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2017我的閱讀|小引:萬物自有道理

·2017我的閱讀·

《看不見的森林》

2017我的阅读|小引:万物自有道理

(美)戴維·喬治·哈斯凱爾/著 熊姣/譯

商務印書館

很多年前我見過一次壇城的建設,虛空中突然灑下粉末,外方內圓,漫長的付出,短暫的收穫,失去的虛空。那是具體細節放大之後得到的感受,離開寺廟時天已經黑了,我突然想到,當我們追逐螢火蟲時,其實並沒有關注到黑暗是什麼。

黑暗是什麼?黑暗是在人類考量了生物學特徵之後,依然與大自然割捨不了的聯繫。真要在田納西的山丘上做一個“壇城”並不簡單,我們與它們的關係就是杜鵑花、苔蘚、獐耳細辛、蝸牛、飛蛾、鳥、螞蟻,生死存亡,日常中的無常。

我確定戴維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動植物學家,甚至是一個文學家,在一平方米的範圍內,在田納西,在一年的時光中,在我們觀察它們的時候,我們也在凝視自己。

《時間旅行簡史》

2017我的阅读|小引:万物自有道理

(美)詹姆斯·格雷克/著 樓偉珊/譯

人民郵電出版社

時間是什麼?如果可以進行一次時間旅行,你想回到過去,還是去往未來?這真是讓人苦惱的難題。在我少年時代幽暗細微的思索中,這近乎於絕問,是夜晚懸掛在走廊上搖擺的燈泡,它籠罩著你,你卻夠不著它。

當什麼事情都沒發生的時候,只有時間在發生。我們抬頭看到的月亮是1秒之前的月亮,太陽光在8分鐘前出現,半人馬座比鄰星閃爍的光是4.2年前的,用功能很強的望遠鏡看到的 M104星系發出的光是4000萬年前的。

我們所見到的一切都是過去的。我們生活在過去。事實上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沒有了時間怎麼辦?因為時間,事情有了先後,因為時間,避免了所有的事一起發生。

時間,不過是正在生成的記憶;時間,可能並不存在。

《珞珈山植物原色圖譜》

2017我的阅读|小引:万物自有道理

王小凡 黃雙全/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珞珈山之於武漢大學的重要性毋容置疑,它近乎於武大的另外一個名字了。是落駕還是珞珈,既是一件趣聞,也是一個文化的轉折。一座煙塵風雨中歷經百年的大學,校園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樹木,到底發生了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如果有心梳理一下,想必也會讓人掩卷嘆息。

山水、建築、植物、鳥獸從來就是人文歷史中不可或缺的背景和資料。這本依託武大校園的植物圖譜,不僅僅是武大的一個檢索,其實開放的看,更是近現代中國,以武漢為標本的一個植物分類學文獻。它通過描繪生生不息的植物王國,其實在告訴我們,花開花落自有時序,人間萬物自有道理。

我偏愛的槐樹、樟樹長滿山坡,我喜歡的梧桐樹依舊高大挺拔,珞珈山上和山下,何止櫻桂梅楓,更多的是馬尾、火炬以及依偎在石楠林邊的野菊花。

《梁》

2017我的阅读|小引:万物自有道理

梁思成/著 林洙/編 中國青年出版社

我十分懷念那些老派的文人風骨,儒雅,灑脫,寬容,內心中又隱著堅定的信念和不捨的追求。梁思成是其中的翹楚,他是中國著名建築歷史學家,教育家,梁啟超的長子,林徽因和林洙的丈夫,傳奇故事數不勝數。

這本《梁》收錄的文章,基本反映了梁思成先生一生對於中國古建築研究和保護的過程。書中有大量的手繪插畫,美輪美奐。畫樑雕棟一章尤其好看,是先生1924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作業,甚至還有導師的評分,真有趣。

另外,梁思成的語言好極了。當年的家書,如今讀來千迴百轉,依舊溫潤如春。

《草木情緣》

2017我的阅读|小引:万物自有道理

潘富俊/著 商務印書館

從《詩經》開始,在中國傳統文學的歷史長河中,到處都瀰漫著草木魚蟲的身影,荇菜、蒹葭、蟋蟀、黃鳥……說不清,道不明,卻通過一首首燦若星辰的詩句流傳至今。“上山採蘼蕪,下山遇故夫”,人生最美好的境界莫過如此。但是“蘼蕪”到底是什麼呢?從小就沒有人告訴我。

這本書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系統介紹了中國古典文學中所引述植物的今名和現狀,分類如楚辭植物,國畫中的植物,文學與野菜等等,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捧讀,一句句詩慢慢浮現,彷彿花開,又像花落,暗香浮動。

蘼蕪,又名江籬,唐詩“江籬春盡岸楓秋”說的也是它。是中草藥,清熱利水,現在人們俗稱龍鬚菜。

《雲夢》

2017我的阅读|小引:万物自有道理

冬子/著 甘肅飛天音像出版社

兒時背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一時覺得雲夢這名字真好聽。長大了去過一次,隸屬孝感,安陸和應城之間,只是沒有看見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的景象了。

冬子的最新專輯取名雲夢,一是因為那裡是他的故鄉,二是因為冬子是位行吟詩人。天地遼闊,四海為家,雪白素面的專輯上,只有繁體的“雲夢”二字,然後就是一隻孤單的青蛙望著蒼天。

流動的吉他,深沉的吟唱,冬子在山頂之上,帶給我的是寒露,是烏夜啼,更是一個音樂詩人赤誠坦率的心。

《迂迴與進入》

2017我的阅读|小引:万物自有道理

(法)弗朗索瓦於連/著 杜小真/譯

三聯書店2003版

《迂迴與進入》最早的版本是2003年三聯書店的,咖啡色封面,上面一座手繪的哥特式城堡。2017年商務印書館再版,據說銷量還是很好。一個西方學者通過對中國古代經典的解讀,發現了一種並不意在本質普遍性的“記號”的話語。中國文化的暗含意義的豐富與智慧的價值由此而生:距離如何成為有效的源泉?或換言之:迂迴憑藉什麼得以提供進入?

我相信,在當下之中國,重讀此書,會讓有心人發現,那些本質的、光明的,甚至晦暗的東西正在一一呈現。杜小真老師的翻譯真好,這是語言的魅力,也是思想的魅力——讓我們進行最遠離邏各斯的航行,直至差異可能到達的地方去探險。

《中國神怪大辭典》

2017我的阅读|小引:万物自有道理

欒保群/編著 人民出版社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經國濟世的“大學問”不必說了,彈棋打馬、煎茶煮泉、畜貓賞蝶,也有人編成筆記或類書,而且相當有體有品。

民間習俗中,說神論鬼,大抵都與世事相關。路有路神,床有床神,有西山十二真君也有愚公和鍾馗。我蠻喜歡元好問在《續夷堅志》中記載的一個故事。燕真人丹成,羽化而去,雞犬升天,而貓獨不去,在洞已數百年。貓為什麼不跟著一起去?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長按二維碼添加“讀加君”為好友,與眾多讀加粉絲和作家直接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