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 李少君的“詩歌戲法”層出不窮

李少君的“詩歌戲法”層出不窮

李少君的名字走上詩壇,是12年前的事,而且是靠兩個“事件”出名的。一件事是,2006年,《人民日報》一位記者發文,針對詩壇出現的祼體朗誦和“梨花體”詩歌,批評了詩壇亂象。當時在海南的李少君“挺身而出”,指責這位記者否定了中國新詩,要求記者向全國詩人道歉。而全國多數詩人是支持《人民日報》記者文章的,所以李少君激怒了詩人,他們集體發聲,要求李少君道歉。這樣就知道了海南有個李少君。

第二件事更是在詩壇上家喻戶曉,那就是李少君在網上發了一首驚豔的《流水》摸奶詩。一夜功夫,點擊率過20萬。你說作者李少君能不出名嗎?

絕不是對李少君有什麼成見,而是他的從詩軌跡讓人懷疑,讓人失望----他也許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系,新聞職業的“原罪”就是“搶眼球”。請看李少君從詩以後,他一路走來,幹了多少搶眼球,出風頭,但沒有實質意義的“事業”:

他最早拋出的是“草根論”,併為他贏得了不少名聲。然而,且不說他是從臺灣詩界移植過來的模仿品,在他自身的詩歌實踐中,人們發現,他說一套,做一套,“草根論”並沒有用於詩歌創作,成了他撈取功名的標籤。

此後,他見到電視上的“中國好聲音”節目紅遍全國,他又將這個音樂節目移植到詩壇,改成“中國好詩歌”。他只看表面能火的就移植,能熱鬧就是目的。他的“中國好詩歌”開始還熱鬧了一陣,一月一次,但詩歌就是詩歌,選不出中國好詩歌,詩人紛紛反對,後來“閉經”,很快“絕經”了。

網絡時代的到來,上網寫詩的人肯定多了,這很正常。可是李少君偏要把上網寫詩的女人提取出做文章,搞起了莫名其妙的所謂“新紅顏寫作”。在“女權解放”上做文章。其實,網絡時代到來後,男人上網寫詩的比女人更多,李少君為什麼不拿男人做文章呢?嗨,他是新聞系畢業的,沒那傻!

李少君的“新紅顏”戲法終於壽歸正寢了,唯一剩下一個“留守老紅顏”施施然。

2017年初,李少君拉上他的好友出了一本《五人詩選》。他為什麼不出“四人詩選”,不出“六人詩選”?因為朦朧詩年代已經出過一個經典型的《五人詩選》(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李少君的眼力真不差,他的《五人詩選》自然就與北島、舒婷的《五人詩選》並駕齊驅了。

李少君的“草根論”是否走向“衰老期”了。於是,他的新旗開始飄揚---詩歌新美學論。什麼是美學?什麼是新美學?從李少君的多篇論文中,基本詞義都沒講出新見解,甚至連朦朧詩的興起原因都說錯,奢談新美學,何苦折騰自己呢?從李少君寫的作品看,什麼這個女孩的小乳房在衣服裡晃盪,那個女孩的衣釦未扣上,見到了白嫩的肌肉,難道這叫“新美學”嗎?

輕輕搜索便可知,早在70年代,孫紹振教授就發表了 《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李少君的這個戲法同樣不是原創!

詩人對《詩刊》的意見不是一般的埋怨。按說,李少君的本職工作就是辦好《詩刊》。辦好《詩刊》談何容易!需要辦刊人轉變辦刊理念,還需要拿出全部的時間去傾聽詩人呼聲,去挖地三尺發現民間好詩。可是李少君的興趣不在這。他,似乎是個“閒不住”的人-----一段時間沒有奪眼球了,他便有點發慌。於是,他和雷平陽又創辦了一本所謂《詩收穫》詩歌刊物。為何叫《詩收穫》?因為《收穫》雜誌是小說界的王牌雜誌,他叫《詩收穫》就是詩歌界裡的王牌刊物。他還有一個搶眼球的新聞點是,這本《詩收穫》是中國詩歌吹響兩百年起程號角的刊物!你看,詩壇的制高點都被他佔光。

可笑的是,看了他們《詩收穫》創刊號作品目錄,鬼都不知道和中國新兩百年有何皮毛關係?

近日,四川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再炒李少君,說他主編出版了一本《那些中學生喜歡的當代詩歌》。當然不能說出該書有錯。讓人納悶的是,李少君瞭解中學生喜歡的詩歌是什麼?他的選稿依據是什麼?能否透露一下“秘訣”。如果沒有標準,沒有依據,那麼,“那些中學生喜歡的當代詩歌”便成了標籤,成了噱頭,成了“新聞點”。炒作文中列舉了幾首李少君選的“那些中學生喜歡的當代詩歌”,比如吉狄馬加的詩《自由》。我說李少君,先不說中學生喜不喜歡這首詩,我只請你出來解讀解讀,這首《自由》到底寫的什麼?

李少君說這本《那些中學生喜歡的當代詩歌》選了200首名人詩歌。不用看就可以結論,這200首詩歌如果換個書名,比如叫《名人詩選》,比如叫《李少君選詩》,或者叫《大學生喜歡的現代詩》,難道不行嗎?

我在想,有朝一日,李少君調離了《詩刊》,甚至他改行從事青少年健康研究,估計他會主編出版一本《那些中學生喜歡吃的事物》-----青菜,雞蛋,豬肉,活魚,還有大米 .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