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看待安徽中小学作业将不再由教师批改,而是由作业测评系统自动批改这件事?

行摄青年


这个问题很现实,凡事有利也有弊,分别说一下。

有利的一面:

一、让教师能节省一部分精力。可以把时间多用在思想教育方面。

二、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师生互动的时间。

三、容易统一要求,防止个别教师私下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便于管理。

四、有利于无纸化办公和学习,节约部分资源。

当然还有很多。

不利的一面:

一、对某些主观性较强的学科,如作文批改,用这种方法,不利于教师了解学情,也不利于学生整改,最好的办法还是面批!

二、可能让教师和学生都养成懒惰的习惯,特别是容易抄袭!

总之,这种做法对客观性的作业,或测试很有帮助,主观性较强的作业,:有局限性,应该灵活使用!





波罗密2


西门观点:如果学生作业全部由机器批改,老师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教学效果未必会很好。

事件大略:4月20日,省教育厅发布《安徽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全省所有市、县(区)都要进行智慧学校建设。其中一大特色就是,作业不是由老师批改而是有专门的作业测评系统自动批改,并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作业菜单。

我的看法:我是中学教师,本应该举双手赞成安徽教育厅这个做法和《意见》,但从一个教师的师德和良心出发,我不敢苟同这个《意见》,安徽的做法并非一件好事。

做老师的都知道,学生之所以做作业一是为了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二是为了给学生创造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机会。

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错误,只有从作业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错误类型,才能知道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对哪些问题还没有弄懂或者理解错了、偏了。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纠正。

因此,老师批改作业,并不是打个“对号钩”或者“错号叉”就万事大吉了,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批改发现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上存在哪些错误或者误区。

如果全部用机器批改学生的作业,老师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是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错误的原因却不得而知,要想知道,还必须重新批改一遍。

因此,我认为,对部分很简单的选择题,可以用机器来批改,对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表述题、论述题还必须靠教师亲自批改,才能在后期的辅导中对症下药,使学生彻底学会。

您对这个问题如何看,请在评论区写出您的看法!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门白甫


这件事其实是有背景的,是对国家新时代教育振兴大方针的积极响应,并非安徽省标新立异,只不过比其它省市启动早一些而已。

近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将实施数字资源服务普及、网络学习空间覆盖、网络扶智工程攻坚等8大行动,到2022年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安徽出台这个《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可以算是落实教育部《计划》的具体举措之一。

大家比较关注且心存疑虑的是,“教师不再批改作业,而是由作业评测系统自动完成”,这种做法效果好不好。

笔者所在学校去年下半年开办了两个实验班,使用的正是类似的互动教学系统,同样也有自动批改作业和为学生定制个性化作业的功能。

实践发现,使用此系统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相比,有优势也有不足。

优势是:

1、每名学生都有终端设备(平板电脑),因而坐在教室任何位置都不存在看不清屏幕的问题;

2、系统有抢答功能,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完成课堂练习后,系统自动批改并统计结果,完成率、正确率等数据一目了然,还可以分组管理,小组间举行竞赛非常方便;

4、有课程回看功能,课堂上没学好的学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再次复习巩固。

不足是:

1、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对学生的视力有影响;

2、学生做题主要在平板上完成,动笔的频次减少,可能导致书写能力下降;

3、机器只能批改客观题,主观题需发送给老师在电脑上批改,然后反馈给学生(有些软件是学生扫描二维码获得答案),因而老师不太愿意布置主观题作业;

4、老师们普遍反映,使用互动教学系统后,学生大部分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单一,以前通过眼神、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传达信息的方式,如今都不好使,只剩下语音沟通,不利于教师控制课堂。

总的来说,这套互动教学系统优点比缺点多,两个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其它平行班好很多,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笔者认为,智慧课堂还必须引入真正的人工智能,将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成数据,积累并分析,然后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这样,就可以解决大班额现状下,教师教学只能面向全体、无法因材施教的难题。

教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将极大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传统课堂可能会被彻底颠覆。也许目前开发出来的解决方案尚不完善,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抵制智慧课堂的借口。老师们应该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避免被时代淘汰。


毫米


为安徽省教育厅点赞,为安徽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点赞!

人工智能早就走进寻常百姓家,而作为先生文化传播源地的学校,怎么可能无动于衷落后于时代呢?智慧校园有智慧!



智慧校园建设其中的一个大亮点,就是作业测评系统,系统的投入使用好处如下:

1、将教师从繁重手工批改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和精力,用于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和其他学生活动上。

2、教师批改作业任务减轻了,但设计作业的任务重了,这就要求教师更深入的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次作业。

布置作业不再像以前那样,可以直接拿资料宣布了,你得合乎系统规范,符合系统要求。这就促使老师布置的作业质量不断提高。



3、因材施教在作业上得到落实。学生的作业“量生定制”,教师就得更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设计出切合每个学生实际的个性化作业。

4、减负在学校里得以实现。智慧系统是智慧的,设定好参数,数量限定,题海战术行不通了。



5、避免误判,反馈更及时更精准。人工批改误判难免,人工智能可以避免。有人担心作业批改后的信息反馈,这完全是多余的。智能系统反馈只会更及时,为教师提供更精准的信息,以便给学生更精准的个别辅导。

祝愿安徽的智慧校园建设意见顺利实施!


当代师说


由作业测评系统自动批改学生作业,只是听上去很美。其炒作意味大于实际意义。而且会滋生其他问题。

首先,要完全实现自动批改,必然要求所有学生都下载作业测评APP之类的平台,在电脑或者手机上提交作业。那是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购买电脑、IPAD?事实上,近年来,有的地方就以电子作业为名,强制学生(家长)购买IPAD,这就涉嫌利益输送问题。即便推行自动批改作业,不要求家长购买电脑、ipad,而是由教育局提供,那这也属于财政支出,需要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进行民主决策,而非政府部门单方面拍板。

其次,人工智能的进步,可以做到根据大数据(包括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出题,并进行批改,但是,这些题目,大多属于客观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有标准答案,那些主观题,考察学生思辨能力的题目,能进行自动批改吗?如果能自动批改,意味着思辨题也套路化,应试化。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探究式学习的作业,能由作业测评系统测评吗?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作业不仅有纸质作业,更应该布置探究作业、实践作业,如果给学生布置作业依赖作业系统,那会把作业集中在书面和应试上。

另外,由于人工智能利用大数据系统给学生布置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任务减少,教师也就不会再有批改作业的烦恼,这把教师从作业中解放出来,可这并没有把学生从作业中解放出来,孩子还会继续陷在更严重的题海战术之中。因此,对待电子作业、自动批改作业系统在中小学的推广,应该慎之又慎,不能以为利用先进技术就是进步,现代化的教育,必须依靠现代教育理念和制度。


熊丙奇看教育



这项政策一经公布,整个网络炸开了锅,形势一片大好,所有评论叫好声如雷贯耳,振聋发聩,就等着在全国推行,好让自己的孩子受益。

相信这个策略,已经获得了相关专业人士的评估、实践,才推了出来。

不过,我们也得清醒认识到,解放了老师之后,所要面临的巨大问题。先来回顾一下事件。



事件回顾

4月20日,省教育厅发布《安徽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全省所有市、县(区)都要进行智慧学校建设。

其中一大特色就是,作业不是由老师批改而是有专门的作业测评系统自动批改,并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作业菜单。

上学不用背书包来回跑,一个电子书包解决一切烦恼; 课堂上没有黑板,取而代之的是网络课堂…… 这些,都是未来“智慧校园”将呈现的模样。

今后,课堂上也不仅仅是黑板和电脑的结合,还有3D打印机、机器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教学设备都将走进课堂。

探索跨学科学习、创客教育等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后作业也不再由老师批改,而是交给“全过程动态评价与作业系统”:以课堂为中心全程记录师生、生生互动过程,形成学生全过程的动态评测数据,生成学生错题集与个性化的成长记录,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系统的方案。

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上,还将建立智能化学习分析系统,形成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动态评测数据,改变以考试为主要手段和教师为单一评价者的“结果性评价”,全面感知和记录学习过程的“大数据”并进行分析,精准评估学习绩效。

还有很多依托大数据,实现“智慧校园”管理的措施和手段,许狱就不一一罗列。



智慧校园不能全盘搬到课堂

政策一出,许多网友纷纷赞扬,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让减负真正落到实处。

不多不说,这是事实,无可反驳。但许狱却要说一些形势大好下的弊端,我们得清醒认识到一些问题。

智慧校园有必要全面智慧智能化吗?

个人认为,没必要,而且不能完全智能化,否则会出大问题。轻一点,教育的意义将会发生巨大改变,不再是人来教育,而是由机器来辅导。说重一点,有可能会面临文化断层或者某一个我们所应该具备的技能,完全消失。

说到这,可能有人要喷我:这么好的东西,居然说得如此恐怖,你这是危言耸听等等。但这是即将会面临到的问题,许狱来分析一下。


1.解放老师,解散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是让人明白作为一个人需要对人类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一个人只有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有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前提,只有完成自己责任和义务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这个意义,是人工智能,机器给不了我们的。所有作业由系统来批改,由智能来争对每个孩子,出不同的题目。而孩子面对最多的就是系统,是机器,那么要老师何用?

老师,只是教授完知识,然后下课走人,回家通过系统给孩子布置作业,哦,不,连布置作业都不同了,有系统帮忙。


老师是解放了,花时间去备课,去做别的事情。等学生把作业做完,看看数据就好了,很轻松。

然而这就剥离了老师和学生除了课堂上的交流之外的其他时间。言传身教不复存在,存在的是隔着屏幕的数据而已,而教育的意义将发生改变。

孔夫子,为何成为教育家,孔圣人?个人觉得他提出的两个理念非常厉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孔子门下有三千学生,很多学生都向他提问,他也逐一解惑答疑。而这个提问和答疑都是面对面进行的,这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学生在老师身上学到好品质。

人工智能进学校,素质教育实行的效果会不会大大减少,目前还不知道。但可以预见,老师和学生的感情,将会越来越淡,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感情也会大大减弱。他们的交流,将会通过机器来完成。


2.纸质书变成电子书,黑板没了,作业都不用笔写了。这些将会在校园里实行。老师教学全凭机器来指导,来呈现,黑板书将会越来越少。而学生的作业本也将被机器给代替。

那我们的文字还怎么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先是从文字开始的。孩子都不会提笔写字了,那怎么传承文字和文化?难道仅仅依靠机器帮我们记录吗?

电子书包代替,实质书包,书香气息将不复存在,方便倒是方便了,文具店会哭晕在厕所,因为没人买笔和纸了。


笔和纸是承载文字的重要工具,如果未来不用他们,手写那是不可能的。

问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提笔忘字,抓耳挠腮的情况?

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有,咱成年人都是这样,中小学生才开始学习汉字和文化,如果全盘智能化,孩子怎么吸收民族文化精髓?


我想到时候,什么书法班之类的培训班,将会风靡,有一天,文字将会成为稀缺,那些字写得好的,将会被热捧,今天这种态势已经很明显了,当人工智能全面进入中小学,未来会怎么样?我们得考虑这个方面的影响。

人工智能进校园,我们的教育者得慎重抓取选择,得考虑他的利和弊,不能一味追求便捷,追求智能。

当然有一些我们可以利用,但不能全盘吸收,否则将会造成极大影响,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许狱


首先应该为这件事情点赞!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这有利于把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工作中解放出来。我们知道,教师的工作量不仅是备课上课辅导的问题,而且还要有大量的作业批改,这需要占用教师大量的工作时间,现在有了这套系统,就可以节省教师大量时间,以便从事其它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这有利于教师能在备课以及作业设计等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把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教师就可以更好地研究学生,研究教案,设计好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的教案和作业,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有利于促进教师更好地研究学生,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把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与学生谈话,指导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业,引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套系统在节省教师时间,给教师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弊端,它只能批改出学生作业,但是,它不能评定学生的卷面,不能写出激励性的语言等,这需要教师在适当抽查作业批改的情况,及时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弥补系统的不足之处。以上观点不当之处,欢迎网友朋友指正并发表看法!


浩墨香书房


任何制度的建设,任何科技的创新,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正如“是药三分毒”,特别是新科技发明的使用,也是双面剑,用的好了,有的正确,有益处,反之,有可能产生副作用。

重在人的如何使用。

由作业测评系统自动批改这件事,只能是作为教育的补充,但不能作为教育的常态和全部。

下面对这件事的积极意义和局限作用进行大胆的推测:

积极方面的。

1,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结果。

由机器批改作业,看起来比较新颖,其实早已投入使用,只不形式不一样面已,只不过没有推广而已。也就是说,条件业已成熟。

换句话说,其实机器阅卷早就使用了。在高考,中招,个别学校举行的摸底考试中,早就用电脑阅卷了,机器评分了。有些条件相当成熟,大量减轻了批卷老师的工作量,也促进了教育的公平。

这就是为什么高招,中招中必需携带2B铅笔,就是涂抹答题卡,方便机器阅卷。必须用考试专用笔(碳素笔)有利于机器识别答案。

同理,随着技术的完善,批改卷子这套系统,也可挪用于作业批改,也是发展的必然。

2,有利于老师针对性的教学

大数据的分析结果,让老师掌握哪些是个性的问题,哪些是普遍性的问题,这就对老师的课堂讲解,学生的辅导,作业的布置等等有了针对性。

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再由作业系统再布置类似的作业,以达到学生的掌握,个别性的问题,由作业系统分类地为你制定个性化作业。

也让老师有针对性检查自已的教学效果,哪些没讲到,哪些不需要再讲。

把老师从重复,繁杂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能更好地把时间用到如何教学上。

3,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检查。

个性化作业,让每一位学生对自已有个清醒的认知,知道自已不足和优势。对学生不再搞统一形式的作业,避免“大锅饭”,也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下的现象,利于每位学生的自我成长。

真正实现了“因材布置作业”

4,有利于家长的监督。

当前老师的布置的作业,成为当代家长批评的主要热点。一方面老师感到委屈,一方面家长抱怨老师不作为,把检查作业的任务转嫁给了家长。

实行批改作业系统以后。家长不用检查作业,只是监督,不用再参与作业的辅导和签名。家长也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做了心中有数。

最主要的,针对当前众多家长不满意的作业量,对于学生的减负,能起到明善的改进作用。减负喊了这么多年,上级一再要求布置的作业量,但效果甚微。

有了作业批改系统以后,作业量,完成时间,难度对比都作了比较的详细的规定。大大减轻了人为的干扰因素。个别情况个别处理,相信技术的人性化设计。

这实为减负的重大举措。同时,这也为国家的教材编排也提供了依据,为国家的考试也提供了数据分析。

局限作用。

1,限制了学生的想像空间,限制了创新能力,探索能力。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学习。

很显然,作业批改系统的作业布置,必定有标准答案,或者有上下浮动答案。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能做到自我认识。标准答案,抹杀了学生的百花齐放。形成了工厂流水线的惯性思维。失去了自我发展。

所以高招、中招阅卷也不完全是电脑阅卷,还是部分题型由阅卷老师在电脑上批改。

同理,作业的批改,不能完全依赖于机器,还要老师逐个批改或讲评。

2,担心老师过度依赖此作业批改系统,多布置客观作业,少布置主观作业。失去应有的批改工作。

3,学生有可能弄虚作假,随便上网一搜,答案就出来了。可能给老师的批改作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4,不知道这套办法的花费,由谁来买单?


最主要的,先前众多新科技产品,如什么学习机,复读机,点读机,学生电脑,学习软件等等,有几个真正地充分利用,物有所值?

由老师掌控,效果可能好一些。

根据新的问题不断的改善和完善,力求做到完美,没有负面影响是不可能的,重要如何运用,如何操作,如何改进?

希望能给教育带来新景象。


左析右洞


我本人支持所有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现状的新技术,但目前“作业电子化”的利弊难以权衡,因此不宜全面推广。

我把这则新闻改成了高中作文题给高二孩子做,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是挺不错的,全面性和深度都可圈可点。

作业的布置、完成和批改全部电子化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此处的方便主要体现在:1、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做,老师随时随地布置和批改;2、方便整理错题;3、方便反复做题;4、方便统计数据……

我考驾照的时候用过一款考交规的app,使用体验非常好。我不仅可以随时做题,分模块做题,还能到“错题区”反复做自己错过的题,还能察看自己历次模拟卷的成绩,程序会告诉你哪部分得分率最低,哪部分最高。一些只需要记忆和简单思维的知识点、题目的确可以用电子化来提高时间利用率、减少抄易错题等额外劳动。对教师来说,程序计算出的精确到每个人、每道题的得分率,以及得分走势,是对今后的教学很重要的参考。这些工作以前都要手动计算,但也仅限于总分。单个题目的正确率需要老师在批改过程中“感觉”,单个人的成绩走势也需要老师“凭感觉”把握。作业电子化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并且能更准确地掌握测评数据。这些对优化教学都是有利的。

除了用机器代替人工外,作业电子化最大的优点是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训练。老师日常布置的作业是根据中等水平学生设置难度和题量。学霸可能会觉得太浅太少,学渣可能会觉得太难太多。如果作业电子化后,题库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题,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程度决定做哪一层次的题。如果将来更智能些,能让程序根据学生已做题目的正确率推送与能力匹配的新题,这样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得到最适当的训练。

但是作业电子化的的弊端同样不容忽视,且目前找不到很好的对策。

现在很多学生会偷偷用作业帮、小猿搜题、学霸君等学习软件搜题目答案,只要一拍一搜很快就能得到答案和过程,连考试中都有人用手机搜答案作弊。一旦作业变成了电子化,学生抄袭的现象会不会越来越泛滥?

在作业电子化之前,网课、远程教学早就火过又凉过。我以前担忧过网课因为缺乏实时互动和课堂监管,学生很难保证精神集中度。坐在教室里正襟危坐着听课,被老师盯着学,照样会犯困、会走神,想偷看小说、偷玩手机。现在没人在面前管着,谁能保证自己一堂课下来不切换页面、不边吃零食边听课?同样的,很多学生在纸上写作业都坚持不了很久,我能相信他们拿着电子设备会更专注?

最最关键的是,无论商家宣传地有多神,包括网课、电子书包在内的所有的网络教学和教学软件都没能证明自己能达到和面授一样的教学效果。四十分钟课堂学习和四十分钟网络学习,一小时做纸质卷子和一小时做app的题,究竟哪个掌握知识的效率更高?

某人借助某软件大幅提高成绩单的个的例子永远都不缺,但那些都是商家用来营销的广告,大数据有没有呢?借助科技的教学手段不用比传统面授效率更高,只要能达到一样的效率,都值得大力推广。但在自证有效之前,还是应该谨慎对待,至少不应该官方出面大范围使用。


如果您认同本文,请“点赞”、“评论”或“分享”,以让本文被更多人看到。谢谢。


非著名语文教师王振宁


看起来挺美,静待实际效果。

智慧校园的背后,配套的相关产业链是这样的:

1.某机构承担软件开发,包括可能的题库、App开发等。

2.学校购买相关配套的设备。

3.学生(其实是家长)买单,购买指定的某品牌的智能终端,家长和学生要求下载某APP,并注册使用。

如果能够真的根据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匹配相关的作业,对孩子、对老师都是好事,这年头很多学校已经实现了英语学习的自动批改,某些软件老师上传作业之后,自动批改功能不难实现,但是这一般都是对选择题。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答案的正确与否其实并不是关键,每一个孩子在解题工程中的思路才更重要。

数学的应用题、语文的阅读理解和作文、物理化学的解题过程,怎么比对和匹配?系统怎么判断孩子每一步都能熟练掌握?我们更看重的是孩子通过掌握的知识点,通过思考逻辑,通过合理的判断和表达,写出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选择题我们可以通过机器来测试,这个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就有了,写“答题卡”不就是这个应用,但更多学科中需要用表明你的逻辑过程的题,这个的系统判断怎么进行呢?

各种创新的手段可以作为补充,各种割家长韭菜真的可以适可而止,所谓的创新不是以家长为大家买单,以形式主义和口号主义为内容,真正要能坚持下去,花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之后,孩子、老师、家长、教育主管部门都能得到有效的实惠,到时候我们再来评说。

我个人认为这一点等同于市场上的所谓的英语学习机,如果家长不参与,花几千买个学习机也是白搭。

完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