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讓所有司機“聞風喪膽”的溫州人!他可能24小時都在盯著……

提到人工智能,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無人駕駛、體感遊戲、機器人……

如果覺得這些離你的生活太遠了,那麼有一樣東西天天和你打交道——那就是“智能眼”。

去年溫州交警開始對“車輛不禮讓斑馬線”行為進行整治,通過“智能眼”就能讓違規行為無處遁形,實現24小時的全天候監管。

聽上去是不是很酷?更酷的是這個神奇“智能眼”的核心技術——“視頻運動目標識別跟蹤”最早出自張笑欽之手。

讓所有司機“聞風喪膽”的溫州人!他可能24小時都在盯著……

張笑欽,1982年出生,溫州龍灣人,甌江特聘教授,德國洪堡學者,曾獲得浙江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溫州市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目前從事人工智能領域的計算機視覺研究。

1、電子眼升級智能眼 他攻克技術難點

“複雜的環境對電子眼來說,難度非常大”

2011年,杭州交警率全國之先對“車輛不禮讓斑馬線”交通行為進行整治,當時採用的還是在斑馬線前現場攝像的“土辦法”,這樣的執法方式不僅費時費力,監管範圍也十分有限。這時就有企業嗅到了商機,想開發一款能捕捉“斑馬線不禮讓”行為的智能眼,於是輾轉找到了張笑欽。

之所以找張笑欽,是因為當時他手裡已經申報了這樣兩項發明專利,一是“基於行政語義的非參數輪廓跟蹤評價方法”,二是“融合目標空間分佈和時序分佈特徵子空間的視覺跟蹤方法”。據介紹,斑馬線違規識別的技術關鍵有兩點,一是制定“什麼樣的行為是不禮讓”的語義規則,這個需要和交警反覆溝通了解規則,並按規則設計算法。二是如何實現對人和車的精準識別跟蹤。

“斑馬線上非常擁擠,人和車時常重疊或互相遮擋,這樣複雜的環境對電子眼的視頻識別來說難度非常大,通過以往的技術很難準確地識別、跟蹤運動目標。”他介紹,為了攻克這一技術難點,他將兩項專利予以整合,通過對物體輪廓、顏色和物體運動時的時序和空間分析,終於實現了技術突破,成了最早開發成功的“斑馬線不禮讓”違規智能識別系統。而基於此技術生產的“智能眼”於2014年便走上了街頭,對未禮讓斑馬線的機動車進行實時錄像,智能識別並記錄行人、車輛移動軌跡,以此為交警提供處罰依據。

2、科研團隊不斷壯大 成為同領域佼佼者

“人工智能在溫州同樣大有可為”

讓所有司機“聞風喪膽”的溫州人!他可能24小時都在盯著……張笑欽從小數學特別好,小學、初中都曾在全國性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獲得一等獎。也正是因為擁有數學特長,他在本科階段毅然選擇了中南大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博階段又成功保送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當時的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齊聚了國內該領域的一大批權威大拿。2010年,博士畢業的他已如願以償地獲得了在該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工作機會。然而他卻選擇了回溫,“只要有真本事,我相信在哪都能冒尖。”

張笑欽辭去中科院職務,以普通講師的身份入職溫州大學,“那時的溫大還沒有如今這麼好的人才引進政策,初到崗位我面臨著很多年輕教師共有的困境,上課、當班主任、照顧老人、帶孩子等大量事務接踵而至,我幾乎沒有科研的時間。”

但時間是擠出來的,憑藉不懈努力,他入職第一年就申請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6年1月他出任溫大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副院長;2016年年底破格評上教授。

如今,張笑欽已經不再單打獨鬥,他的“計算機視覺”科研團隊已經壯大到十餘人,併成為溫州人工智能領域中的佼佼者。“雖然溫州沒有做人工智能大產業的先天條件,但是溫州在汽配零部件、閥門、鞋服等諸多傳統行業有著良好的基礎,可以做‘人工智能+’的產業化升級。所以,人工智能在溫州同樣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