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哪些食物中含有黃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有什麼危害?

馬博士健康團


說到黃麴黴毒素,應該是一種會讓很多人害怕的一種物質,也可以說是一種“劇毒物質”。

黃麴黴毒素的毒性有多強?

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一類致癌物,毒性是砒霜(就是毒死武大郎的東西)的68倍,是劇毒物氰化鉀的10倍,對於人體當中的肝臟破壞致病性極強,經常攝入很有可能增加肝癌得患病風險(而且很大)。


生活當中應該怎樣拒絕“黃麴黴毒素”的侵害?

認真選購食品,防止買到變質發黴的帶毒食物:

對於黃麴黴毒素而言,可能會滋生的食品大多為糧食作物,在選購糧食,也就是您吃的最多的主食,購買需謹慎,一定要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糧食,建議您在購買時一定要選購“小包裝”糧食,方便快速食用完畢,如果食用過程中發現到壞粒,其他的糧食就也不要食用了。對於奶類、肉類也要去正規超市購買,現吃現買,不留存過多食物。

對於食物,一定要乾燥保存:

對於豆類以及穀類食物,買回來之後一定要合理儲存,儲存之時,要選擇陰涼、通風、乾燥的地方,木筷子、竹筷子建議使用三個月就要更換一次,案板也要注意定時清洗,清洗之後的這些餐具要控幹水分懸掛放置,筷子頭朝上,用前用流水沖刷。


正確清洗,不留死角:

黃麴黴毒素一般存在於糧食的表面,烹飪花生玉米之前一定要清洗乾淨,搓洗附著在穀物上面的毒物,另外也可以用鹼性液體洗滌清除(小蘇打)。

科學食用,拒絕殘留:

對於苦味、哈喇味的堅果,一定要立即吐出並且漱口,不可以偷懶,生花生最好用清水沖泡,清洗之後再去烹飪,食物發黴後一定要扔掉。

黃麴黴毒素,毒性較大,合理去除加預防才是王道。


王思露營養師


黃麴黴毒素,您可不能忽視。對於《水滸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武大郎是死在砒霜之下。而黃麴黴毒素與砒霜相比,只能說砒霜屬於小兒科了。黃麴黴毒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9倍,數字是不是很驚人。黃麴黴毒素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中被分為一類致癌物,想避免黃麴黴毒素的危害,您就需要對於自己做好保護。

黃麴黴毒素的危害

黃麴黴毒素是黴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對人類健康危害極為突出的一類黴菌毒素,也是一種劇毒的致肝癌物質。黃麴黴毒素主要通過食物攝入後經消化道吸收,分佈在肝臟、腎臟、血液、肌肉及脂肪中。其主要代謝產物也具有毒性或致癌、致突變作用。頑固的黃麴黴毒素只有在200多度的高溫下才能徹底消除,我們平時烹飪的溫度不能完全清除,因此一定要預防其生成。

黃麴黴毒素的藏身之地

黃麴黴毒素主要是存在於黴變的食物中,比如花生、瓜子等堅果中,玉米、豆類等糧食中,如果您發現在這些食物已經發黴變質,不要存在僥倖的心理,最好是將其扔掉,減少入口的機會。花生油等食用油從安全的角度,經過精煉的油是要更加優越的。如果實在喜歡“自己榨”的粗油,應該儘量使用收割之後及時乾燥、而且保存良好的花生或者其他油料作物。否則,油中含有的黃麴黴毒素B1,無論是毒性還是含量都是比較可怕的。

廚房中不可忽視的地方

菜板和筷子是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的,這些物品更要保持每天清潔,並且最好是經常在太陽下暴曬,減少減少病菌繁殖,避免細菌增生以及致癌物的產生。

如果您對這個問題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評論

我是王桂真,歡迎您關注【王桂真營養師】頭條號,一起聊聊健康,讓我們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王桂真營養師


黃麴黴毒素一般是在受潮發黴之後產生的。主要有以下幾種食品中常見。

1.堅果類的食物

比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等,這些食物發黴之後會產生大量的黃麴黴素。所以,當堅果發黴之後就不要吃了,最好扔掉。黃麴黴素在人體中很難被排出,伴隨期較長,危害大。所以,吃堅果時要當心,吃到發苦的及時吐出來。

2.土壤中

比如玉米中可能也有黃麴黴素。玉米種植的土壤中雜草叢生,氮肥用的不夠時就容易滋生黃麴黴素,土壤中的黃麴黴素又在玉米生長過程中萌發,所以導致玉米含有黃麴黴素。

3.糧食作物

很多糧食作物因為受潮或者沒曬乾也會滋生黃麴黴素,比如稻穀、小麥等。所以如果糧食中出現黃綠色的黴菌、變色、皺皺巴巴等情況就要小心黃麴黴素的汙染。

4.奶製品

之前,有新聞報道有一些奶製品黃麴黴素超標。牛奶中超標的主要原因在於產奶的牛吃了含有黃麴黴素的作物,然後轉入到了牛奶中。

黃麴黴素到底有啥危害呢?

黃麴黴毒素B1是一種最為常見的汙染物,有很強的毒性,還容易致癌。食用含有黃麴黴素的食物後容易出現急性中毒,表現以黃疸為主,並有嘔吐、厭食和發燒等症狀,重症者在2~3周後會出現腹水、下肢水腫,甚至死亡。

所以,為了防止黃麴黴素中毒,我們食用的堅果、糧食作物等都要保證乾燥不受潮,一旦發現有黴變的情況就要及時扔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