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美击落叙战机再现空中缠斗险情,空战如何避免?

云南戴普军


美国虽然在叙利亚有很多军事基地,但是这些军事基地并不是空军基地,击落叙利亚苏24战斗机的是美国海军的舰载机,一架F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而非是空军的飞机,也就是说,要避免空战很简单,只要美国海军不去叙利亚就行了。

图为美国空军F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


空战中,先进的美国空军三代半战斗机F18E在接近叙利亚战斗机后发射了一枚响尾蛇空空导弹,但是没有命中叙利亚战机,随后叙利亚飞机开始明白过来准备逃跑,但是并没有安全脱离空战,在中距离上被美国飞机发射的一枚中距离空空导弹击落了。可以说,叙利亚这样的小国没有选择避免空战的机会,他们能做的也许只有忍受,反击反正也会被击落,这样的空战对于叙利亚而言是一种难以忍受,但是必须吞下的苦果。

图为苏24战斗轰炸机,这是一种非常笨拙的第二代作战飞机。


但是叙利亚如果想要保存自己仅有的空中力量,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随便招惹到西方的战斗机,虽然叙利亚的战斗机属于在自己的领空飞行,但是也得明白,这里已经不是一个和平的地方,这是战场,不能任性,看见美国飞机能躲还是要躲,不要被人家多次警告还不撤离,硬要凑上去就只有被击落的命运了,因为不会有人在意这个国家又多损失了一架飞机,又损失了一个飞行员的。

图为叙利亚空军的苏25攻击机。


最后,应该说,叙利亚的飞行员和战斗机还是很勇敢的,作为一架战斗轰炸机,苏24的飞行性能很差,空战中不说和三代机对抗了,就算是和二代机对抗也要吃亏的,所以叙利亚飞行员能在危急关头还不选择撤退,也令人钦佩。


海事先锋


美军战机击落叙利亚战机,发生在2017年6月18日,有一点需要说明:这次空战,并未出现所谓的“空中缠斗险情”。叙利亚空军被击落的是一架老旧的苏-22攻击机,苏-22是前苏联研制的单座攻击机,主要负责对地攻击,几乎没有空战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苏22根本无法对美军战机形成威胁,没有什么空中缠斗的险情。


2017年6月26日,根据美国大众机械网站的报道,美国海军的两架F/A-18E“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于6月18日与叙利亚政府军的一架苏-22攻击机在Ja'Din镇附近空域相遇。两架F/A-18E“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转弯并向苏-22迎头飞去,同时发射干扰弹试图将苏-22驱离(这是美国军方的说法)。苏-22不仅没离开,反而俯冲向地面的民主联军部队,并投掷炸弹。美海军其中一架F/A-18E向苏-22发射了一枚AIM-9X“响尾蛇”近距空空导弹(红外制导),结果导弹脱靶。

脱靶的原因是:苏-22飞行员发射了红外干扰弹,诱骗成功,才造成AIM-9X“响尾蛇”空空导弹脱靶。美海军的F/A-18E战斗机又补射了一枚AIM-120中程空对空导弹(雷达制导),才将叙政府军的苏-22击落。从大众机械网站的报道内容上来看,叙利亚政府军的苏-22不过就是想利用红外干扰弹来摆脱美军战机的导弹,以求脱离战场,根本没有缠斗——苏-22基本上不具备空战能力。



儒道之主认为,如果是势均力敌或者是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双方争夺制空权时,空战根本无法避免。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一方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双方发生空战那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尽量避免,或者说是减少近距格斗的发生。现代信息化战场上,空中战斗已经是视距外攻击了,发生近距格斗或者说是视距内作战的情况相当低——凭肉眼发现敌方战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空战讲究的是:先敌发现、先敌攻击。想要做到先敌发现、先敌攻击。从战斗机本身来说,现在采取的主要方法包括:降低己方战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提高机载雷达的探测性能。换句话说就是:尽量让敌方战机的探测距离更近(提高隐身性能),让己方战机看得更远、看得更清(装备更先进的机载雷达)。其它方面就是:形成完整的作战体系,包括大型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支援作战飞机。

也就是说,想要保证稳赢,就得形成战场的单向透明:我能看见、打到你,你却无法看见我。如果就美叙这次空战来说,美海军战机具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叙利亚政府军的苏-22无法进行空战,在美海军飞行员眼里,那就是一个活靶子。叙利亚政府军老旧的苏-22只能是选择逃离战场,别无它法。对叙利亚政府军来说,想要避免与美军战机发生空战,如果有弹道导弹就简单了,就不用派攻击机执行这种对地攻击任务了。



儒道之主


从空中作战史和作战发展规律来看,空战中避免出现空中缠斗目前来看是不可能的。就单纯的美击落叙利亚飞机事件来看,美国飞行员的意图在于逼走正在轰炸叙利亚反对派的苏22攻击机,从而出现了空中缠斗事件。自从三代机进入空战史,超视距攻击就几乎完全占领所有人的潜意识:空战就是超视距发现,超视距攻击。似乎空中缠斗已尘封历史,在我军开展金头盔训练时,就有不少人质疑,空中缠斗是否依旧符合现代空战发展。自古以来此生彼长是自然界发展的根本规律之一,在机载雷达和中远距空空导弹发展的同时,电子对抗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理论上的机载雷达加中远距空空导弹的模式可以说是主流,电子对抗、超音速巡航、隐身技术以及矢量发动机的快速发展,降低了雷达和空空导弹模式的命中概率,在超视距攻击失败的情况下,最终决定空战胜利的可供选择只有我们空中缠斗。包括美国的四代机F22至今也保留了机炮这一原始的空战武器,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美式、欧式还是苏式战机,都没有摒弃空中缠斗的作战模式。

所以说,空战中避免空中缠斗在目前来看暂时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优先选择超视距攻击,超视距攻击成功;这种情况成功的概率也只有如美军击落叙利亚苏22这种具有代差的空中交手,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避免受到政治方面的影响,所以说这只是理想化的模式。

要在空战中尽可能避免出现空中缠斗,只有在不造成政治风波的情况下,通过天基卫星、预警雷达、空中预警机以及电子对抗力量共同支援的体系作战模式下,超视距发现超视距优先攻击。通俗点讲就是在完整的信息化体系支撑下的空战才能尽可能的避免空中缠斗的出现。


鹰鸽分析


美军在叙利亚建立了不少基地,而这些基地附近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一直在接受美军的武装与训练,这成为巴沙尔的心腹大患。叙利亚空军出动战机试图对其进行空袭,但这架苏-22战斗轰炸机遭到了美国海军的一架F-18E“超级大黄蜂”的拦截,在驱逐无效后,“超级大黄蜂”将其击落。

空战的过程有些意思,“超级大黄蜂”首先发射了一枚AIM-9X近距空空导弹,这架由叙利亚准将驾驶的苏-22,竟然躲过了这枚世界上最先进的近距空空导弹,但随即被“超级大黄蜂”发射的一枚AIM-120主动制导中距空空导弹击落。


在当时的情况看,美军战斗机要坚决阻止这架苏-22战斗轰炸机发起空袭,如果要想避免空战,这架苏-22只能撤退,重载的苏-22战斗轰炸机根本难以跟“超级大黄蜂”抗衡,不过,很明显,这位叙利亚准将想试试小刀是不是铁打的,结果证明,小刀真是铁打的。

苏-22虽然是一款战斗轰炸机,不过,其空战能力还是相当不弱的,当然,这是跟五六十年代的那些战斗机比,跟美国海军现役最先进的“超级大黄蜂”相比,恐怕就算是驻叙俄军的苏-35和苏-30SM战斗机都未必能占便宜,后两种战斗机尽管被认为机动性优秀,但近距缠斗可不是机动性优秀就能决定胜负的,“超级大黄蜂”的机载系统和空战武器更先进,同时,还取决于飞行员水平如何。

事实上,以北约对叙利亚领空的监视力度,叙利亚空军的任何行动几乎都会被发现,很难对叙利亚反对派发起低空突袭,这里指的是那些有美军提供防空保护的反对派武装。当时的情况看,叙利亚战斗轰炸机除非撤离,否则必将遭遇拦截,而空战的结果也会一边倒。


深远防务观察


有所给信息来看,是叙利亚飞机去空袭叙利亚反对派,遭到拦截并被击落,通过历次空战来看,不管是叙利亚空军还是俄罗斯空军对美国空军,都没有胜算,基于这种情况,袭击叙利亚反对派基地,首选是导弹,而不是飞机。然后防空部队配合地面部队平推叙利亚反对派,美国飞机敢袭击地面部队,立马用防空武器打它个鳖孙!!!

忠告:不要与美国发生空战,如果不得不和美国空军开战,也是直接上导弹,然后还是防空部队配合地面部队平推他们的基地,把他们推出叙利亚!!!


军事倾听者


关于这个事件,其实很简单,叙利亚飞机去空袭叙利亚反对派,遭到美军拦截并被击落,这真是拿错剧本了。从这个事件看,如果无论谁想在叙利亚上空,即想要动手击落对手,又想避免进入空战缠斗是不可能的,空战理论上,可以实现远距离交手,根本不需要贴近,但是在实战上,根本不可能。

叙利亚的情况太特别了,本来就不是非常大的地方,连20万平方公里不到,从一个基地起飞,到对地面目标进行空袭,也就是10多分钟的航程,否则俄军如何才能保持高强度出击那?主要是距离近,从起飞到着陆就没多少分钟。如果小的空间内,根本不许可进行什么超视距攻击。双方发生接触实际已进入相当近的距离,基本可以目视发现对方,从空战中最先使用响尾蛇可知,双方的距离并不远,美机属于补射成功。

再有一个目标识别,美军敢于随意击落叙利亚战机,但是对俄军战机不敢下手的,后果完全不一样,既便有人吹美国在空中有多强大,但是再强大,也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欺负人,尤其是欺负俄罗斯这种国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美军不可能担负起主动攻击俄军战机的责任,因为后果太严重了,整个冷战时期,美军从没有敢过这样的事情。实际上美军相当小心,反复查实目标身份等,攻击命令也需要一层层批准,这完全不是以飞行员的判定能原则的,也许总统同意才能动手。

既没有足够的空间,也没有足够快的反应速度,那么进入近距离接触就不可避免。这不是由战机性能决定的,也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考虑的因素太多。


南国军情


一般技术先进的一方会尽量避免近距离缠斗,通常情况下会用远距空空导弹击落对方,而技术相对落后的一方会尽量靠近敌机,利用自身战斗机的机动性靠近距格斗导弹或航炮击落对方,也可以采用狼群战术弥补自身战机的落后性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