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太平天国避讳多,为什么李秀成的名字里却有洪秀全的秀?

在中国古代,对皇帝和长辈名字的避讳一直是存在的,比如在清朝,每当皇子成为皇帝之后,他的兄弟们全部都要改名,以雍正皇帝为例,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康熙的儿子名字中都“胤”字,而当他继承大统,除了怡贤亲王胤祥被特别允许使用“胤”字,其他弟兄均将“胤”字改为“允”;在民间,为了对显示对长辈的恭敬,多数读书人在写字时如果遇到要用长辈名字的地方,都要用尊称代替名字显示尊敬。

太平天国避讳多,为什么李秀成的名字里却有洪秀全的秀?

相信熟悉太平天国的朋友们多少有点知道太平天国是一个避讳非常多的政权,其实早在拜上帝教期间,洪秀全和冯云山就编写了《天条书》,其中也有对避讳的规定:“不好妄题皇上帝之名”

后来,洪秀全等人在金田村起义,随后有在永安州建制,故而太平天国的避讳则想比与拜上帝教期间有了扩展:天王、东、西、南、北、翼五王以及天王诸子的名字都需要避讳如“秀”改“绣”,“全”改“泉”,“王”改成“黄”或者“汪”等等。壬戌十二年,太平天国干脆专门出了一本书来记载在人们需要进行避讳的字,这本书就是由洪仁玕专门整理宣谕颁行的《钦定敬避字样》。

太平天国避讳多,为什么李秀成的名字里却有洪秀全的秀?

为了遵守这些避讳,很多人不得不被迫改了自己的名字,甚至有人死后都会被迫改名,比如太平天国老将曾天养战死后几年,洪秀全生了个儿子取名为洪天曾,为了避讳洪天曾的名字,曾天养不得不改为永天养。

古代的皇帝为了显示对一些有功之臣的重视,都会对他们进行赐姓,比如鸿门宴时,项庄救了刘邦,后来刘邦做了汉朝的皇帝吗,就给项庄那一支“项”姓族人统统赐姓为“刘”;唐初名臣徐世绩(隋唐英雄传里面的徐茂公原型)因为立了大功被唐高祖李渊赐姓李,后来要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改名为李绩;唐末宋文通因为保护僖宗有功,被熹宗赐李姓,改名李茂贞。

当然,除了赐姓显示重视,有的皇帝也会选择赐名,唐僖宗曾赐名朱温为朱全忠;郑成功原名郑森,被南明隆武帝赐名成功。洪秀全就是一个只喜欢赐名而不愿意赐姓的统治者,陈玉成和李秀成的名字都是他赐的。

那么为什么洪秀全没有给李秀成赐名的时候选用其他字,而是用了自己的名字里就有“秀”呢?

李秀成原名李以文,在参加太平军的时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圣兵(小卒),后来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打拼,从小卒升为右四军帅、后四监军、二十指挥、地官副丞相、合天侯、副掌率,估计是官做大了感觉“以文”这两个字不好听,就给自己改名为“寿成”。1858年,洪秀全重新划分五军将领,李秀成再次被提拔成为后军主将赐爵合天义,于此同时赐李寿成新名为李秀成。

太平天国避讳多,为什么李秀成的名字里却有洪秀全的秀?

前面小佛已经说过,太平天国厉行避讳,洪秀全的名字自然是避讳的最高等级,洪秀全将“秀”字赐给李秀成,可见他对李秀成的倚重和赏识是绝非一般的,不然为啥陈玉成得到的赐名是“玉成”而不是“秀成”。要知道,太平天国十四年中,名字里有“秀”字的只有三个人: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