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濒临失传的婺绣在篁岭重生,融徽绣与苏绣之长,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濒临失传的婺绣在篁岭重生,融徽绣与苏绣之长,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说到刺绣,相信大家都会想到中国的四大名绣——苏绣、粤绣、蜀绣和湘绣,但中国地域那么大,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华刺绣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岂是中国四大名绣所能全部囊括的。比如说安徽的徽绣、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而且这些不同地域的绣品无论是用料,还是技法,都有自己的特色。那么渝帆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刺绣是哪一种呢?那就是位于江西、安徽、浙江交界处的婺绣。

濒临失传的婺绣在篁岭重生,融徽绣与苏绣之长,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在江西婺源篁岭采风的时候,我们看到天街前面有一间绣缘堂,两边的柱子上分别挂有”江西婺源刺绣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和”苏州苏绣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两块黑底绿字的牌匾。

濒临失传的婺绣在篁岭重生,融徽绣与苏绣之长,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据当地的朋友介绍,婺绣是浙赣皖交界一带的刺绣绣种,结合了当地的人文特征,融汇了周边的苏绣、徽绣的技艺,是当地非常难得的非物遗产,但前几年,网上流传着一篇《婺绣工艺面临失传,婺剧戏服恐成华丽的绝唱》的文章,描述了婺绣现在的现实情况,让很多人为之着急、为之痛心。

濒临失传的婺绣在篁岭重生,融徽绣与苏绣之长,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历史上,婺绣其实是属于徽绣的一个分支,因为婺源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属于徽州,而徽州的“徽绣”虽然不如中国四大名绣出名,但在历史上也算久负盛名。喜欢徽州文化的朋友应该有留意,徽州的绣娘与徽州的刺绣至今依然能在影视剧、小说中看到,比如《徽州女人》、《徽商妇》、《徽娘宛心》等都是近年来热播的影视题材。

濒临失传的婺绣在篁岭重生,融徽绣与苏绣之长,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在古代,刺绣是古徽州小姐待字闺中的一门“必修课”,因为明清时期徽商的关系,徽商妇的大量参与,刺绣工艺在世代的民俗传承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后来具体到婺源又有很多自己的特色,因为婺源位于三省交界处,对于外部文化有了更多的接纳。

濒临失传的婺绣在篁岭重生,融徽绣与苏绣之长,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在工艺方面,当地艺术家表示,婺绣多体现顾绣(顾绣”又称“露香园顾绣”,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是上海地区工艺品中的瑰丽奇葩)、苏绣的手法,但色彩上又有自身的典雅厚重之美,主要应用了齐针、十字针、乱针、打籽、盘金、锁绣、平绣、三蓝绣等针法。

濒临失传的婺绣在篁岭重生,融徽绣与苏绣之长,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婺绣虽然,可是解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没有了待字闺中的小姐,也没了独守空房的商妇,“婺绣”亦慢慢的随之消失。现如今,“婺绣”在很多地方已只是一个概念,甚至很多人说已经濒临失传了。只有在博物馆、收藏家那里,方能看到一些婺绣作品。

濒临失传的婺绣在篁岭重生,融徽绣与苏绣之长,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后来,一个在苏州苏绣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任职的婺源人面对婺绣这项曾经无比辉煌,而现在却名存实忘的情况,极为痛心,加上他是一个心怀故里,情系家乡的人,所以她决定担起这个抢救婺绣,传承婺绣的责任。

濒临失传的婺绣在篁岭重生,融徽绣与苏绣之长,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后来,她多次来回奔走苏州与婺源之间,极力推动在篁岭成立了这间挂有”江西婺源刺绣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和”苏州苏绣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两块牌匾的绣缘堂。

濒临失传的婺绣在篁岭重生,融徽绣与苏绣之长,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这个绣缘堂的目的就是旨在传播婺源当地的传统刺绣文化,整理、挖掘婺源刺绣技艺,并进一步对技法上的研究,活态再现婺源刺绣技艺,传授“婺绣”技艺,培养“婺绣”工艺师,挽救濒临消亡的婺源绣品,使它得以传承、重现光采。

濒临失传的婺绣在篁岭重生,融徽绣与苏绣之长,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我们在篁岭采风的时候并没有遇见上文提到的那位大师,只看到她的一名弟子正在绣缘堂忙碌着,一边刺绣,一边接待游客。

濒临失传的婺绣在篁岭重生,融徽绣与苏绣之长,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渝帆注意到,绣缘堂并不只是研究和展示,也有加入商业的部份,里面有很多婺绣的成品展示,也可以售卖。

濒临失传的婺绣在篁岭重生,融徽绣与苏绣之长,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这些商品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绣得都非常精细,有的作品需要一个多朋,甚至几个月、几年才能完成。

濒临失传的婺绣在篁岭重生,融徽绣与苏绣之长,已成婺源文化名片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而绣缘堂这种集研究、展示、制作、销售、传承于一体的文化品牌无疑是值得点赞的,如何以一种让市场、让游客都能接受的方式,使这项艺术得到传承与发扬,是值得他们探索,也值得我们期待的。

祝愿婺绣及类似于婺绣这样的工艺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扬光大,而不被现代的流水线所淘汰,否则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遗憾和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