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有人說“越是底層出生的人,越安於現狀”?

wydnyg


為什麼越是底層出身的人,越安於現狀? 我認為這個問題有三個原因。

第一、底層出身的人,接觸不到更高的視野。

我們常常調侃:“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當我們身處井底,所見到的不過是一塊圓圓的天,我們怎麼會想到井外還有大海,怎麼會想象自己還可以跳脫出去呢?同樣,當我們不知道世界上還可以有富人這般的生活方式時,我們怎麼會想著努力向上爬呢?


第二、底層出身的人,更容易受到父母輩思維的影響。

從一出生起,身邊的人都是循規蹈矩的中學畢業,然後去工廠裡打工、貼補家用的話,自己能獲得父母的支持讀到大學畢業都很難了。父母認為讀書無用,你就沒有讀書的機會,無法抓住教育這把梯子實現階層的跨越;父母認為小富即安,你就安於現狀,不會想著如何投資讓錢生錢……那些出國留學深造、清北讀研讀博、創辦互聯網公司、IPO上市、區塊鏈比特幣都是很難與自己產生聯繫的事,怎麼可能再“向上爬”呢?

第三、底層出生的人,更會關注眼前的利益。

我有一個朋友是旅行社的老闆,她跟我講起她的一個員工剛剛離職,因為這個員工覺得現在一個月只能拿三千多,而送外賣不用動腦子一個月也可以五六千。 他不知道的是,在旅行社積累的資源可以讓他擁有價值幾十萬的客戶源,崗位晉升到管理層後月收入也會幾倍幾倍地翻番,而送外賣卻很難得到提升。因為出身底層,所以更習慣於關注眼前的利益。


作者簡介:賀嘉老師,長江商學院CEO班演講教練,教過1000+高管的演講,現在想帶你成為一個能說會道的人。


賀嘉


這道題問的其實非常的好,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多出身於底層人,他們安於現狀,只是希望過著小富即安,甚至於安於溫飽的生活,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主要有三個:

環境的影響

第一個因素就是因為他們身邊的人都是一樣的人,每一個人都非常的受身邊人的影響,如果當你身邊的人都是這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不希望通過拼搏獲得更大成功成就的人,那麼你去拼搏之心也會大大降低的。而且當你想去做出改變的時候,當你開始奮發努力的去工作去讀書,去想去改變自己的現狀的時候,身邊的人就會說你不要白日做夢了,你這樣是做不到的,你就應該像我們一樣,安於現狀,因此他們如果想要改變現狀,只要付出的努力和心理壓力是巨大的。

見識的廣闊

第二點是因為他們沒有見識過外面的世界,他們認為只有通過自己勤奮的勞動,才能獲得更多的金錢,這個世界上的工資比永遠不是因為你的勞動強度有多大?是因為你是否提供了這個世界上所稀缺的東西,如果你提供的東西真的是這個世界上所非常稀缺的東西,那麼你所收穫的回報也就更多,而且如果你對這個世界影響,你的回報也會更多,我說這個事情工資比是按照你做的多,就應該獲得多的話,那麼那些最底層的勞動人民應該是最富有的人,因為他們勞動的強度是非常之大的,遠比那些坐在辦公室裡面吹著空調,喝著茶指點江山的人要辛苦得多,而只是因為它們所對世界的影響過於低了,因此他們才不能獲得更多的回報,,而出身底層的人,他們從來不知道這些大道理他們也不認可這些大道理,他們認為只有自己努力才能行,因此他們覺得現在做的就是正確的事情。

家庭的負擔

最後一個是非常現實的問題,也就是他們家庭的負擔,很多,出身底層的人民之所以叫做出身底層,就是因為他的原生家庭不能提供給他非常充足的物質條件,以及不能送他出去看看這廣大的世界,他身邊的人也只是與他們一樣的這些貧苦人民,或許他們有一個重病在床的父母親或許自己家庭貧寒,以種地為生,那麼成長在這樣環境當中的他們,對於錢的概念認識得非常之不正確,他們覺得有了錢必須要存起來,這樣才有安全感,他們從來不敢去進行任何方面的投資,哪怕是投資在自己的身上,而且當他們賺了一毛錢的時候,往往這些錢還要用於還債,因此他們去改變現狀的能力也非常之薄弱。


朱少鋒持續增長


因為越是底層出身的人,越沒有勇氣去改變自己,乃至改變自己所身處的環境,因為他們單單要活著,就已經拼盡了自己所有的力氣。

我之前在讀大學的時候,就發現了這樣的一個現象,來自於貧窮家庭的學生,越不想去努力學習,不是他們看不到學習的好處,而是他們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勤工助學的事情之上了,根本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

在出身於家庭優渥的同學看來,他們就是在本末倒置,他們根本就是在虛度光陰。

但任何困境,只有你深陷其中的時候,你才會發現任何的努力,都是那麼蒼白無力。

底層出身的孩子,不單單受制於自己的眼界非常淺薄,更重要的,他們無論是精神還有物質,都處於「稀缺」的狀態。

所謂的「稀缺」,指的是當你連自己的物質條件都不能夠滿足的話,經常吃了這一頓,就沒了下一頓,那你整個人的視野,就會非常短時,你只會想到那些能夠給你帶來即時反饋的事物,對於那些現在做了,將來能夠受益匪淺的事物,你一般會自動過濾掉,因為你沒有時間,更沒有精力去做。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說窮人不懂得買點保險,為將來遇到的風險提供保障;說窮人只顧吃喝玩樂,不懂得將錢給存起來,以做不時之需的原因。

窮人有時候光活著,就已經非常不容易。

所以,下次當你想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評判或者鄙視底層人民的時候,請記得,不是所有的人,都擁有你現在的物質條件。


曾少賢


喵女王觀點:視野決定見識。見識決定認知,也就是思維方式。

底層出身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成長環境的限制,只有少數的人能夠衝破環境和家庭的束縛,實現躍遷。無論是認知階層的躍遷,還是整個在社會體系階層的躍遷。

子曰,生於春,而亡於秋,何以見冬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領域裡面見不到冬。

處於那些處於相對底層的人,見識相對更少,直接的後果就是視野很窄,沒有開放的心態。不能伸出更多的觸角,和這個社會產生更多的連接,他們的信息更為閉塞。

他們更容易用我現在擁有什麼資源來決定,我還能做什麼。而那些見識特別多的人會有更好的思路,去想我未來要擁有什麼,我現在能做什麼,而不會囿於現狀。

那些底層出身的人,由於生長環境所限,更容易集中擁有窮人思維,會把自己的關注重點在於稀缺的資源上面,就是我現在沒有足夠的資源,我不能夠做很多事情。

擁有開放的心態和這個世界做更多的交互,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關注北大保安有過去20年間有很多逆襲成了大學教師,有一些取得了很多在常人來看不可能的成就,那是因為他們在身在北大,耳濡目染,教育的環境,讓他們打開了更多的視野。然後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深造,來改變了命運,實現了階層的躍遷。

越學習越知道自己的無知,只有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才能找到突破,把生命活出亙古多的可能。

我是職場喵女王,用專業的能力和美麗的態度行走職場,關注我,助力職場,一路UPUP~~~~

本回答由喵女王原創並首發頭條,歡迎你的點贊關注轉發,O(∩_∩)O謝謝。


職場喵女王


首先糾正一個觀點,越是底層出身的人越是維持現狀,而非安於現狀。

投胎是個技術活兒,同樣為人,但命有不同。對於出身越好的人來講,他們就越容易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因為他們有任性的資本,代表人物例如比爾•蓋茨,索羅斯,小布什等人。而底層出身的人,要麼安穩地活著,要麼死。其實底層大眾從未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們可以從改革開放以後,把他們按時期來劃分,分析一下。


一 、底一代,即第一代打工者

當年改革開放以後,一批批底層大眾懷著對未來的憧憬,湧向珠三角打工,成為第一代打工者。他們是一批先行者,後來會帶著他們鄉親和親戚一同投入時代的洪流中,譜寫自己的人生篇章。


他們幹最累的活兒,掙最少的錢;吃最差的飯,流最多的汗;住最差的地兒,蓋最好的樓;做最底層的工作,得最心酸的名聲。


農民工、外來妹;河南人、四川妹;⋯⋯,不一而足,難道他們不想成功嗎?想,可是,他們除了身體本身外,大多文化不足,更無一技之長。他們該如何去發現並抓住機會,誰又會給他們機會?


更何況,他們身無分文,他們敢任性地不工作,去發現自己也不知道的機會嗎?不想被餓死,他們必須安於現狀,因為家有父母要養老,田地要化肥,兒女要交學費,都等著他們掙錢回家,維持生計呢。


就這樣,他們還被欠薪,以至於維持正常現狀都成為奢望,所以他們何談跳出圈兒外,發現機遇。到後來更是驚動了兩任總理為他們“討薪”。

二、底二代,第二代打工者

底一代的辛苦換來了子女或者兄弟姐妹的讀書,終於有底二代上了大學,也有人參軍。沒上大學的底二代只好又重複上一代的老路,好在他們大多有人傳幫帶,很多有了一技之長,生活好了很多。

上了大學的底二代們,其實大多考上的是一般院校,除了成績,幾乎沒什麼特長,更別提什麼八面玲瓏的情商了。更何況,大多數底二代們也沒時間去學習什麼別的,總之一句話,都是錢鬧的。

好不容易畢業了,底二代們大都想留在大城市工作。於是,他們又造就了一個新詞兒"房奴",上有父母要養老,下有兒女要花銷,中有房貸壓彎腰,如果期間平平安安還好,如果一個環節出問題,馬上全盤皆崩。

他們敢對工作說不嗎?非不想也,實不能也。去年發生的,現在還在議論的"女兒患病,父親花了40萬後放棄治療",就可以見底眾無奈之一斑。

並且,天花板效應也是存在的,幾番風雨,幾番掙扎,底二代們也只能重歸於平靜,把希望寄託於下一代。

三、底三代以及新一代打工者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國家政策的調整,中西部地區的開發,很多底層大眾已不願背井離鄉去大城市打工了。

在家鄉,他們只要勤勞肯幹,算下來也不比去北上廣地區掙得少,而且由於父兄們的積累,文化程度和技術水平,比起先行者已經有了很大提高。

再加上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北上廣的形勢對於底眾並不都是美好,所以前去打工的肯吃苦耐勞的人越來越少,這又造就了一個新詞兒"用工荒"。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而紮根於大城市的底二代們,他們的孩子就屬於底三代,現在具有了城市戶口,正在大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相信他們的明天會更好。

當然,這時又有更偏遠,更閉塞地區的的人們受到社會發展的惠及,瞭解到了外面的世界,從而走出了家鄉,去找尋自己的夢想,重新續寫打工者的悲歡離合,這是新的一代打工者了。他們自身狀況比起第一代要強,但面臨的社會情況又有所不同,還需要他們自己摸索。

農夫們想著皇帝用的是金扁擔,皇帝想著饑荒的農民為何不食肉糜。很多事情,我們沒有實際瞭解就容易造成誤解。

正是由於有各個崗位上的底層人士的"安於現狀",才有中上層人士的歲月靜好。幸福來之不易,讓我們且行且珍惜。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吾生於底眾之多艱

吾將奮力以維現狀兮

願家人無以顛沛流離

夜繼日以打工兮

望子女之出人頭地

為使其不走吾之老路兮

雖九死而未悔

———聊以此致第一代打工者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底層出生的人”泛指那些出生在缺少物質資源、教育資源、人脈資源等家庭條件低於大眾水平的家庭中的人。有人說“越是底層出生的人越安於現狀。”這裡的“現狀”是指“底層”工作、生活的現狀,這是符合社會現實的大多數實際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1. 從小的家庭教育存在問題

“底層出生的人”,其父母大多數應為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對於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從小形成優良的習慣不能給予有效地指導,有很多人甚至從小可能就在田間、麻將桌旁或者父母不在身邊的環境下長大。這一層的父母對待孩子往往可分為三種態度:

①不管不問,這類孩子隨性成長,往往容易形成很多不良的習慣;

②要求過高,這類孩子從小承受那個年紀無法承受的壓力,往往適得其反地形成性格上的問題,如自卑、自閉;

③教育孩子認命或高高在上的打擊,表現在“我們就是這樣的命”,甚至可能出現考試考了高分還要追問“你能考這樣?老師沒有搞錯吧?”這樣的問題。

以上的①②③種情況下成長出來的孩子往往很難保證三觀、性格、情商、技能塑造上符合現今社會普遍認為的優秀的範疇。所以進入社會後大多難立足精英群中,最終不得不被迫“安於”簡單的事情、簡單的關係。

2.個人受教育程度不高

“底層出生的人”往往由於上一輩大多數對教育的重要性沒有深刻的認知,而且往往受惑於被告知“某某沒怎麼上過學照樣混的很好”的偶然性案例,或受家庭條件的限制,需提前承擔起家庭財務方面的困難,往往無法接受到更高層次的教育。至此,一方面,提前步入社會中的人由於在學習能力、知識體系上無法匹配社會更高要求的工種,長期受限於在有限的環境中活動,最終被迫安於現狀。另一方面,由於接受的教育知識內容不多,與各方面的知識關聯點就越少,就會越不覺得自己在很多方面的無知,導致缺乏求知慾,更不用說對以後有什麼樣的規劃了。同時,由於認知和暫時對掌握資源的判斷,往往自我設限,不能主動突破,所以只能安於現狀。

3.自卑又固執的性格和社會關係問題

“底層出生的人”受成長環境的影響,多養成自卑的性格,但又對現狀極度不滿,所以往往用“自傲”掩飾“自卑”而搭建不了優質的社會關係,為了掩飾“自卑”往往對自己認為的事情固執己見,聽不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無法對變化的事物和環境做出全面分析和應對,導致更多的問題,惡性循環,最終對新的事物出現排斥的情況,只能安於熟悉的現狀下生活。同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表示其身邊的人多為同自己差不多認知的人,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往往很難突破,最終被群人牽扯在現狀的漩渦中。

4.短暫的社會分工需要以及人類進化的必然

從大的方面講,萬物皆平衡。這一階段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有“安於現狀的人”參與社會分配工種對應活動的開展。另外,任何生物的進化都是優勝劣汰的,生物的多樣性才能辨別出優劣,所以說社會上的人不可能全部都是“安於現狀”或者全部都是“不安於現狀”的人,處在人類進化長河中,從某些層次區別物種狀況,進而實施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是物種進化的必然階段。

以上,從幾個方面來看“越是底層出生的人越安於現狀。”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乏只是表面上看安於現狀的情況,因為我們首先要相信每個人都想變的越來越好。因此從社會和諧和國家發展的角度講,首先應注重教育資源的分配和部分區塊的強化甚至深層的強制干涉,社會團體及企事業用人單位應注重成員、員工的引導、關愛、再教育工作開展,社會個體方面應保持對這部分人員的一視同仁、關愛、尊敬、互助,與其發展積極向上的人際關係。


有書快看



偉134682046


為什麼越是底層出生的人,越安於現狀?因為與他們的出身相比,他們獲得的“現狀”已經是好太多了。

高中時,我很多住校的同學都是窮人家的孩子。他們窮到沒錢交學費,每個月只有200塊不到的生活費,對比之下,外縣或市裡來的孩子,一般都能有800~1000塊錢的生活費(因為是重點高中,所以有很多外縣外市的人過來唸書)

200塊錢,基本上每天只能啃饅頭吃鹹菜了,方便麵都不能多吃。更別談手機電腦了。大家軍訓完扔掉的衣服,鞋子,他們依舊穿在身上,打球,跑步。大家嫌棄的校服,是他們最好的衣服。

畢業後,他們一個月能賺四五千,五六千,甚至更多。這相對於他們以前的生活來說,簡直是天壤之別,他們知道這個“現狀”來之不易,他們無比珍惜,不敢有太多野心,生怕失去現在的一切。

而對於那些富人家庭的孩子,他們從小就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想要的玩具也都能滿足。甚至有些人從小就去過十幾個國家遊玩過。

走的遠未必能開拓他們的視野,但卻能豐富他們的經歷,因為照片啊,些許回憶在那擺著,他們不妨礙他們再加工一番……

“想我小時候在瑞士的時候,嘿,那魚真大”

“富士山上一點垃圾都沒有,日本人的素質啊,不是蓋的”

……

對於這些人來說,畢業之後一個月五六千的工資,他們根本不可能放在眼裡,甚至數萬的月薪對他們來說也不是大的刺激。他們追求的是更大的東西,是一些更有意義與氣勢的事業。

而且,哪怕失敗,他們也有家庭兜底,再慘也不會有多慘,大不了繼承家業,也是富貴一生。所以,越是有錢人家的孩子,長大以後就越敢去拼搏,越不安於現狀。而越是窮苦出生的人,就越謹小慎微,安於現狀。

因為,有些人拼的起,有些人拼不起。

這很無奈,但這就是現實。


張兆傑說


靜靜和慧慧都是我的好閨蜜,不同的是,靜靜是個富二代,有家族企業,父母是鼎鼎有名的大企業家。慧慧出生一個小縣城,爸爸是一家效益不好小公司的退休職工,媽媽是家庭婦女, 我們三人在大學裡一個宿舍,4年時光,培養了一段深厚的同學情誼。

慧慧人極其善良,也很懂事,我清楚的記得新生報到第一天,我們還是宿舍四處張望,不知怎麼安置行李時,慧慧已經幫著我們粘好了方便的不粘鉤,這個掛毛巾,那個掛包包,很小的事情,卻感動了我們全宿舍的女孩。

週六週日,我們都喜歡去看電影,聽話劇,要知道,這是在北京啊,北京的話劇事業真的蓬勃發展,而且對我們的編劇專業十分有益。可是慧慧卻總是窩在宿舍裡看書,或者在電腦上電影天堂裡下載原來的電影看,她覺得新上線的電影貴且幾天後就可以在電腦上看到,

何苦要花這個冤枉錢。

靜靜就不同,她就樂於嘗試一切新鮮事物,對於很多熱點問題,也能做到及時追蹤,當時,她為了追一個知名編劇,瞭解她創作的過程和背後的故事,一個嬌滴滴的富二代,硬生生在編劇晚宴外的酒店等到11點,就為了能在編劇有限的空閒時間見縫插針的問幾個實質的問題。

慧慧就沒有這麼拼,她一方面受金錢制約,另外一方面還是她質樸的:

女孩嘛,不必要在事業上這麼拼的,找份合適的工作,安安穩穩的過好小日子就行。

現在,我們大學畢業5年了,慧慧回到了家鄉文化局工作,和一個縣城的公務員結婚生子,每個月都是可憐巴巴的3千元工資,換個新手機都得權衡半天,可靜靜呢,早就簽約了一家大的影視公司,她的一部作品也馬上搬到熒幕。

這就是2個出身不同女孩的命運,有時候, 我怒慧慧不爭,哀慧慧不幸,出生小縣城,順便說一句:當時慧慧畢業時,努努力也可以留在北京的,但是沒有戶口,沒有固定收入,每月要支付一大筆房租,她支撐不下去,就回去考了公務員,也能照顧生病的媽媽。

這就是生活,但我們也不能簡單的說出生底層的人就不會去努力,但畢竟,她們面臨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反哺家庭,生存第一。

我是凹現場,歡迎點贊、“+關注”哦~


凹現場


不是安於現狀,是不敢折騰。

我老公的一個朋友,本來打工吧一個月穩掙四千,但是他不安於現狀。他盤了一家洗車店。他光轉讓費付了二十五萬,一年僱了五個工人,光人工工資十八萬;還有房租,一年八萬。;再加上其他什麼的費用;一年到頭收入小於支出。通過他兩年間不斷的努力,終於欠銀行一百萬了。現在兩個兒子都是他老婆掙錢再養,他的錢每個月不夠還銀行利息的。

我老公還有個朋友自己條件不好,但找的老婆家很有錢。有多少錢尼,就是我們這裡最繁華的街是她爸爸蓋的。他說沒房子,他岳父說那條街上好幾套,隨便挑個住。他說結婚後想開個少兒特長培訓班,他岳父說那一排鋪面隨便挑幾個,打通去弄。他不交房租,怎麼樣都是掙錢。再不行轉讓掉,又掙一筆錢;店鋪房租又掙一筆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