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李航:系统谋划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

李航:系统谋划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

系统谋划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主任 李 航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随着宪法修正案、监察法的颁布实施,监察体制改革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应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谋划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坚持系统性思维,把全融合理念贯穿始终,激活改革新动能,释放改革新效应,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李航:系统谋划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

体现时代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在新的发展进程中管党治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思想利器和行动指南。通过宪法修正案,赋予监察委宪法地位,出台监察法,国家机构由原来人大下的“一府两院”变为“一府一委两院”,这是我国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意义。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全部事业的基础,对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决不能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制定监察法的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当前,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真正进入深水区。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牢牢站稳政治机关定位,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和中央纪委关于推进监察体制改革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悟透改革内涵,切实做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各项改革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突出针对性,固底板补短板守底线

“木桶原理”警示我们:短板不补,装不了多少水;底板不牢,甚至装不了水。什么是“底板”?对纪委而言就是监督执纪问责,对监察委而言就是监督调查处置,这既是主责主业,更是看家本领,必须持之以恒予以加固,确保牢不可破、“滴水不漏”。什么是“短板”?就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勇于探索地去“补”,比如,通过科学设计评价体系和载体,借助信息化手段,解决执纪监督部门对联系地区、部门政治生态情况进行精确评估、精准“画像”的问题;通过探索实施“嵌入式”监督模式,解决个别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哨兵”站在门口、“探头”架在路口,监督浮于表面的问题;通过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和实兵实战演练,推动转隶干部学纪、纪检干部学法,互通有无、互补互学,为纪法融合衔接和依纪依法履职打好基础,等等。什么是“底线”?监察体制改革,社会关注度高,一旦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违纪违法问题,就会被放大甚至引起对改革的质疑。要强化底线思维,既防纪检监察工作中的“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严格按照宪法、监察法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要求,制度化、规范化行使权力。

把握整体性,十个指头弹钢琴

李航:系统谋划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李航:系统谋划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

抓住根本性,向队伍管理要战斗力

监察体制改革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总共也就增加了10%的人员,与之相对应的是工作对象大概增加了200%以上,既要开展大量的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日常监督工作,又要依托纪检、拓展监察、衔接司法,调查职务违法行为和职务犯罪行为,任务是极大地加重了。实践告诉我们,单纯地依靠增加人员、机构、编制数来推进工作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要走出带好队伍、做强团队,向队伍管理要战斗力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抓队伍管理首要的是政治坚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保持政治立场不动摇。抓队伍管理既是能力更是付出。要善于用制度化促进责任落实,做到“四讲四必”:凡是讲工作任务必讲完成时限,必讲时间节点,必讲责任主体,必讲责任考核。既把优秀的干部用在关键的岗位上,又舍得下功夫、花精力培养锻炼干部;既把“放心的干部”用到“不放心的地方”,又敢于刀刃向内,拉下脸给“不放心的干部”提提醒、治治病,形成“一个不掉队,个个都争先”的生动局面,锻造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本领高强,清正廉洁的坚强战斗集体。

- END -

(来源 扬州通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