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看待孫楊奪冠不穿安踏隊服的行為?

短視頻文子先生


只能說這屆網友不行,三觀不正。安踏花了錢,難道為自己討公道的資格都沒有嗎?

中國體育代表團的領獎服不是誰都有資格做的,安踏是代表團的贊助商,361有什麼資格做運動員亞運會的領獎服?小學生在學校也知道穿校服對不對?是所有衣服都能當校服的嗎?

另外,孫楊這件衣服胳膊上還有其他兩個個人的代言上,一個是華為,一個是吉利,亞運會奧運會皆有規定,任何人不得露出商業LOGO,孫楊這種行為不光打了中國代表團的臉,還叫板亞委會!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什麼事都需要有規則,很多人到了國外都羨慕外國人守規則,怎麼現在就又覺得違規是對的呢?金牌是金牌,商業規則是商業規則!


體育圈裡圈外


孫楊行為明顯不當,安踏處理問題更為不妥。尤為反感的是,安踏強扣孫楊損害國家利益的帽子。安踏集團利益有損,安踏不滿,情有可原。但不至於氣急敗壞到直接針對正在全力以赴為國爭光的孫楊個人大發雷霆,大肆討伐。說到底,孫楊只是國家隊一員,很多事情上,他不能代表與你契約的國家隊,正好象國家隊在某些問題上不能代表孫楊一樣。還有一點,孫楊雖然年輕氣盛,比較任性。但孫楊愛不愛國,這件事情好象體現不了。相信很多人都看到,孫楊在受獎時,中國國旗滑落,孫楊毫不猶豫,幾乎是本能性的要求組委重來一次升國旗儀式。可見象徵國家榮耀的時刻,升國旗儀式,孫楊是何等看重。


鶴立鶴群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麼簡單的道理,相信每個人都懂,都能理解!我今天不想說別的,只想說說為人處世,為什麼要遵守規則,為什麼要循規蹈矩?我們的社會,目前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就是規章制度,就是一些人常常以各種理由各種藉口違反規章制度?有規不依,違規不究已經成為了社會上的一大通病?

一些人依仗著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依仗著頭頂上那一道道耀眼的光環,就開始自我膨脹,不由自主的目空一切,為所欲為,踐踏和藐視法紀?這種現象已經司空見慣,這種人也不在少數,以娛樂圈尤甚?

為何近年來娛樂圈腐敗成風,醜態百出?主要原因就是影視明星不遵守秩序與規則,狂妄自大,放蕩不羈!仗著自己的粉絲多人氣足,就肆無忌憚,大肆揮霍,大肆斂財。

體壇也一樣,體育也是一個特殊的行業,也存在著行業的不正之風,也有著超強的追星與捧星的龐大人群。如果我們在這點上不認真的汲取教訓,體壇勢必成為第二個娛樂圈,重蹈娛樂圈覆轍!

孫楊事件,將其上升到愛國的理念之中或許是有點過火,有點誇大其詞。我昨天也寫過一篇類似的問答,論證了愛國的觀點,受到了個別網友的質疑?在此,我舒心接受,同時向孫楊致歉!畢竟孫楊是為數不多的體壇明星,努力拼搏,為國爭光!是全中國人民的驕傲!

但穿衣門事件也給我們敲響了一記警鐘,留給我們的一定是沉重的心情,深刻的思考!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切不可小覷或掉以輕心?



用戶22954642155


361以及安踏都不是好鳥,安踏不應該針對孫楊個人,更不應該上升到國家利益的高度;孫楊穿著個人品牌服上臺領獎,肯定不符合規定,亞運會之後,可能也會收到相應的處罰,甚至包括國家游泳隊都會收到處罰,只是希望孫楊吸取教訓,下次不能再犯類似的錯誤,也希望大家不要盯著孫楊不放,期待孫楊創造更加出色的成績!!!


方外之娛


我想問,如果一個奧運冠軍在飛機或高鐵上佔座不讓,你們是否能諒解、理解或者認為無所謂?難道不承認在規則面前人人都應平等嗎?這兩天垃圾男在高鐵上佔座不讓,引發全民聲討,已然成了過街老鼠,為什麼?因為他不遵守高鐵持票乘車的規則且態度惡劣無賴。那麼對於其他的不遵守規則的人,只因他在某些方面有所成績,很多人的態度都是支持和贊成了。在他們的眼裡,規則可以因人而異,誰牛叉誰就可以違反。悲哀!


速派007


孫楊不對,安踏弱智。首先孫楊不按規定著裝肯定是不對的,不管安踏該找誰評理,這個事件孫楊是導火索,這點毋庸置疑,看直播的時候本人也是一愣神,怎麼一個國家的著裝不一樣,尤其是國際大賽,有點不大合適。再說安踏的公關無疑把自己推向風口浪尖,太不聰明,而且扣上了國家利益的帽子,就算網友一半支持孫楊,一半支持安踏,支持安踏的網友第二天會因為支持去買安踏的產品嗎,顯然不會,但支持孫楊的顯然在自己需要運動產品的不去買安踏,典型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孤山大蟒蛇


網友現在爭論的應該屬於兩件事情了,一是孫楊領獎不穿安踏到底有沒有錯?二是安踏把譴責該不該上升到了國家利益。

就第一件事來說:如果上臺領獎都穿自己代言的品牌,萬一前三名都是我們中國隊的呢? 你穿安踏,他穿361,我穿李寧,自行腦補一下畫面。三軍儀仗隊裡你能一眼認出一個人來嗎?既然代表中國出戰,那就是一個集體,個人主義先放一放。

二就是安踏這次的公關,不管是從商業利益,還是從國家利益來說,都不應把國家利益無限放大,把自己擺在制高點。

現在很多評論都是 只看喜好,不論是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