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明清時期封建專制達到頂峰,如果沒有西方的影響,能否自身發展過渡成資本主義呢?

王路


絕不可能。

資本主義產生的關鍵在於私有產權的確立和商人階層的壯大,私有產權的確立有利於創新,提高生產力,商人階層壯大則奠定了商人參與政治,進而建立資產階級政府。

而這兩點在中國古代都是完全不可能的。

(明清商業的表面繁榮並不能掩蓋中國商人地位低下的事實)


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對私有產權的漠視和踐踏,生產力無法發展

雖然自商鞅以來,中國名義上實行了土地私有制,但是這種私有是非常不牢固的。

在皇權極度鼎盛的情況下,皇帝和官僚可以以各種理由沒收商人的財產。而這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就拿所謂確立私有產權的商鞅來說,他人為的將商人和知識分子列為國家的害蟲,沒收商人的財產並將其放逐,商人的私有產權沒有得到任何保護。

再比如漢武帝時期由於對抗匈奴急需用錢,而富家大戶又不願慷慨解囊,所以桑弘羊隨即實行了舉報制度,規定誰舉報私藏財產的大戶,誰就能得賞。結果搞得全國舉報成風,全國的富人中產階層紛紛被洗劫,私有產權再一次被無視。

到了明代,沈萬三一直鼎力支持朱元璋,連南京的城牆都是他出錢修的,但朱元璋照樣將其抄家。清代的範氏兄弟和伍秉鑑,也是如此。


(朱元璋沒有任何正當理由就抄了沈萬三的家)


可見,在中國古代,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任何所謂的成文法都不如皇帝的一道行政令管用,在這種絕對皇權的控制下,商人的私有產權是不可能得到保障的,而私有產權得不到保障,商人就會更熱衷於官商勾結而非投資創新。


而此時的英國,王權被貴族和商人們大幅削弱,17世紀末光榮革命後,更是建立了君主立憲,一句“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已經把私有財產的至高無上說的清清楚楚。


(英國光榮革命大幅削弱了王權)


就像費正清說的:歐洲商人致力於製造新型的捕鼠器,而中國商人則致力於從政府那裡取得捕鼠的特權。之所以造成這種差別,全在於歐洲商人的財產受法律保護,不受國王個人意願決定,因此,有充分的精力進行創新,而中國商人的關鍵在於討好官方,以避免被官方打擊。

在絕對皇權下,商人的私有產權得不到保障,只能依賴政府特許而活,自然無法進一步產生增加生產力,也就無法產生資本主義。

二、國有專營制度,與民爭利,民間商人無法成長

另外,由於國有專營制度的存在,中國商人也無法發展壯大。

國有專營,即是國家掌握經濟命脈和高利潤行業,民間只能從事低利潤的下流產業。

這一點從管仲就開始了,管仲率先實行鹽鐵專營,將經濟命脈掌握在國家手裡。

之後的桑弘羊更是設立類似國有企業的官廠對鹽鐵茶酒進行壟斷生產和壟斷經營,民間商人幾乎完全被排斥在高利潤行業之外。


(中國古代最有錢的人永遠是盛宣懷這樣掌握特權的“官商”)


到了宋代的王安石,甚至收回了市場定價權,這幾乎完全摧毀了市場經濟制度,到了明清,則更是變本加厲。萬曆皇帝私自將鹽鐵重要資源的收稅權交給自己的兒子福王一人經營,全國的高利潤行業全給皇親貴胄和官員瓜分,民間商人得不到一點好處。

國有專營制度導致了民間商人的財力與皇親國戚、官僚階層比起來始終處於弱勢,這就使得中國商人根本無從壯大,只能依賴於政府。

在這種實力的嚴重不均衡下,中國商人最多隻能是朝廷的附庸,而不可能取而代之。這與歐洲因為缺乏強力中央政府而導致的城市自治和地方自治截然不同。歐洲因為缺乏統一集權的政府,很多城市處於自治狀態,商人階層把控城市的運作和管理,無論是財產還是政治地位,都非中國商人能比。

之後,為了消滅貴族割據,國王又和具有大資本的商人合作,進行國家統一,建立中央集權,商人搖身一變,直接進入議會,進入統治中樞,這是中國商人想都不敢想的。

資本主義的產生有賴於私有產權的保護和民間商人的壯大,但在中國絕對皇權和政府主導一切的背景下,是絕不可能產生的。

因此,萌芽只能是萌芽,永遠長不成資本主義的參天大樹。


沉思的托克維爾


很遺憾,這是不可能的。

遍觀中國的王朝,真正有機會走向資本主義社會的只有老趙家的大宋,而後面的朱家大明和愛新覺羅家的大清,都是沒有機會的。下面我就來解釋一下為啥麼會這樣。

說出來可能是比較傷明粉的心的,明粉眼中強大到逆天的大明帝國,由於開國皇帝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經濟制度(狂印紙幣),國庫經常處於透支虧空狀態,重點是在朱老總的框架下,這些虧空還沒什麼好辦法補充。的確,如果不是張居正以及之前的徐階、高拱的一系列經濟措施,大明可能會提前五十年倒閉。被給予高度評價的隆慶開關,其本質意義是為了緩解沿海倭亂的壓力其實仔細看看大明的歷史,有一半時間都是處於海禁狀態,這其實限制了大明的商貿和工商業發展。之所以明代沿海的經濟會在嘉靖之後迅速膨脹,根本原因在於歐洲殖民者將美洲的白銀不斷輸入中國,還有就是陶瓷和茶葉以及絲綢帶來的貿易順差使得中國不會有貨幣緊缺的情況。但是大明萬年不變的稅收制度使得這些白花花的銀子並沒有流入國庫,反而給了見縫插針的大明官員不少發家致富的機會。商人求權、官員求財,就和《大明王朝1566》上演的那樣,官員的腰包從中央到地方都越來越充實,而善於合作的大商人也是從得到了不少特權之便。但是富裕的情況僅僅是出現在東南的商貿區,而西北西南包括部分中原地區並沒有這樣龐大數量的白銀流入,因此當張居正把稅收統一改成白銀了之後,給內陸百姓造成的壓力是非常之大的。emmmm,似乎我說的這些和資本主義沒有關係?不不不,綜上皆是不能成為資本主義的背景原因,資本主義社會形成的幾個前提:龐大的資本積累,政府的和平過渡或者資本家革命。現在是不是明白了,東富西窮,南富北窮的地理格局使得大明不具備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基礎條件,所以我們只把明末的繁榮商貿狀況說為資本主義萌芽。再有就是,政府骨子裡是抑制商業貿易的,而官員也沒有壓迫商人,而是雙方建立了利益共同體,那就將資本主義社會過度的途徑直接給掐斷了。

再說大清,因為清朝建國初期沿海一直受到反清復明勢力的干擾,所以整個順治朝到1683年,大陸都處於海禁狀態,但是內陸的商貿說實話要比明代做的更好,關鍵是晉商以及徽商兩大南北商業集團已經徹底成熟,並且財力雄厚,效忠政府並受到政府的扶持,雖說有有貿易壟斷的趨勢但是仍然是為中國的商貿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同時沿海地區自從收復臺灣之後便解除了海禁,而且開海力度非常之大,設立閩、粵、江、浙四海關,分別管理對外貿易事務,康熙年間的開海,是全方位的開海,不但東西兩洋,而且一向嚴禁的赴日貿易也在開放範圍之內,較之明代隆慶年間開始的局部開海範圍和作用都要大的多。但是受到西方殖民活動的影響,,康熙皇帝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再次實施南海海禁,不過並非全面禁海,只是對民間貿易有所限制,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的商業海貿造成了不小的傷害。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在大臣的反覆奏請討論下,擔心閩粵地區因洋禁而引發海患,才同意廢除南洋禁海令,隨即開放了粵、閩、江、浙四口通商口岸。不過就在商貿有復興之象時,敗家子乾隆於1757年實施“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在廣州進行海貿,並且對中國商船的出入有著嚴格限制,像什麼過期不許回國之類的都是這個時期提出的(東南亞大量的華人移民就是這個時期出現的)。這樣以來搖擺不定的中國海外商貿徹底淪亡,而貿易順差帶來的白銀沒有經過商家之手而直接流入了官員和政府的腰包,使得資本的積累變成泡影。另外就是滿州政府的防漢政策,使得大多數漢商是沒什麼機會撈到大票子的,而且還要受到晉商和徽商的打壓,這最終造成了,中產階級越來越少,富人錢越來越多,窮人越來越窮,而龐大的帝國版圖下東富西窮的國情還是沒有解決。所以即使起義也是餓的不行的農民起義、窮人起義,永遠不會出現商人資本家起義。

總的來說,大明大清的不可能是因為財富擁有者太少,並且和官員或者政府都處於友好互利的合作關係,沒有起義的可能。而政府本來有不重視商業的發展,使得農業帝國政府沒有向資本主義帝國政府轉變的可能。

emmmm,說個題外話,就是我為啥一直強調只有宋朝可能呢。倒不是說它能爆發個資產階級革命,主要是政府特別重視工商業的發展,而且與民共利,一些壟斷產業也能做到和民間合作貿易,不僅僅是沿海的地區貿易發達,北宋時期,中原地區也是車水馬龍,做買賣的搞商貿的國內的國際的源源不斷。還有一個比較尷尬的原因就是宋代的版圖小,國家地理貧富差距小,川蜀有自己的貿易體系,關中也有自己的貿易體系這樣一來資本積累者遍地都是,再加上政府的扶持,中國已經是一隻腳踏入了資本主義社會,如果不是蒙古人的入侵中斷了這一過程,中國能創下更大的經濟歷史輝煌。


火器工坊


沒有任何可能。

歐洲的經濟制度發展成為資本主義是科學、重商主義、海盜、文藝復興等因素綜合的必然結果。

文藝復興為人的自由提供了思想及制度的準備。而科學導致了地理大發現,及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海盜及重商主義使外向型經濟模型有了內在動力和理論基礎。

人的自由流動,產權的界定,重商主義的市場論,法律至上是構成資本主義初期的四塊基石。由此人類進入了近代史的波瀾狀闊。

歐洲進入資本主義制度模式也有其地理的原因。一:英國與歐州大陸的天然的地利關係。二:無統一的歷史及文化,使歐洲各國時刻處於自然競爭之中。三:無法自我封閉的地理環境,爭紛不斷,自然的使國家經濟發展成為內因。

而中囯從西到東,從南到北,地理上就有成為大一統的封閉帝國。加上文化、語言、歷史的統一,歷朝歷代都把大一統作為政治的最高圖騰。

管理如此之大的疆域,除了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模式,倡導以儒家思想作為治國的基本原則,而以大規模的中央集權作為法制,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出現資本主義的制度模式。

一:低水平的農業無法為初級工業化提供初級農產品。

二:人力與土地的關係導致無法培育出大型的工業作坊。而工業作坊是初級資本主義的象徵。

三:有王權而無私權,而產權的界定是資本主義的最根本法律保障。

四:有道德而無法律。大一統的帝國以道德治國是效率及成本的問題,但資本主義以市場、貿易作為基本,就必須以法律作為交易的保障,所以沒有天然的制度環境。

五:大一統的帝國沒有生產系統的分工概念,無法形商業協作,一切給品均可自我完成,沒有外向經濟的內在因。

以上即是給出的原因。


嗨Frank


分析社會現象,或者假設社會現象,如果按照自己的小視野,那當然可以隨便說了。

如果按照科學分析,是繞不開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我們看看人類歷史現象,社會形態,社會制度的變革,是以大國引領為標誌的,中國最先進入封建社會,到秦漢時就達到十分完美,十分先進的程度了。中國這種先進制度,先進文化,影響輻射到整個歐洲,他們才逐漸進入封建社會。根據辯證唯物主義,世上沒有孤立的事物,都是互相聯繫的,處在一個系統中。人類從非洲遷徙出來,進入歐亞大陸,形成白黑黃三個人種。中國人古代的先進天文知識,創造了易學文化。還有一種說法,黃種人的回遷,也就是中國古人,遷徙到兩河流域和古埃及,帶著中國的天文物理知識,創造了巴貝倫和古埃及文明。另一支遷徏到美洲,帶著中國古天文知識,創造了瑪雅文明。當然,這是一種說法,但也絕不是空穴來風,主觀臆想,需要進一步考古證明。中國文明對世界的影響,是在遠古時代都有的。中國最先進入封建社會是必然的。引領人類文明至少一萬年到數千年。中國考古發現,在12000年前,浙江和湖南分別發現水稻種植,這種大面積大地域的江南水鄉,表明中國已經進入農業社會,這比古巴比倫早5000年,比古埃及早7000年。

社會制度的成熟完美,再進一步就是沒落衰亡了。中國到清朝時,表明這種制度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它的衰亡是必然的。

中國用文明方式影響西方,給他們送去了四大發明,送去絲綢瓷器,他們卻以屠殺掠奪的方式回饋中國。把火藥製成了堅船利炮,殖民地全球,開啟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自由資本主義時代是以英國引領為標誌的,成為日不落國家。隨著英國的衰落,壟斷資本主義時代是以美國引領為標誌的。這種壟斷達到什麼程度呢?用美元剪羊毛的方式掠奪全世界財富,維持本國的生存。發生在本國的經濟危機,巧妙的轉嫁給全球。用戰爭的方式,不惜屠殺數百萬人,製造動亂,維持本國的武器產業。幾乎每一個總統都發動過戰爭,一切皆為美國利益。用文化侵略,宗教,民主自由,和平演變,意想不到的意識形態戰爭,製造別的國家動亂分裂,達到分而治之。西方數百年的民主自由制度,只造就了那幾個靠掠奪發家的發達國家。全球絕大多數實行這個制度的國家,依然貧窮落後,任人宰割掠奪。

帝國主義引領全球時代,逐漸走向衰亡。70萬億債務,已達到21萬億的政府債務,遠遠超過了gdp,再也無法償還了。不借債美國就無法生存,數不清的無法解決的矛盾。美元的轟然倒塌,或許是人類的災難,或許與其他方式,漸進式消亡。這都是不可避免的結果。中國與美國並行,最終取代美國成為人類文明中心,並將引領人類文明,這是必然的趨勢。也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標誌。美國由奴隸社會直接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中國由封建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這其實是一種社會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再說中國封建文明,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中國封建文明的核心價值。仁義禮智信,是人與人之間最理想最美好的關係,就是到了共產主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應當是這種關係。他對不同的人的社會分工,提出了不同的道德要求。對皇帝,要求實行仁政,為民造福。對大臣,要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民眾,敬天敬地敬祖宗,感恩天地和父母,愛國愛家。還有比這樣的文化更高明的嗎?對父母要孝,對兄弟姐妹之間要悌,對子女要愛,朋友之間要信。仁義禮智信,是人與人之間的道,是規律是科學。這種文化形成的天子文化,幹得好民眾擁護你,乾的不好就要起義推翻你。因此中國不斷出現改朝換代。這種現象只有中國歷史上特有的。而西方包括人類所有國家,從有奴隸主開始,2000多年政權從未被民眾推翻過,奴隸主變成封建主又變成資本權貴,英法德美日印,無不如此。他們就是利用宗教發動戰爭血腥屠殺,瘋狂的掠奪。哪有什麼文明?他們讓奴隸貼貼服服的世世代代為奴,不斷灌輸宗教這種文化,這豈能與大中華的文化相比?中國改朝換代,其實也並非皇帝乾的不好。人口的增長,土地的生產,滿足不了需要。糧食沒有積蓄,遇到天災人禍必然人食人,起來造反。戰爭瘟疫,天災人禍都是消滅人口的辦法。三國,唐代五代十國,明末,都是因為出現小冰河期。一味攻擊封建王朝腐敗暴政,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應該停止了。

回到正題,假如沒有西方資本主義影響。中國這種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按自然規律辦事,形成的另一個文明,一定會比現在的人類文明,更高級,更偉大。地球沒有汙染,天人合一,陶淵明的理想國更加理想。雖然少了點現代文明因素,但吃的食物都是自然的更有味道。現代文明已經把地球和人類帶到了面臨滅亡的邊緣,甚至現在都無法評估人類是否正在走向滅亡。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人類認識到了他的價值嗎?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發表宣言,人類如果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兩千五百年前,去孔子那裡汲取智慧。


春暖花開


我覺得有那麼一丟丟可能,但是可能性不大。

1,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小農經濟也十分堅固。自給自足,男耕女織。這使得民眾對外來產品的消費十分有限,不利於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正是因為小農經濟的脆弱性,使得這種經濟基礎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封建政府的保護。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又反過來影響著經濟基礎。這使得封建經濟異常穩定。


3,地理環境的因素,中國是典型的大陸大河文明,而不是西方的海洋文明。不同於海洋文明的的冒險開拓。中華文明是一種內向開拓的文明。物質的滿足,糧食的供給較穩定。使得中國文明的封建社會長期且穩定。

4,除了經濟,政治,地理的因素還有文化,思想,外交等因素的影響。思想專制,八股取士,文字獄等等,扼殺了國人的思想活力。外交政策的演變也使得字鄭和下西洋之後,中國投向大洋的目光收了回來。

當然,中華文明這一古老的偉大文明也孕育出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可是面對強大的封建主義,我國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舉步維艱。我國明朝後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這種萌芽很薄弱,限於局部地區(多在江南地區)的某些行業(多為紡織業)。當然,不排除我國古代能發展出資本主義的可能。不過,在封建社會達到頂峰的歷史階段,想要發展出資本主義,這可能性也不會太大。



小汪Doran校園資訊


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正因為封建專制發展到頂峰,這樣的可能才不復存在。

很多人認為,明朝時期,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而在經歷了明末清初的動盪之後,清朝再次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所以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沒有英國侵略,讓中國繼續發展,中國會自然而然地過渡到資本主義。

想象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靜Yes”認為,即使沒有西方干涉,中國就是再過幾百年,也不會產生資本主義。原因如下:

1、中國不具備資本主義的土壤

先看看什麼是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是資本屬於個人所擁有的經濟制度,以私有制為基礎,私有制是資本主義最主要的內容。資本主義以私有制為基礎,以資本主導社會經濟和政治的意義。

所以,資本主義的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商品化程度高、政府幹預少、資產屬個人、資產階級政黨掌權等。

而這,在古代中國是不可能的。

因為歐洲土地狹窄且貧瘠,無法供養大量人口,所以歐洲人走向海外,開始了大航海時代。因為開拓的主力都是有勇氣的探險者,因此他們在發現寶藏後,首先會賺得盆滿缽滿,併成為社會上層人士,而貧窮的皇室為了能夠獲得更多財富,對於這些人也是大力支持,這決定了歐洲的發展道路是外向型的,即不斷向外掠奪充實自己。

而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長久以來,種地就可以滿足皇帝的需要,就可以維持一個帝國的運轉,這種小農經濟是最穩定的經濟形式,因此中國不需要向外開拓獲取更多財富。所以,歷朝統治者無不重農抑商,將商人地位降到社會最低,即使他們有家財萬貫,也不能成為社會的主導力量。

在這樣的中國,政府主導社會生產和貿易,資產屬於地主階級,而且嚴厲打擊商業發展,更不允許朋黨的形成。

所以這種內向型的經濟形式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存在資本主義的生長環境,也就不可能過渡到資本主義。

2、資本主義不是封建社會的歸宿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的誕生,也宣告了馬克思的社會進化理論的錯誤。

封建主義發展到最後,不一定就是資本主義,特別是生產力水平較低的俄國。

所以,中國封建社會的最終歸宿也不會是資本主義。

因為中國的生產力水平,一直處於一個非常低的水平。很多人說,鴉片戰爭前,中國的GDP佔當時全球的30%,但是中國的人口占到了當時世界的33%,這就意味著,我們的人均水平要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這不僅僅是在清朝,而是在基本整個封建社會。

因為長期的小農經濟方式,即使在文景之治這樣的盛世,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僅僅是溫飽而已。因為在古代社會,老百姓生活水平提升意味著社會的不穩定。所以,每當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就意味著稅收的提高。

貧窮的老百姓意味著沒有商品銷售的市場,也就無法形成資本主義形式的供銷關係。

因為皇權長期壓榨百姓,導致百姓只能通過男耕女織的形式完成生產,這種封閉的形式自然無法產生新的思想,沒有新思想,新的生產關係也就無從談起。

明朝後期的僱傭關係,更多的是小農經濟的升級版,和資本主義的生產形式相差太多,註定過渡不到資本主義。這種形式,註定只能是萌芽,而不會開花結果。

假設清朝沒有外來入侵,那麼清朝會被新的王朝取代,然後新王朝會繼續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然而,也只能是萌芽。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完全不可能。

二千年的專制制度下,一切商業活動最終都只是為皇親國戚官僚士紳準備一直待宰的肥豬。

舉幾個例子來說,

1,鄭成功的鄭氏海商集團,做到了東亞第一,實力堪比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可是,康麻子一個海禁,分分鐘給他整崩潰了!

多厲害的商業奇蹟,最終都敵不過一紙文件。

2,清朝的沿海貿易,習慣性懲罰自己人,厚待外國人。鴉片戰爭簽訂之時,這些冬烘先生很慶幸,終於把這個棘手的外貿工作交給別人了!

專制制度下,不能看誕生成功的商業制度和管理人才。

西方的資本主義發展,科技為骨,商業為肉。商業的進步,不能有儒家重義輕利思想,更不能有專制干涉物權。科技的進步,完全是英格蘭的偶然,其他地方產生的可能性為零。




歷史知事


即使明清時期封建專制達到頂峰,也不意味著就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成功的過渡成為資本主義。

從經濟上看,中國之所以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主要是因為小農經濟的脆弱性。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會摧毀小農經濟,所以需要強有力的封建政府來保護。中國地大物博需要最強的中央集權才能控制地方,國家不至於四分五裂。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小農經濟也異常堅固,封建社會兩千多年曆史中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所以人們的日常消費十分有限,大多都是靠男耕女織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消費需求。

從地理環境上看,中國是典型的大河文明同西方的海洋文明不同,冒險精神不強,不利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中華民族傳承的文明是一種內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由於封建君主專制需要人民的絕對服從,所以封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中國人的思想活力。中國古代有不少這樣的案例起源就是獨尊儒術。明朝時期,中國的外交政策十分活躍其中鄭和七次下西洋大大宣揚了明朝的國威。這個偉大的壯舉作用也僅限於此,明朝的目光從大洋上收了回來。雖然明清時期出現了資本主義僱傭關係,但這種僅限於江南地區的紡織業。資本主義萌芽十分脆弱根本抵抗不了強大的小農經濟和封建主義。所以封建社會越是達到頂峰,相對來說資本主義力量越是弱小。中國想要發展資本主義了只能破而後立,現代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一個有利條件就是列強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封建小農經濟。


四十五度歷史


實現資本主義需要市場競爭,競爭需要平等和法治。

在專制社會制度下,這兩條都不具備。中國是人治,商人的社會地位處於社會下層。官僚統治者處於社會上層。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

對資本的仇視遍佈於社會各個角落。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不一定,我看很多評論說絕對不可能,這也太絕對了。

首先,沒有西方影響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新航路開闢,就不會有大量貨幣資本流入中國,就不可能有三大資本的擴張。

其次,如果西方不和中國接觸,中國會不會進入資本主義,也很難。因為中國之所以沒有產生資本主義,關鍵在於缺少借貸資本。在缺少借貸資本的前提下,只靠票號難以支撐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的流通和發展。

因為中國是一個小農國家,佔大多數小農經濟是穩態經濟,缺少商品交易。佔規模化流動主體的是地主,他們可能會把剩餘拿去交易,這個量不足以刺激推動商品經濟發展,行成資本原始積累。所以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是依託於西方世界市場貿易下的白銀流入,緩慢產生的三大資本。

但真的沒有辦法嗎,也有的,只能說不是絕對不可能。

首先,得有一個開明認識到發展工業化的國家政府,對外沒有戰爭,對內統治強力穩定,逐步推行有助於商品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思想改造。

其次,民間地主階級要改變鄉土氣息,積極推動鄉鎮工場手工業,同時要適度土地兼併,兼併過頭容易產生流民暴動。

所以要搞資本主義需要很多條件,要盤活全國力量,很難但也不是絕對不可能。同樣也說明為什麼西方能出現資本主義,西方國家多是和我國一個省甚至不如的地盤。國家間商品經濟發達產生了成熟的借貸資本,通過資本原始積累推動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發展,而國家小又容易資本積累,便利進一步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