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交通支付江湖番外史:阿里、銀聯、萬達的“買買買”

近日,阿里與騰訊在零售領域的“排他性”佈局引起全民關注。

近日,阿里與騰訊在零售領域的“排他性”佈局引起全民關注。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支付工具,支付寶和微信佔據了線下移動支付約9成市場份額,無論是誰禁誰,都被似為對用戶的綁架,逼著消費者二選一。面對阿里、騰訊不停地“買買買”,許多消費者害怕未來將難再享有自主選擇支付服務的權利。

其實除了新零售,支付巨頭在出行領域的併購投資動作也十分頻繁,從網約車到共享單車,巨頭們仍在不停地拼資源搶入口,以擴大移動出行版圖。不過由於公交地鐵的資源分散及特殊屬性,多數巨頭都是從公共交通服務商為切入口,因而從去年開始,阿里、銀聯、萬達的投資和併購也瞄準了服務商,希望以此在出行市場裡爭取到更多機會。本期小編就來扒一扒這些巨頭與公共交通服務商的微妙關係。

銀聯

首先,我們整理了一張在公共交通出行領域,與中國銀聯關係密切的企業關係圖。

交通支付江湖番外史:阿里、銀聯、萬達的“買買買”

從上圖可以看出,與銀聯關係密切的企業包括軌交供應商、軌交集團、第三方支付機構、公共交通服務商、通卡公司等等。下面重點介紹的是去年中國銀聯搭上中國中車的“列車”後,迅速組建的兩支智慧出行服務運營商隊伍。

先是去年1月,中國銀聯與中國中車等共同出資,成立的八維通科技有限公司。這家由國家隊領銜投資的交通移動支付領域的國家隊,依託中國中車與中國銀聯的資源優勢,短短一年時間,已經同無錫地鐵、福州地鐵、瀋陽渾南有軌電車、石家莊地鐵、廣佛地鐵等13個城市展開合作,同期還有50多個城市正在接洽中,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是銀聯在軌交出行領域的排頭兵。可以說銀聯在軌交領域旗開得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贏在與中國中車的這層關係。

其次,今年一週年慶典上,八維通全資控股的八維通科創投資有限公司牽手杭州小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杭州小步上行科技有限公司。小步科技是一家成立於2014年11月,是一家服務於城市公交與市民卡公司的平臺運營服務商,在公交出行領域名聲在外,已參與30多個智慧城市、市民卡項目的規劃、設計與運營。此次聯姻,一方面將小步科技成功拉攏到同一陣營,同時為八維通在公交支付領域發展增添後勁。

再來捋捋與銀聯關係密切的其他合作伙伴:①無錫地鐵雲智慧便民服務有限公司,由八維通與無錫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無錫地鐵信息化建設和運營的主要團隊。②中銀通支付商務有限公司,中國銀聯與中國銀行合資子公司;二者除了共同參股八維通外,也同時投資了泰州市民卡公司,由此看來泰州公交支持銀聯移動支付也是指日可待。③上海萬達網絡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近幾年萬達與銀聯的合作十分密切,包括聯手打造消費場景渠道“實體雲服務”、萬達金融向銀聯出讓股權等,同樣對銀聯在出行領域的佈局有相當積極的影響,具體後面再說。

縱觀了中國銀聯這幾年在出行領域的佈局,始於電子現金時代,提速於雲閃付時代,以目前其所擁有的資源來看,銀聯在該領域的發展潛力巨大。

阿里

阿里向來喜歡通過戰略投資或併購的方式來佈局生態,同樣在公共交通領域,阿里也很捨得撒錢。此前基於NFC技術的“未來公交”佈局就不多說了,這裡主要八卦一些圍繞支付寶電子公交卡的商業生態圈,阿里結交的新合作伙伴。

一、小碼聯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5月,定位於城市公共交通機構搭建大數據體系和金融服務平臺的公共交通運營商。從阿里的觸角伸向公共交通領域,小碼聯城就頻繁地參與支付寶電子公交卡項目,因而被貼上阿里系標籤,去年還獲得螞蟻金服2億元天使輪投資。據其在獵聘網上的介紹,小碼聯城的前身是立方控股全資子公司杭州行唄科技有限公司,立方控股曾於2015年獲得阿里巴巴旗下湖畔山南基金戰略注資,成為第二大股東,單從這點小碼聯城與阿里的關係就不淺;另外小碼聯城的第二大股東是螞蟻金服全資控股的雲鑫創投,其佔股26.40%。不過小碼聯城表示公司採用市場化運作,擁有獨立自主運營權。

二、杭州市公共交通雲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公交雲”),2017年6月成立,由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與杭州數夢工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一站式公共交通雲服務智能出行平臺,而數夢工場由阿里直接參股,目前服務的城市包括杭州、溫州、瀋陽、濟寧等城市。2015年、2017年阿里曾兩次對數夢工場投以重金,強化在雲計算和大數據方面的佈局,也是阿里在智慧出行領域的重要戰略合作伙伴之一。

三、通卡聯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由金卡工程城市卡運營聯盟成員單位聯合發起成立,早期致力於搭建城市卡聯盟TSM平臺促進互聯互通,二維碼支付逐步進入交通後,定位也變成了城市卡公司的“移動互聯網服務商”。目前與全國四十幾家城市卡公司已達成戰略合作及業務合作,在公共交通領域擁有相當豐富的資源。螞蟻金服於去年年底與通卡聯城簽訂B輪億級融資協議,並於2018年2月完成B輪融資。

四、廣州佳都數據服務有限公司,以NFC 技術為基礎,為城市通卡、軌道交通等行業企業提供移動支付的解決方案商,核心產品雲通卡已應用在廣州、武漢、平頂山等多個城市的公交、地鐵等場景,據悉螞蟻金服在廣州的智慧公交項目就是攜手佳都數據共同推進。在去年12月,佳都數據獲得螞蟻金服數千萬元投資。

交通支付江湖番外史:阿里、銀聯、萬達的“買買買”

據初步統計,目前支付寶乘車碼服務將近70個城市,拿到一手好牌的阿里打得也十分漂亮。而同為阿里系的服務商,基本都是億元級別的投資,小碼聯城、公交雲、通卡聯城、佳都數據既身處同一陣營又是競爭對手。從目前各自的定位和佈局來看,小碼聯城更傾向於將自己定義為運營商,據悉目前小碼聯城已經與多地公共交通出行機構和通卡公司組建了本地運營團隊,足見其野心。

萬達

萬達涉足公共交通領域始於2016年。2016年年初,新飛凡和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以發行聯名卡的方式,正式進軍交通領域;而後新飛凡與上海交通卡、廣州羊城通等通卡公司相繼展開空中充值、空中開卡等合作,在飛凡APP“市民/公交卡”板塊,其提供包括公交卡充值、手機SIM公交卡、乘車碼等智慧出行服務。

去年年底,新飛凡投資入股北京億速碼數據處理有限責任公司,欲通過該公司的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平臺,從而獲得全國公交支付這塊令人垂涎的場景。眾所周知,億速碼由住建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為實施推動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平臺而建立,擁有一支成熟的技術團隊和運營團隊,2013年億速碼與東信和平成立的城聯數據有限公司,也是公共交通服務運營商,億速碼佔股50%。目前該平臺已經接入全國 80 個城市,累計髮卡行的互聯互通卡達3.5億,覆蓋3億以上的城市人口。

億速碼最新的兩次股權變更顯示,2017年12月13日,上海新飛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投資入股,其持股比例100%;2018年1月2日,新飛凡退出,更改為上海萬達網絡金融服務有限公司100%控股。日前億速碼與住建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招行達成戰略合作,三方擬共同深耕智慧出行領域,合作內容包括一起打造平臺入口,將線下用戶轉化到線上等。有了住建部的背景,拿下幾億的實體卡用戶量,萬達在公交出行領域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交通支付江湖番外史:阿里、銀聯、萬達的“買買買”

最後回頭敘敘萬達金融與銀聯的這條“感情線”。去年7月,萬達金融註冊資金從90億元變成93億元,股東結構由萬達全資控股變成了5名股東,增加的3名股東企業中,銀聯繫企業佔兩席位。有了這層嫡親血統關係,萬達金融在搶奪出行場景的紛爭裡,也不排除與銀聯成立聯合陣線,共同對抗支付寶、微信。

騰訊

騰訊、阿里同為中國兩大互聯網巨頭,業務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論是吃喝玩樂、衣食住行都有他們的身影,同樣在公共交通出行領域, 騰訊也不會放過最後一片高頻的移動支付場景。不過與阿里“帝國式”的商業版圖不同,騰訊依然更傾向於與各地政府、出行機構組建同盟。

自2017年7月宣佈推出二維碼乘車服務後,騰訊與各地政府簽約的智慧城市戰略合作項目中,毫無意外地都將乘車碼作為雙方在智慧城市領域合作邁出的第一步,並且除了騰訊其他高層外,馬化騰也曾多次出現公開為乘車碼站臺。騰訊副總裁鄭浩劍曾指出,乘車碼只是構建整個城市智慧公交系統的一個切入點;在與珠海公交集團的簽約儀式上,馬化騰也表示希望和兩級政府在醫療、交通、城市管理等方面展開合作,並不單是乘車碼。

在業務層面,騰訊乘車碼利用微信小程序的基礎能力,進行小微創新,降低了運營單位的接入門檻;依託其在互聯網方面的優勢,騰訊提供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可以促進公共交通行業轉型;不到一年時間,騰訊乘車碼已經在五十多個城市上線,擴展速度非常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