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巴菲特说基金经理打不赢指数?

用户75642097082


老巴认为,投资的费用成本会决定最终的收益率,而从十年期看,高费用成本的基金要打赢指数基本上不可能。

07年打赌对冲基金跑不赢指数的老巴在2017年赢得了赌局

2007年,巴菲特曾经打赌在接下来的10年里,没有投资人可以选到一个由5支对冲基金组成的投资组合跑赢标普500指数。

Protégé Partners接下了这个赌局,并表示获胜者将向慈善机构捐款(老美打赌的规则是赢的捐钱,真是不走寻常路。)

2017年,巴菲特大幅度领先,并且赢得了这个赌局。

对冲基金的费用太高必输无疑,国内大部分主动基金很难赢

对冲基金属于费用特别高的,每年2%的管理费以外还要收取收益部分的20%,这种情况下想要跑赢大盘实在是太难了,短期还有可能机会,时间拉长到10年,能跑赢的对冲基金就已经凤毛麟角,再把组合的数量设置在5支,老巴赢的太轻松了。

国内的主动基金没有这么高的费用,每年2%的管理费,0.25%的托管费,相当于每年要扣掉的费率是2.25%。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如果每年基金都没涨,10年后基金的净值就只剩下(1-2.25%)的10次方了,计算下是0.7964,也就是说,10年下来,费用对净值的侵蚀达到了20%。

我们再看指数,大部分的指数编制出来,反应的其实是市场的中间水平,我们再算上费用的侵蚀,主动型基金要跑赢指数,在挑选股票的时候,要至少挑到大部分涨幅在平均值以上20%的才行。这个太难了。

新型指数本身就是干着基金经理的活,高费用的基金经理是戴着镣铐在跳舞

随着指数的发展,现在的指数基金也是一个动态的更新的股票池,像现在很火的MSCI指数,就会每年根据股票的特征进行优胜劣汰,这个已经是半个主动型基金经理的活了。

所以,主动基金跟指数的比赛,就好像是两个水平差不多的运动员跑马拉松,但是其中一个要负重10公斤,两者根本是不公平的竞赛。

所以,老巴说的基金经理跑不赢指数有其深刻的道理在里面。



金融笔记


其实,不用巴菲特说,多研究分析数据你就会发现,基金经理跑不过指数是必然的。

今年一季度A股市场领跑全球,据wind数据显示,上证指数上涨23.93%,深成指大涨36.84%,创业板指大涨35.43%

以沪深300和中证500两个指数为例,在2019Q1的表现中,沪深300指数涨了30.4%,中证500则上涨了34.26%

同期,所谓基金经理的操盘的主动基金在2019Q1上涨了多少呢,通过上图应该不难发现,普通的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也不过才26.94%,偏股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9.21%,远不如指数基金的稳健和强势。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全市场所有的指数基金,再加上主动性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一共有3774只。其中72%的基金跑输沪深300指数基金,共计87%的基金跑输中证500指数基金。这一系列的数据太有意思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有时候基金经理在指数基金面前,会略微有些尴尬。在A股小前三月小阳春里,指数基金证明了其在大趋势上的威力和高容错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有几个原因:

  1. 指数是跟随着大盘上涨而动,容错率更高,而主动性基金只要是人为操作,就肯定会存在选股的错误;

  2. 主动性基金会随着基金经理的调仓产生异动,指数基金的盘子更大,具有不可逆的特点

  3. 从数据上基本上符合二八定律,有13%的主动型基金跑赢了指数,也说明了有一小部分基金经理足够优秀,能够跑赢;但是你确定您能选中这13%的基金吗??

巴菲特的导师查理芒格,曾在其的《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中提到,指数基金是普通人接触股票投资最易懂也是能够保持高收益率的一种投资产品。从众多大佬为指数基金站台也能看得出,为什么都会相信指数的力量。股神巴菲特在其长达一生的投资过程中,没有出过书也没有推荐过任何股票,唯独例外的是独爱指数,可见股神除了低买高卖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购买可预见性,而指数的作用就是我们常说可预见的。

非指数的基金的投资过程,和选股也极其相似,在牛市之中选对行业选错股票,也会让你肠子悔青,如果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为稳健的话,选择指数基金是不会有问题的,毕竟容错率高的特点摆在那里,至少不至于在大盘上涨的情况,你的基金岿然不动稳如泰山。


杜耶说理财


因为有个非常简单的原因,只是巴菲特没有指明,这个原因,我在2018年琢磨A股和美股行情差异时才想明白。那就是美国编制股票指数的指数公司,选股能力比基金经理强,美国指数公司选择最安全最有前途的公司的股票编制一个指数,

以道琼斯工业指数为例来说明。道琼斯工业指数包括这些股票:苹果、高盛、联合健康、沃尔玛、波音、卡特彼勒、杜邦、思科、家得宝、雪佛龙(原标准石油)、耐克、IBM、英特尔、3M、强生、摩根大通、可口可乐、visa、默克制药、辉瑞制药、宝洁、埃克森美孚石油。这些都是大型跨国公司,每个公司都是全球行业的领先者,这些公司股票凑一块编一个指数,能不涨吗?

一般的基金经理呢?都没整明白他选这些公司之外的公司具有重大不确定性,其它公司本来就在行业中打不过这些跨国巨头公司,还想其它公司的股票表现胜过这些巨头?做不到,因为行业利润大部分都是被头部公司拿走,小公司没什么利润,拿什么支撑股价上涨?

所以,美国股市的基金经理选其他股票凑投资组合,他管的基金基本上跑不赢美国的指数基金。也就是普通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不如指数公司选股能力。非常简单的道理。

注意这是美国股市的特殊情况。不是任何股市都这样。


西格玛的化学


当年的巴菲特通过一个10年的赌约,验证了他提出来的结论,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表现,打不赢指数的表现。

但是这个结论,在我们国家,却是正好相反的。

01,美国的情况

2008年的时候,美国经济次贷危机,股市快速下跌最低点只是6000余点,是此前最高点的一半左右。当时巴菲特就说,未来10年基金经理的表现肯定不如指数。

到2018年,美国的指数早就已经超过了当年最高点14,000点,来到了将近28,000点,不但从当初的7000点以下迅速回到了14,000,甚至再次翻倍。当年应下赌约的基金经理果然输了。

02,我们是特例

未来如果要投资美国的股市,主动管理型的基金,可能还是不如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但是千万记住这样的结论,在我们这里是行不通的。

许多人人云亦云,听别人说了觉得有道理,然后就变成了自己的结论,也到处跟别人说,“指数基金的投资是最好的选择”。实际上我们只要看过往的数据,是没办法得到这样的结论的。

非常可惜,我一直没看到有人拿出数据来支持指数基金能跑赢主管管理型的基金。

挺多人提到的一点就是主动管理型的基金有赚有亏,不一定能找到赚钱的。其实这是一种懒人思维。以这样的懒人思维出发,选择指数基金是为了自己不需要负责,就是亏钱了也跟自己没关系,反正所有的指数基金都一起亏钱,是指数在亏钱。你知道吗,指数在下跌时,主动管理的基金也有很多是赚钱的。

如果把自己的投资命运交给指数,还不如别投资。

03,指数下跌

2007年中国的股市创造了一个历史大顶,到今天12年过去了,依然只是当初的一半左右。12年前成立的指数基金,一共有16只,第1名的收益率,140%,第二第3名的收益率13%左右,另外13只都是亏损的。

同期成立的混合型基金一共210支。第1名的收益率超过200%。前100名的收益率都超过20%。前140名都是赚钱的。另外1/3是亏损的。随机抽取十只混合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远高于随机抽取的十只指数基金平均收益率。

这说明在12年的期间,从高点跌下来到今天,大部分指数基金亏损,少部分混合型基金亏损。盈利的基金当中,大部分的混合型基金盈利比指数基金更高。

04,指数横盘

对比完指数下跌,我们也可以对比指数不变。

以沪深300指数来看。2008年4月和2019年2月都在3300点左右。2008年4月前已经成立的222只混合型基金,其中有155只收益率超过16%。而相同的这11年过去,当时成立的沪深300指数基金,收益率最高的仅为12%。

时间足够长,指数没变,指数基金也能赚钱,但是,收益率远输给同期的混合基金。

05,小结

其实真要从混合型基金当中选出一些还不错的基金并不太难,既然要投资理财,我们就要花点心思学习。简单的依赖指数基金,真是一种懒人思维,可以说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思维。

当指数基金亏钱的时候,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原因推给指数下跌,完全忽略很多正在赚钱的混合型基金,这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有兴趣可以多看一看我们推出的基金评测系列。

“财说得明白”,这里用简单的语言,把理财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已经发表的文章,包括房产,基金,银行理财,黄金等,有些热文已经收录在菜单里,请你关注,在后台查看菜单。


财说得明白


说到巴菲特,绝大多数投资者都知道,但说到基金经理,没几个能被人记住,换言之,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被称为“股神”……


巴菲特说基金经理打不赢指数,其实应该是大部分基金经理打不赢指数,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基金经理我唯一能想到的只有一位,叫做彼得林奇,用彼得林奇的话说,同样是绝大部分人都跑不过指数。

据我所知,业内圈子里边有大多数的基金经理,甭管公募还是私募基金经理人,可以说是相当一部分人都带有浓烈的主观意识,真正能客观对待市场的基金经理少之又少,这也就使得得出的结论恐怕跑不过指数,国内的基金经理倒是有一大把,但真正能让人记住的不外乎就是王亚伟、赵丹阳等站在国内顶尖的基金经理人。


近几年我唯一记住的基金经理人,要数萧楠,这人是易方达消费行业的基金经理,还是挺厉害的,2017年的股基冠军,你要说他收益有多高,也不见得,但我们对比今年以来指数个易基消费的表现,同期易方达肯定是强于主板市场的。

其实不管是基金经理还是绝大多数的普通投资者,投资指数恐怕是最合理的资产配置,谁都想买到妖股,但真买到了,你也未必拿的住,而假如我们每年有20%的稳定盈利,毫无疑问,几十年过后,你会成为世界知名的投资大师,但至今都没有散户能做到,为什么?主要还是因为人性的贪婪,不满足于每年才20%的收益。


基金经理就更别提了,某种意义上讲,基金经理还不如散户来的爽快,因为他们有业绩考核,有时间限制,没办法必须进行对应的资产配置,反之普通投资者却不被这些阻碍,散户有足够的时间跟市场耗下去,而基金经理不行,所以,基金经理拉长时间周期来看,真的跑不赢指数……


关注螺丝钉,为您带来更多优质原创内容


易论招财圈


为什么巴菲特说基金经理打不赢指数?

其实这句话要稍微修正一下,巴菲特说的应该是美国股市的基金经理,而且严谨的说是大部分基金经理。

首先是美国的股票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市场更多的是机构投资者,大家基本上也相互认同,美国股市现在各种机制法规做的可以很到位,最内幕交易、操纵股市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美国股市突然赚取了高额的利润,美国股市随时可以怀疑你是幕后交易,如果你不能提供非常严密有效的证据证明整个过程都是正当合规的,就可以判定你是违规操作,会受到非常严苛的重罚。这就导致了美国股市相对更健康,公司价值的变化和公司股价的变化有很高的一致性。

所以美国的市场相对更接近有效市场,根据有效性市场假说我们知道,市场越有效,主动投资越无法战胜市场,而指数型基金在某种程度上又代表了市场的走势,所以基金经理想打赢指数就很困难。

其次,从基金经理的工作性质上也会影响他战胜指数,首先投资者的钱不会一直给他使用,人性都是相反的,在基金最有投资价值的时候,往往是市场最绝望的时候,他们都不买,但是在市场非常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也许内心他是不想操作的,但是基金公司本质上是要赚基金购买者手续费的,基金的涨跌则是由基金购买者承担,这很可能导致基金经理在牛市疯狂的时候也冒险激进。还有一点就是投资者的耐心是很有限的,大部分投资者可能并没有那个耐心让一个基金经理去潜伏一些有价值的股票三四年甚至四五年后价值爆发,而是更多的希望买了就涨,这也会影响基金经理的操作行为和判断,因为毕竟基金经理是赚管理费的,他希望的是更多的人买基金,甚至长期目标为短期目标让路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于情于理我认为巴菲特的基金经理打不赢指数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鑫财经


基金经理依靠选股和择时,试图跑赢大盘,巴菲特的意思是他们的努力都是徒劳,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长期跑赢市场很难

股票的投资收益分为alpha和beta两部分,beta是市场收益,也就是跟踪指数所获得的回报,alpha是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

beta收益的获得成本低,也比较容易;可是要想获得alpha,确实很难。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在一个充分有效的市场中,任何主观的研究分析都是没有用的,所有信息都反映在了价格中。所以,依靠选股和择时跑赢市场,难度堪比获得奥运冠军。要想长期跑赢市场,难度堪比长期获得奥运冠军。

巴菲特说完这个话,恰逢美股的长期牛市

2005年,巴菲特提出以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和任意收取高管理费的五只对冲基金的总体回报进行比较,以十年为期限,赌注50万美金。条件开出后,华尔街一片寂静。后来真有一位老兄出来应战。光阴似箭,在过去的九年中,标准普尔基金回报为年化7.1%,五只对冲基金的回报为年化2.2%。巴菲特的胜利已无任何悬念。

虽然巴菲特的赌局包括了2008年,但是从2008年之后的美股走出了长期的牛市,在牛市中跑赢市场本来就有比较大的难度。

在中国其实是存在长期跑赢指数的基金经理的

在中国,如果我们也以10年为限,其实是可以找到跑赢指数的基金经理的,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

比如前东方证券资管的著名基金经理陈光明,价值投资的代表,他管理的东方红4号产品,在8年的时间内净值上涨456%,远远跑赢指数。

富国基金的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从2005年至今净值涨幅1163%!


凡事金融


巴菲特原话应该是,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基金经理跑不赢指数。麦哲伦基金的彼得林奇更直接,市场有90%主动管理型基金跑不赢指数。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热门板块的随机性和板块轮流切换

《儒林外史》中有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比喻风水轮流转,这话用在股市同样适用。A股市场、在系统性行情中,所有股票都齐涨共跌,例如998到6124,1664到5178的全民炒股。其余时间市场一直是处于轮动中,而且这个时间占整个A股历史的80%。与此相对应的是,任何一只股票型基金都有一个投资主体,会集中在某一些特定的领域,这就很可能出现指数涨,而某一主题基金反而不涨,那显然不可能战胜指数。

2、净值考核压力,年终各种最佳评选,致使很多基金经理追去短期利益,不遵守基金契约去追涨杀跌,往往适得其反。

3、客户的赎回压力。在净值表现不好时,很多客户可不管你的投资理念,是否诚实,他们只看净值,不涨就赎回,这导致基金经理被迫调仓换股,甚至卖出股票。那就出现行情上涨时你并不在现场。

4、基金经理和普通投资者一样,同样有贪婪和恐惧,在面对股灾,在面对熔断时,他们同样束手无策。他们得到的资讯、研究支持在这时一点用处都没有。而且很多基金经理很固执,自负。优秀的基金经理与糟糕的基金经理唯一的区别就是,在情绪控制方面做到非常好,他们是终于市场的。

SO,大部分的基金经理是跑不赢指数。



溯源归一


你好!“冥想自由频道”很荣幸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要知道“为什么巴菲特说市场上大部分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打不赢指数基金“,咱们就要先从“巴老的一个赌约”开始说起。

先来看看巴菲特与对冲基金经理的十年大赌约

巴菲特是美国历史上较早推崇“指数基金”的投资家之一,早在1993年,巴菲特就公开表示,最适合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方式就是买指数基金。到了2007年,巴菲特与对冲基金经理发起了一个为期10年,赌金50万美元的世纪大赌约。对冲基金经理挑选主动型基金构建投资组合,而巴菲特则只选择标普500指数作为投资标的。到了2017年,巴菲特获得了7%的年复合收益,而对冲基金经理则只获得了2.2%的年复合收益,两者之间的差距惊人。

此外,巴菲特还曾留下遗嘱,说自己如果去世,其拥有的90%的财富将用来购买指数基金。巴菲特不仅用实际行动证明投资指数基金是有效的,而且在多次伯克希尔股东年会上还公开推荐指数基金,这也是他唯一向普通人推荐的投资品种,由此可见巴菲特对指数基金表现的认可和喜爱。

那么,指数基金真的有巴菲特说的那样好吗?

的确,如果你想投资股票,但是却没有投资能力,那么购买指数基金就是你的不二选择,没有之一。要搞清楚处这个问题,咱们就应该知道,到底什么是指数,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我们长期定投指数基金获得正回报的概率较大?咱们一个一个来看。

①到底什么是指数?

简单讲,指数就是按照一定的选股规则选取符合这个规则的一篮子股票,然后通过特定规则加权计算为指数,指数可以反映在这个选股规则下该类股票的平均业绩表现。市场上常见的指数编制规则有按市值大小的权重型和按不同行业的行业型,还有根据不同具体选股策略的策略型等等。

咱们买入指数基金就相当于买入了构成该指数的一篮子股票。比如说咱们常见的中证500指数,它是一个将沪深两市市值前500名的公司剔除掉,然后再选入市值排名靠前的500家上市公司股票,按照它们的市值权重大小,经过计算加和构建成指数。咱们买入中证500指数基金,就相当于按照这个指数的选股准则和股份权重购买了相同的一篮子股票。

②指数基金有什么特点呢?

通过了解什么是指数,咱们知道它是一篮子股票,且这个一篮子股票一般是在某方面具有优势的股票。比如上证50,它是选取沪市市值最大的50家上市公司编制成的指数;沪深300,它是选取深沪两市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好、交易最活跃的300家上市公司编制的指数;还有中证红利指数,它是选取沪深两市股息率最高、分红稳定的前100家上市公司编制的指数。这些指数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选取的都是相对优秀的公司,且指数的编制是动态的,每年更新一次指数成份股的淘汰机制,使表现差的成股份会被剔除,确保了它的代表性。

我们知道,国家的经济是持续发展向上的,而这些指背后的上市公司长期是发展的,利润是不断累积的,这就造成指数也会长期向上生长。比如咱们的上证指数从1990年底涨到了现在的3000点左右。中证500指数也从2004年底的1000点涨到了现在的4800点附近。而如果我们买入这些指数基金,就会取得与它们相近的收益。

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其实买指数就相当于“买国家的未来”,只要国家在发展,咱们的指数就会“不断自我更新,持续向上生长”,未来上证指数大概率还会涨上10000点。所以,长期投资指数是具备想象空间的。

③为什么长期定投指数获得正收益的概率会大?

由指数“不断更新自我,长期向上生长”的特点咱们不难看出,只要国家稳定向前发展,指数点位就会不断升高,只要我们长期持有指数基金,就会取得与指数生长相近的收益,大概率取得正回报。如果我们所处的国家未来发展前景可观,那么购买指数就更具想象空间。而庆幸的是咱们生活在美丽强大的中国,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什么大部分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跑不赢指数?

了解完指数基金的特点之后,咱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长期投资指数会大概率跑赢主动型基金经理的业绩了。因为指数在长期来看是“持续上涨”的,只要时间足够长,国家足够稳定繁荣,具有代表性的指数可以从100点涨到10000点甚至更高。这就表示时间越长,指数向上基本是确定性的,而大部份主动型基金经理是无法做到长期持续获得正收益的。相反的是,大部分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波动很大,就连前几年名噪一时的“基金一哥”王亚伟最近几年也饱受他的粉丝唾弃,足以看出主动选股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对于咱们普通投资者而言,既然没有主动选股的能力,何不买一只未来确定性强的指数基金呢?而且时间越久,指数就会给我们带来更丰厚的回报,这才是“静待时间玫瑰”的最好方式!

正是因为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极其不稳定,长期来讲,大部分主动管理型基金表现还不如指数基金。所以,巴菲特认为指数基金才是普通人不容错过的投资方式。可悲的是,国内民众对指数基金的认知度并不高,很多人并不知道还有这么好的一种理财投资方式。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指数基金一定会成为国内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渠道。而对于幸运的读到此篇文章的小伙伴儿而言,开始定投指数基金,然后努力工作,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

好啦!以上就是我对这道题的回答,如果有启发到你,请给我点个赞吧!

更多理财知识,也欢迎您关注“冥想自由频道”,咱们一起快乐学理财!


冥想自由频道


尝试分析一下几点原因:


1)主动基金的管理费用高。十年赌约的结果是计算了管理费用的,泰德选择的是FOF,是基金中的基金,收了两遍对冲基金的管理费用,对冲基金会收2%的管理费加盈利部分的20%绩效费用。而指数基金,一般的费用在0.5%-0.8%,并且仍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时间拉长了看,哪怕是每年1个点的差距,也是很大的。


2)策略会随着资金规模的变大而失效。为什么巴菲特近年来的收益下降了?因为按照他的选股标准选出来的股票,已经容纳不下他的资金了。基金经理也是如此,任何策略,离开了资金体量来谈,是没有意义的。曾经的A股私募一哥徐翔,早年被称为“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就是游资惯用的抓涨停,但随着他后来资金体量过百亿,也不得不转入“价值投资”。


3)业绩考核的压力使动作变形。中国有句老话叫财不入急门,基金经理相对来说生存环境是比较残酷的,一切以业绩说话,你想求名求利,甚至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你想短期取得超高的收益和回报,不停地调仓换股,最后的结果可能更糟糕。


4)主动基金不管是业绩的原因,还是基金经理个人的原因,都会有一些人员上的变动,像国内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只有3.28年。一般来说,买主动基金就是看好基金经理,如果基金经理换了,那么这支基金的风格和收益也将变得不确定。


5)指数基金几乎永远是满仓操作,而主动基金则有主动的仓位管理。指数基金几乎永远是满仓操作的,股票市场大多数时候是下跌或震荡,而真正上涨,甚至大涨的时间占比是相对比较小的,如果你择时,而大涨的时候缺席,你的收益就高不到哪里去。投资家杨天南统计,在2007~2015年期间,A股下跌的时间占80%,而2015年的牛市大涨,让他获得了期间7倍收益。有句俗语叫:雷劈下来的时候,你一定要在场!


6)指数的机制本来就很优秀。指数是会自我进化的,它始终在进行优胜劣汰,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前进的方向,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调仓,将那些不符合条件的请出去,再加入更好的新鲜血液。沪深两市3500多家上市公司,只挑选其中10%不到组成尖子班,每半年考试一次,考得不好的调走,从普通班里调入相应的好学生,这个尖子班,能不优秀?


7)资金的来去不由自主。股市环境差的时候,大家纷纷赎回,新进资金很少,基金经理们作为专业人士尽管知道要在低点加仓,奈何手中没有子弹。而牛市,尤其是牛市尾声了,基金开户的人却排着队要申购,这么多钱进来,你得往外花啊,更何况散户这时候也大量入场,跟基金经理抢筹码,股价全都冲上了天。参见图4,在2007年和2015年的牛市中后期都有大量的新增开户,高高兴兴赚钱来,结结实实赔光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