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些家长控制孩子非常严重,会有哪些危害?怎么正确管孩子?

只是默默为你伤心


可能是社会环境的原因,身边控制型的家长还不少。这类型风格的家长对孩子潜意识是不信任的,觉得孩子还没有长大,孩子没有能力做好事情,必须要听成人的,用控制的名义来表达爱;而对于家长自己而言,则是通过控制周围的一切来达到内心安全感的平衡。

如果控制性父母不适当的放手,那么会给孩子造成长久的负面影响,尤其体现在孩子的个性养成上。

在父母的控制下,孩子会逐步失去自我,变得没有主见,因为从小到大,孩子的每一步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满满当当了,孩子主动思考的机会被压制,探索犯错的机会被剥夺,孩子的人生失去了发现的乐趣,长此以往孩子就变得被动,没有主见,害怕犯错,甚至害怕承担责任。

还有一类孩子会在高压控制下反弹,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小的时候孩子可能没有力量反抗不得不屈服,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成年期,发现自己的力量上升不可避免的就会造成亲子对抗模式,长期下去孩子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父母做对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获得自由,甚至不惜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


权威性的养育模式对孩子的成长才比较有利即温暖和温情的支持,同时又对孩子的行为有清晰的界限,例如:

1、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用打骂教育,不着急指责,而是给予理解和适度的关怀,和孩子一起关注解决问题。

2、把养育的目标放得长远一些,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探索空间,逐步放手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3、教会孩子承担自然后果,理解自我责任的意义。随时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孩子主动思考问题,替代直接和命令孩子或者帮孩子收拾残局。

4、多用鼓励式教育替代打压式教育,通过对孩子具体行为的鼓励、过程的肯定、行为的感谢,让孩子对自我能力有比较客观的认知。

5、不把情绪垃圾随意倒在孩子身上,言传身教情绪管理。

6、时刻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值得尊重的个体来对待,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为教育的目标。

其实还有很多,希望父母能看到孩子总有一天要远离我们,独自成长。而我们现在每做的一件事是在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还是打压他的个性,爸爸妈妈可以多多思考一下。


亲子关系讲师露宏


有些家长控制孩子非常严重,管孩子吃喝拉撒睡是情理之中,而对于孩子的学习、兴趣、活动等方面如果管制太严的话,会带来以下的危害:


没有主见,唯唯诺诺。

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小,没有社会经验,总是想把所有的事情替孩子计划好、安排好,不需要征得孩子的意见,家长负责做,孩子听从即可。长此为往,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需要表达自己的意愿,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给孩子,不允许孩子说“不”,或者是有反对意见,只有听从,更有一些家庭严厉的家风,更会让孩子没有主见,唯唯诺诺。

胆小怕事,心智欠缺。

父母怕孩子衣服脏,就不让孩子玩游戏,父母怕孩子受欺负,就不让孩子与小伙伴交往,父母怕孩子走路摔倒,宁可背着,也不让下地走,父母怕、、、、这一个“怕”字,把孩子就彻底地关进了“温室”中,甚至有些孩子都长大成人,父母还在一直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导致孩子心智不够成熟,胆小怕事,不敢在社会上与他人接触、交往,而是封闭自己,胆小怕事,不能很好地融入到社会当中,集体当中,而是我行我素,成为一个不能自理的、行走的“巨婴”。

逆反对抗,性格扭曲。

对于父母的严管,有些孩子表现为顺从、听话,有些孩子是在年龄稍大些的时候,就会表现出逆反对抗的性格,性格扭曲,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而父母也是这么想的,父母越来越控制孩子的行为,孩子却越来越叛逆。很多时候,一个孩子表现出性格的异常,基本都是和家长的教育密切相关的。孩子的性格在这种管制下,越来越压抑,一个没有自由、没有空间、没有释放的日子,只能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扭曲。


情感麻木,关系紧张。

父母对孩子的严管,没有换来孩子的丝毫的理解,相反,却让亲子之间的关系紧张,孩子只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家长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他们对于父母的管教,不服、不听,常常会与父母发生口角或更为过分的行为,所以他们之间就更容易发生矛盾,亲子之间关系紧张,当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特别是男孩子,婆婆对于儿子管制比较多的,也更容易与儿媳发生矛盾。

那么,父母到底应该如何管教孩子呢?可采用以下几种管教的方法:


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

小花、小草尚且需要阳光、空气,更何况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孩子,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不要用太多的束缚,让孩子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孩子不是牵线木偶,家长不能永远“垂帘听政”。自由的成长空间,才能让孩子的生活有乐趣。想走的时候,让孩子去走,想跑的时候,让孩子去跑,想玩的时候,让孩子玩个够。不能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着,这样管教孩子,只会让孩子失去了成长的意义,他们只是为父母活着,不是为自己活着。

给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

即使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有思维的个体,无论他们是如何想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要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意见,父母的意见和看法,不能强加给孩子。孩子也需要尊重和理解,如果家长做错了,也要对孩子承认错误,而不是天天“一手遮天“,尊重孩子,让他们获得一种情感上被肯定和被认同的体验,他们会感到快乐和满足,这种尊重和理解,是一个民主的家庭所呈现的生活氛围,是非常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给孩子足够的表率示范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养是基础,教是树人。父母是孩子成长的一面镜子,看见孩子,就会看见父母的身影和素质,给孩子足够的表率和示范,身教胜于言教,孩子在模仿,在学习,只要父母真正地做到了,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学习和模仿到了,试想,一个天天晚上看书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怎么会去玩游戏?一个天天打麻将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怎么会安心学习?良好地表率和示范,本身就让父母的管教,事半功倍!

父母的管教,不是哄骗、不是恐吓、不是娇惯,应该润物细无声的,每一天,每个点滴,都让孩子看到眼里,记到心里,刻到骨里,每个教育失败的孩子,背后都一对不会管教的父母。因为家庭教育是基础,不要认为父母只需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不容任何懈怠。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谢友友们的精彩评论、热情点赞、温馨关注!(文中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月亮姐姐Nancy


如今有很多父母想打造出`完美型`的孩子,因此,对孩子的控制欲越来越强,不允许孩子有一丝一毫的违背意识,但是通常事与愿违,他们打造出的孩子往往会走两个极端,要么成了父母手中的木偶,`指哪打哪`,要么`愤世嫉俗``离经叛道`。

其实,当家长高度介入或者控制孩子的生活时,他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无论你怎么做,永远都做不好!`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害怕犯错,容易过度自我批评,长大后会没有自信。

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包括允许`犯错与改正错误`,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育儿先育己,就像大多数家长当初渴望爱和自由一样,孩子也不甘心被控制。

父母之于子女最好的爱,是放手而不是放任。他们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支持,帮助,却不需要控制和束缚!





旦洵


有些家长控制孩子非常严重,会有哪些危害?怎么正确管孩子?

有很多中国家长都会很严的控制孩子,并美其名曰为孩子好,怕孩子出事,怕孩子不走正路等,控制的严,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后,如果表达出来,就可能说孩子不听话,或者说叛逆。危害主要是两种,一是真的叛逆,你在说什么他都不听,说得对也不听,这种性格形成以后对他的人际关系,事业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另一种是没有见解,做什么都有家长裁决,尤其大了以后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弱,遇事没有主见,不能解决问题。

正确的管教方法,是要顺应孩子成长的规律,孩子一点点长大,思想意识也会一点点成熟,孩子有了自己的见解,如果有道理,即便和家长不一样,也要认可鼓励,让孩子觉得自己真的长大,如果说的比较幼稚,不周全,也是委婉的说出不合理的原因,而不是直接否定。


霍体清


家长过度控制学生,危害一生,孩子不是软弱依赖,缺乏独立,就是抵触对抗,强烈的叛逆。

家长的过度控制,有的是个性使然,有点职业习惯,有的是家长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总之是家长需要自我调整的问题。

调整的时候切勿急功近利,急转直下,疏于管理,危害更大。在做出改变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退出,在孩子逐步建立自律的过程中退出。


王为愿


泻药!

父母控制孩子的潜意识通常是怕远离

却在用力抓紧的同时,与孩子的心灵相距更远

父母们严重控制的结果是:

1.孩子彻底溃败,成了妈宝和巨婴;

2.孩子权利斗争胜利,你不让我干啥我偏干啥,你就无奈吧;

3.还有就是挣不脱也压不服,黏连在一起,相杀相恨。

如果不希望看到这三者中的任何一个,请给予各自空间与时间

或许你会得到控制孩子时所期望的结果


U橙心智教育


家长过度控制孩子会使孩子十分抗拒,导致孩子叛逆。其实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想干的事。家长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家长与孩子之间最需要的就是沟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