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為什麼醫生總是說,“報告還沒出,等等正式結果吧!”

大家去醫院看病,除了抽血化驗以外,總會被醫生安排去做一些大型檢查項目,比如CT、核磁之類。當你做完這些檢查,拿著“片子”去找門診醫生時,醫生可能會說“報告還沒出,等等正式結果吧!”

諸如各種CT還好說,1天就可以出最終的文字報告,如果是核磁或是心臟病用到的冠狀動脈CTA,甚至2-3天后才能拿到結果。往往病人會很窩火,“我排了半天隊,好不容易做了CT,你還讓我等結果!”患者心裡可能就會嘀咕,是醫生不會看結果,還是不負責不想多花時間研究“片子”。

為什麼醫生總是說,“報告還沒出,等等正式結果吧!”


其實都不是。

有的大型檢查項目即使沒出報告,醫生可能也會直接告訴你有事兒沒事兒,但是有的非等正式結果不可。這又是為什麼呢?

醫生主要出於下面三個原因:

1.一些特殊檢查需要後期處理才能看得清

隨著醫學的發展,很多檢查應用到各種“高科技”,比如三維圖像重建、核醫學的同位素等等。就拿心臟病需要用到的冠狀動脈CTA為例,患者做完檢查之後可以立刻拿到“片子”,但是這些圖像只是二維的平面圖像,只有經過電腦的複雜加工才能呈現出三維立體圖像,很多血管狹窄病變,只有三維重建之後才能看清,而電腦加工往往需要1到2天的時間。因此,門診的心臟病科醫生即使看了病人拿來的“片子”,也還是要等最終的結果。

為什麼醫生總是說,“報告還沒出,等等正式結果吧!”

2.醫生專業侷限,妄自指導其他專業的疾病才是對病人的不負責

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疾病的“專科治療”。由於人體十分複雜,對疾病的研究必須要求投入萬分精力才行,所以現代醫院都是以疾病劃分科室,而醫生的本科培養雖然是全科模式,但是碩士與博士階段,都只是專攻某一類疾病,比如心臟病科、神經科、消化科等等。

由於這種模式,專科醫生在本專業都具有較高的臨床水平。但是其他系統的疾病往往並不專業。但是病人可不會只得一種病,比如一位心臟病患者,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或是甲狀腺結節,雖然心臟病科醫生可以通過化驗或甲狀腺超聲做出初步甲狀腺異常的診斷,但是甲狀腺到底是什麼病,是甲亢?甲狀腺炎?結節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這就需要內分泌科或是甲狀腺外科的專業診斷了。畢竟心臟病科醫生沒有甲狀腺疾病治療經驗,妄自指導患者甲狀腺疾病的治療有可能延誤病情,這才是對病人的不負責。

為什麼醫生總是說,“報告還沒出,等等正式結果吧!”

3.很多檢查只能初步評估,無法確診,必須進一步檢查。

比如呼吸科就診時,肺CT上出現了陰影。僅僅靠肺CT甚至結合患者表現都無法確定是炎症還是腫瘤,所以醫生必須依靠進一步檢查才行,比如增強CT、支氣管鏡甚至穿刺活檢。

為什麼醫生總是說,“報告還沒出,等等正式結果吧!”

當然,我們也會遇到在沒有文字報告時,醫生也會對你“斬釘截鐵”的做出診斷。

比如,心臟病患者需要用到的冠狀動脈造影,即使沒有文字結果,合格的心臟病科醫生都能給出準確的結論。畢竟這些是心臟病科醫生的“看家本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