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我家那小子》朱雨辰下車被熱議,折射嘉賓下車背後“花花世界”

文丨玖肆

《我家那小子》播出兩期之後,其中的一位“小子”朱雨辰便不見了身影,坊間傳聞由於朱雨辰媽媽的部分言論引發網友大量討論,朱雨辰為了保護媽媽選擇退出節目。

《我家那小子》朱雨辰下車被熱議,折射嘉賓下車背後“花花世界”

同時,另一方面,也有消息稱《我家那小子》與朱雨辰本身就只簽了兩期的錄製協議。在筆者看來,後者更為合理,畢竟在前兩期中,在朱雨辰身上如下一劑猛藥,最深入地挖掘了背後故事以及最大化地發酵了個人話題。

《我家那小子》朱雨辰下車被熱議,折射嘉賓下車背後“花花世界”

就連缺席第三期節目之後,#我家那小子 沒有朱雨辰#的話題便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一位。確實,每逢綜藝節目中固定MC變動,都會在自媒體平臺上引發一番討論,那麼藝人緣何下車?利害幾何?節目組又有何種對策呢?接下來,筆者就此話題探討開去。

下車原因五花八門,利弊不可同一而論

對於綜藝節目固定MC下車這一事實,利害為幾何?倒是可以一分為二看問題,對於節目組本身而言,需要藝人統籌從龐大的藝人名單中挑選出合適的人選填空,同時,內容編劇可能需要推翻原有藝人的內容設定,根據新加入的藝人重新進行內容創作,新增了工作量。

比如,優酷《這就是街舞》前期的導師陣容有王嘉爾,但最終王嘉爾卻參加了愛奇藝的《熱血街舞團》,導致《這就是街舞》前期圍繞王嘉爾所做的功課全部白費。當然,這是王嘉爾在並未簽署任何合同的基礎上做出的商業選擇,故而其中對錯,不可片面而論。

《我家那小子》朱雨辰下車被熱議,折射嘉賓下車背後“花花世界”

但對於藝人本身而言,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不可同一而論。就拿王寶強來舉例,王寶強離開了《奔跑吧》之後,參加了《真正男子漢》,因其曾飾演過許三多一角,其類似的形象短時間內圈了一波回憶粉,但相對而言,《真正男子漢》只參加了一季,而《奔跑吧》已做到第六季,若不退出,王寶強“露臉”機會更多,這一次退出值或不值,縱使外人有千般說法,其中冷暖估計也只有寶強心中自知吧!

《我家那小子》朱雨辰下車被熱議,折射嘉賓下車背後“花花世界”

綜藝節目中MC中途下車不多見但也不罕見,原因大都五花八門。諸如,在《非凡搭檔》中李小鵬因妻子臨近生產而中途下車,鄭愷因不滿剪輯發微博“洩憤”後未曾參加《聲臨其境》最後大秀的錄製,迪麗熱巴因檔期原因退出《奔跑吧》……整體來看,不管真實原因為何,大都由於檔期、身體、合約到期等讓雙方相對體面地結束合作關係,但也有部分由於藝人沾惹上負面新聞,出於輿論壓力應允離開節目。

陳赫憑藉《奔跑吧兄弟》大火之後,因婚姻方面的負面新聞一夜之間形象和口碑跌至谷底,有人在微博上讓他退出跑男,他回覆了“好的”,除卻其婚姻方面的新聞話題外,#陳赫退出跑男#也成為了當年的熱門話題,但最後的結果觀眾也大都知曉了,陳赫依然活躍在跑男的節目裡。這一事例從公關危機的角度來看,在當時分散了一部分公眾的注意力,緩解了當時公眾聚焦於陳赫婚變新聞的話題熱度,但從長遠來看,其實對陳赫個人口碑是“二次傷害”,畢竟於吃瓜群眾是無信之舉。

《我家那小子》朱雨辰下車被熱議,折射嘉賓下車背後“花花世界”

韓國對於藝人的負面新聞容忍度很低,在韓國綜藝節目中常駐MC若有負面新聞出現,一般都會被作“下車”處理,大都是偷稅漏稅、逃兵役、賭博、酒駕等原因,“汙點藝人”一般都很難翻身,但也有特例,比如2011年9月韓國著名主持人姜虎東因被曝光偷稅、漏稅的負面新聞引發的爭議,對外宣佈暫時退出演藝圈,直到韓國稅務機構澄清了此次逃稅嫌疑,駁回涉嫌逃稅的通知,洗刷了逃稅的汙名後才重新復出,苦盡甘來其加盟的《新西遊記》收視極好,個人影響力大增。

當然,在國內也有類似的例子,未曾像姜虎東這般幸運,田源原本是《天天向上》天天兄弟中的一員,被爆出婚外情的負面新聞之後,便離開了《天天向上》,維護了“天天兄弟”的品牌形象,寂靜一段時間後又在《火星情報局》出現,但始終人氣和口碑不如當年。

相較而言,由於國情不同,藝人“下車”與“被下車”的原因和尺度也不盡相同。但無論出於何種原因,節目中固定MC的離開始終將會對節目組原本內容創作造成一定的影響,不過,辦法總比問題多。接下來,筆者將從節目組的應對策略來談。

辦法總比問題多,節目組大有應對之道

筆者結合近年節目組應對之道,總結了如下幾種方式:

棄而舍之,逆而順之

綜藝節目中固定MC主動提出離開節目,雖然節目組原本處於被動的位置,但市場上從不缺熱門的演員,會迅速找到合適的人選取而代之,《奔跑吧》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王寶強離開請來了包貝爾,楊穎休產假請來了迪麗熱巴……

《奔跑吧》原版節目也曾遇到過危機,成員Gary宣佈下車之後,又傳出節目組因改版要將宋智孝、金鐘國“淘汰”的消息,對此,其他成員甚至表示要共進退一起離開節目。最後節目組向觀眾道歉以金鐘國、宋智孝繼續留在節目收場,之後加入了全昭旻和梁世燦兩位新成員。

對於不可逆轉的事實,節目組迅速作出反應,找到可取而代之的藝人,是機遇也是挑戰,比如迪麗熱巴中途補檔加入,和鹿晗之間的互動為節目組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關注,這或許也是供業內參考的一大優勝案例。

編劇下場,濃縮藝人存在價值

自從綜藝節目製作引入編劇這一職位之後,對內容的把控更為細緻,跟拍編劇會貼合藝人特色進行主體內容的引導和把控,在自然而然發生的事件當中提取個人特色且能夠吸引觀眾關注的點進行放大、加工處理,從而在眾生相中作出區隔感。

在淘汰賽制的節目當中,編劇面臨著選手隨時可能下車的狀況,而編劇在前期的籌劃上則起到關鍵性作用。譬如,最新一季的《歌手》中李曉東只唱了四首歌,從選歌到真人秀內容的呈現都是集中體現少年成名後經歷大起大落的故事,將人生的境遇和感受都融入了《後來》《消愁》中,而《心的祈禱》《我心常自在》則展現出站在人生新的起點的憧憬和真誠。

《我家那小子》朱雨辰下車被熱議,折射嘉賓下車背後“花花世界”

在《我家那小子》這兩期的內容體量價值於節目組和朱雨辰本人來說都是飽和的。首先,在第一期節目中,與當期節目主題掛鉤,將朱雨辰作為大齡單身男青年“一人份”的孤獨展現得淋漓盡致,節目播出後#朱雨辰 孤獨感#這一話題引發了很大的討論,同時也將其母親對其忘我無私的愛埋下了伏筆。其次,在第二期節目中,更重筆墨放在其母對於兒媳婦的標準上,相關言論引發網友熱議,得到了較大的關注。

於節目組而言,朱雨辰媽媽對兒媳婦的態度是婆媳關係的一大縮影,進行相應的輿論引導;於將近一年多未拍戲的朱雨辰個人而言,節目相關話題上熱搜,往日情史、訪談被扒,也因此獲得了一波流量,固然也是一筆穩賺不陪的買賣。而這也是歸功於節目組找準了朱雨辰獨特的個人“賣點”。

設定“偽下車”特別劇情,頻繁出現易產生審美疲勞

為了讓節目劇情更具有懸念和看點,節目組也會以“下車”之名來套路藝人,《極限挑戰》《拜託了冰箱》《嚮往的生活》這幾檔節目多次使用此老梗,在《極限挑戰3》第一期就以最後一位完成任務的成員將要離開,從而展開挑戰,最終孫紅雷犧牲自己將機會讓給未簽約的張藝興,凸顯男人幫之間的兄弟情誼,而最終的消失也不過是掛了條橫幅、做了個孫紅雷消失的特效收場罷了。

《我家那小子》朱雨辰下車被熱議,折射嘉賓下車背後“花花世界”

但是這樣的梗用多了終歸也是套路,如今套路也會輕易識別,用多了也會被觀眾吐槽審美疲勞。《嚮往的生活》當中連續兩季都有騙劉憲華要“下車”,逼出其被替代的危機意識。不過,在第二季當中,節目組稍有剋制,除了第一期調侃了一下,後續中並未有太多類似內容的呈現。

就整個綜藝市場而言,節目製作方和藝人大都尊重契約精神,臨時性的“下車事件”還是佔少數,其中一二事件折射著娛樂圈的發展生態。當然,更多的是提醒藝人,不僅要潔身自好,更要從大局出發,謹慎思考,切莫只顧眼前利益而拱手讓“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