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楊農:中國互金協會正在推進區塊鏈跨鏈協議等關鍵標準研製

北京商報訊(記者孟凡霞實習記者劉四紅)近年來,金融科技應用與研究出現許多新進展和新變化,“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如何更為安全高效地發展?區塊鏈金融領域應用現狀如何?在近日由新京報主辦的“金融進化論:2019新京報金融科技論壇”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副秘書長楊農,針對上述問題作了相關解答。

楊農表示,近年來我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發展迅速,在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風險隱患。首先是缺乏行業自律標準體系。“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多元,上下游產業鏈複雜,需在相關監管部門指導下建立完善適應其發展的整體制度框架,通過規則先行保障行業規範健康發展。其次是缺少全國性的數據信息服務平臺。當前,相關參與方紛紛建設區域性平臺,但大多侷限於本地或本企業上下游之間使用,不同平臺間互聯互通不足,容易形成新的數據孤島。

針對這些問題,楊農介紹,協會正在聯合有關單位建設中國供應鏈金融數字信息服務平臺,旨在為全社會提供統一、安全、高效的供應鏈金融數字信息服務。目前,平臺已初步上線,並試點提供企業綜合分析服務和客戶盡職調查服務,同時已與上海票據交易所建立對接通道,預計年內可實現應收賬款票據化相關功能。

而對於區塊鏈金融領域應用,楊農表示,儘管目前許多金融機構紛紛開展區塊鏈應用探索,但該領域總體處於早期嘗試向深入探索轉變的過渡階段。

楊農指出,根據協會最新研究,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技術集成創新尚在發展成熟過程中,金融領域是國內外區塊鏈應用探索的重點方向。當前,我國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已在供應鏈金融、金融數據共享和金融信息存證等場景中形成了一些落地案例,總體處於早期嘗試向深入探索轉變的過渡階段,且呈現出探索性應用數量較多、參與主體較為多元、底層技術原創有待加強等特點。協會正在建設的中國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和中國供應鏈金融數字信息服務平臺作為全國性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基礎設施,都是很好的區塊鏈應用探索場景。

不過,區塊鏈在我國金融領域的應用探索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楊農稱,一是技術層面仍難以兼顧部分金融應用場景對安全、功能和性能的要求;二是研發層面自主創新有待加強,對國外開源程序的廣泛應用可能導致技術依賴風險;三是業務層面部分金融應用環節尚存在模糊地帶,部分機構在開展區塊鏈應用創新時缺少權威的第三方評估意見作為參考;四則是治理層面存在法律規制困難,如鏈上資產和智能合約等方面的法律有效性界定不清晰。

對此,楊農透露,協會正在以區塊鏈技術應用安全、互聯互通、風險防控等為切入點,推進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應用、跨鏈協議等關鍵標準研製;在面向行業徵集應用案例的基礎上,圍繞區塊鏈技術發展、區塊鏈金融應用安全規範和法律問題等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同時,探索推動區塊鏈在行業自律、監管科技等領域的應用。他進一步稱,協會正在建設的中國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和中國供應鏈金融數字信息服務平臺作為全國性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基礎設施,都是很好的區塊鏈應用探索場景。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