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對金錢的認知有三層,你在哪一層

‌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對金錢的認知。一個人對待金錢的態度,藏著他的人生高度。 ‌

‌為什麼有的人月入5萬,銀行存款不超過4位數,有的人月入5000,卻能夠買車買房?因為他們對錢的認識,是在不同的境界上。‌ ‌

對金錢的認知有三層,你在哪一層


第一層:省錢,才是王道‌‌ ‌

‌節儉生財,是典型的“小農思想”。許多人拿著幾萬塊的工資,在一線城市過著十八線老家的生活,把錢存在銀行裡,才覺得心安。一回頭,卻發現房價水漲船高,望塵莫及。‌‌ ‌ ‌

你可能還記得10年前你父母買房子的價格。在今天,同樣的價格只能買一輛車,這就是通貨膨脹。‌‌ ‌ ‌

毫不誇張地說,幾十年後,我們放在銀行裡的錢,大部分會打水漂。‌‌ ‌

很多人的父母,就是在這一層。省了半輩子將就自己,以為靠儲蓄可以改變人生。最後,錢被通脹這個小偷卷跑了,存款像漏了氣的皮球。摳摳索索地過了前半生,還要繼續緊巴巴地過後半生。‌‌‌ ‌

對金錢的認知有三層,你在哪一層


‌‌第二層:多掙錢,才是人生贏家

‌‌‌在這一層的人,一生都在拼命追著錢跑。他們看到了財富差距帶來的不公平,內心沒有安全感。所以對賺錢很執著,努力工作,努力漲工資。‌‌ ‌ ‌

發完工資,分分鐘覺得自己是個小土豪。但是扣掉房貸、車貸和孩子的開銷,偶爾再小資一下獎勵自己,不到月底就回到了“解放前”。

他們似乎進入了一個死循環:錢賺得越多,慾望就越大,花的越來越多,貸款也越來越多。‌ ‌

‌‌這時候,如果遇到父母生病、裁員等各種變故,整個生活就坍塌了。‌‌ ‌

‌這一層的人,往往比第一層人的人更脆弱。因為每個人在拼命的掙錢,但也在毫無節制和規劃的花錢。雖然工資不會低,卻最容易被風險拖進深淵。結果還是被錢牽著鼻子走,註定要一輩子要為錢奔忙。‌‌‌‌‌ ‌

對金錢的認知有三層,你在哪一層


第三層:錢,要為我們工作 ‌

‌‌第三層的人,對錢有更高級的認知:不為錢工作,要做金錢的主人。‌‌‌他們不僅僅是掙錢,還會修建一個“生錢的管道”,讓錢成為自己的員工,用錢生錢,輕輕鬆鬆“躺著賺錢”。‌‌‌比如,同樣是貸款買車,你每個月實打實地從工資里扣除還貸錢,留給自己生活的餘額並不多,每次還完貸都覺得元氣大傷。‌‌

‌‌另一個會理財的朋友,直接用理財收益來還貸。這部分“錢生出來的錢”並不影響他的現金流,還可以繼續劃出一部分工資收入進行理財。同樣買了一輛車,你和朋友的存款會相差十幾萬。

所以,這層的人總是把生活過得熱氣騰騰,也往往更加幸福和從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