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大荔乡贤文化

  乡贤一词是旧时乡绅概念的雅化,从大荔这一块的渊源讲,以“嘉言懿行”为精髓的乡贤文化兴于汉唐盛在明清,民国辉煌一时,今时亟待复兴。

大荔乡贤文化

大荔乡贤文化

大荔乡贤文化

乡贤是什么

所谓“乡贤”,字面意思是居住在乡间有贤德的绅士,古代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称之“绅”,未曾出仕任职的读书人谓为“士”。“乡绅”群体拥有高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为官的阅历、广阔的视野以及在官场积攒的人脉,加之对下层民众生活深刻地了解,使他们通天气、接地气、聚人气,既可以将下情上达于官府甚至朝廷,也可以将官方的意旨宣传贯彻于民间,同时通过参与乡村教育和管理引领一方的风气与文化。乡绅、乡贤只是称谓的不同,其内在本质与社会功能古今并无显著差别,传播与维系中国传统文化完整性的重要作用始终存现。传统乡贤只是“美其邦郡”,新时代新乡贤不仅可美了乡村,还可美了城市、美了城乡融合。

乡贤文化源出于乡土,根植于乡土,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服务于乡土。乡绅群体中“绅”(退居官员)起着主导作用,他们“土”里生、“田”里长,虽说“大丈夫志在四方”,成才后不免要宦游他乡,但“叶落归根”却是这个农业文明滋养人群颠扑不破的信念。乡绅们像庄稼一样把根深扎在乡土里,对乡土充满了眷恋之情,青壮年时期怀着四方之志,通过科举、铨选离开家乡为国家效力吗,晚年则带着一身的荣耀相见于乡亲父老。他们的成就、德望为一乡民众所瞻仰,他们的学问知识为一乡学子所钦慕,他们作为成功的榜样,激励着后辈学子奋发向上。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回归故里,换来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才俊走出乡土,如此良性运转形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人才大循环,使大荔热土变成了人才生长的沃壤。2012年编纂《五彩大荔》时做过不完全统计,县域明代中举197人、清代中举209人,接续发展人才济济是一观,乡村胜似城市造才又是一观。

大荔乡贤文化

大荔乡贤文化

大荔乡贤文化

文化在哪里

大荔由大荔、朝邑、平民三县合并而成,左冯翊、同州文脉久远,自明弘治十七年(1504)以来的五百多年间,共编修县志22次,州、府志5次,先辈心血结晶的乡土志中可以看到官僚告老还乡后,与本地贤士携手教授乡里行化一方的诸多故事。战国梦蝶的周公有个后代叫庄不识(知),在追随汉高祖刘邦建功立业时发现了黄渭洛三河交汇处的神奇,于是心口相念总是不忘,终在玄孙庄彭祖任官左冯翊(今大荔)时在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气候湿润之地过上了耕读传家的生活,明帝年间(57—75)避皇上名讳举族改姓严,到东汉末严翰林手里已是世居十二代了。庄(严)门子孙谨守“多读书做有用人”的家训成长,北魏明元帝泰常年间任平远将军的严稜95岁高龄在临晋(今大荔)家中去世,唐严善思通晓儒家学术擅长占测三象受武则天器重,五代文学家严子休闭门著就《桂苑丛谈》。宋代大荔出了个杨克让,太宗赵光义赏识其修身、诚信、贤明予以御史重任,他干练多才却不贪慕荣华,两次辞官归家奉养高严教养诸子,其子杨希闵双目失明坚持编著文集二十卷,亲自教育三个儿子日华、日严、日休都成了“国家干部”,感引得乡邻子弟纷纷潜心研学。

明清时代乡贤文化大繁荣,入祀大荔、朝邑“乡贤祠”旌表的有39人,入列地方志书的乡贤近400人。像名冠同州的沙苑马氏世系,明清四五百年间人才辈出,成就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多个方面,九世马通丁忧回乡选社师训民间子弟,十一世马自强上疏《沙苑虚赋议》为民请命,十三世马朴纂《同州志》著《四六雕虫》《谭误》,十五世马稶土邀请“海内大儒”李二曲来同州讲学授业,二十一世马先登告老归乡主讲丰登书院兼修《同州府续志》……名流大家满同州,各领风骚数百年。南阳洪大儒韩门父子四,父亲韩绍宗进士及第官至福建按察副使,长子韩邦彦署理郑州知州,次子韩邦奇辞官归家讲学著书四方贤才云集门下,三子韩邦靖挥笔纂就陕西八大名志之《朝邑县志》。韦林泊子一门四进士,王卺归隐乡里著《养浩论》《兵法纲目》,次子王朝雍清廉有名人送外号“王青菜”,三子王朝鎏“遏权珰、捍强寇”廉能有口皆碑,孙子王三省建“大朴园”藏书千卷。南留李氏做官有为著文出彩,七世李时芳、李联芳、李继芳兄弟亲民廉政民众拥戴,八世李楷修《陕西通志》留《河滨全书》百卷,十四世李元春筑桐阁学舍授徒桃李遍天下。清户部尚书阎敬铭在家乡倡建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致仕还乡后“笃尚孝友亲睦”,捐资修建义学助读西河、华原书院,其子阎乃竹续建文介书院,父子贵为贤士。纵观先贤善德善缘,不论支持参与修建各种社学、义学、族学和私塾,还是灾荒年代协助政府捐赠乡赈和兴办育婴堂、喜孝会之类的慈善机构,甚或在官方权利与乡土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为民请命制约官权私欲,都是值得后人尊重和推崇的文化和文明成果。乡贤崇德尚善直接而持续的感染力与影响力代代传承延续,深深影响着大荔乡村秩序的维持与稳固、治理与发展,堪称“千年河西地、皇家牧马乡”幸福和谐的安全阀、润滑剂与助推器。

大荔乡贤文化

大荔乡贤文化

大荔乡贤文化

复兴路漫漫

民国以来,商业经济和“新式教育”的发展打破了中国社会旧有格局。城市凭着地理交通、经济收益、教育资源配制以及高知识含量工作等优势撬动乡村人才逆流而动,原本应属“乡贤”群体可以引领乡村社会的人群,渐渐大多变成了城市人。先是公职人员失去还乡热情安享城市晚年生活,再是乡村工作者退居和精明能干者致富则入城,又是中初级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亦漂于城市而不思归,加之“为了娃娃上学”投资落户城市的众多追随者,普遍的现象、不争的事实彻底颠覆了“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乡贤群体的缺失影响到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少了指导提升的导师,乡村的凝聚力定然随之减弱。于此,发自内心的礼敬中国传统文化下乡贤“归根”的壮举与高尚精神!“叶落归根”,归根则成肥料,他们明白垂暮之年难有大为,但只要身影出现在乡土上,那曾经的荣誉就会发出光芒,就会激励一代新人茁壮成长,让生养自己的大树更加茂盛。

走马同州,风景这边独好!大荔县从2013年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人才支撑助推乡村振兴,“六乡”工程(能人兴乡、绅士返乡、企业援乡、市民下乡、大学生活乡、科技强乡)遍地开花,美好环境留住了大荔人,筑巢引凤吸引了新大荔人。38名退休干部回乡负责起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发挥余热,190多名返乡大学生到村任职报效乡梓,拜文汇、霍新颖等实业家投资建厂搞园区,王海军、薛安全等能家子扎根沃土耕耘不辍,张正德、张惠民、忽培元等乡贤捐建农家书屋,王建武、屈林增等成功人士设立奖学助学基金,羌白、安仁、朝邑组乡贤队建乡贤堂,县妇联建“家风馆”传递家国天下博大情怀,县委县政府多场次举办“聚乡贤、走大荔、话发展”活动招商引资引智,在新冠肺炎防控中更是有远在澳大利亚的乡党捐赠急需物资,乡贤们在擅长领域尽己所能引领示范的感人之举鼓足了大荔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从当代乡贤身上身上,我们强烈感受到了汉唐明清那股继承传统、保护传统、传承传统的历史余温,感受到具有家国情怀的大荔人砥砺前行、励精图治的时代风采。

有坚强的文化自信、乡土自信做支撑,乡贤文化传续复兴、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美丽幸福文明新大荔定会早日到来。

(王小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