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些家長控制孩子非常嚴重,會有哪些危害?怎麼正確管孩子?

只是默默為你傷心


可能是社會環境的原因,身邊控制型的家長還不少。這類型風格的家長對孩子潛意識是不信任的,覺得孩子還沒有長大,孩子沒有能力做好事情,必須要聽成人的,用控制的名義來表達愛;而對於家長自己而言,則是通過控制周圍的一切來達到內心安全感的平衡。

如果控制性父母不適當的放手,那麼會給孩子造成長久的負面影響,尤其體現在孩子的個性養成上。

在父母的控制下,孩子會逐步失去自我,變得沒有主見,因為從小到大,孩子的每一步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條,滿滿當當了,孩子主動思考的機會被壓制,探索犯錯的機會被剝奪,孩子的人生失去了發現的樂趣,長此以往孩子就變得被動,沒有主見,害怕犯錯,甚至害怕承擔責任。

還有一類孩子會在高壓控制下反彈,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小的時候孩子可能沒有力量反抗不得不屈服,但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成年期,發現自己的力量上升不可避免的就會造成親子對抗模式,長期下去孩子會耗費大量的精力和父母做對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獲得自由,甚至不惜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


權威性的養育模式對孩子的成長才比較有利即溫暖和溫情的支持,同時又對孩子的行為有清晰的界限,例如:

1、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不用打罵教育,不著急指責,而是給予理解和適度的關懷,和孩子一起關注解決問題。

2、把養育的目標放得長遠一些,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探索空間,逐步放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3、教會孩子承擔自然後果,理解自我責任的意義。隨時用啟發的方式引導孩子主動思考問題,替代直接和命令孩子或者幫孩子收拾殘局。

4、多用鼓勵式教育替代打壓式教育,通過對孩子具體行為的鼓勵、過程的肯定、行為的感謝,讓孩子對自我能力有比較客觀的認知。

5、不把情緒垃圾隨意倒在孩子身上,言傳身教情緒管理。

6、時刻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值得尊重的個體來對待,以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質為教育的目標。

其實還有很多,希望父母能看到孩子總有一天要遠離我們,獨自成長。而我們現在每做的一件事是在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還是打壓他的個性,爸爸媽媽可以多多思考一下。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有些家長控制孩子非常嚴重,管孩子吃喝拉撒睡是情理之中,而對於孩子的學習、興趣、活動等方面如果管制太嚴的話,會帶來以下的危害:


沒有主見,唯唯諾諾。

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小,沒有社會經驗,總是想把所有的事情替孩子計劃好、安排好,不需要徵得孩子的意見,家長負責做,孩子聽從即可。長此為往,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需要表達自己的意願,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強加給孩子,不允許孩子說“不”,或者是有反對意見,只有聽從,更有一些家庭嚴厲的家風,更會讓孩子沒有主見,唯唯諾諾。

膽小怕事,心智欠缺。

父母怕孩子衣服髒,就不讓孩子玩遊戲,父母怕孩子受欺負,就不讓孩子與小夥伴交往,父母怕孩子走路摔倒,寧可揹著,也不讓下地走,父母怕、、、、這一個“怕”字,把孩子就徹底地關進了“溫室”中,甚至有些孩子都長大成人,父母還在一直包辦孩子的所有事情,導致孩子心智不夠成熟,膽小怕事,不敢在社會上與他人接觸、交往,而是封閉自己,膽小怕事,不能很好地融入到社會當中,集體當中,而是我行我素,成為一個不能自理的、行走的“巨嬰”。

逆反對抗,性格扭曲。

對於父母的嚴管,有些孩子表現為順從、聽話,有些孩子是在年齡稍大些的時候,就會表現出逆反對抗的性格,性格扭曲,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而父母也是這麼想的,父母越來越控制孩子的行為,孩子卻越來越叛逆。很多時候,一個孩子表現出性格的異常,基本都是和家長的教育密切相關的。孩子的性格在這種管制下,越來越壓抑,一個沒有自由、沒有空間、沒有釋放的日子,只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扭曲。


情感麻木,關係緊張。

父母對孩子的嚴管,沒有換來孩子的絲毫的理解,相反,卻讓親子之間的關係緊張,孩子只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家長說一是一,說二是二,他們對於父母的管教,不服、不聽,常常會與父母發生口角或更為過分的行為,所以他們之間就更容易發生矛盾,親子之間關係緊張,當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特別是男孩子,婆婆對於兒子管制比較多的,也更容易與兒媳發生矛盾。

那麼,父母到底應該如何管教孩子呢?可採用以下幾種管教的方法:


給孩子自由的成長空間

小花、小草尚且需要陽光、空氣,更何況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孩子,給孩子自由的成長空間,不要用太多的束縛,讓孩子失去了成長的空間,孩子不是牽線木偶,家長不能永遠“垂簾聽政”。自由的成長空間,才能讓孩子的生活有樂趣。想走的時候,讓孩子去走,想跑的時候,讓孩子去跑,想玩的時候,讓孩子玩個夠。不能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著,這樣管教孩子,只會讓孩子失去了成長的意義,他們只是為父母活著,不是為自己活著。

給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

即使是幼兒園的孩子,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有思維的個體,無論他們是如何想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要聽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意見,父母的意見和看法,不能強加給孩子。孩子也需要尊重和理解,如果家長做錯了,也要對孩子承認錯誤,而不是天天“一手遮天“,尊重孩子,讓他們獲得一種情感上被肯定和被認同的體驗,他們會感到快樂和滿足,這種尊重和理解,是一個民主的家庭所呈現的生活氛圍,是非常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給孩子足夠的表率示範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養是基礎,教是樹人。父母是孩子成長的一面鏡子,看見孩子,就會看見父母的身影和素質,給孩子足夠的表率和示範,身教勝於言教,孩子在模仿,在學習,只要父母真正地做到了,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學習和模仿到了,試想,一個天天晚上看書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怎麼會去玩遊戲?一個天天打麻將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怎麼會安心學習?良好地表率和示範,本身就讓父母的管教,事半功倍!

父母的管教,不是哄騙、不是恐嚇、不是嬌慣,應該潤物細無聲的,每一天,每個點滴,都讓孩子看到眼裡,記到心裡,刻到骨裡,每個教育失敗的孩子,背後都一對不會管教的父母。因為家庭教育是基礎,不要認為父母只需負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孩子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不容任何懈怠。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謝友友們的精彩評論、熱情點贊、溫馨關注!(文中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月亮姐姐Nancy


如今有很多父母想打造出`完美型`的孩子,因此,對孩子的控制慾越來越強,不允許孩子有一絲一毫的違背意識,但是通常事與願違,他們打造出的孩子往往會走兩個極端,要麼成了父母手中的木偶,`指哪打哪`,要麼`憤世嫉俗``離經叛道`。

其實,當家長高度介入或者控制孩子的生活時,他傳遞給孩子的信息就是`無論你怎麼做,永遠都做不好!`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可能會害怕犯錯,容易過度自我批評,長大後會沒有自信。

家長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良好的生活環境,包括允許`犯錯與改正錯誤`,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愛與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育兒先育己,就像大多數家長當初渴望愛和自由一樣,孩子也不甘心被控制。

父母之於子女最好的愛,是放手而不是放任。他們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支持,幫助,卻不需要控制和束縛!





旦洵


有些家長控制孩子非常嚴重,會有哪些危害?怎麼正確管孩子?

有很多中國家長都會很嚴的控制孩子,並美其名曰為孩子好,怕孩子出事,怕孩子不走正路等,控制的嚴,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後,如果表達出來,就可能說孩子不聽話,或者說叛逆。危害主要是兩種,一是真的叛逆,你在說什麼他都不聽,說得對也不聽,這種性格形成以後對他的人際關係,事業發展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另一種是沒有見解,做什麼都有家長裁決,尤其大了以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弱,遇事沒有主見,不能解決問題。

正確的管教方法,是要順應孩子成長的規律,孩子一點點長大,思想意識也會一點點成熟,孩子有了自己的見解,如果有道理,即便和家長不一樣,也要認可鼓勵,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長大,如果說的比較幼稚,不周全,也是委婉的說出不合理的原因,而不是直接否定。


霍體清


家長過度控制學生,危害一生,孩子不是軟弱依賴,缺乏獨立,就是牴觸對抗,強烈的叛逆。

家長的過度控制,有的是個性使然,有點職業習慣,有的是家長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總之是家長需要自我調整的問題。

調整的時候切勿急功近利,急轉直下,疏於管理,危害更大。在做出改變的過程中循序漸進的退出,在孩子逐步建立自律的過程中退出。


王為願


瀉藥!

父母控制孩子的潛意識通常是怕遠離

卻在用力抓緊的同時,與孩子的心靈相距更遠

父母們嚴重控制的結果是:

1.孩子徹底潰敗,成了媽寶和巨嬰;

2.孩子權利鬥爭勝利,你不讓我幹啥我偏幹啥,你就無奈吧;

3.還有就是掙不脫也壓不服,黏連在一起,相殺相恨。

如果不希望看到這三者中的任何一個,請給予各自空間與時間

或許你會得到控制孩子時所期望的結果


U橙心智教育


家長過度控制孩子會使孩子十分抗拒,導致孩子叛逆。其實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觀點,想幹的事。家長們不應該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家長與孩子之間最需要的就是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