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好消息:山西陽曲等12縣退出貧困縣 有你家鄉嗎?

山西晚報的消息:9月11日,山西晚報記者從省扶貧辦獲悉,山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批准陽曲等12縣退出貧困縣的通知》,12個省定貧困縣均達到貧困縣退出的相關指標,符合貧困縣退出標準,經研究,批准退出貧困縣。

按照《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及《關於山西省貧困退出實施辦法》有關規定,經縣級申請、市級初審、省級部門評價、省級第三方評估檢查、整改專項檢查和社會公示,陽曲縣等12個省定貧困縣均達到貧困縣退出的相關指標,符合貧困縣退出標準。這12個縣分別是陽曲、平魯、山陰、柳林、昔陽、沁源、沁水、陵川、鄉寧、安澤、夏縣、聞喜。

陽曲縣屬於山西省太原市,地處忻州與晉中盆地之脊樑地帶。扼晉要衝,太原門戶。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部低平。東臨盂縣,西連靜樂縣,古交市,南抵太原市,北接忻州市,東北與定襄縣交界,東南入壽陽縣毗連。境北系山系橫亙東西,雲中山系縱貫南北,因為並北屏障,號稱太原之北大門,為兵家必爭之地。

好消息:山西陽曲等12縣退出貧困縣 有你家鄉嗎?

陽曲縣

平魯區為山西省朔州市所轄區,地處晉西北內外長城之間,位於山西省北部邊陲,與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和林格爾接壤;西南與忻州市偏關、神池兩縣毗連;南臨朔城區;東靠山陰;東北連右玉。原名平魯縣,1988年國務院批准朔州市為山西省地級市時,改縣為朔州所轄區。有“朔北雄城,塞外天險”之稱。

山陰縣,歷史文化名城,為山西省朔州市轄縣,位於山西省北部,東鄰應縣,南毗代縣,西交朔城、平魯二區,北與左雲、右玉、懷仁接壤。山陰縣境內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其中以煤炭為主,是產煤大縣,有"煤鄉"之稱。

好消息:山西陽曲等12縣退出貧困縣 有你家鄉嗎?

山陰縣

柳林縣地處山西省中西部,呂梁山西麓,黃河東岸,隔黃河與陝西省吳堡縣相望,是山西的西大門。全縣國土面積1288平方公里,轄8鎮7鄉257個行政村,總人口34.4萬,耕地面積56萬畝(其中基本農田47萬畝),森林覆蓋率33.8%。

昔陽縣,別名樂平,山西省晉中市轄縣。位於山西省東境中部,縣境東與河北省贊皇縣、內邱縣、井陘縣、邢臺市接壤,西與壽陽縣為鄰,南與和順縣毗連,北與平定縣相銜。東西長70千米,南北寬41千米。昔陽縣有馬嶺關古長城遺址、石馬寺、關山水庫、虎頭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名勝古蹟。昔陽縣位於大太原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交匯區,境內公路四通八達,是全國農村公路建設示範縣。

沁源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位於山西省中南部,長治市西北部,地處太嶽山東麓,東連沁縣,南接屯留、安澤縣,西鄰霍州市、古縣、靈石縣,北靠介休市、平遙縣。

沁水縣

,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隸屬於晉城市。沁水歷史悠久,自古就有女媧補天,舜耕歷山的傳說。70年代發掘的"下川遺址",證明早在2.3萬年到1.6萬年前,沁水人的先祖們就創造了燦爛的"下川文化"。現存的河頭村漢墓群、武安村戰國古寨等,映證了沁水歷史的遺蹟。

陵川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帶,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人民政府駐崇文鎮。西連高平,西南連澤州縣,北、西北與長治市的壺關,長治縣毗鄰,東部和南部與河南省輝縣市、林州市、修武縣毗鄰,轄7鎮5鄉。

鄉寧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位於山西省西南端,臨汾市西隅,呂梁山南端,西隔黃河與陝西為鄰,面積2029平方千米,轄5鎮5鄉,人口23萬(2010年),縣政府駐昌寧鎮。鄉寧縣縣城建於宋皇祐三年(1051年)。境內有有云邱山、萬堡山、一線天、黃河峽谷等自然勝景。

安澤縣,位於山西省境西南部,臨汾地區東北、太嶽山東南麓。因其居霍山太嶽山之陽,故又稱之"岳陽"。山西第二大河沁河,縱貫境內109公里。安澤縣是中國古代大思想家荀子的故里、又是古代名相藺相如的棲身地,還有遍佈全縣的老一輩革命家生活戰鬥過的紀念地。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省級森林公園、全國連翹生產第一縣和尚無大面積開發的煤炭資源大縣。

夏縣古稱安邑,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因奴隸社會第一個王朝--夏朝建都於此而得名,地處華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連接處的山西省西南端,中條山西麓,南接平陸縣,北鄰聞喜縣、垣曲縣,西連鹽湖區,東隔黃河與河南澠池縣相望。榮獲"國家 商品糧基地縣"、"國家優質棉基地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國家蔬菜基地縣"等稱號

好消息:山西陽曲等12縣退出貧困縣 有你家鄉嗎?

聞喜縣

聞喜縣古稱桐鄉,秦時更名為左邑縣,漢武帝劉徹在此欣聞平南越大捷而賜名 “聞喜”,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聞喜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運城盆地與臨汾盆地的交界處,東與絳縣、垣曲相接,北與侯馬、新絳相連,西與稷山、萬榮、鹽湖區接壤,南與夏縣相鄰。聞喜縣歷史悠久,自改左邑桐鄉為聞喜至今,已有2100餘年歷史,名人輩出,古蹟頗多。魏晉有地圖之父裴秀,唐有中興賢相裴度,宋有抗金名相趙鼎,清有“戊戌六君子”之一楊深秀;境內存有唐玄宗所書御碑和韓愈撰文,以及祁雋藻書寫的“平淮西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