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人的體溫37°,為什麼氣溫37°的時候感覺到很熱?

大哥是老中醫呀


作為醫生來大致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人比其他動物進化的高級和先進就是因為我們人是“恆溫動物”,通過人體大腦體溫調節中樞的調節讓人保持體內溫度在36-37℃之間波動,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給我們身體每個器官、每個細胞新陳代謝提供一個穩定的內部環境,不會因為外界氣溫波動而出現明顯的波動,不像很多昆蟲、蛇、熊等到了冬天要麼被凍死了,要麼就需要冬眠才能過冬。

這裡說的恆溫是體內溫度恆溫36-37℃,並不是說全身上下每一寸皮膚都需要達到37℃左右,而是我們五臟六腑心、肝、脾、肺、腎、大腦、胃腸等器官保持37度左右,所以我們測量溫度的時候是測量胳肢窩也就是腋窩,因為腋窩溫度最接近體內溫度,其他比如口腔和肛門也可以測量,理論上也更準確,更接近我們生理真實溫度,但不方便,也不衛生,所以臨床上比較少用。

外界體溫低的時候,身體有體溫傳感器,會傳給大腦,大腦就會調動全身多器官一起產熱,一般來說就是分解葡萄糖來產熱。

我們人是猿人進化過來的,猿人古代都是生活在雨林中,雨林因為有大量灌木的蒸騰作用,所以溫度大部分保持20-28℃,所以大部分人穿衣服的情況下對20-28℃氣溫應該是最適應的。如果沒穿衣服30度應該也能接受,但如果氣溫超過30度,特別是超過37度,那身體就要通過擴張皮膚血管、皮膚毛孔來散熱,散熱溫度是從高往低流通,當外界溫度37度時候溫度對流就靜止,人就要通過流汗來蒸發散熱,體溫又高,汗流的又多,多流一會就會出現脫水、低鉀低鈉、低鈣等電解質及內環境紊亂,這時候人肯定就會很難受很煩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