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利川沙溪農民挖魚塘,挖出300年土司衙門遺址!

早年就聽說利川沙溪司城村農民挖魚塘時,無意中挖出土司衙門遺址,這一重大發現,驚動了當時的文物部門。

近日,小編一行前往沙溪司城村採風,在村民的帶領下,在竹林深處找到一所古墓,經仔細鑑別,為沙溪土司的墳墓,距今近300年曆史。

利川沙溪農民挖魚塘,挖出300年土司衙門遺址!

該墓位於舊司村莊竹林深處,被荒草和荊棘掩蓋。據當地村民介紹,這座墳墓以前規模宏大,文革時毀了一部分,現存的土司墓石碑仍然是以前的,上面刻滿了文字。

利川沙溪農民挖魚塘,挖出300年土司衙門遺址!

我們砍掉墓邊的雜草,用水將石碑清洗乾淨,經過仔細辨認,只見上面大約寫著“皇清諸授沙溪正宣撫使司黃公諱楚昌老大人之墓”,立碑時間為清乾隆三十二年。上面還記載,黃楚昌原任貴州平遠協都司。

利川沙溪農民挖魚塘,挖出300年土司衙門遺址!

據《利川縣誌》(光緒)載:“黃中和,都亭里人。明天啟中,以從徵貴州陽雀寨功,授沙溪宣慰司。中和死,子極襲。極死,子天奇襲。國朝康熙四年,天奇歸順,授宣撫司。天奇死,子楚昌襲。楚昌死,子正爵襲。雍正十三年改流,其地入於利川縣。”

利川沙溪農民挖魚塘,挖出300年土司衙門遺址!

1958年,當地農民挖魚塘,曾在衙門田下挖出柱礎和陶片無數。現在,原土司衙門庭院基礎及大門殘址尚依稀可辨。

利川沙溪農民挖魚塘,挖出300年土司衙門遺址!

另據民間流傳,沙溪土司愛戴子民,奮發圖強,鼓勵耕種,曾用當地的大米和老鷹茶進貢朝廷。遺憾的是,由於地理偏遠,關於沙溪土司的史料記載不多。

利川沙溪農民挖魚塘,挖出300年土司衙門遺址!

利川沙溪農民挖魚塘,挖出300年土司衙門遺址!

300年過去了,當年的沙溪土司遺址,如今已變成了田園和村莊,人們在這兒耕種勞作,生息繁衍,過著平淡自由的生活。當地村民希望,恢復沙溪土司遺址,吸引全國各地的遊客來觀光、玩耍。

利川沙溪農民挖魚塘,挖出300年土司衙門遺址!

清代的地圖,裡面有沙溪土司

利川沙溪農民挖魚塘,挖出300年土司衙門遺址!

利川沙溪農民挖魚塘,挖出300年土司衙門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