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买下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神话,金融史上最大的泡沫

在国际金融战中,美国往往通过压迫别的国家要求其货币升值来取得优势,就像对付中国一样。你可能会想,如果手头上的钞票升值了,这是好事,这些国家为何要拒绝?读完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美国人的用心是何等险恶了。

买下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神话,金融史上最大的泡沫

日元纸币

日元升值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日本在战后几十年来的经济奇迹令人瞩目。的确,这个资源贫乏、土地狭小的岛国,在经历二战的惨败后,居然能在废墟上迅速崛起,创造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经济奇迹,着实让人吃惊。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在1953年—1973年那样,迅速实现经济转型。在这短短的20年里,日本从大型的农业经济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和汽车出口国,东京也成为全球最大、最有活力的国际都会。以至于1969年,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在《即将出现的超级强国》一书中预测,日本将在2000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这位卡恩先生并非盲目乐观,因为他的预测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进入稳定的高速发展期。当时,欧美经济受到石油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遭到沉重打击,而日本却顺利地进行了产业调整和升级,其工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得到空前提高,出口大幅增加。美国的许多行业都受到了来自日本的冲击,这引发了社会恐慌。据报道,在美国老牌汽车城底特律,失业者由于憎恨日本汽车,曾捣毁并焚烧它们泄愤。然而,似乎全世界都无力阻挡日本经济发展的脚步,就像今天他们想限制中国经济腾飞却无能为力一样。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多年来,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美国人习惯在各方面都以“老大”自居。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势头,从尼克松政府开始,美国就试图恢复经济竞争力,降低对日贸易的巨额赤字。到里根政府时,日本的发展势头日趋猛烈,导致两国间频频发生贸易摩擦。美国的大企业主、经济学家、国会议员纷纷游说政府,要求白宫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进行干预,而里根政府也寄希望于利用汇率来解决问题。于是,用心险恶的美国人便图谋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贸易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美国“老大”还拉来众多小兄弟和老伙伴共商大计,与其今天对付中国的手段如出一辙。

经过一番妥协与谈判,1985年9月22日,在美国的极力鼓动下,英、法、美、日、德五国财长与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该协议决定,将美元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比率在两年内贬值30%,以此逼迫日元升值。此后,受汇率影响,日元开始迅速升值,时间长达10年之久。从1985年到1996年,日元兑美元的比率由250:1骤升至87:1,升值将近3倍。

这次日元升值,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日本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不过到1986年12月,当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后,日本经济又持续了4年多的上升势头。遗憾的是,普通的日本人并未认清美国人的阴谋,当他们为手中的钞票陡然升值而喜出望外时,殊不知自己正一步步掉入美国人挖好的陷阱里。

买下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神话,金融史上最大的泡沫

纽约广场饭店

买下美国

事情的发展总是充满戏剧性。在日元被迫升值之初,美国人的阴谋并没有显现效果。事实上,有那么一段时间,日本人兴高采烈,美国人反而唉声叹气。“广场协议”签订后,本想以此抑制日本经济发展的美国甚至一度陷入恐慌。因为,日元升值后,出口受挫,日本大量过剩资本流向非生产领域和海外市场,于是出现了日本人在全世界的资本输出热潮。据统计,从1986年到1991年,日本的海外投资总额达4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成了日本的资本输出目标。1985年后,日本企业开始大量并购美国企业,或在美国开设工厂。突如其来的大量日本资本,迅速涌入美国的各个领域和角落,无论是工业、房地产,还是文化、娱乐等产业,都能看到日本人活跃的身影。

1988年,一个神秘的日本富豪,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投入了1.5亿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78套高级住宅。不久,日本三菱公司投资14亿美元,购买了坐落在纽约曼哈顿闹市的洛克菲勒中心大厦。该消息对美国人而言,无疑是颗重磅炸弹,他们一直视这座大厦为美国的象征,很多美国人在心理上难以接受。

在洛杉矶,经过一系列购买行动,日本人很快在闹市区掌握了近一半的房地产。在夏威夷,有96%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主要集中在饭店、高级住宅等不动产方面,而每到旅游旺季,各大宾馆近半数客人也来自日本。到80年代末,全美10%的不动产已成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买下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神话,金融史上最大的泡沫

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大厦

与此同时,更令美国人难以接受的是,1989年9月,日本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的高价,买下了美国娱乐业巨头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不久后又被更名为索尼影像娱乐公司。消息一经传出,美国舆论界一片哗然,普通民众、报刊媒体,乃至政府要员,为此闹得沸沸扬扬。没过多久,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又购买了美国音乐公司。此外,日本人还将资本渗透到美国的体育、文化等产业。从1986年到1991年,日本企业和政府共向美国部分高等学府投资了1.75亿美元,向华盛顿五大智库投资了540万美元,以此影响美国的学术研究和公共决策。另外,诸如高尔夫球场、职业棒球队等,财大气粗的日本人也都照单全收。

统计显示,从1985年到1990年间,日本企业共有21起500亿日元以上的海外并购案,其中竟有18起是针对美国公司的。这一记记重锤,令美国人应接不暇。在亲眼目睹了众多本国大公司、大产业迅速改头换面,由日本人充当老板后,美国社会的反响十分激烈。对于日本人的这种收购狂潮,一些美国报刊形象地称其为“经济珍珠港”,有的则哀叹美国所有“引人注目的资产都被日本并购”。当时,甚至有美国人讥讽说,日本人这是在“购买美国”,著名的《纽约时报》也担忧,“总有一天日本会收购自由女神像的”。

至于那些把资产卖给日本人的美国商人,被指责成唯利是图的贪婪之辈。舆论认为他们目光短浅,为了赚钱不惜出卖国家的象征和利益,只关心本人当下的收入,全然不顾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经济安全。于是,不敢寄望于商人的民众,呼吁政府出面制止日本人的购买行动,以确保美国的国家利益,还有人要求政府设法防止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被不计成本的日本人抬高。总之,当时的美国,上上下下都充斥着哀叹声,美国人感觉自己正在被从“老大”的宝座上赶下去。许多人至今还认为日本是唯一入侵过美国两次的国家,除了偷袭珍珠港外,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买下美国”。

对于日本人而言,“买下美国”使他们的自卑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很多日本人在为这种世界范畴内的疯狂购买沾沾自喜。多年来只能对美国唯唯诺诺的日本,似乎看到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希望。一时之间,日本变成了世界上最风光的国家。

买下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神话,金融史上最大的泡沫

纽约自由女神像

东京=美国

关于日元升值的初期后果,曾有经济学家做了这样的假设:假如你1983年用1亿美元兑换成240亿日元,进入日本市场购买股票和房地产,1985年日元开始升值,到1988年初,你手中的股票和房地产起码也翻了一番,也就是480亿日元。这时,在日元升值的有利形势下,如果你将股票和房地产在一年内抛售,然后兑换回美元,那么就是4亿美元。这就意味着,在短短5年内,你净赚了3亿美元。那么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的奇迹吗?

众所周知,对于日本这样视出口贸易为命脉的国家而言,维持本国货币的稳定性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当日元被迫升值后,日本政府就不得不想别的办法弥补出口萎缩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宽松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而此时大量国际资本也纷纷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价整整涨了2倍。然后,日元大幅升值,短短3年间升幅86.1%,房地产市场也随之急剧升温。在此后6年内,日本六大城市的商业地价狂涨3倍多,需求旺盛,投机盛行,房价也不可遏制地持续走高。据日本劳动省1992年发布的《每月勤劳统计调查》资料显示,从1969年到1990年的30年里,日本六大城市的地价上涨了56.1倍,年平均增长14%以上,并带动房价和其他房地产价格相应高涨。

由于担心日元升值将导致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下滑,日本政府又提出了内需主导经济增长的政策,开始放松国内的金融管制。日本中央银行连续5次下调利率,利率水平由1985年的5%降至1987年3月的2.5%。结果迅速增长的货币供应无法被已趋饱和的产业结构吸收,导致大量资金流向股市和房市。因为极低的贷款利率远远小于可观的投资收益,人们纷纷从银行借款投资到收益可观的股票和房地产中。于是,股价扶摇直上,地价暴涨。在巨额虚拟资产的光环下,一个巨大的泡沫就此编织成功,并急速膨胀。

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他们发现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随着大量民间闲置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日本地价开始更疯狂地飙升。自1985年起,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土地价格每年以10%以上的涨幅向上攀升,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到1988年的3年间,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暴涨了近2倍,东京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到80年代末,日本的土地财富已占国家财富总额的约70%,而同期美国仅占25%。

随着地价暴涨,城市住宅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一般来说,劳动者仅靠工资收入所能购入住宅的价格限度应是年收入的5倍左右。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在东京都市圈,离开市中心一定距离的住宅勉强还在那个范围。但到1990年,东京都市圈的住宅价格已经超过了年收入的10倍,在核心地区更是达到了近20倍的水平,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可以说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仅东京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

虽然在国内买不起房,但在泡沫经济被空前吹大的年代,日本人的确牛了一阵。后来,一些出租车司机还感慨,那时候动不动就会有人拿出大把钱来,要求从东京打的到名古屋。要知道,这段路程大约有300公里。据说当时,东京的出租车司机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1000万日元,将近100万美元。当时日本还有一种说法叫“割青麦”,就是公司在学生快毕业的时候就把他订下来,然后以进修的名义送到夏威夷去,因为怕被其他企业抢走。而一进公司,老板就拿出10万日元说,“今天不用上班了,你拿着钱去银座买套衣服吧”。

从事后看来,那的确是个迷乱的年代。人们对于投资的热情已到了疯狂的地步,一半以上的日本人都持有股票。老百姓纷纷把存在银行里的钱投进了股市,他们坚信“你不买股票你就是笨蛋,一年的投资回报就有100%”。在著名的商业中心东京银座,1989年每坪的地价竞达1.2亿日元。而在东京帝国广场所处地段,一平方英里土地的价格居然比整个加利福尼亚的土地价值还高。

由于沉浸在“地价不倒”的神话中,许多日本人开始幻象到美国当“地主”,即把东京的地皮全部卖掉,然后买下美国,再把美国土地租给美国人用。

在股市或房地产市场赚到钱后,日本人也开始挥霍了。一向以高储蓄率和节俭出名的日本人,有一天居然也会在银座排着队抢购LV的包。

普通百姓尚且如此,财力雄厚的资本家自然更疯狂。他们四面出击,挥舞着钞票走向世界。1989年,在夏威夷,可以建高尔夫球场的山谷只有一个还在美国人手中,其他全部被日本人买走。而著名的亿万富翁横井英树,先后购买了伦敦郊外的泰姆公园,英国南部的朱庇特山,以及苏格兰久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格莱乃普城堡,和巴塞罗那郊区的菲尔格拉宫殿。1991年,他又以4000万美元将被视为纽约心脏与灵魂的帝国大厦收入囊中。

然而,谁也没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在悄悄降临……

买下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神话,金融史上最大的泡沫

纽约帝国大厦

凡泡沫终必破灭

就像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担忧的那样,不管任何时期,国家的经济发展绝不能单纯依赖股市和房地产的畸形发展,它们的过度繁荣只能意味着泡沫的膨胀。老美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使得许多国家的股市和房地产业占比过高,他自己却始终躲在安全线内,所以你总会有个错觉,老美不像中国人或日本人或其他国家的人民那样“视房如命”,而事实上并非他们不愿,而是他们根本不必。

“广场协议”后的5年,很多日本人为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疯狂购买沾沾自喜,殊不知,他们所看到的所谓经济繁荣,其实只是个巨大的泡沫。

由于当时日本企业还缺乏海外投资经验,对美国资产的大量收购其实非常被动和盲目,结果在期货、地产等市场都损失惨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三菱公司在花了14亿美元买下洛克菲勒中心大厦不久之后,就以半价再次卖回给原主。他们其他的一些投资,如高尔夫球场等也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毫不夸张地说,一度风光无限的日本人购买的其实是一大堆“泡沫”。

凡是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1989年底,日本政府开始意识到“泡沫经济”的严重性,进而采取措施阻止投机,结果使得股价暴跌,地价急剧回落。1991年后,继股市暴跌之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也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

巨大的房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土地和房屋根本卖不出去,陆续竣工的楼房没有住户,空房到处都是。当年,六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就下降了15%~20%。房地产价格的暴跌,直接导致了大量房地产企业及关联企业破产。据统计,房地产破产企业的负债总额高达3万亿日元。由于为贷款担保的房地产价值日益下降,使得日本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也不断增长,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还导致严重的资金周转失灵。原日本十大银行中的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及北海道拓殖银行相继倒闭,中小金融机构破产更是接连不断,给日本经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所有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

从后果上看,20世纪90年代破灭的日本经济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经历此劫,日本许多家庭的财富化为乌有,因偿还不了债务而自杀的比比皆是。这次泡沫不仅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了史上最漫长的经济衰退期,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即使进入21世纪后,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无怪乎人们常称这次泡沫是“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落的十年”。

另一方面,当时日本人在美国购买的一些企业,其实已步入“中年”,而美国人却靠从日本人手里套取的现金转而投资各种新兴产业。进入90年代后,美国很快从80年代的经济停滞中摆脱出来,创造了从里根政府开始长时间的经济增长奇迹。

相反,在泡沫破裂后的15年间,日本一直在为这个泡沫还债,经济萧条、政局动荡、犯罪率上升,等等。许多经济学家不禁感慨,日本人用了22年时间,终于使人均GDP从世界第18位到达世界第一,但如今经过14年时间,又从第一回到了世界第18位。

从喧嚣一时的“买下美国”,到短短几年后“泡沫经济”破灭,日本国内对此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经济圈内很多人将其归咎于“广场协议”,甚至称这是美国的阴谋,这不无道理。但日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将巨额资本投入到像美国这样的流氓国家,这个经验教训也无疑值得所有国家借鉴和总结。

买下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神话,金融史上最大的泡沫

日本都市上空的愁云惨雾

当年,美国用操纵汇率的“魔鬼之手”击垮了即将超越他的日本,几乎让日本从此一蹶不振。今天,老美还想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即将超越他的中国,还会再奏效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