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有這6種行為的父母,養不出孝順孩子!有的話,趕緊改!

“一大早,6歲的小米就被媽媽的魔咒喊醒,“趕快穿衣服,不然會著涼,會打噴嚏,感冒很難受的,要去醫院打針……”迷迷糊糊坐到飯桌前,媽媽又說“快點大口吃,飯都快涼了,一會肚子受涼了,鬧肚子怎麼辦?”

“晚上9點,一年級學生小文還在對著作業抓耳撓腮,爸爸走過來,“別發呆,快點做,再磨蹭下去十點前又睡不成覺。早上起不來,第二天又沒精神。”

類似的這些場景和話語是不是相當熟悉?

因為這些語言幾乎構成了大多數家長養育孩子的日常。每天因為起床、睡覺、喝飯、穿衣、玩耍,做作業等等事情,很多家庭都在不停上演拉鋸戰。

有這6種行為的父母,養不出孝順孩子!有的話,趕緊改!

年幼的孩子也許懵裡懵懂,“為什麼大人們總說這樣不行、那樣不行,為什麼我不按照他們的要求就會有那麼多嚴重後果?”而年紀稍大點的孩子,有的會無奈地執行著家長的指示,內心卻嘟囔“知道了,真囉嗦。”有的會形成膽小怕事的性格;還有的孩子聽覺麻木,開始我行我素。

很多家長都很困惑,為什麼我苦口婆心的“善意”提醒,孩子不但不領情還跟我對著幹呢?仔細想想,問題究竟出在哪?你那些所謂的“善意”提醒真的說對了嗎?冷靜下來一算,從早到晚, 從你口中到底給孩子傳遞了多少負面信息?絕對數不清!語言暗示的力量絕對超乎你想象!

有這6種行為的父母,養不出孝順孩子!有的話,趕緊改!

所有家長都希望孩子會成長為一個聰明,健康,孝順的人。所以很多家人不惜花很多錢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讓孩子不落後於人,大部分家長在這方面做得都很好,但都缺失了對孩子的陪伴,在少有時間陪伴孩子的情況下,忙於工作的父母,就容易把情緒帶到孩子身上。

孩子的性格,包括孝順與否,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與父母平時的言行舉止。試想下,如果一對父母,平時對孩子呼來喝去,經常因為孩子的一點點錯誤,就對其大打出手。在這種暴力氛圍下成長的孩子,怎麼會孝順呢?

以下的這些行為,作為父母的你有嗎?有的話快改吧!

有這6種行為的父母,養不出孝順孩子!有的話,趕緊改!

經常粗魯的對待孩子

孩子捱了父母的打,心理會反感、仇恨父母,以後容易以暴易暴,主動去打別人。特別是孩子在五六歲時被父母影響最深遠。因為五六歲是個體心理成長的關鍵期。

強勢,且溺愛孩子

父母包辦溺愛,就是剝奪了孩子勞動的機會、孝順的機會,讓孩子心理變得越來越冷漠。孩子會覺得父母對自己的愛都是理所當然的,父母的付出和犧牲都是順理成章的,一旦父母沒有做到孩子對他們的要求,孩子反而會怨恨。

有這6種行為的父母,養不出孝順孩子!有的話,趕緊改!

每天對孩子傳播負能量

成功的孩子成功在媽媽的心裡,失敗的孩子失敗在媽媽的嘴裡。父母的嘮叨容易使孩子反感,認為父母不值得尊重,進一步就會頂撞父母,當矛盾一步步擴大,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也會疏遠。

有這6種行為的父母,養不出孝順孩子!有的話,趕緊改!

不尊重弱者

憐憫弱者與孝順父母其實很相近。當孩子長大後,父母逐漸老去,也會成為一個弱者。對社會來說,弱者是索取少、奉獻多的一群人,而對孩子來說,父母也屬於索取少、奉獻多的人。所以,不尊重窮人的人往往不孝順父母。

不培養孩子的公德心

如果你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送他去醫院,並受到了別人的稱讚,這時就會產生一種良好的道德體驗感,今後還會不斷地做好事。培養孩子的孝順之心同樣如此。所以,父母平時要試著讓孩子為家裡做點事,並及時稱讚孩子,這其實也是在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有這6種行為的父母,養不出孝順孩子!有的話,趕緊改!

正文結束給大家播報一波福利:

開學在即,家長和孩子們準備好了嗎?今天就給大家公佈下本週開學季的活動。

1、*邀請好友拿積分,兌換“多功能教學黑板”

2、*參與開學熱聊,就有機會贏取“知識繪本”

這一切都在我們的“全國爸媽交流群”,可【私信】回覆:開學,獲取進群方式,新學期,新開始,一起加油!

還有更多內容,歡迎關注父母網微信公眾號:fumu_com (長按複製),精選歐美頂級育兒雜誌《父母世界Parents》內容,全方位關注0-6歲育兒生活。你的視界決定了孩子的世界,加入我們,一起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