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瀕臨失傳的婺繡在篁嶺重生,融徽繡與蘇繡之長,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瀕臨失傳的婺繡在篁嶺重生,融徽繡與蘇繡之長,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說到刺繡,相信大家都會想到中國的四大名繡——蘇繡、粵繡、蜀繡和湘繡,但中國地域那麼大,每個地域都有自己的特色,中華刺繡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豈是中國四大名繡所能全部囊括的。比如說安徽的徽繡、京繡、魯繡、汴繡、甌繡、杭繡、漢繡、閩繡……等,而且這些不同地域的繡品無論是用料,還是技法,都有自己的特色。那麼渝帆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刺繡是哪一種呢?那就是位於江西、安徽、浙江交界處的婺繡。

瀕臨失傳的婺繡在篁嶺重生,融徽繡與蘇繡之長,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在江西婺源篁嶺採風的時候,我們看到天街前面有一間繡緣堂,兩邊的柱子上分別掛有”江西婺源刺繡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和”蘇州蘇繡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兩塊黑底綠字的牌匾。

瀕臨失傳的婺繡在篁嶺重生,融徽繡與蘇繡之長,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據當地的朋友介紹,婺繡是浙贛皖交界一帶的刺繡繡種,結合了當地的人文特徵,融匯了周邊的蘇繡、徽繡的技藝,是當地非常難得的非物遺產,但前幾年,網上流傳著一篇《婺繡工藝面臨失傳,婺劇戲服恐成華麗的絕唱》的文章,描述了婺繡現在的現實情況,讓很多人為之著急、為之痛心。

瀕臨失傳的婺繡在篁嶺重生,融徽繡與蘇繡之長,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歷史上,婺繡其實是屬於徽繡的一個分支,因為婺源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屬於徽州,而徽州的“徽繡”雖然不如中國四大名繡出名,但在歷史上也算久負盛名。喜歡徽州文化的朋友應該有留意,徽州的繡娘與徽州的刺繡至今依然能在影視劇、小說中看到,比如《徽州女人》、《徽商婦》、《徽娘宛心》等都是近年來熱播的影視題材。

瀕臨失傳的婺繡在篁嶺重生,融徽繡與蘇繡之長,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在古代,刺繡是古徽州小姐待字閨中的一門“必修課”,因為明清時期徽商的關係,徽商婦的大量參與,刺繡工藝在世代的民俗傳承中形成了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後來具體到婺源又有很多自己的特色,因為婺源位於三省交界處,對於外部文化有了更多的接納。

瀕臨失傳的婺繡在篁嶺重生,融徽繡與蘇繡之長,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在工藝方面,當地藝術家表示,婺繡多體現顧繡(顧繡”又稱“露香園顧繡”,中國傳統刺繡工藝之一,是上海地區工藝品中的瑰麗奇葩)、蘇繡的手法,但色彩上又有自身的典雅厚重之美,主要應用了齊針、十字針、亂針、打籽、盤金、鎖繡、平繡、三藍繡等針法。

瀕臨失傳的婺繡在篁嶺重生,融徽繡與蘇繡之長,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婺繡雖然,可是解放後,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沒有了待字閨中的小姐,也沒了獨守空房的商婦,“婺繡”亦慢慢的隨之消失。現如今,“婺繡”在很多地方已只是一個概念,甚至很多人說已經瀕臨失傳了。只有在博物館、收藏家那裡,方能看到一些婺繡作品。

瀕臨失傳的婺繡在篁嶺重生,融徽繡與蘇繡之長,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後來,一個在蘇州蘇繡文化藝術研究中心任職的婺源人面對婺繡這項曾經無比輝煌,而現在卻名存實忘的情況,極為痛心,加上他是一個心懷故里,情繫家鄉的人,所以她決定擔起這個搶救婺繡,傳承婺繡的責任。

瀕臨失傳的婺繡在篁嶺重生,融徽繡與蘇繡之長,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後來,她多次來回奔走蘇州與婺源之間,極力推動在篁嶺成立了這間掛有”江西婺源刺繡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和”蘇州蘇繡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兩塊牌匾的繡緣堂。

瀕臨失傳的婺繡在篁嶺重生,融徽繡與蘇繡之長,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這個繡緣堂的目的就是旨在傳播婺源當地的傳統刺繡文化,整理、挖掘婺源刺繡技藝,並進一步對技法上的研究,活態再現婺源刺繡技藝,傳授“婺繡”技藝,培養“婺繡”工藝師,挽救瀕臨消亡的婺源繡品,使它得以傳承、重現光采。

瀕臨失傳的婺繡在篁嶺重生,融徽繡與蘇繡之長,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我們在篁嶺採風的時候並沒有遇見上文提到的那位大師,只看到她的一名弟子正在繡緣堂忙碌著,一邊刺繡,一邊接待遊客。

瀕臨失傳的婺繡在篁嶺重生,融徽繡與蘇繡之長,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渝帆注意到,繡緣堂並不只是研究和展示,也有加入商業的部份,裡面有很多婺繡的成品展示,也可以售賣。

瀕臨失傳的婺繡在篁嶺重生,融徽繡與蘇繡之長,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這些商品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繡得都非常精細,有的作品需要一個多朋,甚至幾個月、幾年才能完成。

瀕臨失傳的婺繡在篁嶺重生,融徽繡與蘇繡之長,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根,而繡緣堂這種集研究、展示、製作、銷售、傳承於一體的文化品牌無疑是值得點讚的,如何以一種讓市場、讓遊客都能接受的方式,使這項藝術得到傳承與發揚,是值得他們探索,也值得我們期待的。

祝願婺繡及類似於婺繡這樣的工藝能在社會發展中發揚光大,而不被現代的流水線所淘汰,否則將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遺憾和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