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 李少君的“诗歌戏法”层出不穷

李少君的“诗歌戏法”层出不穷

李少君的名字走上诗坛,是12年前的事,而且是靠两个“事件”出名的。一件事是,2006年,《人民日报》一位记者发文,针对诗坛出现的祼体朗诵和“梨花体”诗歌,批评了诗坛乱象。当时在海南的李少君“挺身而出”,指责这位记者否定了中国新诗,要求记者向全国诗人道歉。而全国多数诗人是支持《人民日报》记者文章的,所以李少君激怒了诗人,他们集体发声,要求李少君道歉。这样就知道了海南有个李少君。

第二件事更是在诗坛上家喻户晓,那就是李少君在网上发了一首惊艳的《流水》摸奶诗。一夜功夫,点击率过20万。你说作者李少君能不出名吗?

绝不是对李少君有什么成见,而是他的从诗轨迹让人怀疑,让人失望----他也许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新闻职业的“原罪”就是“抢眼球”。请看李少君从诗以后,他一路走来,干了多少抢眼球,出风头,但没有实质意义的“事业”:

他最早抛出的是“草根论”,并为他赢得了不少名声。然而,且不说他是从台湾诗界移植过来的模仿品,在他自身的诗歌实践中,人们发现,他说一套,做一套,“草根论”并没有用于诗歌创作,成了他捞取功名的标签。

此后,他见到电视上的“中国好声音”节目红遍全国,他又将这个音乐节目移植到诗坛,改成“中国好诗歌”。他只看表面能火的就移植,能热闹就是目的。他的“中国好诗歌”开始还热闹了一阵,一月一次,但诗歌就是诗歌,选不出中国好诗歌,诗人纷纷反对,后来“闭经”,很快“绝经”了。

网络时代的到来,上网写诗的人肯定多了,这很正常。可是李少君偏要把上网写诗的女人提取出做文章,搞起了莫名其妙的所谓“新红颜写作”。在“女权解放”上做文章。其实,网络时代到来后,男人上网写诗的比女人更多,李少君为什么不拿男人做文章呢?嗨,他是新闻系毕业的,没那傻!

李少君的“新红颜”戏法终于寿归正寢了,唯一剩下一个“留守老红颜”施施然。

2017年初,李少君拉上他的好友出了一本《五人诗选》。他为什么不出“四人诗选”,不出“六人诗选”?因为朦胧诗年代已经出过一个经典型的《五人诗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李少君的眼力真不差,他的《五人诗选》自然就与北岛、舒婷的《五人诗选》并驾齐驱了。

李少君的“草根论”是否走向“衰老期”了。于是,他的新旗开始飘扬---诗歌新美学论。什么是美学?什么是新美学?从李少君的多篇论文中,基本词义都没讲出新见解,甚至连朦胧诗的兴起原因都说错,奢谈新美学,何苦折腾自己呢?从李少君写的作品看,什么这个女孩的小乳房在衣服里晃荡,那个女孩的衣扣未扣上,见到了白嫩的肌肉,难道这叫“新美学”吗?

轻轻搜索便可知,早在70年代,孙绍振教授就发表了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李少君的这个戏法同样不是原创!

诗人对《诗刊》的意见不是一般的埋怨。按说,李少君的本职工作就是办好《诗刊》。办好《诗刊》谈何容易!需要办刊人转变办刊理念,还需要拿出全部的时间去倾听诗人呼声,去挖地三尺发现民间好诗。可是李少君的兴趣不在这。他,似乎是个“闲不住”的人-----一段时间没有夺眼球了,他便有点发慌。于是,他和雷平阳又创办了一本所谓《诗收获》诗歌刊物。为何叫《诗收获》?因为《收获》杂志是小说界的王牌杂志,他叫《诗收获》就是诗歌界里的王牌刊物。他还有一个抢眼球的新闻点是,这本《诗收获》是中国诗歌吹响两百年起程号角的刊物!你看,诗坛的制高点都被他占光。

可笑的是,看了他们《诗收获》创刊号作品目录,鬼都不知道和中国新两百年有何皮毛关系?

近日,四川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再炒李少君,说他主编出版了一本《那些中学生喜欢的当代诗歌》。当然不能说出该书有错。让人纳闷的是,李少君了解中学生喜欢的诗歌是什么?他的选稿依据是什么?能否透露一下“秘诀”。如果没有标准,没有依据,那么,“那些中学生喜欢的当代诗歌”便成了标签,成了噱头,成了“新闻点”。炒作文中列举了几首李少君选的“那些中学生喜欢的当代诗歌”,比如吉狄马加的诗《自由》。我说李少君,先不说中学生喜不喜欢这首诗,我只请你出来解读解读,这首《自由》到底写的什么?

李少君说这本《那些中学生喜欢的当代诗歌》选了200首名人诗歌。不用看就可以结论,这200首诗歌如果换个书名,比如叫《名人诗选》,比如叫《李少君选诗》,或者叫《大学生喜欢的现代诗》,难道不行吗?

我在想,有朝一日,李少君调离了《诗刊》,甚至他改行从事青少年健康研究,估计他会主编出版一本《那些中学生喜欢吃的事物》-----青菜,鸡蛋,猪肉,活鱼,还有大米 .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