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要活 102 年,阿里憑藉的是什麼?

由淺到深、由輕到重、由擁抱到創新,看似“風平浪靜”的歷史

背後,中國互聯網江湖的發展實則“波濤洶湧”。對於身處核心位置的科技巨頭阿里巴巴而言,將如何更好地去實現“希望活 102 年”的願景?憑藉的究竟又是什麼?

要活 102 年,阿里凭借的是什么?

作者 | 屠敏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在業界,很多人將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以 20 年為一個重要節點以做總結,但實際上,用「20」這個數字來劃分中國科技行業的演變歷程並不準確。

回顧中國互聯網發展大事記時,我們不難發現,國內的互聯網從一定層面上看其實更早起源於 20 世紀 80 年代,只不過彼時科技網絡建設更多的是與國內的教育相結合

隨著時間的更迭,到了 1987 年 9 月,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的成功發送,揭開了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1994 年,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這一事件意味著國內正式開啟了屬於自己的互聯網篇章。

與此同時,在同一時期,率先挖掘到互聯網商業價值的企業如瀛海威為代表的 ISP 開始湧現;沒過多久,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網站相繼成立;1999 年,阿里巴巴、噹噹網、京東創立等電商平臺也接踵而至;2000 年,三大門戶網站上市,百度成立......

如果說,以 2000 年為界限,因為互聯網技術的滲透而崛起的互聯網公司是在打江山;那麼他們在 2000 年之後主要的目標毫無疑問地就是守住江山。

眾所周知,江山易打不易守。也正是因此,後 20 年間各大企業打江山的歷程才最值得業界去探討與學習。

基於此,我們也不禁好奇,在技術日益更迭且競爭激烈的科技圈中,這些企業究竟是靠什麼佔據當下互聯網江湖的半壁江山?它們與其他企業相比又存在哪些技術方面優勢?在此之下,CSDN 以技術賦能為核心、實踐印證理念的趨勢之下深度策劃了『問底中國 IT 技術演進』欄目。在這一期中,我們走進了國內科技巨頭阿里中心,以訪談的形式,邀請阿里高級技術專家們分享阿里 20 年的技術演進歷程,從而窺看整個 IT 行業最新的發展趨勢,希望能夠為開發者、同行從業者帶來更多的借鑑。(精彩內容不容錯過,想要查閱完整的『問底中國 IT 技術演進』——阿里篇內容,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 CSDN App,限時五天,免費獲取,先到先看哦~~)

要活 102 年,阿里凭借的是什么?
要活 102 年,阿里凭借的是什么?

阿里為何會成功?

認真研究起“阿里為什麼會成功?”這一問題時,實則是一個囊括內容很廣泛的題,因為其涉及的不僅是單一的戰略問題,還包括了時機、技術、內部協同、外界支持等諸多方面。

但若追問起來,在阿里自己人看來,哪一方面最為重要?

其實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早在多年前談及理想時就已經給出了答案,彼時,他說道:「第一,有夢想。一個人最富有的時候是有夢想,有夢想是最開心的。第二,要堅持自己的夢想。有夢想的人非常多,但能夠堅持的人卻非常少。阿里巴巴能夠成功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堅持下來。

在互聯網激烈的競爭環境裡,我們還在,是因為我們堅持,並不是因為我們聰明。有時候傻堅持比不堅持要好得多。

那麼,這多年,阿里究竟堅持了什麼?又堅持到了何種程度?在「希望活 102 年」的願景之下,阿里又在進行哪些改變?接下來,我們將從技術演進路線的角度全面剖析阿里的架構成長之路。

要活 102 年,阿里凭借的是什么?

執著於技術,成長於堅守

在今年阿里巴巴 20 週年年會上,馬雲在近 3000 字的演講中,曾 21 次提到“技術”,他提醒所有人:“這次技術革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深刻的變革。技術革命所帶來的影響遠遠超越大家的想象。”

事實上,從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也無數次親眼見證了技術帶來的顛覆性變化。

時針撥回種類繁多的網頁時代即 Web 時代,阿里巴巴在帶著全新的業務場景與交易模式彌補了國內電子商務市場中空白點之際,在引進國外常用的 LAMP(Linux+Apache+MySQL+PHP)網站架構模型的基礎上,改進並最終落地瞭如淘寶網這樣的產品,從而才有了後來去 IOE 化、構建飛天系統、成立達摩院等事件的發生,也才有了足不出戶即可 Shopping、一步手機行天下的改變。

而除了以上,阿里在雲計算、AI、IoT 所帶來的技術建樹,均也已滲透到我們日常的方方面面。

要活 102 年,阿里凭借的是什么?

阿里雲十年,幾乎覆蓋所有領域

對於依靠互聯網崛起的中國互聯網企業領航者阿里巴巴而言,隨著業務的不斷增長,“雲計算”的誕生為其從根源上解決了傳統 IT 系統維護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在此之下,阿里巴巴於 2009 年 9 月,成立了專門從事雲計算研發的公司——阿里雲。

如今須臾之間十年已過,從局部來看,在談及阿里云為阿里巴巴帶來的影響時,來自阿里雲彈性計算負責人蔣林泉表示,“阿里雲於日前已交出十年成績單,自 2009 年成立以來付費用戶超百萬,市場份額等於第 2 到 8 名總和。歷經十年發展,其用戶從最初中小網站,到中型互聯網客戶,再到大型互聯網客戶和頭部央企,廣泛的客戶涉及行業之多,幾乎覆蓋所有領域。”

在這一過程中,蔣林泉僅就阿里的彈性計算方面,也,“很幸運,我們選擇了自研,無論是平臺管控、運維、調度還是底層的大部分虛擬化架構,有一支可以完全把控代碼的團隊,與客戶有效的需求形成良好的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讓我們的路越走越寬,這樣的競爭力讓我們信心倍增。”

從全局範圍來看,阿里雲在這十年間又為中國技術商業進步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對此,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兼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行癲)則表示,「很多的影響是很難量化的,就好比計算機發明瞭,談對於某一個行業有什麼影響,就拿製造業來說,計算機對製造業到底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這是很難量化的,但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很多變化都是不知不覺中造成的影響,雲的 IT 基礎設施也一樣,今天我們很多客戶在雲上創業,已經不需要關心雲的任何問題。比如對於微博而言,在突發熱點事件帶來數倍流量時,已經能夠實現在雲上彈性。」

要活 102 年,阿里凭借的是什么?

阿里巴巴 AI 完整佈局

對於當下行業另一大熱門領域 AI,行癲在此前的採訪中曾如此評價道,“AI 本身沒有誕生任何新的工業,它是一個賦能的工具,而非單獨的產業,這更像是當初發明計算機,計算機是直到互聯網產生,才成為一個單獨的產業。”

那麼在這其中,充當 AI 底層工具創造者、服務提供商的阿里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一個月前,在雲棲大會阿里雲飛天智能主論壇上,阿里巴巴首次披露了其人工智能的完整佈局:

  • AI 芯片層:平頭哥發佈全球最強 AI 芯片含光 800,打破業界紀錄,性能及能效比全球第一,1 塊含光 800 算力就相當於 10 塊 GPU。目前,含光 800已應用於阿里巴巴多個場景。

  • AI 雲服務層:阿里雲已構建起亞洲種類最全、規模最大的人工智能集群,包括 GPU、FPGA、NPU、CPU、超算集群、第三代神龍架構等在內的公共雲服務共同形成面向人工智能產業的支持。

  • AI 平臺層:飛天AI平臺、飛天大數據平臺、AIoT 平臺等大大降低 AI 開發門檻。其中,飛天 AI 平臺是國內首個雲端商業化機器學習平臺,支持上百億特徵、千億訓練樣本的超大規模經典算法,降低 35% 訓練成本、多個場景下提升 400% 訓練速度,還首創公共雲上可視化建模,為開發者提供了接近本地開發的極致體驗。

  • AI 算法層:達摩院成立兩年來在自然語言處理、智能語音、視覺計算等領域多項算法獲得世界級突破。

要活 102 年,阿里凭借的是什么?
要活 102 年,阿里凭借的是什么?

『雲管邊端』四層齊發的阿里 IoT

最後,在 IoT 領域,阿里雖不是一位新人,但是全面進軍 IoT 也就是 2018 年 3 月才發生的事情。彼時阿里雲宣佈阿里巴巴將 IoT 作為繼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後新的主賽道。對於這一戰略,阿里雲智能 AIoT 首席科學家、佈道師丁險峰解析表示,阿里雲 IoT 的定位是致力於建立一站式的數字化工具,賦能更多垂直行業服務商來數字化物理世界,主要聚焦於『雲管邊端』四個層面:

  • 在雲側,阿里雲 IoT 相繼推出了物聯網雲平臺(Link Platform)、應用開發平臺(IoT Studio)、物聯網市場(Link Market)。基於這三大平臺,開發者可以利用 Link Platform 的基礎能力,在 Link Develop 上完成一站式開發,最終於 Link Market 上沉澱優質的產品與解決方案,最終形成一個“IoT 雲上閉環”。

  • 在管理層面上,阿里雲發佈了自主低功耗廣域網平臺 Link WAN;

  • 在邊緣端,阿里雲推出物聯網邊緣計算產品 Link IoT Edge。自 2016 年 10 月開始研發以來,已實現安全存儲、流式計算、集成機器學習能力,集成應用託管,並將在今年 6 月份,實現邊緣雲,讓邊緣計算“不再邊緣”。

  • 在設備端,阿里經過了將近 10 年的開發,推出了不少 OS 的版本,如YunOS、AliOS、AliOS Things。如今以驅動萬物智能為目標的 AliOS 已在互聯網汽車、智能電視、智能手機、智能手錶等不同終端上實現了廣泛的應用。據統計,目前搭載 AlliOS 的智能終端累計已超過一億部。

要活 102 年,阿里凭借的是什么?

阿里巴巴的未來

整體而言,82 年後的阿里是什麼樣,馬雲或張建鋒不知、阿里不知,我們不知,最終只能交給時間去驗證。但是當前我們可以確信的是在全球化、內需、大數據雲計算三大戰略層面上,阿里正在將現在與未來的趨勢相結合,創造出之於用戶、客戶、開發者之間更完善的共贏模式,而這也正如行癲所言,“阿里巴巴並不是一家做了一個新技術然後顛覆了一個產業的公司,這種機會我認為是非常少的。當然,我們與大部分公司相比,還是在做一些非常前瞻性的技術,比如量子計算等,但我認為核心在於,你怎麼看未來的需求、未來技術的趨勢,最關鍵的是兩者之間是否能做一個有效結合。”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