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梅花三弄》的“三弄”是什麼意思?

月光下的溫唇


這要看你問的是樂曲《梅花三弄》還是瓊瑤小說《梅花三弄》了,如果是樂曲那麼“三弄”是指三個變奏,因為“主題”在古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要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三個部位演奏)。如果是小說那就是指《梅花烙》、《水雲間》、《鬼丈夫》三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樂曲《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中國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譜中解題稱晉代桓伊曾為王徽在笛上“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此說源於《晉書。列傳第五十一》,但未寫明是以梅花為題材,樂曲主題表現梅花,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有:高聲弄,低聲弄,遊弄之說。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3次,故稱為三弄。有所謂“一弄叫日、二弄穿月、三弄橫江”。有說梅花的花期內,一天賞梅花又分早、午、晚三個時間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瑩潔白,幽香陣陣;午時的梅花繁華盛開,燦爛芬芳,笑臉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著西斜的夕陽,落英繽紛,景緻非常迷人。又有把之比做像徵著梅開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韻味。而琵琶曲《梅花三弄》的三弄為“寒山綠萼、姍姍綠影,三疊落梅”等說法。
南宋林逋的詠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確實可視為詠梅的千古絕唱。然而,用這首詩的意境和情趣來形容琴曲《梅花三弄》“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所達到的境界和所表現的人格美、節操美,就有點牽強了。《梅花三弄》絕不是“眾芳搖落獨暄妍”的孤芳自喻,更不堪用“佔盡風情向小園”的小家碧玉式的低婉格調來比擬。因為《梅花三弄》是一首歌頌“君子之真,弄清風”;“君子之情,弄飛雪”;“君子之操,弄光影”的的恢弘詩篇,它抒發的是作者堅貞不屈和剛毅不拔的氣質,它是人們心靈美、風格高的藝術寫照,是人們生活中、精神上的春天。

小說《梅花三弄》

瓊瑤的小說“梅花三弄”代表三個故事:一弄,梅花烙;二弄,鬼丈夫;三弄,水雲間。——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 梅花三弄風波起,雲煙深處水茫茫。

《梅花烙》是中國臺灣女作家瓊瑤創作的小說,是其三部曲《梅花三弄》系列的第一部。講述了碩親王府大福晉雪如由於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肚中孩子性別關係到自己是受寵還是失寵,於是在臨盆之後,一場男女嬰對換的陰謀得以展開。女嬰被放逐了,不知隨杏花溪漂向何方?在雪如心慟、不忍卻不得不掙手脫嬰時,她忍痛將髮簪上的梅花印烙燙在女嬰的右肩上……長大後的女嬰—白吟霜,帶著烙印,重回碩親王府,她是來尋仇?報恩?克親?續緣?這一幕幕扣人心絃的生命真相,將如何開展在這些冤債主的眼前?

《鬼丈夫》是中國臺灣女作家瓊瑤創作的小說,是其三部曲《梅花三弄》系列的第二部。故事發生在1914年。靠山的村子獵戶多,每當舊曆年終,這裡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祭天謝典,感謝老天爺讓大家在即將過去的一年滿載而歸。樂梅和表哥寵達瞞著家人跑到霧山村來看熱鬧。為救一隻白狐——獵人們祭天的獵物而受了傷。柯起軒在楊萬里幫她包紮傷口,看到了她手腕上的梅花胎記,認出她就是和自己從小訂了親的袁樂梅。之後發生的一系列愛情故事。是瓊瑤小說中為數不多的清流之一。

《水雲間》是中國臺灣女作家瓊瑤創作的小說,是其三部曲《梅花三弄》系列的第三部。故事講述了梅若鴻和航業鉅子之女杜芊芊第一次相遇是在蘇堤上一個叫做“望山橋”的地方,梅若鴻被杜芊芊的美麗驚呆了,他迫不及待的要把芊芊帶回“醉馬畫會”給朋友們看。在這裡,芊芊看到了有生以來看過的最新奇的一群人:汪子默、汪子旋兄妹和一奇三怪。她愛上了若鴻,愛上了“醉馬畫會”愛上了若鴻的水雲間。“……水是西湖雲是天,踏遍紅塵路,結伴水雲間”。一群放浪形骸、無拘無束的畫家,一位極賦中國古典美的少女,一場歡合悽美的愛情……


鬼谷書生


“弄”原本是個動詞,有擺弄、玩弄、戲弄、撥弄等等意思。

古代弄琴,就是取其撥弄的意思。

久而久之,就把奏樂或樂曲的一段、一章稱為一弄。

即“梅花三弄”,指的是這首名為梅花的曲子一共有三大段,或三大章。

這個問題解釋到這兒,應該非常清楚明白了。

但再順帶多說幾句。

曲子的名稱為什麼叫“梅花”呢?

是不是作曲者睹梅思梅,有感而發呢?

不一定。

樂曲有時不一定要表達什麼主題思想的,也沒有強要求有什麼內涵,主要是讓人感覺好聽,聽來抒懷,感覺舒適,激發共鳴,或者給人美好的享受,這就夠了。

不然,你把這樂曲演奏給一個從沒聽過它的人聽,事先不告訴他曲的名字,等演奏結束,你問他從曲子裡聽出了什麼,給他猜一百次,也猜不出裡面有梅花什麼事。

所以,樂曲的命名,有些是很隨意,有些是很詭異的,根本不用費心積慮去考究它為什麼叫這個名字,與什麼有關。

你覺得好聽,能觸發你某段情感,讓你身心愉悅就行。

舉個例子。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算得上是世界名曲了。

你知道這曲子是怎麼來的嗎?

故作家陸文夫曾經指出,《二泉映月》並非阿炳原創,而是源出風月場中婊子和嫖客調情時,唱的淫曲《知心客》。

陸文夫還說,阿炳拉胡琴並非勤學苦練,主要是靠悟性,同一曲子,每次拉都不一樣,任憑他即興發揮。

《二泉映月》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1950年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曹安和教授專程到無錫為阿炳的演奏進行錄音。擅長琵琶彈奏和提琴製作的無錫人祝世匡參與了錄音過程,後來寫有《樂曲二泉映月定名經過》一文。

文中提到,錄音結束後,楊蔭瀏問起阿炳這支曲子的曲名時,阿炳坦承,這支曲子是信手拉來的,沒有名字。楊蔭瀏認為,這麼好聽的曲子沒有名可不行。想了想,覺得無錫有個惠山泉,號稱“天下第二泉”,就說,那曲子就叫《二泉》吧。祝世匡受此啟發,覺得粵曲裡有首《三潭印月》,不如叫《二泉映月》。

這麼著,《二泉映月》的曲名就這樣定了下來。

現在,有些著名音樂家不明就裡,在教別人鑑賞音樂時,當鑑賞到這首《二泉映月》,竟然生牽硬扯,故作高深地說:“閉上眼睛,閉上眼睛,用心靈去感受,用心靈去感受,是否感覺到了有兩條泉水在你的靈臺間緩緩流淌?泉水清亮,在月光下亮透你的心靈……”

諸如此類,讓人噴飯。


覃仕勇說史


問題:《梅花三弄》中的三弄是什麼意思?

前言: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臺灣歌手姜育恆為瓊瑤電視劇《梅花三弄》演繹的主題曲。這首曾經風靡大陸的影視作品,讓我們知道了“梅花一弄 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 風波起……”,更讓我們明白了“問世間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梅花三弄》的由來:

這個音樂作品,可以說是中國古代音樂史上,至今保留下來比較早,而且很有名的一首笛子演奏曲。有關這首曲子的傳說很多,通常被認可說法是:

東晉時期,大將名桓伊,不但戰功顯赫,同時還是一個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更主要的是他精通樂律,尤其擅長吹笛子,是一位有名的音樂家。

有一天桓伊在路上遇見了一個年輕人名叫王徽之,他非常仰慕桓伊的音樂才華,於是斗膽請桓伊能不能吹奏一首曲子,這個不詳之請,桓伊竟然欣然應允,於是桓伊馬上下車,隨即給他吹了一首曲子,相傳這首曲子就是這首有名的《梅花三弄》。

由此可以證明,這首樂曲在晉朝就已經很流行了,稱其為古曲也毫不誇張。由於沒有詳盡的正史記載,所以這似乎也是一段軼亊,同時就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何為三弄?

我們不難看出,只要有“梅花”這一元素,任何藝術作品都會顯示出其“孤傲雅緻”。顯而易見,前面的梅花就很好解釋了,而後面的“三弄”就讓人費解了,讓我慢慢道來:

稍微有點音樂樂理知識的人,對“泛音”並不陌生吧?其實,“三弄”就是指這首樂曲中的“泛音”,即以不同的形式反覆三次。類似的方式還有著名的“陽關三疊”,皆有異曲同工之妙。這首樂曲的特色,就是纏綿悱惻,它不但描寫出梅花傲骨含雪,高潔安詳的靜態之美,急促的曲調則是表現梅花不畏嚴寒、迎風搖曳的動態,整首樂曲表現了梅花凌霜傲雪,錚錚鐵骨的神態。



結論:

這首《梅花三弄》,通過讚頌梅花的潔白、菲芳耐寒的品質來烘托士大夫文人的超凡脫俗,孤芳自賞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備受後人推崇。

以至於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又將這首高雅的傳世名曲由笛子獨奏,演化成古琴演奏,以致成為“古琴十大名曲”。順便提一下中國傳統古琴的十大名曲分別為:

  • 高山流水
  • 廣陵散、
  • 平沙落雁、
  • 梅花三弄、
  • 十面埋伏
  • 夕陽簫鼓
  • 漁樵問答
  • 胡笳十八拍
  • 漢宮秋月
  • 陽春白雪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文化——琴棋書畫,柴米油鹽醬醋茶,用詩詞點綴生活。如果您認可“兵法天下”的文章,敬請點贊轉發,雅評留言——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您的鼓勵是我們緣份的見證】


兵法天下


《梅花三弄》簡介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覺別具風情。

《梅花三弄》有哪些版本?

1、笛曲(南朝至唐朝)

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

2、琴曲(宋朝至明朝)

《梅花三弄》首先是一首笛曲,後來才改編成古琴曲。值得注意的是,唐以前所稱的“笛”其實即現代的簫。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3次,故稱為《三弄》。

《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曲與卷三十三清調曲中各有1解題,提到相和三調器樂演奏中,以笛作“下聲弄、高弄、遊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體結構就是這種表演形式的遺存。

3、琴簫合奏曲(清)

《梅花三弄》在清代又被改編為琴簫合奏曲,或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晉代笛曲的風格。今演奏用譜有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的琴簫合譜,其節奏較為規整,宜於合奏;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輯,1868年刊本),其節奏較自由,曲終前的轉調令人耳目一新。

《梅花三弄》的典故

《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之事。《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裡都曾記載了這段典故。

王徽之應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碼頭。恰巧桓伊在岸上過,王徽之並不相識他。這時船上一位客人道,“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伊此時已是高官貴胄,但他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車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吹奏完畢,桓伊立即上車走了。賓主雙方沒有交談一句話。晉人之曠達不拘禮節、磊落不著形跡,由此事可見一斑。

《梅花三弄》是哪三弄?

真正的梅花三弄是:梅花一弄、弄清風;梅花二弄、弄飛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動、水清清。

1、引子

曲調開始主要是營造一種初冬時節,陰雲密佈、冷霧瀰漫,梅樹隱隱約約的、忽隱忽現的氛圍。

音節平穩舒緩,附點的出現平添一種跌宕起伏之感,

該段動靜相諧的對比、明暗的反差襯托,使得梅花的寒香之美油然而生。

2、梅花一弄

一度,初冬時節,梅樹枝幹枯澀、枝頭開花稀少,欲露還藏,在清冷的夜風中蕭瑟抖動。

音節第一次在泛音段出現,聲音渺小、微弱細膩,表現梅花迎著寒冷嚴冬到來的頑強掙扎的心態。

該段節奏活潑,富有動感,泛音曲調猶如是對梅花的特寫,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迎風舞羽翻銀,如在眼前,生動形象。

3、梅花二弄

二度,深冬時節,梅樹枝幹飽滿,梅花大片的綻放,滿樹飄紅,尤其在漫天飛雪當中不畏嚴寒、傲然綻放。

音節第二次在實音段出現,表現梅花在寒冬飛雪中傲放的姿態。

該段的彈奏要講究堅實有力、充滿古風之味,可以說這一部分是全曲中要求體現琴味最為濃郁的段落。

4、梅花三弄

三度,殘冬時節,梅樹枝椏開花碩大,更有綠芽相伴,在帶有冰凌的溪水旁戲弄著花影、葉影、月影,象徵著冬去春來,萬物開始復甦。

音節第三次高音出現,而且伴有顫音,說明春天要到了,有一種非常喜悅歡快的節奏情趣,而且後面快板就可以聽出這種感覺了。


啟迪花剪劇段


梅花一弄斷人腸

梅花二弄費思量

梅花三弄風波起

雲煙深處水茫茫

就算大家沒有聽過古琴曲《梅花三弄》,估計也聽過姜育恆這首憂鬱的情歌。

《梅花三弄》的名氣,實在太響了。

早在宋朝的時候,就有人寫詩:

竹葉一尊魚似玉,梅花三弄月如霜。

元朝的時候,又有人寫詩曰:

梅花三弄月將晚,榆塞一聲霜滿天。

早先,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曲子叫做“梅花三弄”,最早跟梅花三弄有關的典故,來自於南朝的筆記小說,這小故事,折射了意味無窮的魏晉風流:

相傳東晉名臣桓子野擅長吹笛,書聖王羲之的五兒子王徽之(真是兒子,不是兄弟)久聞其名無緣得見。有一次王徽之在船上,恰巧桓子野坐車路過。門客告訴王徽之:look!那位帥鍋就是你碎碎唸的笛皇桓子野啊!王徽之急忙請人邀請桓子野上傳一敘,願聽先生吹奏美妙笛音。

桓子野聽明白來意之後,搬了一個小馬紮到車下,吹了三首曲子就上車去也。從頭至尾都沒有和王家五少爺打招呼。

桓 時 已貴顯 ,素聞 王名 , 即便 回下 車, 踞胡床 , 為作 三 調。 弄畢 ,便上 車去, 客主不交一 言。

酷斃了!

後來江湖傳說,桓子野吹奏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梅花三弄》。

介個當然是不靠譜的,因為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有梅花三弄這一曲,當時在魏晉年代最負盛名的跟梅花有關係的笛子曲乃是《落梅花》。

後來有兩首笛子曲並肩雙雄,一支是《落梅花》,另外一支是《折楊柳》。

相信各位喜愛閱讀古代詩詞的朋友,對這兩個曲名都是“岐王宅裡尋常見”了吧。各位可還記得《琅琊榜》開頭的時候,江左梅郎一艘小船江面吹笛子的情景呢,真有感覺。那個故事講得好像就是魏晉事情的故事吧。時間繼續往後快進,前面古文裡面,只說 “為作三調,弄畢”。到了唐朝虞世南寫這件事的時候,就改成了“作三弄畢”。

你看,出現了三弄,再加上當時流行的梅花落。梅花三弄隱約現身了。

到了宋朝,李清照阿姨就開始寫這樣的句子:

笛裡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到了後來就出現了開頭鐵錘引用的宋元詩歌,梅花三弄成為一個固定的搭配。

當然了,直到那時候,梅花三弄也還不是一首曲子,所謂弄,就是指的吹奏,演奏之類的意思。

事實上,梅花三弄成為一個成熟的曲子,最早是出現於《神奇秘譜》這個曲譜是公元1425年出撰寫的,說起來已經是明朝宣德年間的事情啦。當時的記載是:

“是曲也,昔桓伊與王子猷聞其名而未識,一日遇諸途,傾蓋下車共論。子猷曰:‘聞君善於笛?’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 。

這還是拿本文開頭那段故事說事情。至於為啥叫梅花三弄呢,這是因為古琴曲共有10個段落,因為主題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故稱“三弄”。文化人還編排了一個口訣來解釋三弄的內涵:

梅花一弄、弄清風;
梅花二弄、弄飛雪;

梅花三弄、弄光影;
暗香浮動、水清清。

現在網上到處都可以下載聽到笛子古曲和古琴曲《梅花三弄》,至於各位能不能聽出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境,那就只有天曉得了。


鐵錘文史


《梅花三弄》是中國十大古琴名曲之一,不僅樂曲結構精妙絕倫,而且借物詠歎,表達了梅花冰清玉潔、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一直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


在千百年來的傳承的過程中,歷經了一代代的琴家不斷的發揮和潤色,形成了眾多不同版本的譜本和演奏風格。


明初1425年朱權《神奇秘譜》刊登的譜子是現存最早版本。到清末民初時期1910年的《琴學叢書》的琴譜,共有47個譜本。不管是哪個版本的《梅花三弄》,這個“三弄”音樂結構都有傳承了下來。

起源

很多琴譜都認為《梅花三弄》是由琴家從東晉桓伊所作的笛曲轉移過來的。此前沒有正式命名為《梅花三弄》,但曲調為三調。


《世說新語·任誕 》: “王子酞出都, 尚在諸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 而不相識。遇桓於岸 上過 , 王在船中, 客有識之者, 雲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 聞, 雲聞君善吹笛, 試為我一奏。桓 時已貴顯 , 素聞王名 , 即便回下車, 踞胡床, 為作三調。弄畢, 便上車去, 客主不交一言。”


“三調”意思是三段曲子,“ 弄 ” 是動詞,吹奏的意思。“ 弄畢 ”就是說演奏完了, 接著便上車而去。這便是最初的三弄的意思。


膾炙人口

在唐宋元人詠梅和詠笛的詩詞作品中,《梅花落》、笛曲、 三弄,這幾個元素經常會聯繫 在一起 。

李鄖《贈羽林將軍》: “ 唯有 桓伊江上笛, 臥吹三弄送殘陽。 ” (《全唐詩》卷 59 0)

宋林道《霜天 曉 角 》詞 : “ 冰清霜潔, 昨夜梅花 發。 甚處玉 龍三弄, 聲 搖動枝 頭月 。”

李清照 《孤雁兒 》 : “ 笛裡三 弄 , 梅 心 驚 破 , 多少 春情意 。 ”

元人黃庚《聞角》 : “ 憔 角 呀嗚到枕邊, 邊情似向曲中傳。梅花三弄月將晚 , 榆塞一聲霜滿天。 ”

最初唐宋時期人們常提的“ 梅花三弄 ” , 其實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單曲名稱, 是通用的一個說法。


琴曲《梅花三弄》

元代後期葉額《 丁酉仲冬即 景 · 梅屋彈琴》 : “ 琴張歐茗伴爐燻 , 三弄梅花月下庭。香影孤高音調古 , 空 階誰許鶴來 聽。”

朱權《琴傳》曰 : “是曲也 , 昔桓伊與王子酞聞其名而未識, 一日遇諸途 , 傾蓋下車共論。子酞日 , 聞君善於笛, 桓伊出 笛作《梅花三弄 》之調 , 後人以琴為三弄焉。”


琴曲賞析

《梅花三弄》琴曲結構縝密,前六段類似西方迴旋曲式 “疊—變—疊—變—疊……”的曲式結構,後四段與主題遙相呼應。琴曲中出現了三次梅花的主題,所以稱之為 “三弄”。


梅花的主題由泛音來表現,以最清之音寫最清之物,利用下、中、上準音區音色、音量的不同,層層遞進, 形成不同層次的的畫面感,刻畫出了梅花在凜冽的寒風中傲雪凌霜、 桀驁不羈的性格。


第一段,引子

第二段,引出梅花主題,一弄梅花開,高潔安詳,彷彿梅花的花苞靜靜的在枝頭,若有若無,含苞待放。

第三段,過渡

第四段,再次引出梅花主題,二弄梅花舞,是第二段低八度的重複,表現的是一朵朵梅花清香、淡雅、悄悄的在枝頭綻放。

第五段,插部。

第六段,第三次梅花主題,三弄梅花頌,表現梅花鏗鏘有力、錚錚傲骨。

第七段,高潮部分,讚美梅花,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第八段,過渡

第九段,重複第七段低八段

第十段,後奏段。

尾聲,泛音,彷彿梅花漸漸遠去,意猶未盡。


明代琴著《伯牙心法》中說到“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亦其有凌霜音韻也”。難怪文人雅士都深深的喜愛,琴與梅都有古雅幽逸的格調 , 是人們最為心儀的兩個精神寄託。


易生說


說起《梅花三弄》,其實就是首笛子曲,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中載,這是晉朝桓伊作的一支笛子曲,它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

《梅花三弄》後來還被改編為琴曲。關於“三弄”,這是指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三弄”就曲中是三個變奏,由於“主音”在琴的不同微位上的泛音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故人稱“三弄”。

《梅花三弄》共分十段,兩大部分,樂曲的主題是表現梅花的,在演奏方法上,通過不同三次的重複彈奏,分別用靜和動的形式,來描繪梅花的高雅清潔。樂曲最後用稍快的曲調和音色的變化,表達了梅花在傲立寒風,迎風傲雪的堅毅不屈的品行。同時,也是借物抒懷,用以讚美節操高尚的人。

《梅花三弄》還有一個典故。據《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記載,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

王徽之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應召,他乘的船在青溪停泊時。碰巧桓伊路過,王徽之當時並不認識他。聽船上一位客人說,這位就是桓野王。

王徽之讓人對桓伊說,聽你善於吹笛,能不能為我吹一曲?。作為高官的桓伊,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就上了船。用笛吹了梅花三弄。吹奏完畢,桓伊就走了。雙方未說過一句話。

據說桓伊溫文爾雅,王徽之性格豪放,而兩人相會不說一句話,這也算一種緣份。正是由於兩個人這種見而不語約會,才有了這《梅花三弄》千古名篇的誕生。


D東哥


《梅花三弄》的“三弄”是什麼意思?\r \r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3次,故稱為《三弄》。\r \r “梅花三弄“也有人把之比做像徵著梅花花開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韻味。一度開花稀少,欲露還藏;二度開花大片綻放,滿樹飄白;三度開花稀落,有綠芽相伴,象徵著冬去春來。\r \r 後來有瓊瑤的小說“梅花三弄”代表三個故事:一弄,梅花烙;二弄,鬼丈夫;三弄,水雲間。梅花一弄斷人腸 梅花二弄費思量 梅花三弄風波起。 \r \r


LH丫123123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  


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公元1425年)。

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全曲共有10個段落,因為主題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


三弄,就是三支曲子。弄,可指奏樂,也可作量詞,用於樂曲,一曲曰一弄。《梅花三弄》本是琴曲名。這組《梅花三弄》從形式到內容都給人以美的享受。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覺別具風情。

三弄簡單的說就是三段.陽關三疊的三疊也是這個意思。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3次,故稱為三弄.另外"梅花三弄"也有人把之比做像徵著梅花花開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韻味。一度開花稀少,欲露還藏;二度開花大片綻放,滿樹飄白;三度開花稀落,有綠芽相伴,象徵著冬去春來。而在梅花的花期內,一天賞梅花又分早、午、晚三個時間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瑩潔白,幽香陣陣;午時的梅花繁華盛開,燦爛芬芳,笑臉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著西斜的夕陽,落英繽紛,景緻非常迷人。


後來有瓊瑤的小說“梅花三弄”代表三個故事:一弄,梅花烙;二弄,鬼丈夫;三弄,水雲間。梅花一弄斷人腸 梅花二弄費思量 梅花三弄風波起。

琴曲的《梅花三弄》有所謂“一弄叫日、二弄穿月、三弄橫江”,琵琶曲的三弄為“寒山綠萼、姍姍綠影,三疊落梅”等等說法。理解確實有很多的差異。桓伊的清雅,老薑的深情,形式上固然不同。然而竊以為,推究到人心至情至性,古今並無不同。老薑的歌詞前半段也很好:

紅塵自有痴情者

莫笑痴情太痴狂

若非一番寒澈骨

哪得梅花撲鼻香

問世間情為何物

只教人生死相許

看人間多少故事

最消魂梅花三弄

可以不狹隘地理解為男女的愛情,而用來讚歎廣義的情之所鍾,是非常美的詩句。


江水趣談


小說為:《梅花三弄》是瓊瑤小說三部曲,分別為《梅花烙》、《鬼丈夫》、《水雲間》。三部小說均有同名電視劇。

音樂為:《梅花三弄》樂曲主題表現梅花,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古代有:高聲弄,低聲弄,遊弄之說。

《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簫曲,後被改編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這種反覆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

“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正因為“主題”在古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3次,故稱為三弄。有所謂“一弄叫日、二弄穿月、三弄橫江”。有說梅花的花期內,一天賞梅花又分早、午、晚三個時間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瑩潔白,幽香陣陣。

午時的梅花繁華盛開,燦爛芬芳,笑臉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著西斜的夕陽,落英繽紛,景緻非常迷人。又有把之比做像徵著梅開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韻味。而琵琶曲《梅花三弄》的三弄為“寒山綠萼、姍姍綠影,三疊落梅”等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