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俄罗斯两位男子被英国指控的间谍毒杀案嫌疑人接受电视采访,否认涉案,你怎么看?

吉祥如意170587193


由于英国警方9月5日公布了俄罗斯嫌疑人的姓名和照片,俄罗斯方面承认有这二个人。不过认为根本不是什么英方指控的特工,都是一般的平民。紧跟着普京也做出了解释,并且为了解释清楚,让世人相信,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独家采访了嫌疑人彼得罗夫和波什罗夫。根据这俩人的自我介绍,他们是普通的俄罗斯商人,从事运动营养行业。他们现在使用的名字也是真名,而不是英国方面所声称的假名,更不是俄罗斯特工情报人员。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

尽管俄罗斯方面播放了对嫌疑人的采访报道,英并没有接受俄罗斯方面的说法。在彼得罗夫和波什罗夫的访谈公布后,英国政府随即宣称这两人在访谈中是在撒谎。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回应称,二人的访谈刚刚公布40分钟后,英方就断言指控别人说谎,那么他们就应为这一说法负责,然而英国方面并未出示能够证明这两人撒谎的任何证据。应该是说,间谍中毒案发展至今,并没有结束,这里面还是大有蹊跷。这是因为:


(间谍中毒案俄罗斯嫌疑人得罗夫和波什罗夫)

一、但是至今为止英国方面并没有接受俄罗斯方面的解释。英国政府认为俄罗斯的这二名嫌疑人是在撒谎,并且认定二人是俄方的特工人员。仅仅从俄罗斯方面安排的电视访谈,不足以消除英国方面的指控。这其中俄罗斯的两个嫌疑人声称去索尔兹伯里小镇是为了游玩,十分的牵强。两位嫌疑人还声称去英国不是出差,哪里会有特地去游玩前后只有不到半小时的旅行,分明是来执行任务的。为什么这么巧两位嫌疑人,一同出现在俄罗斯前间谍斯克里帕尔的家附近,有这样的巧合吗,两位嫌疑人在电视上的说词有点站不住脚。



(前俄罗斯间谍斯克里帕尔父女俩人)

二、关键的是英国指控的两位俄罗斯嫌疑人,俄罗斯仅仅以电视访谈曝光,并不能证明嫌疑人的身份就是平民。英国政府不能相信,就是世界媒体也未必能够接受俄罗斯的说法。确定这二位俄罗斯嫌疑人的真正身份,应该通过独立的司法刑侦调查才能认定,但是由于俄罗斯方面的不会配合,英国方面做不到这一点。尽管这两个俄罗斯嫌疑人在间谍中毒案中,曾经很巧合的出现在现场,但是英国警方也确实拿不出其它的直接证据,证明与间谍中毒案有关。斯克里帕尔父女中毒案,到目前为止,也就只能这样了。

三、因为英国对间谍中毒案到操弄,严重的政治化了。美英法德一致认为间谍中毒案是俄罗斯所为,支持英国对俄罗斯的指控。美国甚至在8月22日以英国间谍中毒案为由,加大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尽管俄罗斯方面为了解释这两个俄罗斯嫌疑人是平民,播放了电视访谈,这是收不到任何效果的。如果俄罗斯嫌疑人彼得罗夫和波什罗夫这俩人,一直由俄罗斯管控之中,不排除今后还有继续发酵的可能。但愿这两个嫌疑人不要出现意外,不管是平民还是特工,还会受到英国的情治部门以及媒体的继续跟踪。

综述,斯克里帕尔父女中毒案这个事没完,俄罗斯方面的解释意义不大。反而觉得在一些细节上没有处理好,有愈描愈黑的感觉,俄罗斯方面将会越来越被动。由于英国认为间谍中毒案已经侦破,俄罗斯方面的举动达不到英国的要求,英国会借此继续严厉杯葛俄罗斯。俄英关系将持续紧张,并且英国会继续纠合美法德等国一起,不排除将推出新的对俄罗斯制裁和打压措施。


亦新湖


能怎么看?只能准备瓜子看戏了

英国找出了两个嫌疑人确实很厉害,但是从法律层面来说,找不到决定性的证据说什么都白搭。

英国既然没有在宣布嫌疑人时同时宣布其犯罪的铁证来看,英国应该是还没拿到这俩人犯罪的证据。

当然,两个人的行动轨迹足以让英国怀疑他们俩了。一来,两个俄国人,在事发时不但在英国,还出现在被害人附近。二是事发后立刻离开了英国。这都在把怀疑的矛头指向两人。

可惜的是,进一步的证据英国人应该是找不到了。原因很简单,既然人能让你们采访,肯定有信心让英国人没办法通过指纹,DNA等科技手段直接拿到犯罪证据。也就是说,如果真是俄罗斯人做的,他们也已经妥善处理了各种犯罪证据。包括凶器,接触时可能会出现的目击证人,或者可能会在现场留下的各种信息,恐怕连头皮屑都不会留在现场了吧。

我认为英国唯一的希望不是指控两人的谋杀行为,而是通过证明两人是俄罗斯间谍来间接指控俄国政府要对此负责。

毕竟,本次事件最重要的不是法律的明确,而是想办法让全世界人相信是俄罗斯人干的。


金晶林


木叔对这个问题的判断是,当然需要证据。没有证据的指控当然谁也不会承认。这就如同普通的刑事案一样,就算你再怎么肯定抓住了杀人犯,但是没有物证、没有人证,也不能给他们定罪。甚至明知他肯定就是罪犯,但从法律上讲也无可奈何。

所以这起“特工投毒案”也要符合这个逻辑,那就是英国人一定要有特别确凿的证据来指正他们,否则只能从感情上理解和审判,意义也不大。虽然木叔相信英国和美国情报机构的判断力,不过依然需要强大的证据才能信服。

这是木叔要说的第一点,也就是,对待任何案件和问题,要讲证据。没有证据,只能打嘴仗,就成了玩笑。

(被英国指控为凶手的两名俄罗斯嫌疑犯)

木叔要说的第二点是,俄罗斯媒体RT当然倾向于维护俄罗斯政府的态度。

在美国,包括RT在内的很多俄罗斯媒体,早就被视为是俄罗斯政府的喉舌。他们恰恰是采访这两名嫌疑人,可能会俄罗斯政府“洗白”的媒体。虽然表面上他们和俄罗斯政府没有任何隶属关系,但西方情报机构就是认定他们彼此之间有利益往来。

甚至有议员建议,是不是可以考虑禁止他们进入美国采访或者开设办公室等。如果情报机构不是对此有很深的了解,没必要对一家俄罗斯媒体有这么严厉的态度。

从RT历史上的很多内容,没有批评政府和普京的,顶多是小骂大帮忙。所以从这点来看,这家媒体的立场还是挺有意思的,只能说觉悟很高。

由他们来采访这两名嫌疑人,对西方而言,没有私也有弊啊!

第三,“特工投毒案”其实手法和10多年前同样一个俄罗斯间谍利特维年科中毒案类似。这起案件也被认为是俄罗斯为幕后黑手。

经常发生类似的问题,而且作案手法也是投毒,针对的还都是俄罗斯特工,是不是太巧了。世界上哪个国家能和俄罗斯叛变的间谍过不去?当要怀疑普京。

其实普京本身,就是特工出身,对于如何制造问题,甚至假象,如何嫁祸于人、撇清关系,他太熟悉了,几十年前掌握的类似的东西可能都要比很多西方特工都多。

因此别忘了普京如今执政20年左右了,说一不二,他要做什么当然就可以做什么。类似的暗杀行为是特工生涯的基础教学之一,他肯定不会超脱事外,甚至如今克格勃真正的一把手或许也是他。

虽然这么猜测有点阴谋论,但是在逻辑链条上是可以闭合的,就差证据了。

比如这两名所谓的俄罗斯游客,英国人无缘无故会指责他们是特工么。而且哪个特工执行任务的时候会说自己是特工?既然被指认,他们肯定早就想好了一整套解脱的办法和借口了。所以对他们否认,英国人也不吃惊,似乎在等待他们说什么,然后再放大招。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看英国和俄罗斯如何博弈吧!


有关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木春山谈天下


在英国方面指证“间谍门中毒案”两个嫌疑人后,俄罗斯方面没有选择性躲避问题,而是迅速让这两个嫌疑人粉墨登场,让他们自己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这里点值得肯定。

这两个嫌疑人并不隐瞒经过案发现场,并且一再强调当时的恶劣天气。所以必然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就是投毒去的,二是误打误撞趟了浑水,招来霉气。

先说第一种可能性,虽然俄罗斯对于叛国的间谍零容忍,可是俄罗斯的双面间谍并不是这个倒霉蛋一个人,肯定有许多,也同样不只和英国存在双面间谍,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都有暴露的双面间谍,为什么俄罗斯偏偏要对在英国的双面间谍零容忍呢?

可见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如果到了非杀不可,那就是这个间谍虽然暴露退出了,但他还在不遗余力的威胁母国俄罗斯的安全,才招来杀身之祸,这样说是罪有应得。

第二种可能,就是这两个嫌疑人机缘巧合,不知不觉走到别有用心的人布下的局里。其实这样的事发生了太多,比如一个报案人被当成凶手执行了死刑,然后真正的罪犯又落网了。也就是说这样被冤屈的人数不胜数,如今又多了他们俩人。

根据这两个可能,唯一能确定他们俩是不是凶手,还掌握在英国手里,英国能不能公布那个双面间谍到英国后都在干什么,如果继续危害俄罗斯,他们俩就是罪犯,如果与间谍一刀两断了,他们俩就是清白之人,就是被诬陷的人。

至于是不是把这俩人交给国际上,可以说,只要英国愿意率先把所有资料都交给能被大家认可国际社会,相信,这俩人也逃不过国际社会的审判。

所以公正的说,只要英国方面除了指责外,不愿意提供证据,就是英国自导自演。如果英国交给国际组织,那就会水落石出,该惩罚谁就惩罚谁。

究竟谁想出真相,谁在误导时局,不要盲目感情下结论,看他们谁演的精彩吧。








诗人的眼睛83314


围绕间谍毒杀案件的“罗生门”太多,而很多细节——无论是俄罗斯,还是英国,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而之前英国各种指证,结果让俄罗斯列举十多条质询,搞的英国首相都无法说出所以然。

1.从现在的情况来推测,可能事实的真相远比现在披露的更加复杂!而英国在指认嫌疑人后,俄罗斯立刻进行了反击。但给人的感觉是:英俄之间的间谍搏杀太狠,而英国的舆论引导却没有俄罗斯反击来的更猛烈!

2.从最初英国指认到高度怀疑,到后面直接撤除了毒杀现场,则说明现在英国或许当初就没有什么新证据,而美国拉着很多国家制裁俄罗斯,却让特朗普感觉自己被盟友英国给耍了!
3.对于国际上发生的间谍毒杀案件,很多国家采取哑巴吃黄连,保持沉默。因为你的间谍水准太差,只能认倒霉!还真的不会像英国这样,急着站出来,开始声讨俄罗斯的。而俄罗斯才去的隐忍-反击策略,现在来看很有效果。

而所谓的事实真相,估计连英国自己都能以自圆其说了!

在这个案件上,英武不选择站队,因为间谍搏杀、仇杀的事情,一般不会自动爆料的,只能推测:英俄的间谍搏杀中,英国估计是真吃亏了!


英武


我们能看到的,能听到的,都是表面现象。俄罗斯与英国之间的口水战打的很激烈,但无法演示俄英长期的情报战,与暗杀战。随时随地都在上演中。

英国军情五局,与前苏联的克格勃之间,那天不在渗透、策反、暗杀之中。

今天英国与俄罗斯也不例外,国家成立军事情报局是干什么的,就是训练谍报人员,专门干这些事的。

斯克里帕尔父女中毒事件的发生,不会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

专业谍报人员,训练有素,谋杀策化后,专业有组织的暗杀,会有多少线索留下来的,反正英国人这段时间吃亏不少。

因此无法忍受了才是这样的结局,谁也不知道,是俄罗斯干的又能怎样,俄罗斯敢在英国做出事,就没有怕过英国人。



随雨飘渺


对于这个问题,老实讲,无论是俄罗斯的言论还是英国的言论,亦或是这两个人的言论,其实都不可信!

俄罗斯肯定是不会去毒杀间谍做这件事,既然已经逮捕并判刑都没杀他,就说明,其不再具备威胁,而利用其换回来其他被捕人员,对于俄罗斯而言,其残余价值已经耗光,所以,俄罗斯没必要为了一个无价值目标去给自己找麻烦。更何况事件发生在俄罗斯大选期间,普京的第四任期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更何况俄罗斯正处在生死边缘,一边是乌克兰的背叛,北约威胁近在咫尺,另一边,叙利亚深陷危局,俄罗斯需要两面作战,都要赢,俄罗斯没必要为了一个没价值的目标给自己找麻烦!但是,他无法保证俄罗斯的公民去做这件事。斯克里帕尔作为俄罗斯特工部门的主管之一,在他任职期间,俄罗斯有多名特工被出卖,许多人遭到逮捕,为复仇亦或是义愤填膺,俄罗斯无法保证有人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实施对斯克里帕尔的报复。所以,即使俄罗斯如何否认,都无法保证这件事与俄罗斯有无关。

英国并不能保证,英国就是无辜的。斯克里帕尔是英国情报六处策反的间谍,其经过美英之间的交易得以在英国居住。作为英国情报六处,之所以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要把斯克里帕尔交换回到英国,其首要目的还是认为其还具备残余价值,而作为交易的标的物斯克里帕尔,也必然要求英国给予保障,无论是生活还是安全,否则,斯克里帕尔作为特工出身也不傻,没有保障的生活,他也不会同意,这也是斯克里帕尔定居英国的条件。如今他被暗杀,虽然没有死亡,但是,其生死已经无法由其掌握。他现在的生死已经被英国所操控,至少现在英国即没有宣布其死亡,也没有宣布其健康,也不允许其他人探视,他莫说是自由,就是生命都要看未来局势发展,他如今最大的价值就是如何为英国在此次龌龊苟且的烂片里,为英国赚取最大利益。英国在事件第一时间宣布的是,他是双面间谍,即他可以是英国的间谍,也可以是俄罗斯的间谍,完全回避了他是情报六处策反的俄罗斯特工这一身份,斯克里帕尔事件,英国可以说其是为英国而死,也可以说成是为俄罗斯而死,他就是一件道具。英国在利用间谍残余价值的思路,可以说是异常完美,英国根本无法摆脱自导自演的身份。但是英国有倚仗,一是英国能够逼迫美国随英国需要而动作,二是英国拥有足够的媒体能量为自己掩盖和解脱。所以英国有恃无恐!

这两个人,是俄罗斯人,更为这件事增添了无聊的色彩。首先是,俄罗斯内部根本就不是铁板一块,俄罗斯内部反普京势力一直就是十分猖獗,更有如同斯克里帕尔这样被策反的高官在内,俄罗斯的内斗也是百花齐放。即使这两人就是毒杀斯克里帕尔的凶手,也根本无法保证,这两个人是接受俄罗斯政府的指派,来实施此次暗杀行为的。第一,其可能就是反普京势力故意制造的事件,意图诋毁普京声望,推翻普京政权。二是,这两人可能就是西方策反的人员,按照西方旨意实施此次暗杀,进而栽赃嫁祸于普京政权,为西方国家制裁普京制裁俄罗斯制造借口。这两人如今堂而皇之反驳,一旦被引渡到西方国家,说不定就会反咬一口,即使不会反咬一口,西方国家也会利用手中领先世界五百年的刑法工具,令其反咬俄罗斯一口。三是,俄罗斯人对西方国家的羡慕是按世纪时间计算的,俄罗斯公民在世界各地出没是常态,到英国的人员数以百万计,小概率事件不能排除。英国自事件爆发至今,如今才拿出一个似是而非的所谓证据,更说明,英国根本没思考将此事件作为刑事案件考虑,而是完全指向国际关系,这里面更大概率就是英国通过调阅视频,无意中发现了所谓的证据,恰好可以继续操弄一番,所以就这样了。而这个证据,更多的暴露,英国就是在毫无证据之下,摸黑俄罗斯,这就叫霸道。

英国在美国大选之上赌错了对象,选择了脱欧,如今脱欧成为定局,可美国大选完全失去控制,英国必须制造一些借口和事端,从而为自己尴尬无厘头的选择寻找出路。这里大家一定别忘啦,第一,剑桥分析就是美国所谓通俄门幕后操作的公司。第二,剑桥分析也是操纵了英国脱欧公投的幕后操纵者。第三,是英国情报六处“退休”特工操刀爆料了“通俄门”事件,而且还收受了希拉里阵营的薪酬。英国无论是脱欧还是美国大选,其实都是英国人在搞事。而英国人玩砸了,所以,间谍中毒事件,从头到尾,英国就没有按什么好心,无论是谁干了这件事,包括英国自己,英国都是要将矛头指向俄罗斯,因为这是英国的国家需要。


石隙甘泉


英国指认的俄罗斯两名“犯罪嫌疑人”已经露面,并陈述了“案情”经过。挺有趣,他们都是“罗夫”,不会是俄外长拉夫罗夫家的亲戚吧?

从他们的谈话可知,英国所说的有几点是正确的:一是,的确他们到了英国,而且待了几天;二是,的确在俄前特工父女待过地方出现;三是,投毒当天就返回俄罗斯了。他们的辩解称,那里有迷人的古建筑,如大教堂,巨石阵。教堂的大笨钟也是世界闻名的,他们一定要看看。从俄罗斯方面发布的记者采访录看,他们说,因为那里天气不好,耽误了他们的行程,所以,多待了些时间。两名罗夫还说,因为受到无端指控,他们生活在恐怖中,要求英国政府,在破案后要为他们道歉。

正如昨天分析,只是承认了有这么两人,但不会承认干过毒杀的事。这也是肯定的,真是他们,打死也不能认啊!他们所说,对于破案并没有意义。但案情已经有很大转机,因为作案人已经出现,破案的关键已经浮出了水面。

原来,似乎要成无头疑案了。因为没有具体的指证,都是猜测和推断。如英国梅首相,当初就是讲,根据现场得到的毒杀遗留物推断,极有可能是俄罗斯干的。并没有具体的人证、物证和其它直接证据。显然是不能服众的!你想,这么严重的国际重大问题,没有确凿证据就凭推断和逻辑推理,并不好吧! 现在,两名嫌疑人已经确认,下步就是确定或排除这两人的问题。

如果排除了他们,那么,英国的各种论据和推断也就不成立,本身就是英国自己编导的闹剧。就算英国再找出什么新的证据,也失去意义。这个毒杀案可以告一段落,最低,并非与俄有直接关系。对于俄的国际形像和排除原来制裁等负面影响,很有好处。但如果真是俄做的,则俄罗斯会受到几乎万劫不复的境地,那真是很呜呼了!

客观看,两罗夫的确有作案的可能。那么,如何让他们说实话,成为下步的核心问题。个人以为,应该在一处比较中立的地方,由相关各方法律界人员,共同审理二人,并直播公布于众。那样,会取得很积极的效果。提议可在日内瓦进行,那里是联合国很多常驻机构所在地,又是中立国,完全可以有中立环境,办好此事。如果二人的确没有做过,也就是没有罪,也不用怕到那会出现不利情况。没有做,又怕什么?相反,真是他们做了,在大庭广众下,很容易出毛病。那就没有办法了,只能是自己没有定力。

那么,下步看,谁会积极响应或协助把此事弄清楚。如果,俄罗斯真是无辜,用行动显示出自己的诚意和坦荡;否则,遮掩拖拉,那么也就不用说,大家都明白了。

以上是二罗夫在接受俄记者采访。看面相不像做生意的商人,好像是保镖。


张139558534


玩间谍专业技术,这个世界上玩过普京的人肯怕不多,想到了否定,但没想到用如此"幽默逗逼"的形式否定,两位俄罗斯公民偶遇英国情报部门栽赃俄罗斯的陷阱,恰巧被英国"抓住"做了垫背的。英国的诬陷真会找"时机",正好两个俄罗斯人准备去那里看尖塔,准备行程一天,结果正好遇大雪,来来回回回走了两趟,用了四天时间。或者说这两位俄罗斯公民确实倒霉,看尖塔不但遇到了大雪,而且遇到间谍毒杀案,尽然无端在全世界出了名,到底是喜还是忧?

印象中所有间谍在没有暴露之前大都是普通公民,一般对间谍来说,公民不公民表面上真无法区分。看了两人的解释对间谍案并没有释疑,反到感叹俄罗斯民众生活水平确实不低,两人坐飞机去看一座并不是旅游景点且并不出名的尖塔,这是我等收入微薄的人绝不敢侈望的。本人始终认为间谍刺杀案一般都是无头案,即使现场抓活的,死不认帐又如何?两个国家无非打打口水仗,即使第三者出面也一概不承认,说成第三者是站队或偏向一方,而这种可能性也并不能说没有。

英国把此次间谍毒杀案提供给了联合国,其实只是英国一厢情愿。联合国人权组织调查叙利亚化武小组巳经做出了结论,叙利亚政府在东古塔及伊德利卜33次使用了化武袭击,俄叙还不是一样不承认,而站在俄叙一方的人也不是跟着攻击联合国人权组织被西方收卖了?毒杀案的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无非打一翻口水仗,假如涉及到处罚投票,俄罗斯有一张否决票也妥妥得了。

间谍毒杀案闹得纷纷扬扬,许多吃瓜群众莫衷一是等待答案,结果等来等去也是一场口水仗,除了立场事先决定你站在哪一方,事实判断只能根据历史现实,前因后果,利弊得失以及所处形势大局来分析。虽然不一定准确,但至少也是自己的观点。英国虽然和俄罗斯有矛盾甚至说是有仇,可是两国并没有多少现实利益的冲突,也没有把矛盾激化加剧冲突的动机。那么英国毒杀用很大成本交换回来的双面间谍,故意诬陷俄罗斯借以激化两国矛盾就不符合常理。在英国被毒杀的俄罗斯间谍与寡头富豪不仅仅是几起,少说也近十起,这些人被英国保护了起来,一是间谍有功于英国,二是寡头带来大量资金财富。如果英国保护不了他们的生命,对英国的形象损失巨大,对英国的利益损失巨大,而今后谁还敢去英国避难?英国人没有理由自己砸自己的声誉。

英国是个世界金融中心,世界上的政治避难者及经济避难者并非只有俄罗斯人,其它国家也大有人再,但唯独俄罗斯人屡屡被毒杀,这不会是巧合。所以,俄罗斯的嫌疑大得很,再加上克格勃手段闻名于世,诺维乔克神经毒素原产国是苏联,这些因素总合起来指向性比较明显。除奸灭贼本来也没什么,但是在别人的国土上就构成了非法侵害,更何况使用的是化学武器,说这是另一种"侵略"也并不为过,所以没人会承认跨国间谍毒杀行为。

俄英的间谍谋杀案还会时不时以口水仗的形式打下去,我们也只能以看热闹的姿态继续看下去,其中带有个人的立场或者观点实属正常,不过这对间谍案不起任何作用,不要把它看的太重。


吉祥如意170587193



吃瓜群众永远都别想知道真相。俄罗斯完全有作案的动机,因为俄罗斯一直有追杀叛谍的传统。但是英国也有动机去自导自演这出戏,因为英国在闹脱欧,非常需要配合美国,这样他脱欧之后不至于陷入孤立。之所以英国的指责刚开始站不住脚,是因为英国认为毒剂是诺维乔克。而这种东西,在苏联解体之后,就已经被全部运到美国,在国际禁化武组织的监督下全部销毁。况且,诺维乔克是比VX神经毒剂强四倍,人没死确实非常奇怪。还有,英国方面始终不愿意提供切实的证据,让外界对英国普遍质疑。尤其是后来经过海牙方面的化学分析,又得出毒剂不是诺维乔克而是一种叫“碧滋”的化学毒剂的结论,同时俄罗斯方面向英国抛出的那十二个疑问,英国方面也没能全部反驳。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说明英国人撒谎了。

但是英国人真的撒谎了吗?未必。英国方面更像是操之过急,才被俄罗斯步步打断。还是为了叙利亚战局,英国等不了拿到完整的证据链条,先谴责了再说。先制裁围堵了再说。当时东古塔的反政府武装命悬一线,武器弹药又运不进去,运进去了也有可能被俄叙联军缴获,联合国的停火决议又被俄叙联军无视,真是把西方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候什么家伙都可以抓过来往俄罗斯头上砸。砸了再说。后来,东古塔还是被收复了,于是又闹出来个杜马镇化武疑云,再次打击大马士革。然并卵,俄叙收完东古塔收德拉、苏维达、霍姆斯等,西方已经无法阻挡俄叙的脚步。最后只能把目光放在伊德利卜地区,因为俄罗斯为了战局进展得更快,纷纷劝降反政府武装,剩下的都转移到了伊德利卜,那里将是俄罗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俄叙伊朗将在伊德利卜下休整集结,但是西方也获得了更多的手段去阻止俄叙联军。土耳其的作用这个时候就显示出来了,因为那里有土耳其的切身利益,土耳其将扮演阻挡俄叙伊的硬实力,化武袭击将作为阻挡俄叙伊的软实力。软硬兼施。



所以,土耳其不出所料的在俄土伊三国峰会上表态反对进攻伊德利卜,并不断往伊德利卜调兵遣将。同时特朗普再次以化武袭击为理由威胁将要军事打击叙政府军。白头盔组织紧锣密鼓筹备化武视频。9月12日联合国人权调查机构再次发布有关巴沙尔政府曾经39次使用化学武器的确认文件。为的都是把化武袭击的帽子死死扣在巴沙尔政权的头上。然而俄罗斯也不是省油的灯,马不停蹄的揭露化武阴谋,西方走马他就动炮,双方像玩太极一样不分输赢。是时候让俄罗斯自己戴上化武袭击的帽子了。于是,关于两位俄罗斯人在双面间谍案中的的重要线索被英国扔了出来。如果坐实了俄罗斯在外国领土上发动化学武器攻击,那么俄叙联军在叙利亚内战中使用化学武器的说法将被相当多人接受。英国人上次指责俄罗斯使用化学武器攻击英国本土没起到影响普京大选的效果,所以就把大招先憋住再说。只等到下一个更合适的时机。而眼前的伊德利卜局势,无疑是用化武袭击来阻断俄叙联军进攻脚步的最好时机。



所以,英国方面几乎和美国同步,美国抬出化武袭击的借口随时打击叙利亚政府军,英国则负责把借口变成口实。英国办得到吗?或许可以。因为据英国警方的调查,他们抓拍了这两名俄罗斯人在斯克里帕尔晕倒的长凳前逗留片刻的身影,而且当天就返回了俄罗斯。时间地点卡得相当巧合。什么都不缺,就缺从两名俄罗斯人口袋里搜出毒剂了。所以,才会说英国人“未必撒谎”。虽然没有实证,但是不代表什么都干不了。通俄们也没有实证,但是并不妨碍特朗普焦头烂额不是?本身英国就是在玩政治牌,不是玩刑侦牌。政治牌只要看起来是那么回事就够了,反正英国人也不能去俄罗斯抓人。总之,谁都有作案动机,同时谁都能证明自己没作案。此案终究是个无头案是肯定的,但是棋在局外,如何利用这些案子来为自己利益服务,才是各自的目的。也因此,真相是不会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