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胡葆森、景柱们这些大佬都在聊郑州


胡葆森、景柱们这些大佬都在聊郑州

双12创客节暨第五届中国创客领袖大会上,“南北对话双城论坛”备受关注


  12月12日,不仅仅是“双11”后的另一场购物狂欢。这一天,每年一度的双12创客节暨中国创客领袖大会在郑州如期开幕,今年已是第五届。

  这场大会上,看点最足的莫过于“南北对话双城论坛”。论坛上,来自郑州和杭州的企业嘉宾,畅谈自己最近的焦虑事儿以及他们眼中的河南和郑州。

  “我在焦虑什么”

  论坛以“最近在焦虑什么”开始,嘉宾作答时,有的说起对自己的担忧,有的提及“双创”中政策创新、突破期待,有的则大秀自己的幽默感。

  “我什么时候会被淘汰”——胡葆森建业集团董事长(郑州)

  高科技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原有的知识、所谓的经验,折旧、失效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像我这一代人,既没有学过经营,也没有学过管理,更不懂高科技、制造业,我经常说(我)在建业是长期的外行领导内行。”胡葆森说,在野蛮生长的时候,这是可以的。因为赶上中国的城镇化,房地产业享受了红利,粗放式管理还能应付。

  但到了万物互联的时代,所有的传统行业都要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的技术时,“像我这种‘科盲’,很多知识的盲点,已经很难驾驭这种几万人的企业,(而且)还跨了好多板块。”

  “我可能唯一的焦虑,就是我什么时候会被淘汰。”胡葆森说,但在目前的机制下,员工很难把你淘汰,只有时代会把你淘汰。

  所以,他现在60多岁了还在跟景柱打听制造业的秘籍,跟乔松涛请教UU跑腿后台的大数据管理,“我争取不那么早、不那么快地被淘汰,这就是我今天的努力。”

  生产力的创新和生产关系的突破——廖杰远微医集团创始人(杭州)

  “在河南,我的体会,郑州是一个有担当的城市。”廖杰远说,任何产业互联网的探索,最终一定会碰到的天花板都是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创新和生产关系的突破,一定会有剧烈的碰撞。

  廖杰远说,在河南他们创建了目前在全国推广的数字分级诊疗,今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的互联网+健康扶贫的模式,也是在河南创建的。他的体会是,就是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冲撞的时候,政府的担当(即生产力水平提升,需要生产关系的创新和突破)会给创新创业撑起一片蓝天。

  “过去汴州比杭州强,如今我的家乡如何赶上杭州”——景柱海马集团董事长(郑州)

  “我是开封人,杭州和开封的缘分比较深。有一句诗叫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那个时候汴州比杭州强,今天我的忧虑是我的家乡怎么能赶上杭州。”景柱说,这是他的第一个焦虑。

  第二个焦虑是,他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太弱。“双创”从科学的角度,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双创”,它有一个天命和本命的问题。

  天命指的是这个时代是不是创业、创新的时代。从科学的角度看,等位基因多的人才可能创业、创新,我们的本命决定了每个人不见得都能创新。“我想我的等位基因太少,创新能力不足。”

  第三个焦虑是,作为一个大学老师,他觉得大会的“南有杭州双11电商节,北有郑州双12创客节”的口号不便于记忆,可以改一下,“双11是光棍节,找不到老婆不直跺脚吗,然后把钱花完了,得剁手是吧。可以改成‘南有杭州双剁(跺)节,北有郑州双创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眼中的河南和郑州

  这是这场论坛“火力全开”的话题,不时赢得掌声。在这些创客眼中,河南和郑州的发展、双创环境的打造应在效率和公平上下功夫,他们相信河南和郑州的明天会更好。

  相对于过亿的人口来说教育不够强

  ——胡敏翔绩优资本董事长(杭州)

  “这两天考察下来,我觉得在新时代,郑州及中原大地的发展大有希望。”胡敏翔认为,几个比较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河南省的人口红利、米字形高铁为代表的交通区位优势。

  但它也有一个短板和浙江有点像,相对于过亿的人口来说,教育是不够强的,但科技创新离不开强大的教育支撑。

  另外,胡敏翔觉得政策的精准发力,以及让创业者有更多的获得感也很重要,“现在上面下了很多文件,我听了一些企业的反馈,到了最后一公里的落地情况(不太好)。”

  在河南有些事情的办事效率可能没那么高

  ——乔松涛UU跑腿创始人(郑州)

  “我现在最大的精力在找人、找钱上,如果政府能给一些支持的话,我觉得会更好。”乔松涛举例,比如,他花了三年时间挖了一个上海的产品经理,来河南就待了一个月就走了。

  乔松涛分析,这里面有几个原因,其中一个是该产品经理对河南不习惯,因为处理关系的方式不太一样;还有就是作为创业公司,会一直感觉缺钱,“我创过五六次业,基本上所有钱都靠自筹。”

  另外,他认为相对来说,在河南有些事情的办事效率可能没那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