:以暴制暴》这样规模和质量完全比肩院线片的“网大”;由于商业模式探索的不成熟,也因此出现了《庆余年》付费点播被观众集体吐槽的争议。

流媒体在国内的崛起,确实普及了正版概念,但10年后,电影有盗版并没有完全消亡,今年春节档盗版死灰复燃异常猛烈,几部新片都出现了高清盗版。盗版的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盗版资源的来源越来越隐蔽。

这十年不仅中国电影市场、创作、发行和放映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影迷群体也在扩大,影迷们的胃口也在增长,周边日本、韩国每年引进超过1000部进口电影(包含重映和分区发行的小众电影)。中国内地市场每年进口片上映数量还在100部左右,即使有了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依旧无法满足硬核影迷,去哪看电影的难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

一些原本应该在商业院线、艺联放映的电影只能通过电影节来消化需求,抢票成为每年一次的网络话题,希望下一个十年这个问题能得到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