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出路在哪?中國青年導演的焦慮與機遇

6月2日,「Neo.多元世界—跨文化青年導演電影生成」在北京郎園Vintage開幕了。

出路在哪?中國青年導演的焦慮與機遇

出路在哪?中國青年導演的焦慮與機遇

12位在6個國家接受電影教育的中國青年導演,將通過為期8天的藝術聯展和短片展映,呈現這一群體的思想世界。

出路在哪?中國青年導演的焦慮與機遇

以下為展覽局部,我們先睹為快。

出路在哪?中國青年導演的焦慮與機遇

出路在哪?中國青年導演的焦慮與機遇

出路在哪?中國青年導演的焦慮與機遇

出路在哪?中國青年導演的焦慮與機遇

出路在哪?中國青年導演的焦慮與機遇

出路在哪?中國青年導演的焦慮與機遇

欣賞完導演們新鮮新穎的作品後,作為活動協辦方之一,我們對參展導演李楨宇做了一次交心的訪談。

個人經歷

李楨宇是一個93年的大男孩,出生於北京。本科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他看來,本科四年的學習不斷磨練著他的拍攝技巧,為後來的電影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本科畢業之時,李楨宇的綜合排名排在班級第五名,幸運的獲得了保研的資格。當時的他第一次獨自面臨抉擇,是選擇出國深造,還是抓住這個推免研究生的機會,他糾結了很久,而最終,李楨宇選擇了一條更加穩妥的道路,成為了中國傳媒大學國際新聞學的一名研究生,當時的他覺得,上了研究生依舊可以像本科時一樣自由的創作,擁有大把的時間去追逐他的電影夢。

然而,更希望拍電影的他,卻發現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更偏重於學術,儘管在閱讀大量新聞傳播學文獻的過程當中也可以豐富他的學識,提供新的思考角度,但這畢竟與他的初衷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在研究生一年級時,他萌生了出國學習電影的想法。而這樣的想法最終能夠落地發芽,則要感謝他的導師和本科班主任的支持和鼓勵,就像李楨宇自己說的那樣,他很幸運,因為在他追逐電影夢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貴人相助。 在研究生二年級的時候,他如願獲得了國外交換的機會,前往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學習電影。

問及英國的求學歷程,他表示在國外最大的收穫其實是眼界的打開和對於電影認知的刷新,而這些遠遠超過技術層面的學習,某種程度上,他認為布里斯托在技術教學的紮實度並不如中傳。所以,他非常感激中傳給他打下的堅實的電影技術上的基礎。而英國的學習,讓他意識到電影的更多面向和可能性。

日前,他剛剛通過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論文的答辯,如果一切順利,他將於七月份畢業,結束學生生涯,離開學校,人生第一次踏入社會。

好萊塢與歐洲

出國以前,李楨宇對於電影的理解和認知來源於好萊塢電影,《泰坦尼克號》和《拯救大兵瑞恩》是他兒時記憶裡最早接觸的影片,正如他自己所說,當時覺得好萊塢電影就是最好的,能拍出好萊塢式的類型片是他一直努力的目標。可留學英國後,歐洲的文藝片給他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和衝擊,其中令他最為印象深刻的是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在看過 《鏡子》之後,他對電影的認知和偏好發生改變——原來電影可以到達如此深刻的境界,它可以沒有故事,但電影中所營造的感覺和氛圍依然觸動人心,如痴如醉。看完這部電影后,李楨宇隨即在自己的豆瓣中寫下了這樣的一段短評:

“天啊,偉大!老塔無疑刷新了我的電影觀,讓我從一個全新的維度去理解電影。《鏡子》就像是一首活動的詩,生動而富有哲理,沉靜又滿載感情。來英國的一年似乎就是一段進階之旅,上次讓我有如此感受的影片是《一一》,而這一次又讓我見識了另一座高山,電影如人生,它也可以有不同的面向和更多的可能性。”

在這裡,還不得不提到李楨宇的好朋友楊天碩(也是“Neo多元世界”中的一位青年導演),正是他的推薦,李楨宇才第一次看到了塔氏的電影。塔科夫斯基的電影讓李楨宇體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熟悉和歸屬感。

當被問及歐洲藝術電影和好萊塢電影是否都屬於某種類型電影時,他的回答是,歐洲電影最大的特點是作者性,創作者追求的是他自己所認為的美。但是,如果想在商業上大獲成功,好萊塢的套路則是必須要學習的。此外,歐洲和美國的觀眾構成是不太一樣的,歐洲有更多的願意欣賞藝術電影的觀眾。

探索

他最新的短片作品《隨風而逝》 緣起於Neo多元世界的策展人張淨的提議:拍一個介紹自己的片子。

出路在哪?中國青年導演的焦慮與機遇

這部短片是一個六分鐘長鏡頭,在這六分鐘裡,他嘗試把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融為一個長鏡頭。

關於這種手法的用意,李楨宇表示這裡面有兩個探索。

第一個探索是“綿延”:

他想拍出塔科夫斯基電影中的那種穩定的綿延感。

所以,他租瞭如影的穩定器來完成這個長鏡頭的拍攝。

第二個是過去、現在、未來的融合:

而融合的方法是通過色彩和音樂這兩個元素,片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道具唱片機,在有源音源到無源的轉換中,在黑色與彩色的切換中,實現了時間的變換。

出路在哪?中國青年導演的焦慮與機遇

同代人的鼓勵和一次偶然的鼓勵

談及那次偶然的鼓勵,李楨宇覺得好像是冥冥中的肯定。

在英國期間,他拍了幾部短片,自己覺得還不錯,但投了一些電影卻杳無音信。這一度讓他失落不已。直到有一天,他的作品在一個藝術空間展映,展映完,一對頭髮花白的英國夫婦對李楨宇說,這是他們今天看到的最棒的一部作品,請繼續努力。這次意想不到的肯定給了李楨宇很大的信心。

對於同代人,他談到最多的是畢贛。他們年齡相仿,但畢贛已有兩部長片,並已進入戛納,並已經在影史留下了自己的一筆,這對李楨宇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激勵。他還笑談到比不了畢贛,還可以比哈內克,哈內克47歲才拍出自己第一部長片。

未來規劃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他發現影業類的公司更看重的是實際的經驗和他的學校、專業和留學經歷,所以他接到的很多影視公司的來電,都是希望他做宣發向的工作。然而,宣發看上去好像和電影十分相關,而且也頗為風光,但事實上和拍電影沒什麼關係,實質上是一個服務者而不是創作者。

並不一帆風順的求職讓李楨宇糾結了許久,甚至產生了自我懷疑。“回國之後非常不適應,一開始覺得這種不適應來自於環境的變化,但後來才發現其實真正的不適應是自己身份的轉變,馬上要脫離學生的身份,離開象牙塔裡的舒適,真正步入社會,面臨很多現實的問題,這才是真正令我彷徨的原因。”李楨宇這樣說道。

而這近半年的彷徨甚至迷惘讓他不斷審視自己,不斷成熟並最終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終於想通,作為一個創作者,最不應該丟下的就是創作,只要可以創作,可以和優秀的前輩學習,就會離目標越來越近。

“如果你不能成就偉業,那麼就以一種偉大的方式做小事。”這是李楨宇最喜歡的一句話,對待電影,他亦是如此,無論做導演還是做編劇或是攝影,無論拍攝的規模大與小,他都會全力以赴,認真對待。因為正如他自己所說,電影是一份神聖而偉大的職業,既然選擇了做,就要做到不放棄、不後悔、不辜負。

在李楨宇看來,無論哪一條路都不容易,選擇自己想走的路走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而選擇了就不再糾結。他認為自己也許缺乏天賦,但最不缺少的是堅持和夢想——而這會讓他在荊棘之路上勇往直前,不斷進步, 和別人相比,他的電影之路也許會走的很慢,但會一直前行,永不停歇。

龜兔賽跑中,誰都不會相信烏龜會贏,可最終它第一個衝過了終點。祝福李楨宇和每一位奮鬥著的年輕電影人能夠在未來的人生之路上一切順利,夢想成真。

李楨宇的短片《在水一方》將會於6月7日 19:30 在郎園vintage 虞社展映。

藝術展覽#

時間:6月2號-6月9號 10:00-20:00

地點:郎園Vintage、良閱咖啡書房、薈讀書館

參展導演:陳曦(山西、法國)、關天(北京、美國)、Louis Hothothot (河南、荷蘭)、李楨宇(北京、英國)、羅泮(四川、韓國)、趙煦(北京、英國)、趙帥(河北、韓國)、周亦然(上海、英國)、夏夢怡(廣州、北京)、楊天碩(北京、英國)、左乙芳(臺灣、北京)、張馨丹(深圳、美國)

展映+映後交流#

6月6日 19:30

郎園vintage 虞社

《新藝術》、《肺音》、《關於城裡的羊》、《LE CHAT NOIR》

6月7日 19:30

郎園vintage 虞社

《Eddie_Elise 》、《在水一方》、《成年禮》、《朵兒》

6月8日 19:30

郎園Vintage21號首層

《小凱的初夏》、《姻緣》、《14.5.25》、《廣場,1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