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上,橋樑既有其“一橋飛架南北”的實用價值,又體現出不斷髮揚的建築美學。

踏橋走湖南,你會發現很多橋相當有趣味。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芷江龍津風雨橋,該橋為全木質架構,無一釘一鉚,氣勢宏大,如一條長龍橫貫舞水東西兩岸。

湘西的風雨橋很多,它曾是最長的一座,史稱“三楚西南第一橋”。

“半里廊橋半里市”的印象讓人深刻,一座橋上居然吃穿住用的東西都能買到,一座橋上居然有三家牙科診所,一座橋上居然是當地人的舞池和牌場。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這座龍津風雨橋留給人的印象就是溫暖,一座橋已經完全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滿滿當當都是市井的味道。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取名“雲天渡”,“天橋合一,以渡天下之人”。

橋面全部採用透明玻璃鋪設,實現了最初提出的“隱形”橋的想法。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橋總長430米、寬6米,是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峽谷玻璃橋。

在雲霧之間,大橋宛如千尺白綾在其中若隱若現,“渡”既是將人渡過峽谷,也將同行之人的心渡得更加接近。

踏橋而行,它們紀錄著湖南過往的崢嶸歲月裡,那些城市的鉅變,以及由此帶來的人類社會的大發展、大變遷。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衡陽湘江公鐵大橋,誕生於國破家亡的戰爭年代。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經歷了戰火的焚燒,重生於國家中興的和平年代,參與了復興的偉業,是湖南第一座、新中國繼武漢長江大橋之後建成的又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湘潭一橋,1959年11月2日正式破土動工。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那時的湘潭被湘江分隔為東、西兩部分,因為沒有橋,人們一直靠渡船來回江畔。它是湘江上第一座公路橋,也是當時全國第一大公路橋。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同樣,在沒有橋的年代,長沙人過河只能依靠擺渡或者輪渡,過一趟河總要花不少的時間。

▼直到1972年,在五一大道西端與濚灣鎮之間,建起了一座橫跨橘子洲的“長沙湘江大橋”(後更名為橘子洲大橋)。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從動工至建成,長沙市機關、部隊和各條戰線,共有900多個單位,80多萬人次,到大橋工地參加了勞動。

它是新老長沙人記憶中“故鄉的橋”,深深地被城市人們所珍愛。

踏橋而行,你會看見太多的超級工程。它們印刻著技術的進步。

湖南屋脊——壺瓶山,是全球二百個重點生態區之一,被譽為“地球怪圈”(北緯三十度)上的“自然迷宮”,東半球上的“諾亞方舟”。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對於壺瓶山區域的廣大群眾來說,要走出大山,走進縣城,必須經過一座石拱橋——黃虎港石拱橋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這座橋是載入中國近現代橋樑建設史的一座大橋。

1958年,它成為中國當時跨徑最大,橋孔最高的石拱橋,使中國橋樑建築技術向前跨進了一大步。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在此背後,是1200多名石門縣民工、840名公路專業人員的吶喊與拼搏,是一年零三個月的汗水與熱血。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杭瑞高速洞庭湖大橋,凌駕於一湖綠水之上,總投資37億元。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其主跨長度在鋼桁加勁梁懸索橋中,排名國內第一、世界第二,被稱為世界橋樑建設的“超級工程”。

1996年12月19日,來自華北、西北、中原、中南等地的10支建設大軍彙集在東風湖大堤外的一片湖灘上。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洞庭湖大橋,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在大型湖泊上建橋,神州大地為之一驚。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矮寨特大懸索橋,兩旁峽谷高低差達數百米,是中國西南地區交通的一道天塹。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大橋被譽為中國真正具有原創技術的兩座大橋之一,在施工中創下四個世界第一。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其中主跨1176米,創跨峽谷懸索橋中世界第一,從此天塹變通途。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在郴州的雲霧繚繞、崇山峻嶺之中,當赤石特大橋塔身以S形“小蠻腰”映入眼簾時,帶來的是一種震撼的建築美感。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作為同類型橋樑中世界第一大跨徑高墩多塔混凝土斜拉橋,赤石特大橋被譽為湖南境內與矮寨特大懸索橋比肩的“超級工程”。

大橋修通帶來交通便利的同時,也創造7個世界第一。

踏橋走湖南,觀橋樑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和“湖南樣本”

俗話說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橋,是人類用來跨越天然障礙的建築構造。

自古以來,跨越一方山水,連通一座城市,橋功莫大焉。如今,一座座橋樑早已成為湖湘大地一道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觀。

踏橋而行,湖南的腳步鏗鏘,堅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