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

穆赫兰道123




谈到中国人的信仰,就会感觉有点说不清,道不明,黏黏糊糊。因此才有外国人说,中国人好像没有信仰,至少没有很确定的信仰。

在欧洲,不管是新教还是东正教,大家都信一个耶稣和基督教,大家读的都是圣经。但在中国,我们能够看到道教、佛教、基督教和儒教同时并存、互为一体。

从周公开始,中国人就对礼教有了莫名的崇拜,经过孔孟等人对礼教的改造,礼差不多就是中国人的信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最大的信仰,延伸开来,就是对自己祖先的信仰。中国流行祭拜祖坟、修宗祠、修家谱,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其他国家可以比较的。



具体而言,中国人真正的信仰只有两个字权和利。

刘邦看到秦始皇的时候,说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看到秦始皇的时候,说彼可取而代之。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是最健忘的,不管你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爬到权力的顶峰,中国人民都会对他虔诚崇拜,追捧他为真命天子,愿意拜倒在他的脚下,希望能够从中得到一点好处。

李自成的大军杀过来了,明朝的大臣和官员们就纷纷过来欢迎,并表示愿意在新政府中任职,为新的王朝做出自己的贡献。当清政府入关的时候,又是这些人跪倒在路两边,夹道欢迎。

谁上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台的人手中的权力让他们莫名崇拜,不管是什么样的秩序,他们都愿意活在新秩序当中。



从更深层次来看中国人的信仰,这样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自我。

对我有用的,我就信。对我没用的,我就不信。

西方人去教堂是为了忏悔和祈祷,中国人信教去烧香的目的是为了为自己谋取好处,保佑自己家人平安,保佑家人都升官发财。

因为中国人信仰实用主义,所以中国产生不了科学和民主。我们现在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现代社会科学,都是西方人创造出来的。



因为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中国社会马上就流行了读书无用论。

中国社会在全世界各国中都是比较缺乏逻辑的社会。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思想家的论调都是故意夸张、胡乱引申,根本就没有一点逻辑。因此曾有一位有远见的人说过,中国人需要学习的是心理学和逻辑学,重构自己的思维。


新知传习阁


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

缘份是人生的主旋律。

和久必分,分久必合。

纵观四面,横听八方。

信仰不是某个国家、社会政党、宗教派别和个人权属的专利。信仰是受外界精神的高度影响而来出自与内在相呼应,是坚不可破的目标与恒心,是一种对自身精神境界的高度追求,是被人尊从爱戴渴望共同仰慕供认的客观真理。

华人过去志向是追求志同道合,无论文人武将,都带有一种崇拜形式的民族精神力量。而现在人们有信仰,却朝朝慕慕;无信仰,且忧天尤人。

那么,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个人认为是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和民族精神的精髓。也就是神一样的灵魂,仙一样的人。这些文人墨客,英雄好汉等。因为,古人是有智慧的祖先,属于当时炎皇子孙的国人别无选择,或者说有个人信仰的局限性,对这个外来词也还有点陌生。

总之,先是盘古开天辟地为启机,再续华夏族从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转变产生过重大影响。

涿鹿之战画壁……

叙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有4600年前,皇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的蚩尤方进行一场大战。当时应龙打败蚩尤树为子孙后代的榜样,把英雄当作可靠的信仰,而英雄豪杰象征着一种民族精神。自古以来,只有力量强大了,才能征服一切,更能够彰显出某种时代特色。至今为止,民族英雄主义精神给人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古代历史上,前有岳飞、关羽、文天祥,后有戚继光、郑成功等人,当时站在族人角度予以崇拜但也有如神一般的默认,更多是对民族精神力量强力的认可与升华。

而今天的中国人,从民国开始,五四运动之后,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国民思想从根本上改变,有信神,信主信耶稣等各种信仰。但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基调,原则上党的思想高度集中统一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信仰。

那么,信仰混乱或者缺失的后果是什么呢?信仰混乱的人,是指那些今日有酒今日饮,明天有祸明日担。有些人即使有信仰,也是徒有虚名,唯心迷信利已,本心私生杂念,假做伪善实则作孽造恶,几乎不太考虑长远后果,而得过且过,放任自流的人哪里还有什么信仰。

不过,也有些人虽然表面上无明显信仰,内心其实是做到了道德、理智和本质上的自然天性,是有自由度的理解意识,是一种美好心灵的信仰。正因如此,一向风生水起,事业得心应手。

仍可信其有不可无仰慕!

换句话说:人类信仰是什么?人活在世界上要不要有信仰?你的直觉是信认还是仰望,是仰慕一个人的理念,还是敬仰某种神(宗教)。


太宇永恒


大家好!多谢你点赞评论关注南粤文化。

中国人的信仰见仁见智,职业的信仰是,如:当军人的信仰是保家卫国、当医生的信仰是救死扶伤、当教师的是传承知识给学生等等,但是我敢讲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仰是说得好听是光宗耀祖,说得不好听就是为了一日三餐。


为什么这样讲呢,甚至有外国人讲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的,说我们中国小部分的人信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大部分都没信仰的人学他们朝拜他们所谓的神、上帝等。我今日可以讲我们中国人大部分人的信仰就是讲得好听就是光宗耀祖,讲得不好听就是一日三餐。我们中国人无论出去打工、做老板在外面辛辛苦苦一年,过年前就会快来。一家人聚会。我们中国人对故乡的情、故乡的山水等,对家人的爱是多么的亲切、多么浓的爱、相聚一起父母会讲这一年怎么样、生活好不好、外面工作怎么样、工资怎么样、没结婚的问有没男女朋友,接了婚的几时生子生女等等问候。在别人听来父母是唠叨,听不入耳。其实在这里面是父母浓浓的爱。回到家,儿女问候父母的身体健康、衣食住行等等关心父母的问题。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根,中国人的信仰。说得光荣的是光宗耀祖,说得不好听的就找一日三餐。这是我们中国人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南粤文化


[信仰:信真,信善,信美……]知敬畏,信因果!今天是礼拜洁净沉静日,朝着信仰出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6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8d4000be7fec9eeb956\

木易玩房车


中国人的信仰就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新中国的成立以及社会主义的建设,毛泽东思想都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信仰,是因为他是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得来的正确的思想。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的时候,就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伟大的胜利。那时候无论是“农村包围城市”还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又或者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论持久战》等等一系列的战略战术,这些都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所在。

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内战的胜利,取得了抗日战争是胜利。所以说毛泽东思想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

正是因为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他才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国人民有了独立自主,和平自由的一个国度。

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还在于他指导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建国初期,因为国内长时间遭受战争的蹂躏,工商农业都受到了限制,可以说恢复生产,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是那时候人民迫切需要的。

也正是在这时候,毛泽东带领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并且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农业和工商业也得到了改善,人民的生活用品基本上得到了满足。

为以后邓小平进行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对中国人民的影响还渗入到了各行各业之中。只要我们坚持毛泽东思想的信仰不动摇,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也越好越富强,人民生活的也就越来越富有。


汉史趣闻


三百多年前,意大利的利玛窦说,“中国人虽然礼敬偶像”,但“他们对于神的敬畏心,实在太薄弱,所以对僧侣也不太重视”,因为“中国人主要的偶像,就是他们的官吏”。

1792年英国访华公使马戛尔尼在考察完中国之后这样感叹:“中国人没有宗教,没有信仰,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做官,做官便譬如他们的宗教。”

鲁迅先生在《学界的三魂》中曾经说过:"中国人的官瘾实在太深,汉重孝廉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总而言之: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

鲁迅为何说“中国人的官瘾实在太深”,因为做官是中国人的信仰,为了做官,可以把儿子给埋了,深入骨髓的恐怖。

中国是个没有宗教的国度,但是没有宗教并不等于没有崇拜没有信仰,中国人两千多年来只崇拜一样东西——权力,中国人都有一个皇帝梦,看看现在的满屏幕都是皇帝戏帝王戏,英明神武气势不凡,好想再活五百年,就知道这个梦有多惬意。

当年刘邦与项羽都是见过秦始皇出巡的场面。项羽当即对叔父梁言:“彼必可取而代也”,而刘邦则长叹:“大丈夫当如此也!”

没有人能阻挡权力的诱惑力,宋高宗十二道金牌给岳飞,怕的是岳飞迎回徽、钦二帝,自己的皇位难保。权力完全可以扭曲人的心态性格。

清末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第一回,教书先生王仁如此开导自己的学生,即东家方必开的老三:“你父亲就是你一个儿子,既然叫你读了书,自然巴望你巴结上进,将来也同你赵家大哥哥一样,挣个举人回来。”

老三道:“中了举人有甚么好处呢?”

王仁道:“中举之后,一路上去,中进士,拉翰林,好处多着哩!”

老三道:“到底有什么好处?”

王仁道:“拉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钱赚,还要坐堂打人,出起门来,开锣喝道。阿唷唷,这些好处,不念书,不中举,哪里来呢?”

当官有多威风,“坐堂打人”“开锣喝道”“回避静街”,老百姓战战兢兢匍匐在地。英国人马戛尔尼对中国人的官场厉害看得是一清二楚,“在这样的国度里,人人都有可能变成奴隶,人人都有可能因官府中最低级官员的一点头而挨板子,还要被迫亲吻打他的板子、鞭子或类似的玩意,跪倒在地上,为麻烦了官府来教育自己而谢罪。于是荣誉观和尊严感就无处可寻了……人的尊严的概念巧妙地消灭于无形。”

英国人注意到,在没有官员的场合,中国人的表情十分正常。一旦有官员出现,立刻就变了:“中国普通老百姓外表非常拘谨,这是他们长期处在铁的政权统治之下自然产生出来的。在他们私下生活中,他们也是非常活泼愉快的。但一见了官,就马上变成了另一个人。”

英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官场规矩,“知府带来了许多随从人员,其中有一个人在知府问到他话的时候,立刻跪下来回答,这给英国人一个很大惊异。知府安然接受这种礼貌,似乎他们之间一向是这样讲话,这给英国人更大的惊异。” 

所以英国使团成员之一斯当东就说:清朝的穷人没什么申诉的机会,做官就是中国人唯一的宗教。

中国“官本位”历史源远流长,权力崇拜根深蒂固,已变成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无怪乎有历史学家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一不是封建主义,二不是资本主义,三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官僚主义”。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把“官本位”思想推向极致,人人想当官人人最怕官,在人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炉火纯青。

官本位,就 是以等级特权为核心的官僚体制。中国的等级制度 很早就有了,西周时就 有“天有十日 ,人有十等 ”的说法 ,《左传 ・昭公七 年 》更明确记载了当时社会等级的划分 ,即“王臣 公 ,公臣大夫 ,大夫臣士 ,士臣皂 ,皂臣舆 ,舆臣隶 ,隶 臣僚 ,僚臣仆 ,仆臣台 ”。

商鞅认为上古爱私,中世上贤,近代尊官,是因为民道弊而所重易的结果。商鞅认为“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先胜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商鞅用严刑峻法恐吓人民,达到“尊官畏大人、以吏为师”的目的。商鞅变法开启了秦国的官本位体制下的集权国家体制。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学说成为整个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官本位意识也就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儒家讲的是“学而优则仕”,儒家不当官就失去意义了,圣人孔子的官瘾就很大,《论语.乡党》记载,只要一听到国君要召见,孔子就急忙快步往外走,连家里仆人拉马套车都等不及。

“内儒外法”相结合,官本位思想统治中国两千多年。

秦汉时代,实行“品位分类”的制度,把官员分作若干爵位等级,从公士、大夫以下一直分为20个等级;魏晋改爵位为“品”,从上而下分为一至九品。这种官僚等级制度一直持续到明清时代。

“生无爵,死无谥”,只有位高权重的少数官员才能受谥,普通人即使再富有、再有学识,通常也没有资格受谥。当官才有名分,官越大荣誉也越大,皇帝最厉害,皇帝的荣誉就是至高无上无以复加的,比如康熙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以“天子”“皇帝”为核心的官僚集团成了历史的主宰,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宋朝在讨论变法时,宋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答道:“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老百姓就是被统治的对象而已,所谓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官员和老百姓的关系就是牛倌与牛的关系,《史记・孝文帝本纪》中说得明白:“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要把百姓牧养得服服帖帖当顺民。官员与老百姓还是老子与儿子的关系,封建时代老百姓被称为“子民”,地方官被称为“父母官”,“子民”天天盼着“父母官”是青天大老爷。

官本位的实质就是一种特权,“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过是一个神话而已,“刑不上士大夫”才是真实的。官员是为皇帝服务的,但是也有特权,中国古代有“官当”和“八议”,所谓“官当制度”就是以官职折抵刑罚;所谓“八议制度”,是指法律规定凡属“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八类官员一旦犯罪,普通的司法机关不得对他们进行审判,而须由皇帝裁决,并按照犯人的身份功绩对刑罚进行减免。

当现代有人喊出“我爸是李刚”时候,就知道什么是官本位什么特权意识了,不是中国人的官瘾有多大,而是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当官。

在走向公民社会的今天,官本位思想居然还是阴魂不散,小学生有五道杠干部,大学任命200余名“部长级”学生干部,和尚道士也有局级科级,在火焰中高喊让领导先走,官本位的价值理念,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集体无意识,成为我们的文化下意识。

千千万万的人争先恐后去考公务员的时候,我们就明白权力崇拜是如此深入骨髓。明清时期曾经出现过一种特殊的现象,在河北一带,有自宫去皇宫作宦官的民俗,有的村庄的农民集体自宫。明朝的宦官也是官,像刘瑾魏忠贤都是权倾天下的人物,“欲要当官,必先自宫”,权力的诱惑力是挡不住的,信仰的力量有多强大。


非常道毕延河


现在常有这样的疑惑:

中国人有没有信仰?

似乎有:比如烧香拜佛;去教堂作礼拜;还有自公元前5世纪由孔子集大成的儒家思想等。

似乎又没有:依然有无良的商人以次充好;依然有人以权谋私,权钱色交易;依然有人哈洋追星,崇尚金钱与享受。


为什么会这样?

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探险家,雇用了一群当地土著做为向导及挑夫,在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的遗迹。尽管背着笨重的行李,那群土著依旧健步如飞,长年四处征战的探险家也比不上他们的速度,每每都喊着前面的土著停下来等候一下。探险的旅程就在这样的追赶中展开,虽然探险家总是落后,在时间的压力下,也是竭尽所能地跟着土著前进。到了第四天清晨,探险家一早醒来,立即催促着土著赶快打点行李上路,不料土著们却不为所动,令探险家十分恼怒。

后来与向导沟通之后,探险家终于了解背后的原因。这群土著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就是在 旅途中他们总是拼命地往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向导说:“那是为了能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身体。”


我们的社会在飞速地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变得更精彩。地球村里的五光十色使人目不暇接,使人忘了这样的事实:


中国人是有信仰的。


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

一部青史,说尽数千年的沧桑。

我们曾经强大过:“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我们曾经血勇过:“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礼记·曲礼》

我们曾经不屈过:“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明末少年抗清英雄夏完淳《别云间》

可曾记得,怀着信仰的我们,有着多么强大的信念?


我们曾经被羞辱过:“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 —— 清慈禧《罪己诏》

我们曾经被侵犯过:“本次事变,要充分利用军事进攻上的成果和外交措施上的机遇……要消除中国内部的抗日政策和容共政策。”——“七七事变”后,日本内阁制定的《中国事变对处要纲》

可曾记得,没有(忘记)信仰的我们,是多么的孱弱?


道,是中国人的信仰。

这种信仰不止是对神祗的崇拜,而且是一种包含着对自然的理解,对人类文明未来的信心。是真正的真理。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信仰,而我们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



万里长空夜未央


礼、义、廉、耻、孝、悌、忠、信


北门猿


信仰的缺失是当今社会,没有明确一个信仰目标,我记得我的儿童时期,只是说我的信仰是什么?是实现共产主义大同,而当今社会是一切向“前”看,主要是没有精神支柱,谁是我学习的榜样,不清楚。而大部分人是以钱为主,金钱至上是这个社会的一个通病,毛泽东时代提出过: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我们儿童时期,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句话,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叫拾金不昧。我家那时我父亲48元钱,却养活了我们全家七口人。当时的主导思想就是有了共产党就有了人民的一切,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主心骨,那个时候耕着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生病有医治。那是毛主席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社会的动力,我们的信仰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现在我很迷茫,什么事我的信仰?但我坚信实现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我终身信仰,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我将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海哥1628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说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信仰。


想想也是,现在的中国人不像欧美国家的人,明确信仰的是耶稣和基督 ;伊斯兰教国家的人明确信仰的是安拉。并且这些信仰有很强的仪式感。


以前,中国人的信仰应该说是“天”,敬天祭祖是大多数中国人和将相王侯的信仰仪式,天神是中国人心中的上帝。


现在的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呢?


在秋叶看来,现代中国人也是有明确的信仰的,这个信仰就是:

毛泽东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是:就是坚定不移的探寻客观真理。


中国人是实用主义的。上帝、天神从来就是封建统治者统治奴役人的工具。

近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苦难就是那些信仰上帝的人强加在我们的头上的灾难;近现代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实践,使中国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把命运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毛泽东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中国人民是唯物主义的。

追求幸福生活、民族强盛是中国人民的不息追求。相信自己、相信科学。

实事求是就是唯物主义的集中体现。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思想的力量源泉。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这样的信仰是强大的,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