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初級會計實務知識梳理:會計要素和等式

【知識點一】會計要素的含義與分類及第一個要素:資產

(一)會計要素的含義

會計要素是指根據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徵對財務會計對象所做的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是用於反映特定會計主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基本單位,是構成會計報表的基本組件。

(二)會計要素的分類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將會計要素劃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類。其中,前三類屬於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後三類屬於反映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在利潤表中列示。

【例題·判斷題】會計要素為企業財務會計報表構築了基本框架,因而會計要素也可以成為會計報表要素。( )

【答案】√

(三)資產

1.資產的含義與特徵: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資產的特徵:

(1)資產是由於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所形成的。即資產必須是現實的資產,而不能是預期的資產;

(2)資產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3)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例如:企業通過購買、自行製造等方式形成的某項設備、或因銷售產品而形成一項的應收賬款(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是資產。預計在未來某個時點將要購買的設備,預期的交易或事項,不能確認為資產。

例如,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注意】企業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不屬於承租人的資產,屬於出租人的資產。

例如:技術已經淘汰的生產線,不能再作為資產,應予以轉銷。

2.資產的確認條件

將一項資源確認為資產,需要符合資產的定義,還應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3.資產的分類

資產按流動性可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

初級會計實務知識梳理:會計要素和等式

【例題·多選題】資產的特徵有( )。

A.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B.企業日常活動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C.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D.能夠給企業帶來未來的經濟利益

【答案】ACD

【解析】資產的特徵:(1)資產是由於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所形成的。即資產必須是是現實的資產,而不能是預期的資產。(2)資產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3)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知識點二】負債

1.負債的含義與特徵: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所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負債的特徵:

(1)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2)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實義務;

(3)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2.負債的確認條件

將一項現實義務確認為負債,需要符合負債的定義,還應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2)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3.負債的分類

按償還期限的長短,一般將負債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

初級會計實務知識梳理:會計要素和等式

【例題·多選題】負債的特徵有( )。

A.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B.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

C.現在已經承擔的責任

D.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答案】ACD

【解析】負債的特徵:(1)負債是企業由於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2)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3)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知識點三】所有者權益

1.所有者權益的含義及特徵:

所有者權益是指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的剩餘權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後的餘額。資產減去負債後的餘額也稱為淨資產,因此,所有者權益實際上是投資者(即所有者)對企業淨資產的所有權。

所有者權益的特徵:

(1)除非發生減資、清算或者分派現金股利,企業不需要償還所有者權益;

(2)企業清算時,只有在清償所有的負債後,所有者權益才返還給所有者;

(3)所有者憑藉所有者權益能夠參與企業利潤的分配。

2.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條件

所有者權益的確認、計量不能單獨進行,主要取決於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其他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所有者權益在數量上等於企業資產總額扣除債權人權益後的淨額,即為企業的淨資產,反映所有者(股東)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

所有者權益與負債共同構成企業全部資產的來源,但二者卻有著本質的不同。

【注意】所有者權益與企業特定的、具體的資產並無直接關係,它並不與企業任何具體的資產項目發生對應關係。所有者權益只是在整體上、在抽象的意義上與企業的資產保持數量關係。

3.所有者權益的分類

初級會計實務知識梳理:會計要素和等式

【例題·判斷題】儘管所有者權益和負債都對企業資產擁有要求權,但它們的權利和義務是不一樣的。( )

【答案】√

【知識點四】收入

1.收入的含義與特徵: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日常活動”是指企業為了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活動。

收入具有以下特徵:

(1)收入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

(2)收入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3)收入是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2.收入的確認條件:

收入的確認除了應當符合定義外,至少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與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入企業;

(2)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結果會導致資產的增加或者負債的減少;

(3)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計量。

3.收入的分類

(1)收入按照企業經營業務的主次,可以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主營業務收入是由企業的主營業務所帶來的收入.

其他業務收入是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實現的收入。

(2)收入按性質不同,可分為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等。

初級會計實務知識梳理:會計要素和等式

【知識點五】費用

1.費用的含義和特徵: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費用具有以下特徵:

(1)費用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

(2)費用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

(3)費用是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2.費用的確認條件:

費用的確認除了應當符合定義外,至少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出企業;

(2)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結果會導致資產的減少或者負債的增加;

(3)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

3.費用的分類

費用按照與收入的配比關係不同,可分為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

生產費用是指與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費用,按其經濟用途可分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生產費用應按其實際發生情況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對於生產幾種產品共同發生的生產費用,應當按照受益原則,採用適當的方法和程序分配計入相關產品的生產成本。

期間費用是指企業本期發生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歸入產品生產成本,而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

初級會計實務知識梳理:會計要素和等式

【重點提示】費用與成本的區別

區別主要表現在:期間費用是資產的耗費,它與一定的會計期間相聯繫,而與生產哪一種產品無關;生產成本與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相聯繫,而不論發生在哪一個會計期間。

企業的產品銷售後,其生產成本就轉化為銷售當期的費用,稱為產品銷售成本或主營業務成本。

【例題·單選題】以下屬於生產費用的是( )。

A.銷售費用

B.管理費用

C.財務費用

D.製造費用

【答案】D

【解析】選項ABC屬於期間費用。

【知識點六】利潤

1.利潤的含義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反映收入減去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減去損失後的淨額。通常情況下,如果企業實現了利潤,表明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將增加,業績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業發生了虧損(即利潤為負數),表明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將減少,業績下降。

利潤是評價企業管理層業績的指標之一,也是投資者等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進行決策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2.利潤的確認條件

利潤反映收入減去費用、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減去損失後的淨額。利潤的確認主要依賴於收入和費用,以及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的確認,其金額的確定也主要取決於收入、費用、利得、損失金額的計量。

3.利潤的分類

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和損失等。其中,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反映企業日常活動的經營業績;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和損失反映企業非日常活動的業績。

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最終會引起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企業應當嚴格區分收入和利得、費用和損失,以便全面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

4.利潤的構成

利潤按構成內容不同可以分為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淨利潤,具體如下: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損失(+投資收益)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上述幾項利潤都體現在我國企業的利潤表中,具體在本班次後面詳細講解。

【例題·多選題】利潤減去所得稅費用之後的餘額,稱為( )。

A.利潤總額

B.稅後利潤

C.淨利潤

D.稅前利潤

【答案】BC

【解析】利潤減去所得稅之後的餘額是淨利潤,也稱稅後利潤。

【知識點七】會計要素的計量

會計要素的計量是為了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並列報於財務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企業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確定相關金額。

(一)會計計量屬性及其構成

會計計量屬性是指會計要素的數量特徵或外在表現形式,反映了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

歷史成本是我國會計核算的一個基本計量屬性。

1.歷史成本

歷史成本,又稱為實際成本,是指為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實際支付的現金或其他等價物。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稱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前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金額。

3.可變現淨值

可變現淨值是指在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預計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淨值。

4.現值

現值是指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後的價值,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一種計量屬性。

5.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是指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

(二)計量屬性的運用原則

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採用歷史成本。採用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持續取得並可靠計量。

【知識點八】會計等式

會計等式,又稱會計恆等式、會計方程式或會計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會計要素之間基本關係的等式。

會計等式的表現形式

(一)財務狀況等式

財務狀況等式,亦稱基本會計等式和靜態會計等式,是用以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時點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者之間平衡關係的會計等式。

即: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這一等式是複式記賬法的理論基礎,也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依據。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也稱資產負債表的要素,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第一會計等式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理論依據。

【例題·多選題】下列反映資金運動靜態表現的會計要素有( )。

A.資產

B.負債

C.收入

D.利潤

【答案】AB

【解析】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是第一會計等式,也是靜態會計等式。

(二)經營成果等式

經營成果等式,亦稱動態會計等式,是用以反映企業一定時期收入、費用和利潤之間恆等關係的會計等式。

即:

收入-費用=利潤

這一等式反映了利潤的實現過程,是編制利潤表的依據。

收入、費用、利潤也稱利潤表的要素,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第二等式是編制利潤表的理論依據。

【例題·多選題】下列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有( )。

A.收入

B.費用

C.利潤

D.資產

【答案】ABC

(三)財務狀況等式和經營成果等式的聯繫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又稱為第三會計等式。第三會計等式動態地反映了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之間的關係。

【例題·判斷題】“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公式,在期初和期末是相等的,但在會計期間發生收入和費用,因此這個公式就被破壞。( )

【答案】×

【解析】“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公式,在期初和期末是相等的,但在會計期間發生收入和費用,適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這個公式把第一、第二會計等式結合起來,是對第一會計等式的擴展,它不但沒有破壞第一會計等式的平衡關係,而且把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聯繫在一起。

【知識點九】經濟業務對會計等式的影響

經濟業務,又稱會計事項,是指在經濟活動中使會計要素髮生增減變動的交易或者事項。

企業經濟業務按其對財務狀況等式的影響不同可以分為以下九種基本類型:

(1)一項資產增加、另一項資產等額減少的經濟業務;

(2)一項資產增加、一項負債等額增加的經濟業務;

(3)一項資產增加、一項所有者權益等額增加的經濟業務;

(4)一項資產減少、一項負債等額減少的經濟業務;

(5)一項資產減少、一項所有者權益等額減少的經濟業務;

(6)一項負債增加、另一項負債等額減少的經濟業務;

(7)一項負債增加、一項所有者權益等額減少的經濟業務;

(8)一項所有者權益增加、一項負債等額減少的經濟業務;

(9)一項所有者權益增加、另一項所有者權益等額減少的經濟業務。

上述九類基本經濟業務的發生均不影響 財務狀況等式的平衡關係,具體分為三種情形:

基本經濟業務(1)、(6)、(7)、(8)、(9)使財務狀況等式左右兩邊的金額保持不變;基本經濟業務(2)、(3)使財務狀況等式左右兩邊的金額等額增加;基本經濟業務(4)、(5)使財務狀況等式左右兩邊的金額等額減少。

【例題·單選題】某公司資產總額為80000元,負債總額為30000元,以銀行存款40000元償還短期借款,並以銀行存款25000元購買設備,則上述業務入賬後該公司的資產總額為( )元。

A.30000

B.40000

C.25000

D.15000

【答案】B

【解析】以銀行存款償還借款使資產減少,以銀行存款購買設備,是資產內部的一增一減,資產不變。則資產總額=80000-40000-25000+25000=400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