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光线暗的时候优先调光圈还是感光度?

bsdjfb


这是一个很有实战性的问题,非常好!

光线暗的时候,优先调光圈还是感光度?我想这要分两种情况:一是有三角架,二是没有三角架。

有三角架

如果使用三角架拍摄,不需要考虑快门速度的高低(如需高速快门定格主体除外),当然是先设置感光度,并且是将感光度设置到最低,目的就是为保证画质。调整好感光度,再根据景深的需要调整光圈。

D300+14-24 f/18 15 SIO200 0.3EV

在三角架的情况下,相机的稳定性有了保证,可以不用考虑快门速度,只需要考虑照片画质就行,意思就是用最低的感光度来保证画质,如果拍夜景,光圈还可以开的小一些,增加曝光时间。

没有三角架

没有三角架的时候,就要考虑快门速度了,自己的手持是否能保证照片清晰度,这是关键!

D300+24-70 f/4.5 1/2 SIO400 -0.3EV

没有三角架时,可以先根据景深需要来确定一个合适的光圈大小,然后用改变感光度的方法来选择一个合适的快门速度,这个合适,就是自己能基本功扎实,能保证照片的清晰度。相机的稳定性有了保证,可以不用考虑快门速度。上图的1/2秒的快门速度,是因为我靠在了酒店房间的窗户上。

D850+14-24 f/10 1 SIO640 0.3EV

在光线更暗的时候,快门速度已经慢到无法手持,那只能通过提高感光度来提高快门速度。上图的快门速度是1秒,是靠在了灯柱上,但1秒也已经是极限,640的感光度,是不能再低的低了。

所以,光线暗的时候,还是要以画质为前提,尽量使用最低的感光度,光圈虽然能提高进光量,但可能景深缩小,不适用于拍摄要求。


南方之南


这个问题在拍摄实践中是经常碰到的,究竟是优先调光圈还是感光度?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供参考。

摄影/夏雪

外出拍摄一般都要随身带一个三脚架,只要有三脚架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曝光时间的长短,就应该根据自己的拍摄意图来调整。这时,应该优先调整感光度,感光度越低越好,设置为100;光圈的调整,就看你需要什么样的景深,如果需要大景深,就将光圈调整到F11.0-16.0之间,如果需要小景深,就将光圈调整到F2.8-5.6之间。

摄影/夏雪

如果没有三脚架手持拍摄,就必须保证快门速度达到安全速度,安全速度通常为镜头焦距的倒数,例如使用200MM镜头,快门速度不低于1/200秒,余类推。这时,很可能要牺牲最合适的景深和最优秀的图像质量。按照我平时的习惯,一般优先调整光圈,例如将光圈调整到F2.8,虽然景深小了,但图像质量有保证;如果调整到最大光圈仍然达不到安全速度,那只有再调整感光度,虽然图像质量随着感光度的提高而下降,但总比虚糊失败的图像要好。

摄影/夏雪

在光线较暗的环境拍摄,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感光度设定为自动,同时再设定最高上限,这时采用快门速度优先(设定为安全速度),相机就会根据现场光线的明暗自动调整感光度,这样既省事实用,又能确保曝光准确,图像清晰。

摄影/夏雪

总结

在光线暗的时候拍摄,如果使用三脚架,就应该优先调整感光度;如果不使用三脚架,就应该优先调整光圈。最简单实用的方法还是设置自动感光度,让相机来随时帮你调整。(图文原创/夏雪)


夏雪视觉


既然没提到快门,那我们就假设快门速度恒定,只考虑光圈跟ISO的影响。

增大光圈

增大光圈可以增大光通路径,使单位时间内的光量增加,从而增加曝光,使画面变亮。但是当光圈增大时,景深也在变浅,

如果是人像特写还好,如果是拍合照就可能导致只有焦点周围的人是清晰的,其他人都被虚化掉,那画面一定很尴尬。

提高ISO

提高感光度毕竟没有增加相机的实际进光量,它主要的作用是提高了光信号与电信号的放大倍率,无可避免的提高了信噪比,使照片噪点增加,如果相机高感比较差的话,拍出的照片也会比较差,不过后期使用降噪软件处理下的话,说不定也还能看。

所以关于调整光圈还是ISO,一是看你的拍摄题材,再有就是相机的高感如何。建议在拍摄的时候将照片存为“RAW+JPG”格式,后期会有很大的调整空间。比如下面这张黑乎乎的夜景

保存为RAW格式调整后


神来摄影


光线暗时先调光圈还是感光度?

光线暗意味意味着安全快门下要照出清晰的画面,必须用大光圈或高感光度来达到曝光平衡。

我是先调感光度,再调光圈

1.手持拍摄

需要强调的是手持拍照片时,必须先确保你的安全快门速度,再调感光度和光圈才能拍出清楚的画面。

多少才是安全快门呢?就是你的当时焦距的倒数。

比如50MM的焦距,快门必须是1/ 50秒以上才能保证手持拍摄不糊,用1/100秒是最安全的。

感光度我白天室外都默认设置100,室内或晚上设为800到1600

比如用50MM的焦距晚上室内拍摄人像

用1/100秒的快门,感光度设为1600,这时光圈值为F1.8

这时你可设置光圈大小,调到你想要的景深。

在调整光圈大小时,感光度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保证画面正常曝光

缩小光圈时,感光度要提高,这时画面放大看出现很多噪点。

感光度越高画面噪点就越多,所以不要盲目去提高感光度,那只会让画质变得更差

手持拍照的最大缺点就是,光线太暗时只能提高感光度来保全快门速度

2.三脚架拍摄

拍摄要想拍好画质还想正常曝光就得用三脚架

感光度100是最好的画质

光线暗拍静物时架好三角架,感光度设为100,光圈设置为你想要的景深,最后再滑动快门

比如下图,ISO设为100,光圈设为F5.6,快门速度为2秒

这只适合主体是静止或不动时拍摄

如果是在活动的主体还是得先确保快门速度

比如拍摄行走的人,快门为1/250秒,感光设为800,如果最大光圈还是很暗,只能再提感光度到1600.

总结:

在安全快门下,先设置感光度,再设置光圈

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多少,也是控制景深的深浅

感光度是控制画面的明暗,感光度越高,噪点越多,画质越差

快门、光圈和感光度是曝光的三要素,它们是相辅相成,也是相互制约的。

如果是手持拍摄,先要确定安全的快门速度,再设置感光度和光圈

三角架拍摄静物时,感光度设置100,光圈设置需要的景深,最后再调快门


志励好摄


这个问题是很多初学者都会碰到的常见情况。感光度和光圈这两个因素都很重要,在光线不足的时候这两个都应该做适当的调节,但光圈大了快门速度就低了,需要保持稳定,这个纯靠手持是不行的,最好有三脚架。感光度高了会影响画质,噪点比较明显。所以,在拍摄照片的时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环境是怎么样的,多设置参数和多尝试,终归会拍出令人满意的作品的。


智眼视界


得看你用什么档位,如果是M档,两个都可以调,但感光度尽量不要太多。如果是Av档,调这两个参数是没用的,得调曝光补偿。



摄影师傅军良


一堆乱七八糟的回答,人家只问光圈和感光度,非得去给题主加什么快门三角架啥的。就知道炫耀。

直接答案就是:调整光圈。

其他罗里吧嗦的只能说明自己对相机基本要素掌握的不好。

摄影如果加上灯的话,影响曝光元素就有五个了。每一个元素都有他的知识点,只有掌握了,灵活搭配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自己拍摄的目的才是如何设置相机参数的正确指引。


桃源辰夕


照片曝光都需要调好光圈,快门和感光度。

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调光圈还是调感光度,这个问题就要看你需要达到什么效果了。

如果是拍风景,最好是低感光度小光圈,此时快门比较慢,为了避免抖动要用三脚架。

如果是拍人像,可以适当调高感光度最好不要超过600,防止噪点明显,最好打开高感光度降噪。调好感光度后,根据背景虚化程度开光圈最大。


笑天写意


拍照片,首先要保证画面清晰。平常外出拍照,不一定带上三角架,尤其是旅途中拍照。这就要有一个安全快门(焦段越长,速度越快)。具体操作,采用光圈优先模式,根据拍摄景深的要求设置光圈值,然后把感光度设置为自动即可。


李00101


问题较笼统,调光圈和感光度要根据现场情况和拍摄题材决定,调光圈会有景深变化,对拍摄人物或主题突出的照片还好,对拍摄建筑风景等大幅画面景深变化会影响整体画面效果的,如果画面不是放很大,调整感光度还是可以的,现在的单反降噪水平还是可以的,为保证画质,现场有三脚架的话建议用三脚架,延长快门时间,保证出图画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