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非洲豬瘟給了我們哪些警示、啟發!

農業文明包括土壤健康、水體無汙染、空氣質量良好、主要糧食和肉食品能自給自足且品質良好無公害、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完備、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有序無斷層、農業科技成果高效轉化、農業經營體運營模式先進健康具備強勢競爭力、出現更多像“溫氏”一樣的農業企業品牌、產品品牌、農業企業家素質不斷提高、農村經濟發展良好有序、農民不再是身份的稱號而是一種職業。“三農”生態健康,為工業和商業創新發展能夠提供高質量的營養物質,繁榮發達的工商業通過國家體系反過來又助推農業現代化、在保障國家糧食、食品安全體系中要有大、中、小不同規模的生產者參與、見證、貢獻和收益。

非洲豬瘟給了我們哪些警示、啟發!

散戶、中小規模養豬生產者目前還是中國豬肉生產的“大多數”,是與當前中國農業發展水平現狀相適應的“海綿體”,生產的地域分佈和養豬生產者在農村的居住地呈關聯狀態,儘管分散,生產水平普遍偏低,但在穩定國內豬肉市場方面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農業農村部2018年11月23日提供的數據是2600萬小散養戶,2600萬人這個數字比農業發達的荷蘭和丹麥兩個國家人口的總和還要多一點。

農業經營體規模大小,與當時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緊密相關,尤其在中國改革開放大規劃背景“階梯式”的發展模式中,在東部沿海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的省份,集團化、規模化養豬戶明顯多一點,中西部欠發達的省份中小規模、散戶占主導地位。

在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合法的養豬業仍然是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之一,這與國家提出的“產業振興”相得益彰、有機協調。因此在確保符合環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改造、升級現有中小規模生產者應該是一項艱鉅的經濟任務,不能因為非洲豬瘟來襲就“簡單、粗暴”去勸退、賣斷中小規模的生產、經營權利。

非洲豬瘟給了我們哪些警示、啟發!

如果中小規模養豬生產因非洲豬瘟受到嚴重衝擊,恰恰暴露了中國養豬生產薄弱環節和“短板”,說明中國養豬大繁育體系建設不完善、生豬生產體系建設落後的尷尬局面、肉食品安全建設面臨嚴峻挑戰,如何“補短板”?

提高抗風險能力,首先考驗每一個養豬生產者的綜合素質,其次考驗政府關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在養豬業方面的實際成效。另外,從海關監管、檢疫檢驗;全國性生物安全體系建設;全國獸醫人才隊伍教育、培訓、儲備;全國基層獸醫機構建設和日常功能設計、發揮;食藥局檢疫隊伍建設、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及關鍵時刻聯合執法的程序設計和實施方案。非洲豬瘟病毒的侵入充分暴露中國養豬業生產系統“亞健康”狀態,不是規模大小的問題。

中小規模是孕育大型農牧企業的土壤,今天的溫氏集團、牧原集團就是當年中小規模經過長期經營、逐步發展起來的。農業投資運營是一個漫長的基礎性、剛性需求的產業行為,無論是政府或投資人均要有長遠目標,國家要有耐心去培養、引導、壯大,一蹴而就的規模化、靠融資擴大的規模化從目前實踐中看是不穩定、缺乏市場競爭力的危險傾向。

非洲豬瘟給了我們哪些警示、啟發!

只要有公平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符合環保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至於那個體量的養豬經營體生存能力強,根本上取決於每個經營體的贏利能力和管理水平,其它的保護性措施是暫時的。因為作為一個經濟實體,不管體量大小,贏利是天職。在合法的前提下,淨利潤是掌握實體經濟生命週期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對規模化不要樂觀,對中小規模也不要悲觀。溫氏集團就是主要靠利潤驅動公司從小到大、循序漸進發展成集團公司、上市公司,目前仍然比較穩健。中國經濟差異化發展註定農業經濟體一定呈多元結構共贏、共生,這種產業鏈、利益鏈、食品鏈、食物鏈的生態環境短期內不會改變、只能加強、升級轉型。

現在出現飼料公司託管規模化豬場,從某種程度講就是規模化豬場在經營層面“亞健康”的“臨床症狀”,從當前中國農業市場發展的社會分工和利益再分配的結構觀察不是好現象,飼料、疫苗、獸藥經銷商的擔心和焦慮就是風向標。規模化豬場發展速度超過了複合型、實踐性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成為制約規模化養豬健康、持續發展的“瓶頸”之一,而中小規模的生產者以夫妻或家庭成員親自操作經營,通過技術積累和學習借鑑,反倒使經營體能穩定持續發展。

非洲豬瘟給了我們哪些警示、啟發!

通過技術改造讓中小規模生產者升級轉型符合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規劃,中國“海量”的農產品消費需求和農業人口多等因素註定主食食品生產不能集中在少數群體的手中,健康的中小規模生產者將是中國農業生產的“海綿體”和 “蓄水庫”, 中國養豬形成大規模引領、中等規模和小規模支撐的分工、共生結構符合中國當前的國情,我們不能用超現實的思維解決現實問題。從當年歐洲“瘋牛病”、比利時雞蛋“沙門氏菌”感染事件,再到國內“三聚氰胺”、“瘦肉精”到2018年幾個大型養豬企業“遇難”等事件一再證明,規模大小不是問題的根源,強化政府動態監督、檢疫,完善生物安全措施、規範行業標準、建設健康的上下游供應鏈才是根本和焦點。不要總是把行業的問題怪在中小規模生產者的頭上。

從國內來看,種源主要掌握在農業農村部確認的“國家核心育種場”、各省級種畜禽場手中,散戶、中小規模生產者是購買父母代種豬的主體,也是父母代場的“大多數”,是肉豬生產的主體,因此,集團化、規模化與中小規模生產者是分工合作,相互依存的關係,不是競爭、排斥的關係。

非洲豬瘟給了我們哪些警示、啟發!

通過非洲豬瘟事件,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食藥總局等部委建立公共食品危機聯合執法溝通機制,信息共享,最快速度、全方位控制、消除影響公共食品安全的威脅。

相關的各部委走出部委大院,到養豬生產一線和生產者共同探討非洲豬瘟長久的防控、消滅方案,評估以前防控措施的效果、得失,切實為養豬生產者“保駕護航”。

建立功能更加強大、全面、快速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甚至要超越美國的FDA的功能,因為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食品消費市場,應該建立與之配套的食品安全檢測、監督能力和聯合機構,確保食品安全、確保消費者的健康和產業健康。

通過非洲豬瘟事件,政府和生產者應該更加緊密合作,根據國情和農業發展水平,在合法的前提下,建成大規模、中等規模、中小散戶分工合作的全國“大繁育體系”、“大生物安全體系”、建成符合中國人口眾多、消費巨大的“豬肉生產體系和健康可持續”模式。

非洲豬瘟給了我們哪些警示、啟發!

親愛的養殖朋友們,關注微信公眾號:(每日生豬報價/dfj878),有什麼養殖方面的問題,行情分析,養殖疑惑,疾病防治 ,政策解讀我們會有專業老師第一時間給你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