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媽媽,你有多少錢?”“沒錢”

“媽媽,你有多少錢?”“沒錢”

01

5歲的小女孩然然,總是纏著媽媽買玩具和漂亮衣服。

小小年紀,特喜歡逛街,一走到商場,看到琳琅滿目的衣服鞋子就滿臉掩飾不住的興奮。

一開始,然然媽還總誇女兒有審美眼光,但隨著她要求買的東西越來越多,然然媽開始意識到,這樣下去快養不起女兒了!!

然然眨巴著小眼睛說,

“怎麼會花光了呢?

你不是剛給自己買了條項鍊嗎?

媽媽,你有多少錢呀?

有十塊嗎,一百嗎?”

面對著還對錢的數目沒概念的女兒,然然媽哭笑不得。

02

很多父母都是這樣,在孩子小的時候,會主動給他們買衣服飾品各種玩具,生怕孩子穿得不漂亮玩得不過癮。

而等孩子大一些,又開始擔心一味地滿足,會讓他們養成理所當然的索取習慣。

“媽媽,你有多少錢?”“沒錢”

很多時候,父母以沒錢了為藉口。

可火眼金睛的孩子分分鐘能看穿這假象,覺得是父母小氣。

不僅罵父母是騙子,而且會哭訴父母不愛他們了。

有些孩子竟然嘴裡會蹦出離家出走這樣的言語,讓父母感覺好寒心,直呼養了個白眼狼。

而一些思想單純,懂事愛討好的孩子,聽到這個話,會不斷地委屈自己。

從小養成過度節約甚至吝嗇的習慣,習慣性的“嚴於利人”,長大戀愛結婚,很容易被喜歡的人以三觀不合為由而分手。

還有一些更可怕的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直接去偷或者搶別人的東西。

殊不知,在滿足自己私慾的同時,直接觸犯了法律。

03

給孩子買物品看似是個很小的行為,但從而傳達的消費方式卻是無小事。

如何讓孩子養成合理的消費觀和金錢觀呢?


規劃支出

網上有記賬軟件,可以隨時記錄自己的收支狀況,根據各項花費會有清晰的比較,可以作為參考,不能再當月光族。

拋掉攀比

身為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看到別人家孩子有什麼玩具,自己也要買,看到別家孩子上興趣班自己也去上。

卻忘了孩子本身就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自我選擇的能力和自由,適合就好,不選貴的只選對的。

認識貨幣

現在的年輕人習慣了用微信、支付寶等軟件,經常不帶現金,但在孩子面前還是應該常用點現金貨幣。

鍛鍊孩子現金購物,讓他明白價格與價值的關係,而不是盲目地消費。

“媽媽,你有多少錢?”“沒錢”

制定規則

告訴孩子不給買想要的東西,並不是媽媽小氣,而是人應該有節制,同類型的物品重複購買就是浪費。

賺錢不易

比如可以通過做家務玩遊戲讓他來獲得收入,既鍛鍊了身體養成了愛勞動的好習慣,又明白了其實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合適的時候可以帶他到你的工作場所轉轉,讓他體諒父母的艱辛。

這個世界上,也許很多東西都能用金錢買到,但是,愛是無價的。

-家長V課堂特約作者-多絲劍 多愁善感又喜歡在必要時揮劍斬情絲,一個兼具感性與理性的職場二胎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