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千陽家風家訓故事——“耿直廉吏”郭欽

“寧為天子拉馬墜蹬,不為奸雄出謀劃策”,這是西漢廉吏丞相司直郭欽在王莽篡位後,始終堅守的信念。身為司直,郭欽“掌左丞相,舉不法”,執法不避權貴,為民造福。而他留給後人“為政清廉正直,勤懇親民”的精神始終影響著一代代千陽人。

千阳家风家训故事——“耿直廉吏”郭钦

郭欽, 西漢隃麋縣(今陝西千陽縣南寨鎮大寨村)人,漢哀帝時為丞相司直。西漢在我國曆史上經歷二百一十年,期間的外憂內患數不勝數。郭欽在漢成帝時已為官朝堂,這時正是西漢走下坡路的時候。中央統治集團內部,女寵爭勢,外戚爭權。當時佞臣董賢依寵仗勢,建造別墅、墳墓,龐大豪華,耗資以萬萬計,文武百官明哲保身,緘口不言,任憑董賢、王莽這些禍國殃民的佞臣橫行霸道。而在這國難當頭之際,敢於主持正義,拯救國家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的賢臣志士卻寥寥無幾,只有丞相王嘉,司直郭欽、尚書鄭崇、中常侍王閎等人,將個人功名利祿、人身安危置之度外。郭欽無畏,上書彈劾,受權貴排擠。然而哀帝昏庸,斥降其為盧奴縣(今河北定縣)令。元始元年,平帝劉衎即位,董賢罷官自殺,郭欽升任南郡(舊治在今湖北省江陵縣東南)太守。當時漢平帝年幼,政由外戚王莽居攝。王莽有篡位野心,郭欽以與奸為伍而恥,遂不仕於莽,憤然稱病辭官,迴歸故里。遁跡縣境,臥不出戶,卒於家。

千阳家风家训故事——“耿直廉吏”郭钦

郭欽的一生,離不開年幼時父輩對他寬嚴相濟的教育和影響。郭欽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優秀好家風。學業上刻苦努力、生活上尊老愛幼;為官之後,勤政愛民,清廉正直,秉公執法,嫉惡如仇,兩袖清風,為百姓興利除弊,彈劾貪官汙吏,深得百姓擁戴;他不畏權貴,面對奸臣董賢一手遮天,顛倒黑白殘害忠良的卑虐行徑,主動上報朝堂,誓死不渝奸臣同流合汙;巡訪期間,他面對權貴,不卑不亢,足智多謀,巧妙應對,一舉將其剷除。對於誤入歧途的良家子弟,他悉心引導,熱心幫扶,使其改邪歸正,為己所用。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映刻著過去,也照亮著現實和未來。明代,邑人將郭欽入祀“鄉賢”。天啟元年(1621),知縣夏之時將郭欽入祀“三賢”(燕伋、郭欽、段秀實)祠,夏之時說:“為什麼要創建三賢祠?為了使人知我土累有如是之正學,亦剛風烈彩之士,擬人振其風流。”

千阳家风家训故事——“耿直廉吏”郭钦

清光緒十三年(1887),知縣李嘉績在千陽縣南寨鎮大寨村為郭欽立碑留念,碑銘:漢丞相司直盧奴令南郡太守郭公故里。

透過歷史這面鏡子,我們不啻收到來自西漢丞相司直郭欽剛正不阿、親民愛民的高潔德為的精神洗禮,郭欽官雖不高,位不十分大,但他為民、近民、親民、愛民之心卻可昭比日月,留給千陽人的無盡的“精神食糧”,進而激發了我們熱愛生活、嚮往和平的情愫,使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大義,行走大道,塑造大美,讓世界更光明,讓人家更溫暖,讓祖國更強大,讓未來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